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制一种在以加压螺钉固定下颌骨骨折时,在下颌骨上准确,快速地预备出加压螺钉钉道的手术器械,方法:该器械的由主托架,骨固定夹,万向关节及麻花钻导和管组成,骨固定夹夹持固定骨折断端,万向关节用以选择预定钉道及角度,结果:该器械在固定骨折断端的同时,用麻花钻连续制备出骨糈端外侧及内侧的钉道,保证了断端内外侧钉道的同轴性,2年来该器械成功地应用于6例下颌骨骨折治疗,显示了该器械的优越性能.结论:研制出的下颌骨用加压螺钉钉道预备器简化了手术操作,准确,快速地预备出加压螺钉钉道.  相似文献   

2.
目的 本文通过对一组下颌骨骨折病例的回顾性研究,评介了加压固定的适应症和并发症。方法 33例39处下颌骨骨折,采用动力加压接骨板,部分病例附加张力带,进行坚固内固定。术后进行3~12个月,平均4个月追踪观察和综合分析。结果 术后颌间固定情况是单发骨折平均6.49天,多发骨折平均9.90天。早期恢复子正常张口度,但4例术后出现He干扰。结论 加压内固定术是治疗下颌骨垂直断面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加压钢板治疗下颌骨骨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颌骨骨折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采用颌间牵引固定,虽然多数病例咬合关系恢复较满意,但最大的缺点是4~6周不能开口运动,影响病员饮食摄入和营养维持,因此寻求功能性固定方法日益为人们所关注。1976年Spiessl根据长骨加压钢板固定的原则,设计了动力加压钢板(Dynamic Compression Plate—简称DCP)和偏心动力加压钢板(Excentric Dynamic Compressiort Plate-简称EDCP),  相似文献   

4.
下颌骨骨折动力加压内固定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动力加压内固定术是近年来所倡导的治疗面骨骨折的新技术,目前国内仅见少数作者报告。本文应用24套固定装置治疗18例下颌体骨折,术后三个月进行临床综合效果评价。结论认为这种方法作为治疗下颌体骨折的有效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其突出的优点是可以避免颌间固定。此外,本文还就这一方法的手术技术作了较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长螺钉在下颌骨髁突骨折坚固内固定中的应用。方法:2007年7月~2011年12月我科收治的下颌骨髁突斜行或矢状骨折患者27例(30侧),年龄15~57岁,男性19例,女性8例。采用耳前直线切口入路,髁突复位后,用2枚18mm长2mm直径的钛钉固定断离的髁突。术后复查三维CT了解复位情况,评估术后开口度、颞下颌关节运动、咀嚼功能、咬合情况及面部外形等。结果:完全解剖复位固定的25侧髁突;5侧髁突固定良好,但髁突与下颌升支成角,角度均在15°以内;所有患者的咬合关系均恢复到受伤前状态;术后3m均能进普通饮食,开口度为(35.8±4.2)mm;4例患者术后自觉手术侧颞下颌关节运动时有摩擦音,3例患者术后2m仍觉关节区轻度疼痛;瘢痕隐蔽美观。结论:双长螺钉固定下颌骨髁突斜形或矢状骨折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6.
下颌骨骨折加压固定与钢丝固定的对比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颌骨骨折加压内固定是一项新技术.用微型加压钢板固定,通过动物实验,与常规钢丝固定进行比较研究.X线、骨痂测量及力学测定表明,加压固定是有效的固定方式,愈合质量和速度均优于钢丝固定,提示压力稳定作用对骨折愈合有促进作用.加压钢板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实验采用反射光弹模拟应力分析法,通过受力模型等差线条纹图观测、分析、量化换算,对下颌骨骨折轴向和偏心动力加压固定作断面压应力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两种固定状态下骨折断面均表现为挤压应力,沿骨折线应力分布不均匀,板周区和牙槽区呈压应力高峰带,最大应力分量在轴向和偏心加压分别为1.8MPa和2.3MPa(板周区),以及0.5MPa和1.0MPa(牙槽区),中间区受力较弱.轴向动力加压总压力为100N,偏心动力加压总压力为140N,后者比前者断面应力分布稍趋合理.  相似文献   

8.
下颌骨骨折加压与非加压内固定的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加压固定和非加压固定下颌骨骨折的组织愈合差异,对两种固定形式的临床应用作出评价,方法:采用加压和非加压接骨板固定犬下颌骨骨折,对两种固定的的组织学,X线特点进行观察,对98例下颌骨骨折患者采用两种方法进行治疗,术后观察X线,咀嚼效率恢复和一般情况,结果:加压接骨板固定的骨折愈合形式为一期愈合,而小钛板为传统的骨愈合形式;临床应用表明加压接骨板在骨折愈合早期有明显的优势。结论:两种式方法均是下颌骨骨折良好的固定方式,小钛板使用方便,适应证广,加压接骨板固定骨折愈合快,但操作技术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9.
对于下颌骨颏部骨折临床上一般多倾向于使用金属坚固内固定技术。由于微型钢板螺丝坚固内固定术具有损伤小、固位牢固、结构稳定等优点,但同时也有局部骨质疏松、金属材料腐蚀、长期使用后导致螺丝松动、周围软组织慢性刺激等弊端。我科采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加压骑缝钉于下颌骨颏部骨折的手术治疗,体会到该方法弥补了坚固内固定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足,利用自身具有形状记忆恢复、持续加压的特点,促进骨折断端良好的Ⅰ期愈合,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1 临床资料 本组5例下颌骨颏部骨折病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32岁,(25~39岁),均为由车祸或外伤所致的开放性颏部骨折伴软组织挫裂伤,治疗采用形状记忆合金内固定术十颌间结扎的手术方式,随访从3年至2月,详见附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牙间结扎联合微创伸缩加压钉在下颌骨骨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68例下颌骨骨折患者,自口内切口,切口约3~4cm,于骨折线处放置1颗加压钉,再行骨折线前后各2~3颗牙牙间结扎。结果:由于实行微创技术和可伸缩加压钉,对骨折线两断端骨膜剥离少且有一持续的加压力,促使骨折直接进行骨愈合,替代了骨痂形成而完成的二期愈合。结论:牙间结扎联合微创加压钉治疗下颌骨骨折较传统方法简便,患者痛苦小,骨折愈合快,不留后遗症。  相似文献   

11.
下颌骨骨折加压固定与钢丝固定的骨愈合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采用组织学方法,对新研制的下颌骨小形加压钢板的效果进行实验研究,并与钢丝固定对比。结果发现,加压固定的骨愈合形式与钢丝固定完全不同。加压固定为骨折的直接愈合,没有外骨痂形成,而钢丝固定则为传统的骨折愈合形式,加压固定的骨愈合质量明显高于钢丝固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测定在加压钢板作用下,下颌骨骨断端间的压力。方法:选用3只狗新鲜下颌骨标本,任选一侧用钢锯将下颌骨体部锯开,加压钢板固定后用电测法测定骨断端间的最大压力。结果:钢板固定后产生的最大骨断端压力为38kg~41kg。结论:由于钢板固定后产生的骨间压力高于口腔功能活动所需的牙合力,加压钢板,可用于下颌骨骨折内固定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我科自1996年以来采用自制的下颌骨骨折口外复位固定器治疗下颌骨骨折30例,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病例选择:本组3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18~65岁。骨折部位:下颌骨正中骨折8例,颏孔区骨折9例,髁状突颈部骨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简易穿颊器在下颌骨骨折内固定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6例下颌骨角部、升支骨折患者,采用口内切口,利用骨科打孔导向器改制成的简易穿颊器和骨科用手枪电钻,经颊部皮肤穿刺打孔,小型钛板内固定。结果所有病例面部皮肤均无明显手术疤痕,无面瘫症状。术后3个月~3年复查曲、面断层片或螺旋CT三维重建,骨折线对位良好。31例咬合关系完全恢复,3例下颌骨两处骨折患者术后前牙轻微开(牙合),经颌间弹性牵引一周后好转。2例术后伤口积液血肿,经口内再次皮片引流后愈合。结论利用简易穿颊器辅助,经口内切口内固定下颌骨角部和升支部骨折,可避免颌面部皮肤明显的手术疤痕和面神经损伤的风险,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下颌骨髁突骨折轴向拉力螺钉复位固定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评估髁突骨折轴向拉力螺钉复位技术的临床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 6例成人颞下颌关节囊外移位性髁突骨折患者接受了轴向拉力螺钉外科复位手术,其中男性5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32岁,术后追踪平均7个月(3~13个月)。结果 6例伤口均I期愈合,术后3个月,临床检查无关节区疼痛不适及面部不对称,咬合关系良好,最大开口度除1例外均大于40mm,全部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 轴向拉力螺钉复位固定技术对于固定髁突骨折、恢复髁突的生理功能,防止相应并发症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下颌骨喙突骨折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李宁毅下颌骨喙突骨折临床少见,我科自1970~1991年收治497例下颌骨骨折,其中发现15例喙突骨折,占全部下颌骨骨折的3%,现总结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本组15例中,男12例,女3例;年龄8~80岁,平均31...  相似文献   

17.
口腔固定矫治器在下颌骨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口腔颌面部是人体最突出及暴露的部位。在非战时颌面骨折占全身骨折的 3 .1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交通事故等意外伤害已成为口腔颌面外伤的重要原因。我科自 1998 0 4~2 0 0 0 0 6应用固定矫治器替代牙弓夹板治疗下颌骨骨折 2 7例 ,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材料2 7例病例中 ,男性 2 0例 ,女性 7例。年龄 8~ 62岁 ,平均3 5岁。其中 18~ 45岁 18例 ,占 67%。骨折部位及牙合错乱见表1、2。表 1 下颌骨折部位统计   部位例数 %  正中骨折 165 9.3  颏孔区骨折 62 2 .2  下颌角骨折 2 7.4 …  相似文献   

18.
19.
下颌骨骨折的临床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下颌骨骨折的发生特点。方法 对376例下颌骨骨折患者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折部位、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男性多于女性,20~39岁为高发年龄;交通事故为主要致伤原因;多发骨折多于单发骨折,好发部位为下颌体、颏部和髁状突,骨折移位者占79%;31%的伤员有颅面、颅脑和四肢合并伤;主要采用颌间牵引复位。结论 男性及青壮年为骨折高发人群,下颌体、颏部和髁状突为好发部位;交通事故是下颌骨骨折及重型复合伤的主要致伤因素;治疗以颌间牵引复位为主,对严重移位及多发性骨折需手术复位。  相似文献   

20.
内外固定法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外固定法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观察王贺忠,尉文华,罗呜云,李春智(张家口市251医院口腔科075000)表不同固定方法治疗骨折的例数1980年1月~1993年8日,我科分别采用内、外固定法治疗下颌骨骨折144例,本文对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进行总结,并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