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BPD)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及情感不稳,显著冲动和频繁的自杀、自伤。其终身患病率约为3%~([1]),在精神科门诊及住院患者中分别约占10%~15%和20%,其中10%患者具有高自杀率,是普通人群的50倍~([2])。BPD的诊治较困难,而共病会导致社会功能严重损害~([1,3])。本文对BPD与抑郁障碍、双  相似文献   

2.
自恋型人格障碍与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俊 《上海精神医学》2005,17(5):304-306
尽管诊断依据大不相同,但自恋型和边缘型人格障碍在临床表现上常有雷同之处,这样的情形无疑导致了临床治疗师的困惑。本文通过对现代精神动力学有关理论的回顾以及笔者多年的临床观查,对上述二种人格障碍的发生、发展、临床表现和治疗上的异同进行了区分,以期我们对这二种人格障碍有较明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20岁,未婚,休学高一学生,因“感容貌丑陋,易激惹二年。”于2005.3.31第一次人院。  相似文献   

4.
1关于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的定义至今没有精确的界定,Kraepe-lin认为人格障碍的特点是使他人不便、烦恼或蒙受损害;Schneider以“害人害己”来概括病态人格.近年来,精神医学工作倾向于人格障碍是人格特质的过分发展或病理性增强,这种极端发展的人格特质招致严重的适应不良和显的功能障碍.DSM-Ⅳ(1994)和ICD-10(1992)指出人格障碍具有三个要素:(1)早年开始,于童年或少年起病;(2)人格的一些方面过于突出或显增强,导致牢固和持久的适应不良;(3)对本人带来痛苦或贻害周围.  相似文献   

5.
6.
作者首次对 DSM-Ⅲ定义的分裂型人格障碍进行了平均15年的长期随访。将10例纯分裂型人格障碍患者与5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81例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作了比较。为了观察分裂型障碍在对照组纵向病程中的作用,添设了三个混合组:分裂型+分裂型人格障碍组61例,分裂症+分裂型人格障碍+边缘性人格障碍组30例,分裂型人格障碍+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邱兴华心理特征的分析,对人格障碍的认识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8.
1 概念的提出 Kraeplin和Bleuler是最早发现精神分裂症相关障碍中可能存在1个梯度的学者。精神分裂症家属可以表现出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相似但是程度较轻的精神症状:轻微精神病样症状和不合群性(asociality)。Kety于1975年进行的寄养子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反社会型人格障碍(ASPD)共病边缘型人格障碍(BPD)的人口学及心理环境影响因素.方法:对1804名服刑人员使用人格障碍诊断问卷(PDQ-4)进行评估,筛选出反社会型、边缘型及共病人群,采用自编一般资料问卷、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儿童期虐待量表(CTQ-SF)、冲...  相似文献   

10.
自我挫败型人格障碍(Self—DefeatingPresonality Disorder、SDPD)描述的是一组在生活中自我捣毁成就(例如工作和交往)的个体,他(她)们不愿意过得愉快,也不允许别人的帮助,并过份地自我牺牲。SDPD作为需要进一步研究修订的诊断类别,被列入了DSM-Ⅲ的附录,但是由于对这一  相似文献   

11.
氯氮平治疗边缘人格障碍【英】/FrankenburgFR…ComprePsychiatry.-1993,34(6);-402~405某些边缘性人格障碍(BPD)病人可伴有明显的精神症状,并且用一般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本文报告同时有非典型精神障...  相似文献   

12.
作者综述了国外近年来人格障碍药物治疗及其生化机制研究的最近进展。  相似文献   

13.
本病例共3次住精神病院,诊断均为“恶劣心境”及“抑郁症”,经详细收集病史及深入精神检查,更改诊断为“边缘型人格障碍”。这类病例在临床工作中并不少见,但由于医生对该病的临床特点缺乏认识,因此经常误诊为其他精神疾病。本病例的诊断过程颇有代表性,特做报道,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关于人格障碍长期结局的研究报告不多,文章集中于边缘性、反社会性和分裂型人格上。与此有关的问题涉及到人格的各个方面,包括适应不良的人格特质。这些特质与相应的人格障碍是自我协调的,并不断强化固定于习惯之中,使矫正人格障碍成为一难事。各种治疗其目标大同小异,即用新的适应良好的思维与行为取代业已存在的适应不良的习惯,用理智战胜习惯。  相似文献   

15.
边缘性人格障碍与自杀行为有密切关系。本文目的是研究在精神科治疗期间自杀的精神病人中边缘性人格障碍所占比例;其次对精神病性自杀的边缘性病人的人口统计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在押罪犯人格异常情况,提高罪犯矫正质量,提供相关的研究依据。方法:于2006年5月至10月对某监狱在押罪犯运用人格诊断问卷(PDQ-Ⅳ)进行调查研究。结果:罪犯组中的偏执型、分裂性、分裂型、反社会型、边缘型、表演型、自恋型、依赖型、强迫型、回避型、被动攻击型和抑郁型的分值均显著高于常模。结论:罪犯中存在着较严重的人格障碍,表现为对他人不信任和猜疑,情感冷漠,人际关系明显缺陷,不遵守社会准则,缺乏责任感,占有欲强,容易冒犯他人而不思悔过,自我形象和感情不稳定及显著的冲动性。对人格障碍的处置提出相应的管理、治疗及干预对策。  相似文献   

17.
18.
人格障碍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综述了国外近年来人格障碍药物治疗及其生化机制研究的最近进展。  相似文献   

19.
1病例患者女,21岁,打工族。首次来院诊治由母亲陪同。浓妆艳抹,面容稚嫩。指尖夹烟,泛黄。低头,神态拘谨。母亲诉女儿自伤、心情烦躁、脾气暴躁、失眠2年。  相似文献   

20.
边缘型人格障碍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边缘型人格障碍 (borderlinepersonalitydisorder,BPD)在我国还是个比较陌生的概念 ,自凌敏猷于 1979年进行介绍后 ,至今很少见到有关报道[1] ,此概念源于早期的临床精神病学和精神分析领域对一类特殊病人的描述 ,这些病人的临床表现变化多端 ,难于确诊。一部分病人的临床特征处于精神分裂症的边缘 ,但又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 ,另一部分病人的表现处于神经症和未特定的精神病之间。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名称大约在 6 0年代才基本形成 ,1979年被正式列入DSM Ⅲ中 ,临床描述是“一类极不稳定的、易冲动的人 ,其人际关系、态度、情感常不可预料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