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我们为研究复制哮喘豚鼠模型 ,测定气道壁厚度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 β1) ,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及用地塞米松干预的效果。材料与方法 哮喘豚鼠制备及干预 :豚鼠 3 6只 ,雌雄不限 ,体重 2 0 0~ 2 5 0g。随机分为哮喘组、地塞米松干预组(简称治疗组 )和对照组 ,每组各 12只。哮喘组和治疗组豚鼠腹腔注射 10 %卵蛋白溶液 1ml,10天后以 1%卵蛋白雾化吸入 ,隔天 1次共 15次 ,制备慢性哮喘豚鼠模型 ,对照组用生理盐水。于每次激发前 ,治疗组豚鼠腹腔注射 0 0 5 %地塞米松 1ml,哮喘组和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标本采集 :将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3(IL-33)在粉尘螨1类变应原(Der f 1)诱导的过敏性哮喘小鼠中的变化及作用。方法将40只雌性BALB/c小鼠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哮喘组、免疫治疗组、抑制剂组和阴性对照组(PBS组),每组10只。哮喘组、免疫治疗组和抑制剂组分别在第0、7和14天腹腔注射100μl粉尘螨变应原提取液(含100μg/ml Der f 1),抑制剂组小鼠同时注射抑制剂(可溶性ST2 100μl,用于抑制IL-33),PBS组注射等量PBS。第21天起,各组小鼠雾化吸入粉尘螨变应原提取液(0.5μg/ml),30 min/次,1次/d,连续7 d。免疫治疗组小鼠第25天起于雾化前0.5 h,分别用200μl的Der f 1蛋白溶液(100μg/ml)腹腔注射进行免疫治疗,PBS组用PBS代替粉尘螨变应原。第27天雾化吸入后24 h处死小鼠,收集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眼球血,并对BALF中嗜酸粒细胞进行计数,制作肺组织病理切片。ELISA法检测BALF中IL-5、IL-13和γ干扰素(IFN-γ)的含量及血清中特异性Ig E和Ig G2a水平。结果除PBS组小鼠外,其他组小鼠自第21天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哮喘症状。自第25天开始,免疫治疗组小鼠的哮喘症状开始缓解。哮喘组和PBS组小鼠BALF中嗜酸粒细胞总数分别为(4.41±0.36)×10~5/ml和(0.37±0.08)×10~5/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0,P0.01);免疫治疗组和抑制剂组小鼠的嗜酸粒细胞总数分别为(1.43±0.14)×10~5/ml和(2.73±0.33)×10~5/ml,均明显低于哮喘组(F=129.72,P0.01)。ELISA检测结果显示,哮喘组、免疫治疗组、抑制剂组和PBS组BALF中IFN-γ的水平分别为(83.06±11.38)、(277.97±22.46)、(175.13±13.41)和(224.77±19.97)pg/ml,免疫治疗组和抑制剂组均明显高于哮喘组(t=17.31,t=11.71,P0.01)。哮喘组、免疫治疗组、抑制剂组和PBS组小鼠BALF中IL-5水平分别为(208.64±11.55)、(106.87±11.39)、(140.71±14.58)和(90.15±9.49)pg/ml,哮喘组的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各组(F=97.19,P0.01)。哮喘组和免疫治疗组BALF中IL-13水平分别为(308.37±13.67)pg/ml和(175.66±11.79)pg/m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抑制剂组小鼠的为(221.12±21.08)pg/ml,明显低于哮喘组(t=16.44,P0.01);PBS组为(97.57±18.38)pg/ml。免疫治疗组与哮喘组相比,小鼠肺部炎性症状均减轻,几乎无炎症细胞。抑制剂组小鼠的支气管周围也有嗜酸粒细胞增多症、上皮细胞脱落和支气管上皮细胞肥大,但较哮喘组要减轻许多。血清Ig E抗体水平的检测结果显示,哮喘组、免疫治疗组、抑制剂组和PBS组分别为(31.97±3.48)、(12.86±2.22)、(18.43±2.30)和(9.68±1.27)IU/ml,免疫治疗组和抑制剂组均低于哮喘组(t=-7.77,P0.01)。Ig G2a抗体水平的变化和Ig E相反,哮喘组、免疫治疗组和PBS组分别为(26.94±2.96)、(35.06±2.57)和(10.31±1.48)μg/ml,免疫治疗组高于哮喘组(t=6.55,P0.01)。结论 ELISA检测结果表明IL-33/ST2信号通路在小鼠过敏性哮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热带无爪螨重组蛋白Blo t 21 T特异性免疫治疗哮喘小鼠的效果。方法将30只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和免疫治疗组3组,每组10只。哮喘组和免疫治疗组小鼠分别于第0、7、 14天腹腔注射200μl热带无爪螨变应原粗提液[含蛋白10μg, Al (OH)32 mg],第21天开始,在每天同一时间用热带无爪螨变应原粗提液(蛋白浓度为0.5μg/ml)雾化激发小鼠,连续雾化7 d,每次30 min。免疫治疗组在第25~27天雾化激发前30 min,腹腔注射重组蛋白Blo t 21 T 200μl (含蛋白10μg)。对照组用PBS替代。最后一次雾化24 h后,水合氯醛麻醉小鼠,眼球采血并收集肺泡灌洗液(BALF)和肺组织。刘氏染色法计数BALF中嗜酸粒细胞, ELISA检测BALF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 (IL-4)、 IL-13、 IL-17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以及血清中的Ig E和IgG_(2a)抗体水平。制作肺组织病理切片, HE染色观察。多组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单因素F检验,两组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SNK检验。结果免疫治疗组小鼠BALF中嗜酸粒细胞数量为(1.23±0.35)×105/ml,低于哮喘组的(5.32±1.22)×105/ml (P 0.05); 3组小鼠BALF中嗜酸粒细胞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免疫治疗组小鼠BALF中IL-4、 IL-13和IL-17水平分别为(70.96±17.62)、(159.20±21.08)和(220.80±25.95) pg/ml,低于哮喘组的(111.96±13.62)、(321.40±31.88)和(425.40±34.83) pg/ml (P 0.05),高于对照组的(12.57±3.62)、(109.62±15.38)和(114.38±18.43) pg/ml (P 0.05);免疫治疗组IFN-γ水平为(316.80±29.12) pg/ml,高于哮喘组和对照组的(72.84±10.10)、(125.60±22.38) pg/ml (P 0.05)。免疫治疗组小鼠血清中IgG_(2a)、 IgE抗体水平分别为(49.73±10.95)、(316.80±29.12)μg/ml,高于哮喘组的(27.30±4.83)、(57.40±15.96)μg/ml (P 0.05)。肺组织HE染色观察显示,哮喘组可见较明显的气管壁增厚,血管黏膜和肺组织周围有较多的炎症细胞浸润;免疫治疗组与哮喘组相比,上述症状减轻,支气管壁增厚减少,炎症细胞和分泌物均较少。结论热带无爪螨重组蛋白Blo t 21 T特异性免疫治疗可以减轻哮喘小鼠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卵清蛋白特异性致敏诱导的大鼠支气管哮喘模型。方法 20只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第1天致敏:空白组给予生理盐水1ml腹腔注射致敏,而模型组给予1mL造模液(含V级卵清蛋白100mg,氢氧化铝100 mg和灭活百日咳杆菌6×109个)腹腔注射致敏;第15天开始激发:将两组大鼠分别置于相同大小的雾化箱内,空白组给予生理盐水6 ml雾化激发,模型组给予5%的V级卵清蛋白溶液6 ml雾化激发,每天激发一次,每次激发30 min,连续激发10天后处死大鼠,并采集相应标本。结果空白组大鼠激发后没有特殊异常表现,而模型组大鼠每次激发后出现烦躁不安、呼吸加深、加快,点头呼吸,咳嗽,闻及哮鸣音,呈哮喘样、口周发绀、反应迟钝等表现;空白组大鼠肺泡灌洗液和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量正常,而模型组大鼠出现相应增加;病理切片显示空白组肺组织和气道壁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较少,而模型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相应地增多。结论卵清蛋白特异性致敏能成功构建大鼠支气管哮喘模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鼠白细胞介素 12 (IL 12 )基因表达 (mIL 12 )质粒对小鼠支气管哮喘 (简称哮喘 )模型气道炎症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 卵白蛋白 (OVA)致敏建立小鼠哮喘模型。BALB/c小鼠 4 1只 ,分为 6组。即哮喘模型组 (A组 ) 8只 :OVA致敏 +OVA气雾攻击 ;模型对照组 (B组 ) 6只 :用生理盐水代替 1%OVA溶液雾化 ,余处理同A组 ;mIL 12质粒预防组 (C组 ) 8只 :实验第 1、3、5天各肌肉注射mIL 12质粒 10 0 μg ;mIL 12质粒治疗组 (D组 ) 8只 :实验第 14、16、18天各肌肉注射mIL 12质粒 10 0 μg ;空质粒预防组 (E组 ) 5只 :实验第 1、3、5天各肌肉注射空质粒 10 0 μg ;空质粒治疗组 (F组 ) 6只 :实验第 14、16、18天各肌肉注射空质粒 10 0 μg。测定所有小鼠支气管 肺泡灌洗液 (BALF)中的嗜酸粒细胞 (EOS)个数和IL 4、IL 5、γ干扰素 (IFN γ)水平。结果B组小鼠EOS个数和IL 4、IL 5、IFN γ浓度分别为 (0 0 1± 0 0 3)× 10 8/L、(2 4± 4 ) pg/ml、(33± 6 ) pg/ml、(72 5± 5 9) pg/ml,C组为 (0 0 6± 0 0 4 )× 10 8/L、(43± 13) pg/ml、(6 3± 10 )pg/ml、(6 2 6± 6 0 ) pg/ml,D组为 (0 11± 0 12 )× 10 8/L、(38± 14 )pg/ml、(6 6± 14 ) pg/ml、(6 6 1± 4 0 ) pg/ml,与A  相似文献   

7.
一、材料和方法Wistar大鼠18只,随机分为三组:(1)对照组:7只,其中5只由腹腔注入生理盐水(0.5ml/次,1~2次/日),共注射2~5天;2只为空白对照。(2)肾上腺素组:7只,腹腔注入肾上腺素(50μg~1mg/kg/日),共注射2~5天。(3)肾上腺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细胞因子IL-4、IL-5、IL-8、IFN-r及 NO与哮喘发生的关系,观察中药梓醇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三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哮喘模型组、梓醇治疗组,每组各10只.除对照组外,余两组采用卵蛋白和氢氧化铝混合溶液注射致敏,并雾化吸入建立哮喘模型.治疗组小鼠从第15天起每次雾化攻击前1 h给予梓醇5 mg/kg腹腔注射,连续7 d.其余两组用生理盐水替代卵蛋白进行注射.第22天处死小鼠,收取血清,并取其肺、脾组织,制备支气管肺组织匀浆,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脾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用放射免疫法检测IL-8的水平,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IFN-γ、IL-4、IL-5的水平,用酶法检测 NO含量,计数小鼠BALF中白细胞的数量.结果 哮喘模型组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计数、支气管肺组织中IL-4、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5、血清与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8含量及脾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O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治疗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哮喘模型组(P<0.01或P<0.05);哮喘模型组脾淋巴细胞产生INF-γ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明显高于哮喘模型组(P<0.01).结论 细胞因子IL-4、IL-5、IL-8、IFN-γ和NO水平的变化反映了Th1和Th2的失衡和巨噬细胞功能的增强,可能参与了哮喘发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药梓醇对支气管哮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探讨以抑制致敏小鼠哮喘气道炎症为主的治疗新途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以Th1反应拮抗Th2反应,抑制哮气道以淋巴细胞和嗜酸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探索治疗哮喘的新途径。方法G57B1/6小鼠60只,腹腔注射0.5μgPPD2次,间隔2周,第17、24天腹腔注射卵清蛋白2次。将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5只。A组小鼠吸入卵清蛋白;B组小鼠雾化吸入PPD后,雾化吸入卵清蛋白;C组小鼠吸入卵清蛋白后,雾化吸入PPD;D组小鼠吸入PPD,作为对照组。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哮喘小鼠p38蛋白激酶(p38MAPK)及类胰蛋白酶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A组(对照组)、B组(哮喘组)及C组(川芎嗪组),每组10只,采用鸡卵清蛋白(OVA)与免疫佐剂(氢氧化铝)腹腔注射致敏及用1%OVA生理盐水溶液雾化激发的方法制备哮喘小鼠模型,C组小鼠于每次激发前1 h腹腔注射川芎嗪(80mg/kg/d),每天1次,持续5 d,A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致敏及雾化吸入。行HE染色镜下观察各组肺组织病理改变,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半定量测定行肺组织中p38MAPK及类胰蛋白酶表达情况。结果 C组小鼠肺组织HE染色病理改变较B组有减轻,且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测定C组小鼠肺组织较B组p38MAPK及类胰蛋白酶MOD有降低(P〈0.05)。结论川芎嗪减轻哮喘气道炎症,部分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p38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及肥大细胞活化实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免疫刺激DNA序列 (ISS DNA)单用和与过敏原卵白蛋白 (OVA)合用 ,对支气管哮喘 (简称哮喘 )小鼠模型气道过敏性炎症的作用及作用维持时间。方法 BALB/c小鼠 36只 ,分ISS组 (A组 ) 12只、ISS +OVA组 (B组 ) 12只、OVA组 (C组 ) 6只和生理盐水 (NS)组 (D组 ) 6只。A、B、C组用OVA致敏及激发。A组和B组根据注射次数再分A1、B11次注射组 (1次腹腔注射ISS DNA 10 0μg或ISS DNA 10 0 μg +OVA 10 μg)和A2 、B2 2次注射组 (2次腹腔注射ISS DNA或ISS DNA +OVA)。各组在第 1次激发后 6周中 ,每周采血 1次测特异性IgE ,最后处死小鼠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中细胞计数及分类 ,肺组织病理检查 ,检测脾细胞分泌γ干扰素 (IFN γ)的水平。结果 BALF中嗜酸细胞 (EOS)数A1组为 (2 39± 0 81)× 10 4/ml;A2 组为 (2 .6 2± 0 .77)× 10 4/ml;B1组为 (1.80± 0 .12 )× 10 4/ml;B2 组为 (1.84± 0 .6 7)× 10 4/ml,与C组 [(12 .4 3± 2 .13)× 10 4/m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脾细胞分泌的IFN γA1组为 (5 10± 10 2 )pg/ml;A2 组为 (492± 98)pg/ml;B1组为 (5 32± 12 0 )pg/ml;B2组为 (46 9± 132 )pg/ml,与C组 [(194± 80 )pg/m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血清IgE前 4周B组与C组比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对慢性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小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30只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哮喘组、布地奈德组、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哮喘组小鼠于第0天和第14天以卵白蛋白(OVA)致敏,第24天开始雾化吸入1%OVA激发并持续28 d,建立哮喘气道重塑模型;布地奈德组在吸入OVA前2 h雾化吸入布地奈德30 min;正常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OVA.于最后一次雾化结束后24 h对肺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运用医学图像分析软件测定管腔内周长(Pi)、管壁面积(WAt)、支气管平滑肌面积(WAm)、支气管平滑肌细胞核数(N),将WAt、WAm、N用Pi标准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组织TGF-β1蛋白表达;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半定量检测肺组织TGF-β1、Smad 2、Smad 3、Smad 7 mRNA表达.结果 哮喘组WAt/Pi、WAm /Pi、N /P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布地奈德组与哮喘组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哮喘组TGF-β1蛋白和TGF-β1、Smad 2、Smad 3 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布地奈德组TGF-β1蛋白和TGF-β1、Smad 2、Smad 3 mRNA的表达下降,与哮喘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布地奈德组可显著上调Smad 7 mRNA的表达,与哮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雾化吸入布地奈德通过抑制慢性哮喘小鼠肺组织TGF-β1、Smad 2、Smad 3的过度表达,上调Smad 7的表达,从而阻断TGF-β1/Smad信号通路,明显减轻哮喘小鼠的气道重塑.  相似文献   

13.
目的原核表达尘螨1类变应原(粉尘螨1类变应原Derf1和户尘螨1类变应原Derp1基因)的嵌合基因R8,并检测其生物活性。方法以含嵌合基因R8的pUCm-T重组质粒为模板,用Derf1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产物经酶切后与载体pET28a(+)连接,连接产物转入大肠埃希菌(E.coli)BL21感受态细胞,并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后纯化,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检测;纯化后的蛋白用ELISA检测其与粉尘螨过敏患者血清(IgE)的结合能力,同时以重组rDer f 1和rDer p 1蛋白作为对照。为检验嵌合蛋白R8的免疫原性,将75只BALB/c小鼠随机均分为5组,分别为PBS组(阴性对照组)、rDer f 1组、rDer p 1组、R8组和哮喘组(阳性对照组)。除PBS组外,其余各组分别于第0、7和14天每鼠腹腔注射(0.1μg/μl)粉尘螨注射液100μl,第21~27天每鼠每天雾化吸入0.5μg/ml粉尘螨注射液悬浊液,30 min/d。rDer f 1组、rDer p 1组和R8组于第25~27天雾化前30 min,分别腹腔注射100μg/ml的rDer f 1、rDer p 1和R8蛋白各200μl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PBS组用等量PBS进行腹腔注射和雾化吸入。所有小鼠于第27天雾化吸入后24 h气管切开,用1 ml PBS进行肺泡灌洗,收集肺泡灌洗液(BALF),检测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的水平。结果 SDS-PAGE结果显示,R8表达产物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35 000。ELISA检测结果显示,嵌合蛋白R8与粉尘螨过敏患者血清IgE的结合力为(37.03±12.46)μg/ml,显著低于rDerf 1[(80.44±15.50)μg/ml]和rDer p 1[(90.79±10.38)μg/ml](P<0.01)。动物实验结果显示,R8组IFN-γ水平[(343.43±38.79)pg/ml]与rDerf1组[(322.98±30.36)pg/ml]和rDer p 1组[(314.97±33.89)pg/ml]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BS组[(393.93±50.68)pg/ml]和哮喘组[(208.44±46.11)pg/ml]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R8组IL-4水平显著低于其他各组水平(P<0.05或0.01)。结论表达了具有低变应原性和高免疫原性的尘螨1类变应原嵌合基因R8。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目的 探讨害嗜鳞螨Ⅱ类变应原Lep d2对尘螨致敏哮喘小鼠的特异性免疫治疗效果。方法 方法 将30只SPF级 BALB/c小鼠随机分为PBS组、 哮喘组、 Lep d2治疗组, 于实验开始时及实验第7、 14 天用尘螨提取液对哮喘组及Lep d2治 疗组小鼠腹腔注射致敏, 第21天开始雾化吸入激发, 连续7 d, 第25~27天开始, Lep d2免疫治疗组于雾化前30 min用 Lep d2变应原进行免疫治疗, PBS组及哮喘组用PBS进行腹腔注射及雾化吸入。最后1次雾化激发24 h后, 收集支气管 肺泡灌洗液 (BALF) 和血清, 并进行脾细胞培养。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 采用ELISA法测定BALF 和脾细胞培养液上清中IFN?γ、 IL?5、 IL?13及血清中特异性IgE (sIgE)、 sIgG2a抗体水平。结果 结果 哮喘组及Lep d2治疗组 小鼠出现哮喘急性发作症状, PBS组未出现该症状。哮喘组肺部炎性细胞浸润明显, PBS组及Lep d2治疗组肺部炎症较 轻。Lep d2治疗组BALF和脾细胞培养液上清中IFN?γ浓度均高于哮喘组 (P均<0.01), 但IL?5和IL?13浓度则均低于哮 喘组 (P均<0.01)。Lep d2治疗组sIgE抗体水平低于哮喘组 (P<0.01); 但sIgG2a抗体水平高于哮喘组 (P均<0.01)。结 结 论 论 害嗜鳞螨Ⅱ类变应原Lep d2疫苗可有效减轻哮喘小鼠肺部炎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目的 探讨粉尘螨1类变应原重组融合表位对哮喘小鼠的免疫治疗效果。 方法 方法 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阴性 对照组、 哮喘组、 Der f 1治疗组和重组融合变应原Der f 1A治疗组等4组。哮喘组、 Der f 1治疗组和Der f 1A治疗组小鼠 用粉尘螨提取液于第1、 7、 14 d进行3次腹腔注射致敏, 并于第21 d开始雾化吸入激发, 持续7 d。其中治疗组于雾化吸 入前30 min, 分别用Der f 1、 Der f 1A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对照组用磷酸盐缓冲液 (PBS) 进行腹腔注射和雾化吸入。完 成雾化吸入激发后, 计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 中白细胞总数; 观察肺组织病理切片; 检测BALF与脾细胞培养上清 液 (SCCS) 中IL?5、 IFN?γ和血清中特异性IgE、 IgG2a水平。 结果 结果 与哮喘组相比, 免疫治疗组小鼠肺部炎症明显减轻, 且 BALF中白细胞总数明显降低; 免疫治疗组小鼠BALF和SCCS中IL?5水平显著降低, IFN?γ水平则显著升高; 血清中变应 原的特异性IgE抗体水平显著降低, IgG2a抗体水平则显著升高 (P均< 0.01)。 结论 结论 粉尘螨1类变应原重组融合表位能 够有效减轻小鼠的哮喘症状, 为诊断和治疗过敏性哮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早期小剂量多次接种减毒活菌卡介苗 (BCG)对支气管哮喘 (简称哮喘 )小鼠气道炎症及黏液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择出生 2 4h内C5 7BL/6幼鼠 2 5只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3组 ,生理盐水对照组 (A组 ,8只 ) ;鸡卵白蛋白 (OVA)致敏 /激发组 (B组 ,9只 ) ;BCG皮下接种组 (C组 ,8只 )。C组小鼠分别于第 0周、1周、2周、3周连续 4次皮下接种 2 5 μl的BCG(含 10 3 CFU/只 ) ,而A、B组小鼠皮下注射 2 5 μl的生理盐水进行对照 ;于第 4 2天和第 5 6天 ,A组以生理盐水致敏 ,B、C组以OVA致敏 ,而从第 6 6天开始雾化吸入生理盐水 (A组 )或 1%的OVA(B、C组 )进行激发 ,连续 3d ,于最后 1次激发后 4 8h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 ,计数白细胞总数及嗜酸粒细胞 (EOS)数 ;肺组织过碘酸 雪呋 (PAS)染色鉴定黏液形成 ,测定杯状细胞化生指数和上皮黏液储备指数 ,以及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方法检测肺组织黏液素基因MUC5ACmRNA的表达。结果 BALF中白细胞总数A组为 (15 0± 1 4 )× 10 4/ml ,B组为 (12 3 8± 14 5 )× 10 4/ml,C组为 (77 4±14 1)× 10 4/ml,B、C组分别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 <0 0 1) ;但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EOS计数A组为 (0 0 90± 0 0 2 0 )×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对慢性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小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 factor-β1,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30只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哮喘组、布地奈德组、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哮喘组小鼠于第0天和第14天以卵白蛋白(OVA)致敏,第24天开始雾化吸人1%OVA激发并持续28 d,建立哮喘气道重塑模型;布地奈德组在吸入OVA前2 h雾化吸入布地奈德30 min;正常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OVA.于最后一次雾化结束后24 h对肺组织行苏木精一伊红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运用医学图像分析软件测定管腔内周长(Pi)、管壁面积(WAt)、支气管平滑肌面积(WAm)、支气管平滑肌细胞核数(N).将WAt、WArn、N用Pi标准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组织TGF-β1蛋白表达;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半定量检测肺组织TGF-β1、Smad 2、Smad 3、Smad 7 mRNA表达.结果 哮喘组WAt/Pi、WAm/Pi、N/P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布地奈德组与哮喘组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哮喘组TGF-β1蛋白和TGF-β1、Smad 2、Smad 3 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布地奈德组TGF-β1蛋白和TGF-β1、Smad 2、Smad 3 mRNA的表达下降.与哮喘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布地奈德组可显著上调Smad 7 mRNA的表达.与哮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雾化吸入布地奈德通过抑制慢性哮喘小鼠肺组织TGF-β1、Smad 2、Smad 3的过度表达.上调Smad 7的表达,从而阻断TGF-β1/Smad信号通路,明显减轻哮喘小鼠的气道重塑.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腺病毒载体介导小鼠γ干扰素(mIFNγ)在小鼠肺脏转基因表达,探讨其对卵白蛋白(OVA)诱导过敏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48只BALB/c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7组,即阴性对照组(A组)、过敏模型组Ⅰ、Ⅱ、Ⅲ组(B、D和F组)、转基因治疗组Ⅰ、Ⅱ、Ⅲ组(C、E和G组)。除A组外,B、C、D、E、F、G各组在第0天和第5天经腹腔给予OVA(每只15μg)致敏,第12~14天经气道吸入0.5%的OVA雾化液激发(20ml/次),建立过敏模型。第15天C、E、G组小鼠经鼻滴入50μl带有mIFNγ基因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AdCMVmIFNγ)悬液[每只5×109/空斑形成单位(PFU)],A、B、D、F组小鼠经鼻滴入50μl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第18天处死A、B、C组小鼠,第21天处死D和E组小鼠,第25天处死F和G组小鼠,获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细胞分类计数,其上清液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mIFNγ的浓度,右肺用4%多聚甲醛固定及苏木精伊红(HE)染色,左肺组织提取总RNA,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了解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4(IL4)、IL-5、IL-6、IL-10、IL1-2、IL13和IL18的表达。结果(1)经鼻给予AdCMVmIFN-γ后,BALF中可测得mIFNγ的高效表达,C组第3天为(729.0±104.7)pg/ml,E组第6天为(984.5±119.1)pg/ml,G组第10天为(310.6±59.7)pg/ml。(2)B、C、D、  相似文献   

19.
研究表明猪苓多糖有抗肿瘤、抗衰老及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效 〔1 ,2〕。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肿瘤和慢性肝炎的治疗及防老住颜等〔3〕。为探讨其作用机制 ,我们观察了猪苓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功能及 IL - 1、IL - 2产生的影响。1 材料与方法1.1  动物  BAL B/C小鼠 ,雌雄皆有 ,8~ 12 w龄 (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 )。将小白鼠随机分为两组 (实验组和对照组 ) ,每组5只。实验组每天腹腔注射猪苓多糖 0 .2 ml(2 5 mg/kg) ,对照组每日腹腔注射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 ,连续注射 7d,第 8天检测各项免疫指标。1.2  方法1.2 .1  试剂及仪器 猪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组变应原Der p1 T融合蛋白对屋尘螨粗提液诱导的哮喘小鼠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效果。方法将3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均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哮喘组和Der p1 T融合蛋白免疫治疗组(SIT组)。哮喘组和SIT组小鼠分别在第0、7、14天给予腹腔注射屋尘螨粗提液200μl/鼠(蛋白含量10μg/200μl),对照组小鼠注射等量PBS。哮喘组、SIT组小鼠于第21天采用屋尘螨粗提液雾化激发(蛋白浓度为0.5μg/ml),30 min/d,连续7 d,观察并记录小鼠哮喘发作情况,对照组使用等量PBS雾化激发。SIT组小鼠于第21天雾化前0.5 h,腹腔注射Der p1 T融合蛋白(100μg/ml) 200μl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连续7d,对照组、哮喘组注射等量PBS。各组小鼠于末次雾化激发后24 h内取眼球血,收集血清,气管插管收集肺泡灌洗液(BALF),ELISA检测血清中特异性IgE和IgG2a抗体水平及BALF中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 (IL-4)、IL-10和IL-17A的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脾组织中Th1/Th2和Th17/Treg细胞群落的改变;HE染色镜下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形态。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组小鼠雾化激发后,对照组小鼠仅出现短暂的轻微烦躁症状,哮喘组小鼠表现出明显的烦躁不安、喘息、呼吸加快加深,SIT组小鼠经免疫治疗后,有轻微的喘息症状,症状较哮喘组小鼠有所改善。ELISA检测结果显示,哮喘组小鼠血清中特异性IgE抗体含量为(31.49±4.32) IU/ml,高于对照组的(8.53±1.92) IU/ml和SIT组的(16.68±2.45) IU/ml (P<0.01);哮喘组小鼠血清中抗原特异性IgG2a抗体含量为(19.56±3.89)μg/ml,低于对照组的(42.43±2.07)μg/ml和SIT组的(36.96±5.04)μg/ml (P <0.01)。哮喘组小鼠IFN-γ和IL-10水平分别为(134.23±22.49)和(22.43±8.27) pg/ml,低于对照组的(212.36±33.21)和(72.84±21.42) pg/ml (P<0.05、0.01);SIT组小鼠IFN-γ和IL-10水平分别为(183.76±24.66)和(61.05±7.97) pg/ml,与哮喘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哮喘组小鼠IL-4和IL-17A水平分别为(165.45±34.59)和(464.21±41.36) pg/ml,高于对照组的(21.31±5.26)和(115.74±30.82)μg/ml (P<0.01);SIT组小鼠IL-4和IL-17A水平分别为(64.15±17.33)和(271.61±27.07) pg/ml,与哮喘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哮喘组小鼠脾组织CD4^+T淋巴细胞中Th1和Treg细胞比例分别为2.8%和4.9%,较对照组的3.7%和10.3%显著降低(P<0.05、0.01);SIT组Th1和Treg细胞比例分别为3.1%和8.8%,较哮喘组小鼠的有所升高(P<0.05、0.01)。哮喘组Th2和Th17细胞比例分别为2.8%和2.2%,较对照组的1.0%和0.3%显著升高(P<0.01),SIT组Th2和Th17细胞比例分别为1.7%和0.6%,较哮喘组小鼠有所降低(P<0.01)。肺组织病理切片结果显示,哮喘组小鼠肺组织终末细支气管有明显炎性细胞浸润,支气管平滑肌纤维断裂,上皮细胞脱落;SIT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较哮喘组的有明显好转,支气管壁增厚减少,炎性细胞浸润情况得到改善。结论 Der p1T融合蛋白对哮喘小鼠的特异性免疫治疗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