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固相放射免疫分析技术,对58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家庭,研究乙型肝炎传染性唾液的意义及传播途径的结果显示:唾液携带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者的手检出HBsAg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唾液无HBsAg者的手,阳性率分别为35.2%和7.3%,P<0.025。唾液携带HBsAg者家庭外环境物品的HBsAg污染相当严重,其HBsAg阳性率高达18.57%,显著高于唾液不含HBsAg者家庭的8.92%,P<0.05。进一步研究启示,HBsAg污染的手在这方面是一个重要传播媒介:手检测到HBsAg的家庭里,外环境物品HBsAg阳性率高达39.2%,而在手HBsAg阴性的家庭仅6.09%,P<0.001。研究还显示,半年内有皮肤外伤史的接触者的血液HBsAg阳性率与携带者唾液内有无HBsAg有密切关系。根据手携带HBsAg能明显污染家庭环境物品的情况,推理这些受传染性唾液污染的手同样可以在接触别人皮肤时将乙型肝炎病毒污染其皮肤,并通过皮肤伤口侵入引起感染。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用固相放射免疫分析技术调查38例HBsAg携带者家庭环境(包括各种把手、碗筷图书杂志、桌面、扑克牌)。另一方面,还调查20户非HBsAg携带者家庭作为对照。检测结果显示:58户家庭环境HBsAg污染总阳性率为11.26%。其中,HBsAg携带者家庭的HBsAg污染阳性率为15.28%,明显高于非HBsAg家庭的4.93%(P<0.05)。HBsAg携带者家庭手拭子检查的HBsAg阳性率为21.5%,然而在HBsAg阴性家庭仅4.9%。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那些手为HBsAg阳性者的家庭环境,其HBsAg阳性率显著高于那些手未测到HBsAg的家庭、分别为39.2%和6.09%(P<0.001),提示手在乙型肝炎病毒散播中是重要的媒介。至于HBsAg携带者家庭环境受HBsAg污染的来源,调查表明、HBsAg携带者皮肤外伤(包括明显的和不明显的)时的血液和渗出液可能是主要的HBsAg污染来源。本研究结果启示,目前在一些家庭里,乙型肝炎的水平传播(家庭日常生活接触传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务必予以重视,并采取相应的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女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对婴儿的传染性,为指导哺乳提供辅助参考。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80例女性HBV携带者、76名健康体检哺乳期妇女及其婴儿外周血中HBsAg和HBV DNA,携带者均排除产前感染;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母乳中的HBVDNA,分析HBV携带者女性的婴儿和健康体检女性的婴儿HBV感染率的差异。结果在HBV女性携带者的婴儿外周血中HBV DNA阳性率为80.0%(64/80),HBsAg阳性率为78.8%(63/80);健康体检者女性的婴儿外周血中HBV DNA阳性率为2.6%(2/76),HBsAg未见阳性。结论哺乳期女性HBV携带者对婴儿可能具有传染性。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近年来的研究证明,除经血液传播以外,还可经日常生活接触等多种传播途径。因此,在不同的乙肝流行区阐明其传播途径,在防治上是有重要意义的。为了研究牧区乙肝的传播途径,1980~1981年我们对锡盟东乌旗和伊盟达旗蒙族乙肝患者及HBsAg携带者的唾液及部分家庭中的外环境什物进行HBsAg检测,今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传播,除了通过血液及血制品传播以外,目前已证实急、慢性乙肝病人HBV携带者的唾液、精子、阴道分泌物等也有传染性。特别是唾液被认为是社会上,家庭內接触传播HBV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国外有些关于唾液传播HBV的研究均采用放射免疫(RIA)法检测。  相似文献   

6.
乙肝的主要传染源为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无症状HB-sAg携带者,除血液外,患者唾液、精液、汗液等均可检出HB-sAg。因此,密切生活接触,特别是性接触,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传播途径。我院自2002年始对554名男性HBsAg阳性者配偶做了HBsAg的调查,结果发现561名配偶(包括再婚配偶)的HBsAg阳性率与男性HBsAg阴性之配偶HBsAg阳性率无明显差别(P>0.05)。1材料与方法1.1调查对象取自2002年1月 ̄2005年6月住院及门诊HBsAg阳性已婚男性者配偶。其中,门诊男性HBsAg阳性者配偶89例,住院者配偶472例,婚龄最长者59年,最短者3年。对照组:选自本单…  相似文献   

7.
1983~1985年对重庆市六工厂HBsAg携带者的家庭内传播作了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父母HBsAg阳性时,家庭HBsAg感染率(72.41%)明显高于子女HBsAg阳性(27.13%);母亲HBsAg阳性时传播作用大于父亲HBsAg阳性。HBeAg阳性的HBsAg携带者,家庭HBsAg感染率(40.95%)明显高于HBeAg阴性者(30.15%),说明乙肝明显存在家庭聚集性。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病毒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型肝炎)在医务人员中的传播,尤其是征口腔科医生中的传播已被人们重视。一般认为乙型肝炎患者及 HBsAg 健康携带者均有流行病学意义。HBsAg 可存在于人的血液,唾液以及某些体液中。近年来用放射免疫法和反向血凝法测定,发现在 HBsAg 阳性的患者中,唾液的 HBsAg 阳性率为33.3%。乙型肝炎传播的主要途径是通过血液(包括注射),密切接触也较重要。荆庆等检查唾液 HBsAg 持续阳性的9户中,有4  相似文献   

9.
观察16例HBsAg 携带者的血和唾液中的HBsAg动态,唾液排出HBsAg总阳性率81.3%;HBsAg 在血中的滴度和唾液中的排出率之间无显著差异;e-抗原和e-抗体的存在对唾液排抗原率似无直接影响,唾液排出HBsAg一般是稳定的。调查乙型肝炎高发和低发的两个自然村,发现其HBsAg和抗-HBs均有显著差异;在高发村,HBsAg阳性率随年龄增高而下降,抗-HBs阳性率则随年龄而上升。8个家庭共40名成员的资料表明HBsAg家庭聚集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10.
对我院852名职工进行HBsAg检测,发现HBsAg阳性者59例,总检出率6.9%。各组HBsAg阳性率分别为:工人组11%,医护组6.7%,血液接触组6.7%,职员组4.1%,医技组3.9%。HBsAg的RPHA滴度≤64~×者17例中无1例HBeAg阳性者,而HBsAg滴度>64~×者42例中HBeAg阳性者11例(26.2%)。HBsAg携带者中HBeAg阳性者的SGPT异常率(36.4%)显著高于HBeAg阴性者(18.8%)。59例携带者中1年后HBsAg阴转者4例,2年后阴转者9例,年平均自然阴转率11%。HBsAg持续携带者中转变为慢性迁延性肝炎者16例(34.8%)慢性活动性肝炎1例。  相似文献   

11.
HBsAg和HBeAg是乙肝病毒(HBV)感染的重要标志。为了探讨尿及唾液在HBV传播中的作用,我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了乙肝患者及HBsAg无症状携带者尿和唾液中的HBsAg、HBeAg。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患者长期密切生活接触者的病毒感染状况。方法:采用ELISA酶联免疫分析法对66例HBsAg阳性患者的配偶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检测。结果:66例HBsAg阳性的配偶HBsAg检洲结果为阴性,阳性率为0%。结论:与HBsAg携带者日常生活接触不易被感染。  相似文献   

13.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在家庭内聚集是流行病学调查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国内外一些报告指出:家庭中的密切接触是极为重要的传播因素,或强调家族内遗传因素是聚集的重要原因。为弄清长期密切接触能否传播HBsAg及HBsAg阳性携带者的传染性问题,我们对某农村11户HBsAg阳性携带者传播作用作了四年的前瞻性观察。现报告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对全部检查对象采静脉血,进行肝功能检查,用对流电泳法和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甘南州藏族牧区寄宿制学校中、小学生及其家庭成员乙肝感染情况,为藏族牧民防治乙肝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乙型肝炎病毒抗原胶体全测试条对学生及其家庭成员进行HBsAg携带者抽样筛查,查出HBsAg阳性的228名学生用ELISA法进行乙肝三系统和肝功能实验室检查.结果 藏族中、小学生的HBsAg暑阳性率为15.3%,快速检测试纸初筛与ELISA法检测符合率为98.2%.中、小学生HBsAg携带高峰年龄为12~15岁,男女性别比约2:1;53.8%的阳性学生家庭中至少有一名HBsAg阳性成员(除学生外),家庭成员阳性率为31.0%.阳性家庭成员中,父亲单方阳性率为40.3%,母亲单方阳性率为35.1%,兄妹等其他亲属阳性率为24.7%.结论 藏族牧区学生HBsAg携带率高于全国、全省及甘南州平均水平,藏族牧区为乙肝高地方性流行区.HBsAg携带者具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主要传播方式为母婴及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无症状携带者在人群中分布甚广,其在传播乙型肝炎上有重要意义。自从1972年 Magnius和Espmark等发现在HBsAg阳性血清中存在e抗原抗体系统以后,学者们相继研究并提出e抗原抗体系统的存在与传染性及病人预后等一系列相关问题。我们对394名无症状HBsAg携带者以及132名HBsAg阴性者和41名抗-HBs阳性者作e抗原抗体系统的初步研究,现报告如下: 一、血清①受检者血清:HBsAg阳  相似文献   

16.
乙肝病毒(HBV)的传染性很强,母婴垂直传播是其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WHO)大力提倡母乳喂养,倡导母婴亲密接触。为此,我们对我院78例肝功能正常但血HBsAg阳性产妇血液、乳汁和唾液的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进行了检测,旨在为这类产妇科学地哺育婴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湖北省钟祥县官庄湖农场一般人群进行3年后复查,比较各种类型乙型肝炎感染携带者对家庭易感接触者的传染性大小。结果:3年后HBV续发感染率为40.45%,HBsAg,抗-HBs、抗-HBc、HBeAg及抗-HBe分别为1.37%、2.73%、29.55%、5.28%和14.91%。家中上次有HBV感染或抗-HBc感染对易感接触者续发抗-HBc感染的传染性增加,有HBsAg感染的易感接触者续发HBeAg感染危险度增高,而上次有抗-HBc感染的家庭的易感接触者HBeAg续发感染减少。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对HBsAg携带者加强管理,控制其在家庭内的传播,先要查清其传播因素。为此,我们于1980年11月对1974年8月检出的88户HBsAg携带者的全体家庭成员再次进行了调查。材料与方法 1974年8月,我站在乙型肝炎普查中,经对流电泳法(CEP)检出88户HBsAg携带者,其家庭全体成员共379人,按户逐个询问病史、体检和进行超声波检查;用CEP和反向被动血凝法(RPHA)检测HBsAg,用间接血凝法(PHA)检测抗—  相似文献   

19.
乙肝的主要传染源为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无症状HBsAg携带者,除血液外,患者唾液、精液、汗液等均可检出HBsAg。因此,密切生活接触,特别是性接触.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传播途径。我院自2002年始对554名男性HBsAg阳性者配偶做了HBsAg的调查,结果发现561名配偶(包括再婚配偶)的HBsAg阳性率与男性HBsAg阴性之配偶HBsAg阳性率无明显差别(P〉0.05)。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开展前S1抗原及HBsAg浓度检测,判定无症状慢性HBsAg携带者HBV复制情况.方法利用ELISA法及PCR法对246例无症状慢性HBsAg携带者进行前S1抗原、HBV-M、HBV-DNA检测.结果 HBeAg阳性者中,前S1抗原阳性率92.3%,HBV-DNA阳性率为95%,两者有很好的相关性.HBeAg阴性者中,前S1抗原阳性率为48%,HBV-DNA阳性率为50%.且前S1抗原阳性率与HBsAg浓度相关,HBsAg浓度>4.41(S/CO值)时,前S1抗原阳性率为88%,HBV-DNA阳性率为90%;HBsAg浓度≤4.41(S/CO值)时,前S1抗原阳性率为6%,HBV-DNA阳性率为7%.结论对无症状慢性HBsAg携带者进行前S1抗原及HBsAg浓度检测,可以判定HBV复制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