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贲门失弛缓症典型X线征象为食管下端呈“萝卜根”状或“鸟嘴”状狭窄,但单以食管下段“鸟嘴样”狭窄就诊断为贲门失弛缓症就大错特错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2例食管下段狭窄呈鸟嘴状,均诊断为贲门失弛缓症,结果手术证实为食管贲门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合可回收防反流食管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方法:30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采用半夏泻心汤合可回收防反流食管支架植入术治疗1个月,观察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梗阻解除效果。结果:治疗后上述观察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半夏泻心汤合可回收防反流食管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可以标本兼治,此法切中病机,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可回收防反流食管支架对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作用.方法 17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经胃镜置入可回收防反流食管支架后,观察症状、体征并进行胃镜检查及钡餐检查,观察贲门部通畅情况及有无胃食管反流,术后1~3个月回收支架.结果 17例患者支架置入成功,贲门部开通良好.放置1个月3例,2个月10例,3个月4例,均顺利取出.随访6~18个月,食管仍保持通畅.结论 可回收防反流食管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回收方便、疗效确切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食管贲门失弛缓症的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食管神经肌肉功能失调性疾病。我科从1977年~1997年采用经胸Heler术(食管下段和贲门部前壁粘膜外肌层切开术)治疗食管贲门失弛缓症24例,经长期随访,疗效较好。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全组24例,男14例,女1...  相似文献   

5.
李一  胡霞云  周晨洁 《中国疗养医学》2011,20(12):1095-1095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食管运动障碍性疾病,以食管缺乏蠕动和食管下括约肌松弛不良为特征。临床上贲门失弛缓症表现为液体和固体食物的吞咽困难,体质量减轻,餐后反食,夜间呛咳以及胸骨后不适或疼痛。本病为一种少见病,其发病率每年约为1/10万[1]。我科于2011年4月收治1例贲门失弛缓症特勤疗养人员,现将护理工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原发性食管神经肌肉病变,以下食管括约肌(LES)松弛障碍、食管体部缺乏蠕动性收缩为特点的动力障碍性疾病。扩张治疗是主要治疗方法,从2003年6月至2006年1月,我们对14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进行了扩张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镜下球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前后的食管动力变化。方法应用球囊扩张器对55例确诊为贲门失弛缓症的患者进行扩张治疗,并进行治疗前后食管压力测定。结果治疗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及食管下括约肌松弛压明显降低(P〈0.01),食管下括约肌松弛率明显升高(P〈0.01),食管下括约肌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球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疗效较好,食管测压是检查食管动力的最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8.
正食管瘘是食管手术的常见的并发症,一般给予充分引流和营养支持等方式待瘘口自行闭合。但贲门失弛缓症手术后肌层切开分离仅剩黏膜及黏膜下层,血运差,自行愈合时间较长,而引流不畅会出现积液包裹、分隔,感染症状持续,必要时仍需要手术及内镜等方式干预。本文将1例贲门失弛缓症术后食管瘘患者应用杂交手术的方式进行诊治。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66岁,因"贲门失弛缓症术后食管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58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行内镜下食管环形肌切开术治疗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行食管环形肌切开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体会。结果58例患者均全部顺利完成治疗,治疗后3d进流质饮食无吞咽梗阻,有效率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5~7d出院,随访3~6个月,无1例患者出现吞咽困难。结论术前做好心理疏导,完善检查前的各种准备;术后生命体征的监测、病情的严密观察、及时发现处理并发症、同时做好饮食指导与健康教育,是保证食管环形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盐酸乙哌立松、洛拉酮联用治疗贲门失弛缓症2例报告傅文安(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绍兴312000)贲门失弛缓症又称贲门痉挛。是由食管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致的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食管缺乏蠕动,食管下端括约肌(LES)高压,吞咽动作后不能正常松弛,致使食物通过...  相似文献   

11.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食管神经肌肉功能失调疾病,病因尚不清楚,非手术治疗效果不理想。1985年5月至2007年5月,本科对75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施行经胸改良Heller手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经腹超声对贲门失弛缓症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经腹超声对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AC)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临床、钡餐造影、内镜及食管测压检查确诊的15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贲门及下段食管经腹超声表现进行观察分析,并与正常组进行对照.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贲门及下段食管的宽度,长度和壁厚差异显著(P<0.01).结论经腹超声可对绝大多数的贲门失弛缓症做出明确诊断.可作为随访观察及筛检贲门失弛缓症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李琴  李春花  王雷  赵国策 《全科护理》2014,(19):1756-1757
[目的]总结经口内镜下食管环形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病人的护理。[方法]对81例贲门失弛缓症病人行经口内镜下食管环形肌切开术,同时加强护理。[结果]58例显效,23例有效;食管直径术前8.3cm±2.8cm,术后1个月3.2cm±0.8cm,术后6个月3.7cm±1.2cm,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贲门失弛缓症病人行经口内镜下食管环形肌切开术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以下食管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laincter,LES)张力增高,食管正常蠕动消失,LES和贲门对吞咽动作的松弛反应障碍为特征[1].目前,其病因尚未明确.我院自2005年始,通过内镜下置入"Z"型双被膜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32例,有效解除了食管不当痉挛引起的吞咽困难[2-3],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可回收抗反流食管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可回收抗反流食管支架对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作用.方法 24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经胃镜置入可回收抗反流支架,观察临床症状,进行胃镜及胃肠X线检查,了解贲门通畅和胃食管反流情况,并随访观察3~36个月.结果 所有患者支架置入一次成功,其中16.67%(4/24)患者在治疗期间支架移位,经过2~4次复位.分别在置入2~6周后,顺利取出支架.治疗后所有患者的吞咽困难均明显缓解.末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 可回收抗反流食管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具有操作简易、疗效好、并发症少等优点,但其在食管内最佳放置时间的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食管贲门失弛缓症的多层螺旋CT影像学资料,提高对该病的临床诊断准确性,减少检查的重复性。方法对临床证实的食管贲门失弛缓症的17例患者的多层螺旋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影像学特点。结果食管贲门失弛缓症有较为特征性的CT表现。结论根据贲门弛缓症多层螺旋CT的表现,结合X线、食管镜等检查,能对该病进行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刘伟  陈焰 《临床荟萃》2000,15(4):156-157
贲门失弛缓症是常见的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 ,其诊断方法一般是食管钡餐及胃镜 ,食管测压的逐渐开展为本病的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本研究共收集了 2 0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食管测压资料 ,现将数据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6年 1月至 1998年 12月就诊的贲门失弛缓症患者 2 0例 ,男 13例 ,女 7例 ,年龄 14~ 73岁 ;病史 2个月至 14年 ,平均 ( 3 .5± 3 .7)年。主要症状 :吞咽困难 2 0例 ,反流 9例 ,胸痛 6例 ,消瘦 7例。正常对照组 :健康志愿者 3 0例 ,男 13例 ,女 17例。年龄 2 1~ 60岁 ,均无任何上消化道症状及重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腹腔镜Heller术合并胃底折叠术(LHT)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方法:58例伴严重吞咽困难的贲门失弛缓症的患者实行了LHT。在手术前后均对临床症状和食管的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患者吞咽困难的评分从术前10分下降至(1.9±1.1)。食管下端括约肌压力显著下降。仅8例患者出现酸反流。结论:LHT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首选方法,术中合理的使用纤维胃镜可进一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且有助于降低食管下端括约肌压力和缓解患者的吞咽困难。胸腔镜和腹腔镜下Heller术都可作为贲门失弛缓症的首选治疗方法,由于腹腔镜具有创伤更小、术中暴露较佳、术后恢复更快、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食管运动障碍性疾病,即食管下段括约肌松弛障碍。临床上以吞咽困难、食物反流、胸痛、体重减轻等为主要表现。该病症状顽固,一般药物治疗难以奏效。2004年1月-2008年6月,我科采用内镜下球囊扩张治疗62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董燕  王晓伟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0):1885-1886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病因不明的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以食管缺乏蠕动和下食管括约肌(LES)松弛不良为特征[1]临床表现为咽下困难、胸骨后疼痛不适、食物返流、恶心、呕吐等症状,多数患者可伴有体重下降甚至营养不良及水电解质紊乱[2]。我科内镜中心2005年6月~2006年11月应用胃镜下放置食道支架术治疗此病,疗效显著,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30例放置食道支架的贲门失弛缓症的患者,男17例,女13例,年龄13~76岁,平均年龄44.5岁。术前均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并行食管钡透及胃镜检查排除其他疾病,符合贲门失弛缓症的诊断。1.2材料与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