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梅承鼎  健民 《家庭医学》2007,(16):27-27
医生运用心理暗示的方法治好了癔病患者的瘫痪症状。其实不只是针对癔病患者,任何患者在就医的时候,医生的良性暗示都能为其康复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癔病,也称歇斯底里,是一种较常见的神经病。癔病患者多具有易受暗示、喜夸张、感情用事和高度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  相似文献   

3.
癔病或称歇斯底里,其精神因素在发病中起着主要作用。本病好发于青年,女性较多见,癔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可归癔病性精神障碍和癔病性躯体障碍两类,癔病性瘫痪即属后一种。一、症状与体征癔病性瘫痪以单瘫或截瘫为多,常系突然发病。如治疗或暗示不当,症状可能持续下来,长期肢体不能运动或卧床不起,不会行走等。体检时,可见瘫痪的肢体腱反射正常或增强,肌张力良好,无锥体束征。一般无肌肉萎缩。检查时还可见到对抗的两组肌肉同时收缩,以致不能完成指定动作,电刺激反应正常,有的病人表现运动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新兵精神症患者进行了某些调查。结果表明,神经衰弱发病率最高,癔病次之。神经衰弱病人以皮层功能紊乱症状为主,癔病患者以躯体障碍症状为主。社会心理因素是新兵精神症发病的重要因素,神经质、个性内向、掩饰性倾向是患者普遍存在的特殊人格素质,也是构成发病的基础。由此认识了新兵精神症的特点,为其预防提出了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5.
癔病的诊断     
李运柱 《工企医刊》1996,9(3):166-167
癔病是明显的客观因素作用下,由于情感的激烈冲突而发生的一种阵发性、易受暗示影响的摹拟躯体疾病性行为紊乱。诊断癔病很少是轻而易举的,而且能否及时诊断甚为重要。医生的处理不果断、拖延、大量化验室检查及收病人住院,将使病人的症状更加顽固。处理不果断使病人相信自感症状的真实性及危险性;反复检查可以提高病人叙述症状的连贯性;住院期间可能被当作诊断难题而受到充分注意,这正好达到患者自我表现的欲望,这是导致癔病  相似文献   

6.
癔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官能症,在症状的发生和治疗中,暗示、自我中心、喜夸张、富于情感性等起着重要作用。在群体场合下,一人患病后,周围人目睹发病情况,由于对疾病不理解,产生恐惧紧张心理,或者受到迷信或不科学解释的影响,更加重精神负担。一些人相继出现症状相同的癔病发作,发作型式与第一个发病者基本相同,而形成癔病的流行。1987年8月~10月在我区境内发生了一起癔病流行,我们采取了以心理卫生教育为主的处理措  相似文献   

7.
1994年,河南省连续三所小学做结素试验引起群体性癔病,社会影响面较广。首例发病者均为高年级小学生,二女一男,主要症状、头痛、头晕、恶心、腹痛等,两天内709例皮试学生几乎都出现叮似症状,住院530例,住院率达74.8%,女多于男,经专家组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无器质性病变,静脉输液等暗示疗效有效。本次流行提示;试验前应做好宣传工作;要提高操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使其能正确处理可能发生的情况;要有  相似文献   

8.
报告一起由口服“碘钙营养片”后所发生的儿童群体性癔病,发病者为8-13岁的集体寄宿小学生,主要症状为头晕、头痛、乏力、腹部不适、肢体麻木、强直、抽搐等,发病者均有共同的社会环境、精神心理因素,经对症、暗示、心理疗法秦效。强调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正癔病是一种由于精神因素所造成的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也称歇斯底里。它发病突然,有时表现得非常严重,使病人家属惊慌失措,造成不必要的精神负担和经济损失。这种病发病率较高,有反复发作的特征,如果家属具有一定的知识,便可以很好地预防和控制癔病的发生。癔病多见于年轻女性,其发病与精神因素关系密切,突然出现的使病人感到委屈、气愤、羞愧、惊恐和悲伤等精神刺激,往往会诱发本病,以后出现类似的情况,即使程度很轻也可致再次发病。  相似文献   

10.
中国1995—2004年学校群体性癔症的流行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群体性癔症(癔病)/群发性癔症/集团性癔症(mass hysteria),又称为群体性(群发性)心因性疾病或群体性社会性疾病以及流行性癔症,是由强烈情绪反应或心理暗示激发的急性流行性精神障碍,多见于情感不稳定的儿童青少年,尤其是小学生。其发生均是在"特定背景"下由于集体接  相似文献   

11.
陈志丹  闵崇智 《现代保健》2011,(19):127-128
目的探讨中小学校园内师生癔症发病原因,研究心理护理对本病采取暗示治疗过程中的可行性。方法对2005年1月~2009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2例中小学校园癔症患者进行暗示治疗结合个性化心理护理,并对其临床资料分类整理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2例癔症患者中,各阶段教师及学生癔症发病主要诱因均有不同。通过暗示治疗结合个性化心理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结论青年教师及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令人担忧,对于该类患者需根据不同个体的心理特点,巧妙运用积极暗示,灵活运用心理护理方法,是治疗中小学校园癔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一起群体性癔病发作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癔病是由精神或心理因素引起的一种以精神或植物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而无器质性病变的一种疾病[1].这种疾病的发生与精神因素和身体素质有关.群体性癔病的发作容易在情绪不稳定的易受暗示的儿童青少年中流行[2].笔者对一起发生于学校的群体性癔病进行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3.
虽中外均有报道,但人们对群体性癔病并不熟悉,有时甚至对其诊断持严重怀疑态度。那么,这种往往是首先有一人出现癔病发作(有时也可以是其它疾病的发作),周围目睹者精神受到感应,相继发生类似症状的癔症短期流行现象,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相似文献   

14.
报告一起由口服“碘钙营养片”后所发生的儿童群体性癔病,发病者为8~13岁的集体寄宿小学生,主要症状为头晕、头痛、乏力、腹部不适、肢体麻木、强直、抽搐等.发病者均有共同的社会环境、精神心理因素,经对症、暗示,心理疗法奏效.强调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化学中毒事故诱发群体癔症样精神障碍的分析体会江苏省职业病防治研究所阚秀荣崔珩张恒东江苏省金湖且人民医院卢寿珍癔病系由于心理因素或自我暗示等引起的一组病症。群体性癔病多由于外界某一强烈精神刺激或突发的不良暗示引起多人的神经精神障碍,表现为短暂的精神失常...  相似文献   

16.
<正>癔症(hysteria),又称癔病或歇斯底里症,是一类由精神因素和重大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情绪激动、暗示或自我暗示,作用于易感个体所引起的心理或精神障碍[1]。癔症好发于成年女性,但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生活方式、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教育的发展,独生子女癔症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多,甚至在特定的情况下发生小范围的集体发病[2]。独生子女癔症多见于年长儿,患者往往在负性因素作用下,急性起病。我们对2002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22例住院独生子女癔症患者采用心理暗示及个性化心理护理,配合医生的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7.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胃肠运动功能紊乱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IBS的诊断是基于腹痛,腹部不适,腹胀和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性状异常等胃肠道症状。另一重要的表现为精神心理障碍,常有精神因素,情感应激。病人常表现出焦虑不安,精神抑郁甚或癔病发作。据报道40%-50%的IBS患者有心理障碍的表现,包括抑郁,焦虑,精神症状躯体化等。80%IBS患者的病情发作和加重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本文选择65例IBS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8.
孟昭澍 《职业与健康》2002,18(10):154-154
癔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官能症,多由气愤、委屈、忧虑等心理因素引起,暗示和自我暗示常在症状的发生中起重要的作用。常见表现为精神和躯体的障碍,如情感爆发、交替人格、痴呆、抽搐、瘫痪、感觉障碍等,但心理因素引发呼吸系统症状的报道极为少见,1998年12月我院收治因学校跑步诱发过度换气连续发病的4名患儿,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患儿,女性,12岁,主因跑步后喘息发作于2000年12月10日上午10时30分被送来我院儿科急诊。患儿入院前0.5h上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的癔症集体发病,国外称之为癔病的流行(hysterical epidemic)。它往往在集体场合下,受到精神刺激、迷信宣传或不科学的解释后,由于暗示和自我暗示的作用,在具有癔症性格的人群中,相继急骤地发生。它所发生的内容与其历受的刺激相一致,集体发病的形式和内容也与首先发病的雷同。只要采取分别隔离治疗(包括心理治疗),杜绝相互影响,本病会迅速痊愈。普及科学知识,重视精神卫生保健是预防本病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宫能性失音症又称癔病性失音症。往往是患者受到精神上的刺激而表现出的声带运动机能障碍(声带岔气、笔者称),其典型症状为意识性的发音障碍,声音消失,语不成声,而咳嗽声响度正常。该病的诊断并不困难,但治疗颇费周折。以往常用暗示、药物镇静以及电疗等方法。甚至也有用全麻以促使这种言语机能抑制状态的解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