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评价点穴治疗对卒中偏瘫急性期患者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60例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点穴组和对照组,2组均采用针灸科病房常规治疗,点穴组配合点穴,共治疗2周。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评定量表(MAS)、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定患者的运动能力、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点穴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MAS得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得分和BI得分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点穴组治疗前、后的MAS得分差值、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得分差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点穴组BI得分差值略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早期点穴治疗能很好地改善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脑皮质下小血管梗塞后认知功能损害的恢复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脑皮质下小血管梗塞(SSVI)后12周认知功能恢复的发生率、行为神经病学特点及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首次发病,病程〈2周的SSVI患者60例,同时选取日常生活能自理的社区老年人52例作为对照组。SSVI后2和12周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与洛文斯顿认知功能成套测验(LOTCA,包括LOTCA总分、定向力、视空间能力及执行功能)进行认知功能评分,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评价(修订版Barthel指数,MBI)。分析影响各类型认知功能恢复的因素。比较各类型认知功能恢复与未恢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差异。结果 ①SSVI后2周内共有44例患者出现认知功能损害,与SSVI后2周比较,SSVI后12周MMSE、定向力、视空间能力、执行功能评分及LOTCA总分均有所改善,但除定向力评分恢复至对照组水平外(P〉0.05),其余各项评分仍低于对照组水平(P〈0.01);恢复率分别为36.8%(14/38)、87.5%(14/16)、33.3%(4/12)、26.1%(12/46)及30.2%(13/44)。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3.49,95%CI:1.18~7.81)与SSVI后12周MMSE评分有关;受教育程度(初中及其以上,OR=2.53,95%CI:1.23~6.87)及脑白质病变(OR=0.23,95%CI:0.07—0.79)与执行功能评分有关。③与SSVI后2周比较,SSVI后12周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BI评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鼓义(P〈0.05);SSVI后12周,在各类型认知功能中,仅执行功能及LOTCA总分恢复者与未恢复者之间,MB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SVI后12周各类型的认知功能均有显著的改善。但大部分患者仍存在某一类型的认知功能损害。执行功能的恢复有助于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男性是MMSE总分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和部分相关因素;探讨抗抑郁治疗及早期康复对卒中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按照脑卒中诊断标准选取100名患者,均进行标准化治疗及早期康复治疗,康复治疗均为4周,均分别在患病2周、4周、3个月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筛选出卒中后抑郁患者,治疗组患者19例,给予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治疗,对照组14例未使用抗抑郁药物。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与治疗后10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ADL评分、HAMD评分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显著进步15例,进步1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84.2%;对照组患者基本痊愈4例,显著进步8例,进步2例,无效0例,有效率为100%。2周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HAMD评分有相关性(r=0.342,P〈0.05)。结论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33%。应综合筛查抑郁的某些“高危因素”,对部分轻度抑郁、神经功能缺损轻的患者其抗抑郁药物治疗是否可以仅使用3个月或更短时间,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患者头部MRI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变化及其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2例卒中后VCIND患者的头部MRI、TCD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并与40例非VCIND卒中患者及42例体检对照者头部MRI、TCD检查结果进行对比。使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画钟测验(CDT)评定智能状态。结果①VCIND卒中组患者额颞叶病变比例高于非VCIND卒中组(46.2%和22.5%,χ^2=5.50,P〈0.05),多发病灶者比例也高于非VCIND卒中组(63.5%和40.0%^2=5.00P〈0.05)。在VCIND卒中组内,病变位于额颞叶者认知功能减退[MMSE为(20.6±1.3)分,CDT为(1.8±1.0)分]与病变位于其他部位者[MMSE为(24.2±1.3)分,CDT为(2.4±0.7)]比较,均P〈0.05;多发病灶者[MMSE为(21.7±1.6)分,CDT为(2.0±1.0)分)]与单发病灶者[MMSE为(23.8±1.1)分,CDT为2.4±1.0)分]比较,MMSE的P〈0.01,CDT的P〉0.05。②与对照组(26.2%)和非VCIND卒中组(62.5%)比较,VCIND卒中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异常发生率(90.4%)更高,^2=40.63,均P〈0.05。③VCIND卒中组和非VCIND卒中组患者的大脑前、中、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均较对照组降低,与非VC/ND卒中组相比,VCIND卒中组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①额颞叶病变及病灶数量是影响VCIND的重要因素。(2)VCIND卒中组患者存在明显血流动力学异常和脑供血不足表现,颈内动脉系统供血不足可能与卒中后认知功能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5.
米氮平治疗急性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及其对康复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米氮平治疗急性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及其对卒中康复的影响。方法109例急性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米氮平组(55例)和对照组(5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米氮平组同时加用米氮平治疗。治疗前后应用Hamilton抑郁量表(HRSD)评价抑郁状况,治疗前、治疗后4周末和12周末,采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中国卒中量表(CSS)和Barthel指数(BI)评价患者的认知和神经功能状况。结果治疗后12周末,米氮平组患者痊愈35例(64%),总有效52例(95%);对照组患者痊愈9例(17%),总有效31例(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5、5.52,P〈0.05)。治疗后4周末和12周末时,米氮平组MMSE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增加(t=2.93、3.12,P〈0.01);治疗后4周末,两组CSS和BI评分均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2周末,米氮平组CSS和B1评分均优于对照组(t=5.02、10.25,P〈0.01)。米氮平的主要不良反应为中枢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反应,但症状轻微。结论米氮平治疗卒中后抑郁安全有效,且能改善12周末时的认知功能和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脑梗死后继发癫痫病人的脑电图变化、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疗效与预后。方法 60例脑梗死后继发癫痫病人与同期住院无癫痫发作的60例病人进行脑电图、神经功能缺损与疗效的比较。结果 脑梗死后迟发癫痫病人脑电图异常率达95.0%,无癫痫发作脑梗死病人异常率为1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治疗后1个月、3个月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癫痫组总有效率为65.0%,无癫痫组总有效率为95.0%(P〈0.01)。结论脑梗死后病人脑电图异常发生率极高,神经功能缺损较严重,治疗效果差。  相似文献   

7.
潘均喜 《内科》2008,3(2):195-197
目的观察抗抑郁药物帕罗西汀联合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60例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帕罗西汀20mg/d晨服;治疗组同时介入心理治疗。治疗前后8周末分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定其疗效。结果治疗8周后,2组的HAMD、C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抑郁总有效率、神经功能恢复总有效率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和80.0%(P〈0.01)。结论帕罗西汀联合心理干预有良好的抗抑郁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贵阳市城乡老年人群(≥60岁)卒中流行现状及常见危险因素与卒中发病的关系。方法以现况研究设计,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贵阳市2个街道办事处和一个镇的≥60岁常住居民进行卒中患病率及常见危险因素的调查。按每10岁为一个年龄组(80岁及以上归人一组),描述卒中的流行现状及常见危险因素的分布特征。结果①贵阳市城乡≥60岁老年人卒中患病率为5.4%(392/7299)。城市患病率高于农村(5.8%对4.4%,P=0.013);男、女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6%对5.2%,P=0.458)。随着年龄的增长,城市和农村卒中患病率均有增高的趋势(P〈0.01)。②高血压患病率为40.8%(2977/7299)。血压正常组卒中患病率为2.6%(65/2539),高血压前期组(血压:120~139/80—89mmHg)为5.9%(106/1792),高血压组为7.1%(211/29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不论男女卒中患病率均下降;随着体质量指数的增高,卒中发病率逐渐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超重或肥胖、高血压、高血压前期、高血糖、心脏病史、吸烟史、饮酒史、家族史、喜高盐饮食是卒中的危险因素,高学历是保护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贵阳市城乡老年人群卒中患病率为5.4%。高血压是卒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高学历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社区就诊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PSCI)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在北京市5个城区各选一家二级医院所管辖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对在此就诊的2003年1月-2004年12月首发或二次复发的缺廊性卒中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应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测量表(MMSE)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同时收集了卒中发病情况、PSCI危险因素等资料。结果共有993例患者完成MMSE评估,PSCI为7.9%(78/993)。卒中后6个月内、6个月〈卒中〈12个月、12~24个月的PSCI患病率分别为8.5%、10.1%和4.9%。〈60岁者的PSCI患病率为3.9%,60~、65~、≥70岁患者的患病率分别为5.1%、8.1%和11.4%,趋势检验,,=12.521,P〈0.0001。大专学历以上者PSCI患病率为3.6%,中学、小学和文盲卒中患者PSCI的患病危险分别是大专以上者的1.72、3.94、4.04倍(趋势检验,X^2=13.694,P〈0.0001)。影响PSCI的因素有多病灶卒中(OR=4.53,95%CI:2.26~9.06)、抑郁状态(OR=9.13,95%CI:3.35~24.83)、日常生活能力障碍(OR=2.53,95%CI:1.73~3.71)和非腔隙性梗死,其中前三项为PSCI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社区就诊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PSCI与病程、文化程度、患病年龄等多种因素有关,多病灶卒中、抑郁状态和日常生活能力障碍为PSCI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急性期进展性:和无进展性穿支动脉区梗死的临床特征,并探讨穿支动脉区梗死扩散加权成像(DWI)影像学模式与进展性运动缺损(PMD)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头磁共振及头颈部CT或MR血管造影成像证实的新发穿支动脉区梗死(脑桥或大脑中动脉深穿支供血区)患者75例,根据卒中发生后5d内动态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NIHSS)情况,分为PMD组30例,NPMD组45例。采用t或,检验比较两组的危险因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临床表现、梗死灶影像学模式、基底动脉、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病变情况。结果PMD组中病灶呈滴水征的比例[20/30(66.7%)]高于NPMD组[10/45(22.2%),X2=14.8,P〈0.01]。PMD组患者平均人院时NIHSS评分(4.60±1.40)高于NPMD(3.75±1.20,t=2.81,P〈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穿支动脉区梗死DWI影像学滴水征与PMD呈正相关(OR3.0,95%CI1.25—7.17,P〈0.05)。结论DWI影像学滴水征是穿支动脉区梗死影像学模式特征之一,影像学滴水征或可作为进展性卒中或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卒中单元医疗模式下适时抗凝治疗的效果。方法将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治疗组(38例),均在卒中单元医疗模式下常规用胞二磷胆碱静滴,治疗组加用低分子量肝素钙。评价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及凝血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基本痊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卒中单元医疗模式下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后抑郁症(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指脑卒中后引发的抑郁症,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达23%~60%,并且神经功能损害越重。PSD发生率越高,它不但是一种情感障碍,同时也是影响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缺损及认知功能损害恢复、增加卒中后病死率及自杀率的潜在危险因素,并长期影响脑卒中病人生活质量。我院自2005年应用针灸治疗卒中后抑郁症30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综合性卒中单元对急性卒中后继发肺炎患者的预后、住院时间及抗生素费用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了159例急性卒中后(发病2周内)肺炎的住院患者,随机分组,接受综合性卒中单元治疗的为卒中单元组(77例),在神经科常规病房治疗的为对照组(82例)。评价两组患者入院时和人院后21d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和Barthel指数(BI)的改善情况;并比较两组的营养不良、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平均住院天数及抗生素费用。结果①卒中单元组入院后21d NIHSS、mRS、BI的改善值明显优于对照组[-(1.06±1.27),0.18±1.19;-(0.12±0.33),0.03±0.36;3.1±6.0,-(0.5±2.7)。均P〈0.01]。②卒中单元组并发症、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59.7%,32.5%,低于对照组的75.6%,48.8%,均P〈0.05。③卒中单元组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36±17)d,(55±34)d,P〈0.01],抗生素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2506±893)元,(3070±1455)元,P〈0.05]。结论与在神经科常规病房治疗相比,在综合性卒中单元治疗能减少急性卒中后肺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残障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减少营养不良及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及减少抗生素费用。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致病因素。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9年1月在我院住院后明确诊断为脑卒中的患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改良的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MESSS)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定。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42.20%。抑郁的发生与额叶、左侧大脑半球、基底节区病灶及卒中次数有关,并与性别、年龄、神经功能缺损有显著相关性(P〈0.05),伴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的卒中患者PSD发病率明显高于无危险因素患者(P〈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且与多种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抗血小板、调脂治疗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自2007年1月~2008年5月在卒中单元病房住院治疗的101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男630例,女386例,平均年龄64.54±11.60岁。根据是否服用抗血小板的药物和是否应用他汀类调脂药进行分组,分别分为使用组和未使用组。应用N1HSS评分了解各组入院时、随访3月和随访12月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根据改良Rankin评分(mRs)评价各组患者预后、复发率和病死率的差异。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男性患者发病年龄较女性患者早(P〈0.001)。其中使用抗血小板治疗927例,随访3月及12月抗血小板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术使用者轻,NIHSS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使用抗血小板治疗组改善明显(P〈0.05),预后不良发生率和病死率均较术使用背低(P〈0.001),然而,复发率在两组之间比较无差异(P〉0.05)。同样,使用他汀类调脂药者随访3月和随访12月的病死率和预后不良发生率均低于未使用组(P〈0.001),但复发率在两组之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使用抗血小板药及他汀类调脂药将能改善患者预后,明显降低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预后不良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老年人无症状脑梗死病人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方法研究组入选老年无症状脑梗死病人包括有明确卒中史而发现非责任梗死灶病人(SCI)128例,无卒中史、卒中症状而CT或磁共振成像(MRI)发现脑梗死(SI组)81例,共计209例;对照组102例。研究比较两组病人临床表现,对认知和精神功能的影响,并进行随访研究。结果研究组病人抑郁发生率,SCI为44.5%,SI为29.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6%(P〈0.01),而且SCI组高于SI组(P〈0.01)。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研究组得分,SCI组和SI组病人8周内均低于对照组(P〈0.01);随访6个月、1年、2年时,MoCA得分继续降低,2年时SCI组MoC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CI组与SI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管老年人无症状脑梗死病人,临床症状轻微,短暂,但损害病人的认知功能,而且远期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7.
老年卒中后抑郁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老年人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智能量表(MMSE)及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SSS)对卒中患者进行测评,并对有显著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PSD发生率为41.6%,其中轻度22.3%,中度15.7%,重度3.6%,以轻、中度抑郁为主。影响PSD发生的相关因素有性别、年龄、抑郁症史、病灶数量、高血压、饮酒、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缺损。结论PSD发生率较高,是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门诊危险因素暴露者的卒中风险及脑安胶囊预防卒中的效果。方法在2005—2007年秦皇岛军工医院门诊患者中,选择具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脂代谢紊乱、肥胖和中风家族史等卒中危险因素暴露者(1500例),采用有多普勒探头和压力传感探头的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监测仪进行颈动脉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检测和危险因素的调查,按知情同意的原则,在血流动力学积分值(CVHI)〈75分者中选择278例作为干预对象,并随机分为2组(脑安胶囊组132例,对照组146例),脑安胶囊组在健康教育、指导危险因素治疗等一般干预措施的基础上,口服脑安胶囊(CVHI积分值〈50分者,脑安胶囊2粒/次,2次/d,其中积分值〈25分者,睡前再加服1粒;积分值50—74分的个体,脑安胶囊1粒/次,2次/d。),对照组仅给予一般干预措施,卒中发生率每6个月随访1次,共随访2年。结果1500例门诊患者中,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卒中家族史和肥胖的暴露率分别为36.7%(550/1500)、22.4%(336/1500)、19.5%(292/1500)、9.9%(148/1500)和27.6%(414/1500),血流动力学积分值〈75分者占50.7%,脑安胶囊干预组和对照组的2年卒中累积发生率分别为2.3%(3/132)和7.5%(11/146),P=0.0767,脑安胶囊组干预后,CVHI≥50分者由55.6%上升到88.2%,对照组由64.38%上升至84.93%(P〈0.01)。结论医院门诊常见危险因素暴露者中,卒中风险明显升高;脑安胶囊能改善脑血管血流动力学,降低卒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9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复方丹参16ml+5%葡萄糖溶液250ml,1次/d静滴,有高血压、糖尿病者常规降压、降糖处理。梗死面积大、水肿显著者,用20%甘露醇注射液5~7d。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脑苷肌肤20ml+0.9%氯化钠溶液250ml,1次/d;对照组患者给予胞二磷胆碱1.0g+0.9%氯化钠溶液250ml,1次/d,连续14d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生活能力状态级别评分,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能力状态级别评分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间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脑苷肌肽能明显降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可靠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韦晴霏 《内科》2013,(2):160-16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对影响因素认知功能等。方法选取2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将纳入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并进行正规降血糖治疗2年的影响,根据治疗前餐后2h血糖水平分为Ⅰ组(4.4〈血糖水平〈8mmol/L)、1I组(8≤血糖水平〈10mmol/L)、Ⅲ组(10≤血糖水平〈11.1mmol/L)和Ⅳ组(≥11.1mmol/L),每组25例。对两组患者餐后2h血糖水平和认知功能评分进行检测对比分析。结果Ⅳ组患者在治疗2年后认知功能评分低于控制前(P均〈0.05),认知功能评分依次为:Ⅱ组〉Ⅰ组〉Ⅲ组〉1V组,四组相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血糖水平和血糖下降幅度是认知功能评分下降的危险因素。结论高血糖水平会损害糖尿病患者的认知功能,有效控制血糖可保护患者的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