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周吉红 《中外医疗》2011,30(9):113-114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76例确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灯盏花素注射液。观察2组治疗后疗效以及检测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灯盏花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2.
灯盏花素对肾病综合征患者31例血脂和血粘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灯盏花素注射液对肾病综合征 (NS)患者血脂紊乱及高凝状态的疗效。方法  31例NS患者用灯盏花素 4 0mg加入 5 %葡萄糖或生理盐水 2 5 0ml中静脉滴注 ,每日 1次 ,14d为 1疗程 ,治疗期间禁用抗血小板聚集及调脂药物。观察治疗前后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 2周后血总胆固醇、甘油三脂、血液粘度、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 (P <0 .0 5 ,P <0 .0 1) ,高密度脂蛋白升高 (P <0 .0 5 ) ;2 4h尿蛋白定量明显下降 (P <0 .0 1) ,治疗后血尿素氮、肌酐明显降低 (P <0 .0 5 )。结论 灯盏花素对NS具有调脂、降低血粘度作用 ,且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灯盏花素对急性脑梗塞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流变学是生物流变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已逐渐应用于临床。目前临床研究发现血液循环障碍与血液流变学的改变紧密相关。我们对 2a内收治的92例急性脑梗塞病人应用灯盏花素进行治疗 ,观察其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相关指标的变化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1998年 3月至 2 0 0 0年 7月我们对收治的 92例急性脑梗塞病人用灯盏花素注射液进行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观察。病例经门诊或病房诊断 ,行头颅CT扫描证实。治疗组 :男 5 1例 ,女4 1例 ,年龄 6 1~ 77a ,平均 6 3.5a。按CNFDS分型 :轻型 4 2例、中型…  相似文献   

4.
灯盏花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临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0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以灯盏花素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是92.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是71.4%,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改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能,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5.
急性冠脉综合征P选择素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膜P选择素和血清中可溶性P选择素的含量,探索P选择素在AC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在体检时采血,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药物治疗前采血,分离血小板和血浆,分别测量血小板表面和血浆溶解的P选择素.结果 与正常人相比,ACS患者入院时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表达明显上调,以急性心肌梗死为著.可溶性P选择素只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明显升高,而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升高不显著.结论 ACS患者血小板表面及血浆P选择素上调,上调的水平与ACS类型和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灯盏花素对冠脉搭桥术移植静脉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家兔建立动物模型,分3组,生理盐水组、传统静脉保护液组、灯盏花素组,3组移植静脉分别在生理盐水、传统静脉保护液、传统保护液加入灯盏花素处理后移植,移植后1个月、1 a后取出移植静脉,病理切片量化管腔狭窄程度,免疫组化检测细胞增殖程度活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灯盏花素组的管腔狭窄程度和细胞增殖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灯盏花素在冠脉搭桥术中对移植静脉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P-选择素可反映体内血小板的功能状态,间接反映体内血管炎症及免疫状态,而炎症与免疫可能是导致斑块不稳定的主要因素,观察及干预P-选择素可能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预测和防治有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伴有不同程度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浆P选择素水平,探讨血浆P选择素在ACS合并CKD中的意义?方法:选择ACS患者90例,其中单纯ACS患者32例,ACS合并轻度CKD患者35例,ACS合并中重度CKD患者23例,正常对照28例?所有病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结果:单纯ACS和ACS合并不同程度CKD患者的血浆P选择素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ACS合并CKD组血浆P选择素水平高于单纯ACS组(P < 0.05),ACS合并轻度CKD患者血浆P选择素高于ACS合并中重度CKD患者(P < 0.05)?结论:血浆P选择素参与CKD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ACS早期肾损害的重要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注射用灯盏花索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4年1月~2007年5月住院病人1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5例采用注射用灯盏花素50mg和生理盐水500ml静脉点滴,共14d,对照组80例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和生理盐水500ml静脉点滴,共14d,其他治疗相同。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8%,对照组为48.7%,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明显优于复方丹参注射液组。  相似文献   

10.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病,致残致死率较高。笔者采用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急性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并与血塞通治疗作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6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12 3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观察组 6 2例 ,对照组 6 1例 ,两组常规治疗相同 ,观察组早期加用灯盏花素注射液 ,并分别对两组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 (91.9% )和显效率 (72 .6 % )明显高于对照组 (82 .0 %和 4 9.2 % ,P <0 .0 1)。结论 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好 ,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2.
凌小林 《华夏医学》2004,17(6):971-971
笔者采用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并与复方丹参组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魏灿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2):101-101
目的观察丁咯地尔和灯盏花素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给予丁咯地尔注射液150mg和灯盏花素20mg,分别稀释于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天;对照组单给灯盏花素20mg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天。两组均使用14天-21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69.2%,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丁咯地尔联用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西医常规干预+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干预+丹参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共40例,痊愈者6例,显著进步者20例,进步9例,无变化者5例,总有效率87.5%;对照组共4O例,痊愈者3例,显著进步者9例,进步者14例,无变化者14例,总有效率7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2 =40.80,P<0.05)。结论 西医常规干预基础上加用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其总有效率较加用丹参注射液为高,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郭永琳  金丽芳  刘翠兰 《广东医学》2012,33(17):2641-2643
目的 观察高压氧(HBO)联合灯盏花素(BRE)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效果.方法 将82例ACI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静脉滴注BRE;观察组4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HBO治疗1次/d.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采用欧洲脑卒中量表(ESS)和独立生活功能评定(FIM)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分,并判断疗效.结果 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ESS、FI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总有效率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药物治疗ACI的同时,尽早联合应用HBO能及早改善脑缺血状态,并有效改善神经功能,有利于提高大部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灯盏花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3年11月间我院收治的肾病综合征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对症支持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灯盏花素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浆白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及血脂的变化,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对照组20例患者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显效的患者有10例,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有效的患者有3例,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无效的患者有7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5.0%;在观察组20例患者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显效的患者有15例,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有效的患者有4例,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无效的患者有1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灯盏花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用香丹注射液20ml加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4d。观察组用灯盏花素注射液50mg加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4d。14d后判定两组的临床疗效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7%,优于对照组的6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优于香丹注射液,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44例与对照组136例,治疗组给以灯盏花素注射液2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连续15天,对照组:血塞通注射液6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中静脉滴注,1次/d,连续用15天。结果:治疗前后按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评定效果,治疗组显效率为49.3%,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显效率为29.4%,总有效率为75.7%,两组对照P〈0.05。结论:灯盏花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方法  6 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 2组 ,治疗组用灯盏花素 40mg加入到 5 %葡萄糖液中静滴 ,每日 1次 ,15d为 1疗程 ;对照组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复方丹参注射液 16ml静滴 ,每日 1次 ,15d为 1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3% )明显高于对照组 (76 .7% ,P <0 .0 5 )。治疗组治疗前后高切、低切、血浆比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血沉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和P <0 .0 1)。结论 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对脑梗死血液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05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对照组56例。治疗组灯盏花素注射液50mg加液体滴注,1次/天,共14天;对照组给低分子右旋糖酐250mg、复方丹参20ml,1次/天,共14天。观察临床综合疗效,全血黏度、血浆黏度、PADT、PLT、BT、CT、血脂。结果临床综合疗效、全血黏度、血浆黏度、PADT、PLT、血脂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灯盏花素注射液具有舒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降低血黏度,促进纤溶活性的作用,临床治疗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