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汉族和维、哈族(维吾尔族与哈萨克族)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方法 对入组的100例维、哈族和100例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自制量表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在住院时年龄、文化程度、职业、临床亚型上存在有明显差异(P〈0.05、0.01);在主要临床症状上,维、哈族以情感、行为障碍等外在症状较多;性本能亢进较突出,幻觉妄想内容原始、单一、较固定,并在内容上保持了本民族的某些特征。汉族以思维障碍、妄想较多,妄想内容相对系统、较泛化,与现实生活文化密切。结论 提示不同民族和社会文化背景对精神分裂症病理状态的特征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新疆地区汉族、维吾尔(维)族、哈萨克(哈)族成年人超重、肥胖的流行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 应用四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于2007年6月至2010年3月在新疆抽取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阜康市、吐鲁番地区、和田地区、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年龄>35岁样本,统计3个民族间不同民族组、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组人群的超重率和肥胖患病率,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6个地区共调查16 460人.汉族、维族、哈族总超重率标化后为36.1%,男性和女性超重率标化后分别为39.8%和27.2%.汉族、维族、哈族超重率标化后分别为41.4%、34.9%和32.8%,3个民族总肥胖患病率标化后为26.9%,男性和女性肥胖患病率标化后分别为27.2%和25.5%,汉族、维族、哈族肥胖患病率标化后分别为18.4%、28.9%和40.1%.新疆地区男性超重和肥胖患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5.00,P<0.05).不同民族人群的超重率和肥胖率不同,汉族人群超重率最高,哈族人群肥胖患病率最高(x2=338.232,P<0.05);新疆地区超重率和肥胖率随年龄增加呈明显上升趋势,超重率在45~54岁达到高峰,肥胖率在55~64岁达到高峰(x=246.80,P<0.05).年龄、民族、职业、教育程度、吸烟、饮酒是超重和肥胖的影响因素.结论 新疆地区超重率和肥胖患病率较高,且存在民族差异,汉族男性超重率最高,哈萨克族男性肥胖患病率最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新疆地区汉族、维吾尔(维)族和哈萨克(哈)族成年人群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分布及血脂异常患病率.方法 应用四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新疆7个市(州、地区)>35岁人群样本,统计3个民族间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人群的血脂分布及血脂异常率.结果 (1)新疆地区TG水平汉族人群最高,哈族人群最低,均值分别为(1.72±1.45)mmol/L和(1.21±0.93)mmol/L(F=209.272,P=0.000);TC水平哈族人群最高,维族人群最低,均值分别为(4.78±1.16)mmol/L和(4.37±1.13)mmol/L(F=168.796,P=0.000);HDL-C与LDL-C水平均是哈族人群最高,汉族与维族人群水平相当,HDL-C水平在哈族与汉族(P=0.000)、维族(P=0.001)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LDL-C水平在3个民族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2.241,P>0.05).(2)汉族、维族人群TG水平均在45-54岁年龄组达高峰,后随年龄增长而下降;TC水平总体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在55~74岁达到平台期后开始下降;HDL-C水平总体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LDL-C水平随年龄呈波浪式分布.(3)汉族、维族和哈族的TG水平均是男性高于女性,汉族、维族男性TC水平低于同民族女性;汉族、哈族男性HDL-C、LDL-C均值低于同民族女性.(4)汉族、维族、哈族TG异常率分别为35.12%、32.57%和16.44%,TC异常率分别为27.83%、17.05%和33.43%,HDL-C异常分别为32.68%、31.73%和28.72%,LDL-C异常率分别为36.95%、37.02%和38.00%.结论 新疆地区汉族、维族人群呈“高TG、低HDL-C”,哈族人群呈“低TG、高TC、HDL-C、LDL-C”血脂分布特点;TG分布在年龄、民族、性别间存在差异,而LDL-C水平分布无差异.新疆地区人群的血脂异常率高于国内平均水平.应重视汉族、维族年轻男性人群血脂异常的防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新疆维吾尔族(维族)、哈萨克族(哈族)、汉族人群脑卒中与踝臂指数(ABI)和脉搏波速度(PWV)的关系.方法 资料来源于2007年10月至2010年3月新疆不同民族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调查数据,对资料完整的维、汉、哈族14 618名35周岁以上样本进行脑卒中与ABI、PWV的关联分析.结果 (1)脑卒中患者共有633例,其中汉族258例(4.48%)、维族247例(5.18%)、哈族128例(3.13%).三个民族之间脑卒中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三个民族中维族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最高、哈族最低(分别是汉族的1.304倍和0.794倍).(3)在脑卒中和非脑卒中患者之间比较,在调整了年龄、体重指数、收缩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等因素后,PWV与脑卒中的发生有关联(OR=1.001,P<0.001).结论 在新疆地区维、哈、汉三个民族之间脑卒中的患病率存在明显不同;PWV与脑卒中的发生有关联.  相似文献   

5.
新疆不同民族膳食特点与高血压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正> 1979年新疆的高血压普查共调查了220,056人,约占全疆总人口的22.0‰。结果分析发现不同民族的高血压标化患病率有显著差异。尤其在哈萨克族(简称哈族)、汉族、维吾尔族(简称维族)居民之间,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哈、汉、维三个民族的高血压标化患病率分别为6.6%、3.5%和2.6%(F检验P<0.01);居住在海拔最高的阿勒泰地区的哈族患病率最高(标化患病率为13.9%)。为了探索高血压在不同民族中的流行因素,我们会同内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新疆哈萨克(哈)族、维吾尔(维)族和汉族农村居民超重、肥胖及腹型肥胖流行现状和分布特点,为该地区不同民族肥胖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调查现场年龄≥1 8岁哈族、维族及汉族常住居民1l 377人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分析并比较3个民族人群超重、肥胖及腹型肥胖患病率。结果哈族、维族和汉族人群超重率分别为27.8%、24.5%和40.3%,肥胖率分别为17.9%、11.5%和13.7%,腹型肥胖患病率分别为58.0%、53.9%和59.9%,汉族人群超重和腹型肥胖患病率最高,哈族肥胖率最高(P值均P值均<0.05),3个民族人群肥胖和维族腹型肥胖患病率均为女性高于男性(P值均<0.01);3个民族超重、肥胖和腹型肥胖患病率均随年龄增加呈现递增趋势,且男女性各年龄段人群腹型肥胖患病率均高于同年龄段超重及肥胖患病率。结论新疆农村地区哈族和维族是肥胖和腹型肥胖高发人群,汉族是超重高发人群,且3种患病率存在民族、年龄及性别差异,腹型肥胖患病率均高于全国水平。  相似文献   

7.
哈萨克族和汉族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胰岛素抵抗是高血压、冠心病、血脂异常、糖尿病的共同病理基础,存在种族和地区的差异。新疆哈萨克族(哈族)是我国高血压发病率较高的民族之一,我们对该民族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调查分析。一、材料与方法1997年9月在哈族主要居住区阿勒泰市对部分年龄45岁以上市民体检中,选择111例高血压,其中哈族46例(男31例,女15例),汉族65例(男40例,女25例),按WHO标准诊断为Ⅰ~Ⅱ期高血压。对照组103例,哈族46例(男28例,女18例),汉族57例(男35例,女22例),均为健康…  相似文献   

8.
哈萨克族体脂分布特征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疆哈萨克族(以下简称哈族)高血压患病率在全国各民族中排列为男性第5位,女性第1位,高于汉族[1].哈族的主要膳食结构为羊肉和乳制品,动物脂肪摄入占总热卡的(32%)比例是汉族(14.2%)的两倍以上[2].尽管哈族高血压患病率、动物脂肪摄入均高于汉族,但哈族心脑血管病的病死率并不高于汉族[3].本文通过991名哈族牧民体脂分布及其与血压、血脂、血糖等危险因素关系的调查分析,探讨其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新疆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简称哈族)人群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及A/G比值对临床疾病的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对新疆阿勒泰2007年高中毕业生哈族男161例,哈族女218例,汉族男496例,汉族女448例进行采血检测。结果1323例哈族与汉族健康中学生体检标本,检测结果经统计处理表明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浓度及A/G比值均呈正态分布,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哈族和汉族两民族健康中学生之间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浓度及A/G比值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新疆维哈汉实习护生情绪劳动状况及相关因素,为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新疆乌鲁木齐市3所综合医院维哈汉实习护生420(汉190名、维哈230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实习护生情绪劳动现状,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维哈实习护生情绪劳动总分(33.53±5.66)及深层扮演得分(9.12±1.44)高于汉族(分别为32.45±5.17、8.17±1.65)(P0.05);深层扮演得分率维哈汉均高于其他维度。多因素显示影响维哈族护理人员情绪劳动得分的独立因素是是否心理培训、满意度及毕业后是否从事本专业;影响汉族护理人员情绪劳动得分的独立因素分别是是否心理培训、满意度及性别(均P0.05)。结论新疆地区维哈汉实习护生情绪劳动得分总体合理,但深层扮演得分较高,且维哈高于汉族。对于维哈民族的实习护士给予更多的心理培训、提升工作满意度、尽量从事毕业原专业等措施来减少情绪劳动负担。对于汉族实习护士应考虑到心理培训、工作满意度及性别因素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11.
葛娟 《中国保健》2007,15(16):116-116
目的为了解伊犁地区住院患者中糖尿病(DM)患病情况.方法从伊犁州友谊医院信息中心调取1996~2003年在该院内科住院的26~75岁的住院患者26955例的有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①住院患者中DM患病率逐年增加,1996、1999和2003年DM患病率分别为8.26%、10.54%和15.08%,与1996年比较差异显著.②DM患病率呈增龄趋势,相邻年龄间比较差异显著.③不同民族之间DM患病率存在差异,维族住院患者DM患病率(16.75%)高于哈族(8.39%)、汉族(12.41%)、回族(11.29%)和锡伯族(12.23%)④不同性别间比较,男性DM患病率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新疆维吾尔(维)族和汉族人群中心性肥胖现患状况、分布特点及几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在中心性肥胖和非中心性肥胖者之间患病率的比较.方法 2005年7月至2007年6月采用随机分层多级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南疆、东疆、北疆、乌鲁木齐市区50岁以上的汉族及维族中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 共调查新疆维、汉两民族8284人,中心性肥胖的粗患病率为55.40%.按2000年全国人口年龄构成标化,维、汉两民族中心性肥胖的标化患病率为50.11%.其中男性中心性肥胖的患病率高于女性(P<0.05);维族中心性肥胖的患病率均高于汉族(P<0.05).中心性肥胖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患病率高于腹围正常者(P<0.05).结论 新疆维、汉两民族中心性肥胖的标化患病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存在性别、年龄及民族间差异,中心性肥胖者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病率均高于非肥胖者.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少数民族与汉族大学新生的视力差异,我们对88级~90组的维族、哈族和汉族的大学新生进行了视力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结果调查维、哈族新生3843只眼,视力低下率为巴.66%;汉族新生2409只眼,视力低下车为59.40%,两者差异极显著(P<0.01),详见附表。视力低下率的男女之比.维、哈族为1:2.3h汉族为1:1.32,从视力低下程度的构成来看.维、哈族与汉族无差异,均以中度低下为多,分别占51.17%和59.12%;其次为轻度低下,分别占40.63%和31.94%;重度低下所占比例最小,分别为8.20%和8.94%。2讨论维、哈…  相似文献   

14.
新疆不同民族心脏瓣膜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新疆不同民族心脏瓣膜病(VHD)流行现状.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对新疆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阜康市、吐鲁番地区、和田地区、阿勒泰地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汉、维吾尔(维)和哈萨克(哈)族35岁以上人群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共随机抽取汉、维和哈族人群14618名,实际完成调查人数共14 478名.共检出VHD 1397人,总患病率标准化后为7.67%,其中男性为7.31%,女性为8.00%,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5,P=0.943);汉、维、哈族VHD患病率标准化后分别为10.57%、2.36%、12.22%,维族VHD患病率明显低于哈族与汉族(x2=3.90,P=0.000);不同年龄组VHD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升高趋势(x2=8.932,P=0.000);全部VHD患者中合并高血压达63.20%、糖尿病7.60%、冠心病7.50%、房颤3.20%.结论 新疆成年人VHD患病率随年龄增加呈增多趋势,且存在民族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遗传因素可增加抑郁症的发病风险,本研究通过分析13个候选基因与抑郁症的关联,探讨中国汉族人群抑郁症的遗传风险因子。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20年2月至2021年9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情感障碍科、成人精神科和老年科住院的439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病例组,男性158例、女性281例,年龄为(29.84±1...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疆维、汉族妇女原发性阴道癌相关危险因素的差异,为新疆维、汉族妇女原发性阴道癌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1998年12月~2010年8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并诊断为原发性阴道癌的52例病历资料(汉族31例,维族2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52例患者平均年龄52.6岁,社会地位较低、文化程度以小学及文盲为主,年龄和文化程度民族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维吾尔族妇女以农民为主,职业在两民族之间有统计学差异。②18岁以前结婚12例(23.1%),均为维族,初婚年龄在两民族之间有统计学差异,生育次数3次及以上共28例(53.8%),两民族之间无统计学差异。③出现症状超过3个月就诊者29例(55.8%),两民族之间无统计学差异。④临床期别中汉族患者Ⅰ~Ⅱ期占本民族患者的48.4%,Ⅲ~Ⅳ期占52.6%,维族Ⅰ~Ⅱ期占本民族患者的42.9%,Ⅲ~Ⅳ期占57.1%,临床期别在两民族之间无统计学差异;鳞癌45例(86.5%),其中汉族24例、维族21例,腺癌6例(11.5%)均为汉族,腺鳞癌1例亦为汉族,病理类型在两民族之间有统计学差异;组织分化程度为中分化37例(71.2%),汉族22例、维族15例,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新疆维、汉族妇女原发性阴道癌相关危险因素中文化程度、生育次数、就诊时间、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在两个民族女性间无统计学差异;职业、初婚年龄、病理类型有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2010年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及汉族成年居民血脂异常的患病现状及分布特点.方法 2010年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年龄≥18岁的维吾尔族居民3625名,男性1773名,女性1852名,年龄为(42.89±15.95)岁;哈萨克族居民4148名,男性1649名,女性2499名,年龄为(44.14±13.27)岁;汉族居民3733名,男性1563名,女性2170名,年龄(49.66±12.24)岁,共调查了11 506名.进行问卷调查和身体检查,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TG、TC、LDL-C和HDL-C.结果 维吾尔族调查对象TG、TC、HDL-C和LDL-C水平分别为(1.31±1.03)、(4.44±1.20)、(1.41±0.62)和(2.44±0.81) mmol/L;哈萨克族分别为(1.24 ±0.99)、(4.55±1.31)、(1.41±0.62)和(2.40±0.87) mmol/L;汉族分别为(1.62±1.34)、(4.60±1.10)、(1.16±0.68)和(2.23±0.93) mmol/L.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及汉族血脂异常患病率分别为:42.4%(1537/3625)、31.6%(1311/4148)、30.2%(1127/3733),标化患病率分别为:42.4%、31.8%、28.2%,维吾尔族血脂异常患病率高于哈萨克族和汉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9.87,P<0.01).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汉族男性血脂异常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52.6%、35.4%、33.2%,维吾尔族男性高于哈萨克族和汉族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9.19,P<0.01).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高TG血症标化患病率分别为:9.3%,9.3%,17.3%,汉族高TG血症患病率高于维吾尔族及哈萨克族(x2=172.55,P<0.01).哈萨克族的TC异常标化率(6.9%)高于维吾尔族(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20,P<0.01).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汉族的低HDL-C血症标化患病率分别为:33.6%,20.8%,11.1%,维吾尔族高于哈萨克族和汉族(x2 =552.82,P<0.01),哈萨克族高于汉族(x2=138.01,P<0.01).3个民族间的高LDL-C血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疆地区3个民族血脂异常患病率均高于全国患病率,且存在民族、年龄及性别间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新疆维吾尔(维)族和汉族人群中心性肥胖现患状况、分布特点及几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在中心性肥胖和非中心性肥胖者之间患病率的比较.方法 2005年7月至2007年6月采用随机分层多级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南疆、东疆、北疆、乌鲁木齐市区50岁以上的汉族及维族中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 共调查新疆维、汉两民族8284人,中心性肥胖的粗患病率为55.40%.按2000年全国人口年龄构成标化,维、汉两民族中心性肥胖的标化患病率为50.11%.其中男性中心性肥胖的患病率高于女性(P<0.05);维族中心性肥胖的患病率均高于汉族(P<0.05).中心性肥胖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患病率高于腹围正常者(P<0.05).结论 新疆维、汉两民族中心性肥胖的标化患病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存在性别、年龄及民族间差异,中心性肥胖者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病率均高于非肥胖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新疆汉族、维吾尔(维)族、哈萨克(哈)族儿童糖尿病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喀什、和田和福海3个地区为研究现场,随机抽取年龄0~17岁汉、维和哈族儿童5283人作为研究对象,以问卷收集资料并进行体格及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受损(IFG)和糖尿病诊断标准按2007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统计不同民族、年龄、性别组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及分析危险因素.结果 IFG总检出率为0.5%,糖尿病总患病率为0.1%,按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年龄构成标化后分别为0.68%和0.09%.超重和肥胖为新疆儿童糖尿病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844和3.963.结论 新疆汉、维和哈族儿童糖尿病和IFG年龄标化患病率低于北京(2004年)和全国5~17岁儿童青少年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新疆维吾尔(维)族和汉族人群中心性肥胖现患状况、分布特点及几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在中心性肥胖和非中心性肥胖者之间患病率的比较.方法 2005年7月至2007年6月采用随机分层多级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南疆、东疆、北疆、乌鲁木齐市区50岁以上的汉族及维族中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 共调查新疆维、汉两民族8284人,中心性肥胖的粗患病率为55.40%.按2000年全国人口年龄构成标化,维、汉两民族中心性肥胖的标化患病率为50.11%.其中男性中心性肥胖的患病率高于女性(P<0.05);维族中心性肥胖的患病率均高于汉族(P<0.05).中心性肥胖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患病率高于腹围正常者(P<0.05).结论 新疆维、汉两民族中心性肥胖的标化患病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存在性别、年龄及民族间差异,中心性肥胖者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病率均高于非肥胖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