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一般资料,25例均属慢性肛周湿疹患者,其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病程1~7年;均以肛门皮肤粗糙增厚、皲裂、瘙痒反复发作为主要表现。治疗方法 生大黄20g,生黄柏15g,苦参15g,鬼针草12g,地肤子15g,马鞭草15g,明矾12g。将上药加水适量煎30min,待温度降至35℃左右,坐浴30min,并用医用消毒棉签沾药液涂擦肛内,每天1次。每剂中药使用3天,每次坐浴后药液须加热保存,7天为1个疗程,一般需治疗2~4个疗程。  相似文献   

2.
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98例,男58例,女40例;年龄22~58岁;病程1周~2年;急性湿疹27例,亚急性湿疹48例,慢性湿疹23例。2治疗方法中药坐浴方:苦参、防风各30 g,地肤子、蛇床子、白鲜皮各20 g,苍术、花椒各15 g,甘草10 g,加水3 000 ml左右,浸泡1~2 h,煮沸15 min后离火,待水温适宜后坐浴2  相似文献   

3.
王利兰 《北京中医》2003,22(3):39-40
1年来我们采用中药地榆、五倍子、白芨熏洗、坐浴治疗观察了 4 2例外痔引发的肛周湿疹患者 ,不仅痛、痒得到了缓解 ,湿疹得到了一定控制 ,外痔也不同程度的缩小或痊愈。小结如下。1 临床资料临床观察 4 2例肛周湿疹 ,其中男性 18例 ,女性2 4例 ;年龄 2 8~ 5 3岁 ;病程最短半年 ,最长 10年。参照《中医外科学》诊断标准患者因结缔组织外痔引发者 19例 ,因静脉曲张性外痔引发者 2 3例。2 治疗方法地榆 30 g ,五倍子 10 g ,白芨 15 g ,凉水浸泡 0 .5h后 ,煎水沸待温度约 4 0℃时熏洗 15min ,30℃时坐浴 2 0~ 30min。前 3天每日 2次 ,后 4天…  相似文献   

4.
阴痒症是妇科常见病症之一。笔者根据临床分型采取不同西药和清热利湿、杀虫止痒的中药结合治疗 4 0例阴痒症 ,疗效满意 ,且未发现不良反应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观察对象均为门诊患者 ,年龄 18~ 50岁。病程长者3年 ,短者 3天。其中滴虫性阴道炎 16例 ;霉菌性阴道炎 11例 ;非特异性阴道炎 7例 ;单纯性外阴瘙痒 4例 ;外阴湿疹 2例。2 治疗方法4 0例患者均采用中药煎液外洗 ,结合不同的西药治疗。2 .1 中药 :蛇床子 30 g、苦参 30 g、生百部 15g、黄柏15g、川椒 15g、地肤子 15g、白藓皮 15g,加水 2 0 0 0 m L煎至 10 0 0 m L去渣存液…  相似文献   

5.
笔者自 1989年以来在临床中以中药治疗胃柿石症9例 ,获得满意疗效 ,兹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9例患者中女 3例 ,男 6例 ;年龄 2 6~5 4岁 ;病史最短 3天 ,最长 6月 ;食柿最少 2个 ,最多10个以上。 9例均有上腹痛、食欲减退 ,伴恶心 3例 ,呕吐 2例 ,便秘 2例 ,黑便 1例。 9例患者均经胃镜检查确诊 ,结石最小者 3cm× 3cm,最大者 6 cm× 7cm;伴慢性胃炎 7例 ,消化性溃疡 2例。1.2 治疗方法。中药保和丸加减治疗 :陈皮 9g、鸡内金 15 g、山楂 15 g、神曲 15 g、莱菔子 15 g、连翘 12 g、金钱草 30 g、丹参 12 g、醋炙鳖甲 15 g…  相似文献   

6.
笔者自1989年~1998年采用中药内服、外敷治疗面神经炎48例,收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48例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22例;年龄20~67岁;病程3天~6个月。左侧面瘫16例,右侧面瘫32例。治疗方法中药内服:白附子15g、白僵蚕10g、全蝎8g、川芎20g、秦艽15g、赤芍10g、丹参20g...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外用曲安奈德药膏、炉甘石洗剂,口服盐酸西替利嗪;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内服汤剂,外用中药汤剂涂擦、中药药浴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周。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我们使用中药沐浴治疗200例婴儿湿疹,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2006年1月~2007年1月来我院婴儿沐浴中心洗澡和游泳3568人次,并发湿疹的630例,随机抽样40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其中男187例,女213例;新生儿48例,1~3个月199例,4~6个月121例,7~12个月32例。除新生儿外,来院洗浴时病程均>10天,所有患儿均符合《临床皮肤病学》[1]中婴儿湿疹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法中药方剂:方剂Ⅰ:百部、防风、苦参、金银花、蛇床子各20g,甘草6g。方剂Ⅱ:秦艽、苦参、金银花、蛇床子各20g,甘草6g。若瘙痒甚者用方剂Ⅰ,渗液较多者用方剂Ⅱ…  相似文献   

9.
扁平疣是由乳头瘤空泡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皮肤疾病。笔者运用白鲜皮、白矾制剂外涂治疗本病 2 4例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2 4例中男性 17例 ,女性 7例 ;年龄 11~ 3 6岁 ;病程 2~ 45天。全部病例均符合扁平疣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效果方药组成 :白鲜皮 60 g加水 3 0 0 ml浸泡 3 0 m in,煮沸后文火煎2 0 min,用纱布过滤去渣 ,加入白矾 10 g溶化调匀 ,即可使用。治疗时用棉球或棉棒蘸药水涂擦疣体 ,每日涂擦 5~ 7次 ,涂擦时从疣体的中心向边周递次 ,8~ 15天为 1个疗程。本组经治疗 1个疗程治愈 18例 ,2个疗程治愈 6例…  相似文献   

10.
慢性湿疹病因复杂 ,治疗颇为棘手。笔者近几年来采用中药外洗治疗该病 10例 ,疗效满意 ,现介绍如下。治疗方法药用苦参 6 0 g、百部 30 g、蛇床子 30 g、益母草 30 g、防风30 g、桂枝 30 g、枳壳 15 g。将诸药充分浸泡后加温水 10 0 0 ml,水煎 2次 ,得混合煎液 6 0 0 m l。待药液稍凉时 ,直接外洗患处 ,每次洗 30 m in。每剂药液可连用 3日 ,用时须将药液温热 ,15天为 1个疗程。治疗效果10例全部获愈 ,其中 1个疗程治愈者 2例 ,2个疗程治愈者 6例 ,3个疗程治愈 2例。 1例在半年后复发 ,再用上法治疗 3个疗程后获愈。典型病例王某 ,男性 ,30…  相似文献   

11.
甘永康  刘惠  刘小伟 《中医杂志》2012,53(4):336-337
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湿疹49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97例均系门诊患者,按照西医诊断标准诊断为湿疹[1],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男23例,女25例;年龄11~68岁;包括急性湿疹31例,亚急性湿疹11例,慢性湿疹6例.治疗组49例,男20例,女29例;年龄8~72岁;包括急性湿疹29例,亚急性湿疹13例,慢性湿疹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2 治疗方法2.1 自拟方治疗①急性湿疹:中医辨证多属热重于湿.自拟双清汤:菊花10g,连翘10g,白鲜皮15g,龙胆10g,栀子10g,黄芩15g,生地黄15g,车前子12g,柴胡6g,甘草6g,苦参6g.水煎服300ml,每日1剂,分2次服.热甚者加牡丹皮10g,大便于结加大黄15g、厚朴10g.外用:青黛、滑石(粉)、黄柏各15g,冰片9g共研细末,用麻油调糊状,外涂患处,每日3次;亦可用苦参、黄柏、白鲜皮各30g,花椒20g,红花、乌梢蛇、蛇床子各10g,加水2000ml,煎后人盆中,以毛巾遮盖患部以热气熏蒸.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与对照组70例,对照组采用静滴复方甘草酸苷,外用曲安奈德药膏、炉甘石洗剂,口服塞庚啶片;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内服汤剂,外用中药汤剂涂擦、中药药浴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疥疮是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皮肤病,传染性强、瘙痒剧,且易引起疥疮结节等后遗症。我科采用中药外洗加硫磺霜治疗本病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280例全部均为门诊患者,男性180例,女性100例;年龄14~70岁,平均23岁;病程1天~6个月,平均1周。治疗方法外洗用中药:百部15g、黄柏15g、苦参15g、银花15g、艾叶6g、花椒15g、川芎10g、红花10g;若伴感染可加蒲公英30g、野菊花10g;若伴湿疹加荆芥10g、白鲜皮30g。上药加水2000~3000ml,煮沸15min,去渣取煎液,待温后用以作全身沐浴10min,浴毕待干后,全身除头面部外直接外搽20%硫磺霜25g。每日洗搽…  相似文献   

14.
肛周湿疹是皮肤科的常见病 ,病因复杂。临床仅抗组胺类药物治疗 ,效果不满意。笔者自 1996年以来 ,采用加味龙胆汤治疗肛周湿疹 86例 ,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本组 86例 ,男 5 6例 ,女 3 0例 ;年龄 16~ 3 2岁 ,病程 2个月~ 5年。全部病例符合肛周湿疹的诊断标准。中医认为与湿邪有关 ,湿可蕴热 ,本病为湿热之证。2 治疗方法方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 12 g,苦参 10 g,白鲜皮 10 g,苍术 10 g,栀子 15 g,黄芩 10 g。湿重渗出明显者加黄柏 15 g;合并感染者加生大黄 10 g,金银花 2 0 g;瘙痒剧烈者加地肤子 15 g,刺蒺藜 10 g。1剂 /…  相似文献   

15.
神经性尿频为儿科常见病证,临床表现以尿急、尿频、每次尿量少为主,一般无尿痛及全身症状。我们采用补中升提、固肾缩尿之法治疗,效果满意。本组共15例,其中男12例,女3例;年龄最大5岁,最小1岁;发病后10天就诊者3例,1个月就诊者3例,3个月就诊者3例;半年就诊者1例;15例中经他医治疗无效者8例。采用内服中药处方:黄芪15g 柴胡3g 升麻3g金樱子15g 复盆子12g 菟丝子12g 益智仁15g桑螵蛸15g 甘草6g。加味;伴脾虚者加白术6g、砂  相似文献   

16.
自1987年5月~1989年11月,我们自拟清热解毒汤加减外用熏洗治疗肢体感染和难愈性溃疡等共62例,疗效较佳。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 62例中男50例,女12例,年龄4~60岁,平均48.8岁。手指、足趾等肢体外伤后感染42例,难愈性溃疡1例,右胫腓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并皮肤坏死1例,脓疱疮及多发性毛囊炎,湿疹等共18例,就诊前均已接受过各种抗生素、外用药等疗法。病程最长达8个月,最短5天,平均14.85天。治疗方法清热解毒汤:黄连6g,黄芩、黄柏、黄芪、桃仁,红花、川芎各15g 为基本方。创面脓液多加金银花,蒲公英各30g,板蓝根15g。湿疹搔痒、脓癌疮加川椒15g,蛇床子、苦参、百部各30g。病灶在上肢加桂枝15g,在下肢加牛膝6~12g。每日1剂,煎半小时,先熏后洗,每日2~3次,6天为1疗程。除3例脓疱疮全身中毒症状较重者加用青、链霉素治疗外,余均为单用此法治疗。疗程5~23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联合中药配方颗粒湿敷治疗婴儿面部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婴儿面部湿疹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使用中药配方颗粒湿敷联合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温开水湿敷后涂擦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治疗,7 d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后随访,治疗组复发6例,对照组复发15例,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配方颗粒联合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湿敷治疗婴儿面部湿疹疗效较好,安全性高,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笔者运用中药涂擦加理疗治疗COPD相关肺炎30例,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涂擦加理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两组经治疗一个疗程(10天)后,治疗组治愈18例,好转11例,未愈1例,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治愈15例,好转9例,未愈6例,总有效率80%。两组治疗结果经统计学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即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9.
笔者近些年来,应用自拟方轻冰滑石散治疗湿疹12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128例,男76例,女52例:年龄15~67岁,平均26岁;病程3天~6年,平均26天;其中头部湿疹13  相似文献   

20.
中药外洗治疗婴儿湿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自 1996年 2月至 1999年 4月运用自拟中药验方外洗治疗婴儿湿疹 6 8例 ,疗效明显优于口服维生素 C与扑尔敏的对照组 ,现介绍如下。1 治疗方法1.1 治疗组 中药方组成 :银花2 0 g,连翘 15 g,白鲜皮 15 g,乌梅 2 0 g,蒲公英 30 g,麻黄 10 g。每日 1剂 ,煎汤外洗并作冷湿敷 ,每日 2次。1.2 对照组 维生素 C0 .1g,扑尔敏2 mg,每天 3次口服。两组在治疗期间皆不用其它药物 ,每 7天为 1个疗程 ,用药 1~ 2个疗程统计疗效。2 疗效观察2 .1 疗效标准 治愈 :皮损消退 ;好转 :皮损消退 30 %以上 ;无效 :皮损消退不足 30 %。2 .2 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