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腹腔镜辅助下腹壁小切口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腹壁小切口子宫肌瘤剔除术(laparoscopically assisted myomectomy,LAM)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意义。方法2007年7月~2008年7月30例行LAM,与同期130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laparoscopic myomectomy,LM)进行对比分析。结果LAM组术中出血量(73±28)ml与LM组(81±27)ml无统计学差异(t=1.453,P=0.148),2组手术时间(t=-0.741,P=0.460)、术后病率(χ2=0.000,P=1.000)、术后肛门排气时间(t=0.000,P=1.000)、中转开腹率(0vs12.3%,P=1.000)、并发症发生率(LM组2例,LAM组0例,P=1.000)、术后复发率(LM组8例,LAM组1例,χ2=0.027,P=0.86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AM治疗子宫肌瘤与LM疗效相当,但LAM可以较LM剔除体积更大、数目更多、生长部位更复杂的子宫肌瘤。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优势肌瘤剔除(1aparoscopic uterine artery occlusion combined with ascendant myomectomy,LUAO—M)治疗多发性子宫肌瘤的中期疗效。方法在腹腔镜下分离解剖子宫动脉主干,双极电凝或PK刀闭合子宫动脉,然后电针切开肌瘤表面包膜,使用剥离器剥离、剔除优势肌瘤(所有浆膜下肌瘤和径线≥3cm的肌壁间肌瘤),合成线单层连续缝合子宫表面浆肌层切口。结果手术时间(102±36)min;术中出血量(88.7±58.4)ml;术后住院(7.9±0.2)d;术后病率5.1%(5/98)。术后发生肠梗阻1例,皮下气肿2例,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98例随访21—52个月,平均36.3月,平均随访3.6次,月经异常缓解率95.9%(4/98),子宫体积平均缩小57.7%,肌瘤复发率3.1%(3/98)。结论LUAO-M治疗多发性子宫肌瘤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及中期疗效。  相似文献   

3.
经阴道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比较2004年10月-2006年9月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阴式组,n=25)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组,n=25)的临床资料。结果5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与阴式组相比,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97.6±37.6)minVS(65.5±21.4)min,t=3.710,P=0.000],手术费用高[(5190.64±696.25)元vs(1289.15±177.21)元,t=27.152,P=0.000]。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病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门诊随访3—18个月,平均9个月,肌瘤无复发,无远期并发症。结论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腹壁无手术瘢痕,创伤小,康复快,而且费用更低廉,只要正确把握手术的适应证,并有一定的阴式手术经验和翻出子宫的手术技巧,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可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特殊情况下施行阴式辅助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transvaginal-assisted laparoscopic myomectomy,VALM)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 2006年3月~2010年5月,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148例,其中24例行阴式辅助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包括较大子宫肌壁间(6~8 cm)近黏膜下肌瘤8例、子宫下段肌瘤3例、子宫腺肌瘤术前彩超误诊为子宫肌瘤4例、对于子宫肌瘤粉碎后取出有顾虑强烈要求完整取出肌瘤者5例、子宫肌瘤囊性变4例。结果所有病例均经阴式辅助顺利完成手术。2例术中触诊发现术前超声未提示肌壁间直径约1 cm肌瘤结节3枚,行剔除术。无中转开腹、临近脏器损伤。术中出血量50~120 ml,(75.4±22.1)ml,手术时间40~90 min,(63.5±14.7)min。无术后发热、感染等并发症。术后专人定期电话随访2~51个月,(38.1±12.9)月,均无复发。结论 VALM安全可行,可以拓展腹腔镜及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适应证,并作为困难腹腔镜手术的一种补救措施,避免中转开腹。  相似文献   

5.
免气腹与气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免气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5月~2008年5月在我院行免气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免气腹组)的子宫肌壁间肌瘤43例,及同期气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气腹组)40例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腹腔引流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半年的复发情况。结果2组手术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无术中、术后并发症。与气腹组相比,免气腹组手术时间短[(46.2±17.2)min vs (59.4±20.8)min,t=-3.160,P=0.002],术中出血量少[(235.3±83.1)ml vs (310.5±99.4)ml,t=-3.749,P=0.000],术后24h腹腔引流量少[108.4±23.4)ml vs (125.9±35.1)ml,t=-2.690,P=0.010],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肛门首次排气时间(17.4±7.2)h vs (21.6±9.8)h,t=-2.236,P=0.023;首次排便时间(23.5±8.1)h vs (31.0±9.4)h,t=-3.902,P=0.001]。2组术后2个月阴道B超均未发现肌瘤,术后6个月阴道B超提示气腹组1例子宫后壁肌层内见一直径12mm的小肌瘤,2组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0/43 vs 1/40,P=0.482)。结论与气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比较,免气腹法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手术操作简便、术后病人恢复快等优点,对于拟施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经阴道子宫肌瘤切除术(transvaginal myomectomy,TVM)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laparoscopic myomectomy,LM)的特点,以指导临床术式的选择。方法:比较LM86例(腹腔镜组)和TVM65例(阴式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术后排气和住院时间。结果:阴式组手术时间(55.3±9.7)min,腹腔镜组(98.2±24.3)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阴式组(50.6±18.7)ml,腹腔镜组(92.4±30.7)ml(P〈0.05);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阴式组(65.5±18.1)h,腹腔镜组(62.8±17.4)h(P〉0.05),术后排气时间阴式组(18.9±6.8)h,腹腔镜组(25.1±7.1)h;术后住院时间阴式组(5.9±1.4)d,腹腔镜组(6.5±1.3)d(P〉0.05)。结论:两种术式均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两种术式特点和适应证不同,不能完全互相替代。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辅助腹壁小切口与单纯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7月至2009年12月施行98例腹腔镜辅助腹壁小切口子宫肌瘤切除术(1aparoscopic-assisted myomectomy,LAM)和95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laparoscopic myomectomy,LM...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或开腹在子宫巨大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肌瘤直径≥8 cm 的经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103例(开腹组)和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122例(腔镜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术后恢复时间等情况。结果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无中转开腹和切口愈合不良的患者,且腹腔镜组术中平均失血(48.24±9.72)ml、术后平均卧床时间(12.89±2.10)h 和术后平均肛管恢复排气时间(22.46±2.21)h 等指标均小于开腹组(P 〈0.05)。结论由于腹腔镜切口美观、患者术后恢复快,在条件许可的医疗单位可用于子宫巨大肌瘤剔除术。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巨大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腹腔镜巨大子宫肌瘤切除术(laparoscopic myomectomy,LM)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8月我院妇科收治的直径8~13cm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34例LM及28例同期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手术效果和术后康复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均获成功,无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腹腔镜组显著长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平均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腹腔镜组显著短于开腹组。结论:LM安全可行,但需要医师有丰富的腹腔镜手术经验及缝合技术。与开腹手术相比LM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康复快。术中出血量无增加,但手术时间延长,可能与肌瘤较大取出费时及缝合困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阻断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62例子宫肌瘤按人院顺序编号后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剔除子宫肌瘤前先行阻断子宫动脉,对照组子宫肌层注射垂体后叶素6IU。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病率、子宫肌瘤复发和月经改善情况。结果2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观察组手术时间(65.3±16.3)rain,显著少于对照组(78.7±20.4)min(t=-2.857,P:0.006);观察组术中出血量(53.2±21.7)ml,显著少于对照组(75.2±26.3)ml(t=3.576,P=0.000)。2组随访12个月,肌瘤复发率[3.2%(1/31)vs.9.7%(3/31),X^2=0.267,P=0.605]和月经改善率[80.6%(25/31)VS.77.4%(24/31),X^2=0.097,P=0.75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腹腔镜下多发性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动脉阻断术减少了术中出血,缩短了手术时间,术中寻找肌瘤更容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无气腹皮下悬吊式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比分析2006年10月~2008年2月我院同期施行无气腹与气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情况,比较两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及相关费用情况。结果2组患者均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无气腹组手术时间(99.2±35.4)min,气腹组(102.7±28.8)min,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411,P=0.682)。无气腹组术中出血量(77.0±48.3)ml与气腹组(89.6±53.8)ml相比,差异无显著性(t=-0.940,P=0.351)。无气腹组排气时间(1.8±0.5)d与气腹组(2.1±0.3)d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ann-WhitneyU=304.000,P=0.013)。无气腹组住院时间(8.7±2.9)d显著短于气腹组(10.3±3.1)d(t=-2.031,P=0.047)。无气腹组住院总费用(6372.8±784.7)元,显著少于气腹组(7984.6±1048.7)元(t=-6.657,P=0.000)。结论无气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更适于剔除大直径肌瘤,而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未增加,患者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降低,在妇科手术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减少术中出血的两种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减少术中出血的方法。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112例,其中予垂体后叶素子宫壁肌注后直接剔除(A组)58例,垂体后叶素宫壁肌注后联合PK刀对瘤蒂进行处理(B组)54例。结果所有病例均在镜下完成,无一例中转开腹。2组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中出血量A组(55.0±14.8)ml,B组(28.8±11.9)ml);术后血红蛋白较术前下降A组(7.1±1.2)g/L,B组(5.8±2.2)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垂体后叶素宫壁肌注联合PK刀对肌瘤假包膜的处理可减少术中出血,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剖宫产术中挤压法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1月~2010年12月,剖宫产术中采用挤压法剔除子宫肌瘤128例(挤压法),传统方法剔除子宫肌瘤179例(传统法)为对照组。挤压法组用纱布称重法测量剔除肌瘤的出血量。比较2组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率、术后1天血红蛋白下降值、产后发热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挤压法剔除子宫肌瘤的出血量为(6.57±3.68)ml。其中≥5cm肌瘤40例出血量(6.98±4.62)ml,〈5cm肌瘤88例出血量(6.39±3.17)ml;剔除浆膜下肌瘤101例出血量(6.39±3.33)ml,肌壁间肌瘤27例出血量(7.26±4.76)ml。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挤压法产后出血量(233.59±58.90)ml,对照组(256.70±158.68)ml,差异无显著性(P〉0.05)。挤压法产后出血率为0%,对照组2.8%(5/179),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红蛋白下降值挤压法(6.17±2.83)g/L明显小于传统法(7.1l±4.76)g/L(t=-1.996,P=0.047)。在较大肌瘤(直径≥5om)剔除时,挤压法40例产后出血量(265.00±79.42)ml,显著低于对照组44例(341.59±215.25)ml(t=-2.122,P=0.037)。2组产后发热、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挤压法剔除子宫肌瘤较传统方法剔除子宫肌瘤能减少产后出血量,特别是在较大肌瘤剔除时更具有优势,是一种简单、微创、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阴式子宫黏膜下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05年3月~2008年5月因异常子宫出血经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诊断为子宫黏膜下肌瘤78例,肌瘤均位于子宫下段,肌瘤直径30~63mm。行宫腔镜切除失败后,改行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36例(阴式组),改行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42例(开腹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与术后恢复情况。结果阴式组36例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4.7±10.4)min,显著短于开腹组(71.7±11.3)min(t=-2.829,P=0.006);阴式组术中出血量(200.0±38.4)ml,显著少于开腹组(253.6±47.6)ml(t=-5.412,P=0.000);阴式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8.5±4.3)h,显著短于开腹组(30.9±4.7)h(t=-12.078,P=0.000);阴式组术后住院时间(4.9±1.2)d,显著短于开腹组(7.0±1.3)d(t=-7.368,P=0.000)。2组术后随访3~40个月,平均28个月,随访未见肌瘤复发,术后满意率达100%,2组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1/36)vs4.8%(2/42),χ2=0.000,P=1.000]。结论对于宫腔镜无法切除的子宫下段较大黏膜下肌瘤(肌瘤直径≥30mm),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较传统开腹手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子宫大切口、分层缝合方式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1年8月因浆膜下或肌壁间子宫肌瘤需要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并选择腹腔镜手术的88例,均无高血压、哮喘、心肺功能不全及血液系统疾病,按住院日期的单双数分成2组。改良组45例为肌瘤表面大切口、瘤腔分层缝合;常规组43例采用肌瘤表面纵行切口,瘤腔一层连续缝合。2组年龄、肌瘤数目、肌瘤直径、肌瘤的位置、盆腔手术史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38℃例数、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与常规组相比,改良组手术时间短[(67.9±5.7)min vs.(71.2±6.8)min,t=-2.471,P=0.015],术中出血量少[(56.8±10.3)ml vs.(62.1±12.6)ml,t=-2.165,P=0.033],术后体温≥38℃例数少[5例(11.1%)vs.12例(27.9%),χ2=3.980,P=0.046],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个月73例复查B超,发现肌瘤改良组5.6%(2/36),常规组2.7%(1/37)(χ2=0.001,P=0.981)。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子宫大切口、分层缝合方式技术可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剔除子宫多发肌瘤术中应用阴道超声减少肌瘤残留及降低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2010年1月一2011年12月85例多发子宫肌瘤按入院日期单、双号分为阴道超声引导腹腔镜组(n=42)与腹腔镜组(n=43)。阴道超声引导腹腔镜组于腹腔镜手术后经阴道超声引导将残留的子宫肌瘤继续在腔镜下剔除。结果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阴道超声引导腹腔镜组术中发现11枚残留肌瘤,均为肌壁间肌瘤,肌瘤直径1.5—2.5cm。腹腔镜组7例复发(16.3%,7/43),阴道超声引导腹腔镜组1例复发(2.4%,1/42),均为肌壁间肌瘤,2组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x2=3.321,P=0.068)。结论阴道超声引导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肌瘤残留。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无管化微创经皮肾镜与后腹腔镜手术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85例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施行无管化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TMPCNL)66例,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PUL)19例。比较分析两种手术方法的术前资料、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血尿时间、手术并发症、息肉发生率及结石清除率。结果:85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者。TMPCNL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血尿时间、息肉发生率、术后结石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8.4±32.2)min、(29.1±20.0)ml、(6.1±1.4)d、(5.3±1.5)d、58%、95%、9%。RPUL组分别为(199.2±78.9)min、(76.3±91.8)ml、(10.1±3.8)d、(3.3±1.4)d、53%、100%、26%。TMPCNL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优于RPU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RPUL组在术后血尿时间优于TMPCN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在息肉发生率及结石清除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都具有创伤小、清石率高的优点。TMPCNL手术时间更短,术后疼痛及并发症更少,安全性高,可以作为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常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