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心血管调节肽的变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神经肽Y的变经,探讨其临床作用。方法用放射免疫测定方法,测定20例CBP心脏手术围术期血浆中ET,CGRP,NPY的含量,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进行t检验。结果CBP术中及术后24h血浆中ET含量(P〈0.01),CBP术中及术后24h血浆中CGRP(P〈0.01),CBP术中及术后24h血浆中NPY(P〈0.01)明显高于前。结论ET,NP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体外循环 (CPB)心脏直视手术围手术期血浆内皮素 (ET)浓度的变化及抑肽酶对其影响和可能的机制。方法 :2 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 12例 )与实验组 ( 12例 )。实验组患者给予抑肽酶。手术前后分 7个时点采桡动脉血供放射免疫检测。结果 :对照组血浆ET含量明显增加 ,而在手术前后实验组血浆ET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抑肽酶可显著降低血浆ET的含量 ,减少CPB心脏直视手术所致心肺损伤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在不同心功能状态下及治疗前后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M)含量,同时分析血浆AM含量与内皮素(ET)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之间的关系。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51例CHF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浆AM、ET和AngⅡ含量。结果显示:①CHF组不同程度心功能患者血浆AM、ET、AngⅡ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01),且血浆AM、ET、AngⅡ含量随心功能级别增高而升高。②心功能改善后,血浆AM、ET及AngⅡ含量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③CHF患者治疗前后血浆AM与ET、AngⅡ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结果提示:血浆AM升高可能与ET和AngⅡ含量升高有关,血浆AM含量不仅可反映心力衰竭严重程度,还可作为CHF疗效的一项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4.
抑肽酶对心脏体外循环术后TNF—α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不同剂量抑肽酶对心脏体外循环(CPB)术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显示:CBP术后24h血浆TNF-α含量,在全量抑肽酶组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P〈0.05);在单次剂量抑肽酶组较对照组无差异(P〈0.05)。表明全量抑肽酶具有抗炎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UBI)对脑梗塞患者血浆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32例脑梗塞患者应用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疗法前、后血浆内皮素的含量,并与20例未应用UBI疗法的脑梗塞患者及30例健康人的血浆ET含量进行对照观察。结果:用与未用UBI疗法的脑梗塞患者急性期血浆ET含量均显著升高,二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14d后,两组患者血浆ET含量均有显著下降,但UBI组ET下降更明显,与非UBI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UBI有降低ET的作用,其对ET的影响,可能是其治疗脑梗塞的诸多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6.
49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实验组)和81例无黄疸的胆系疾病患者(对照组)围手术期外周血的内毒素(ET)检测结果表明,实验组:①术前ET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②术后10~12d夹闭T/Y管后ET阳性率明显低于术前和夹管前(P<0.001);③伴急性化脓性胆管炎(ACST)的患者ET阳性率明显高于无ACST的患者(P<0.001);术前口服胆盐的患者ET阳性率则显著低于未口服胆盐者(P<0.001).作者认为,本组梗阻性黄疸患者中出现的肾功能障碍、胃肠道出血以及2例患者的死亡,至少部分地与内毒素血症有关。  相似文献   

7.
观察18例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患者术中不同时点血浆脂质过氧化物(LPO)和红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结果表明:术中各时点LPO、SOD含量无显著性变化,但与CPB前比较,LPO持续上升,SOD活性呈下趋势,均在主动脉开放后达峰值。心脏再灌注后,严重心律失常患者再灌注前后LPO值显著高于窦性心律患者。提示:CPB时严重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与LPO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前列腺素E1(PGE1)对体外循环的保护作用。方法:用健康杂种狗12只,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建立狗体外循环模型。检测体外循环(CPB)后左,右房内丙二醛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再灌注期中性粒细胞(PMN)在肺内聚集程度明显减轻,动脉血氧分压显著升高(P〈0.01),实验组肺水含量及肺内丙二醛的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前列腺素E1可减轻CPB引致的PMN在肺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脑梗死(CI)患者血浆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AP)、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测定和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组织因子(TF)及t-PA:a和PAI:a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分别应用ELISA法、凝血酶和反应法发色底物法测定50例脑梗死患者、20例健康对照及20例非血栓疾病病例对照的血浆PAP、TAT、Fgn含量、PBMCPCA、PBMCTPA和PAI活性。结果①脑梗死患者血浆PAP、TAT及Fgn水平明显增高,与病例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②脑梗死患者PBMCTF活性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及病例对照组(P<0.01)。PBMCt-PA活性表达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及病例对照组(P<0.01)。PBMCPAI活性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及病例对照组(P<0.01)。结论血浆TAT及PAP水平检测可较好的评价脑梗死患者凝血及纤溶系统激活状态。脑梗死患者在细胞水平已处于高凝状态。并在细胞水平存在凝血与纤溶系统失衡。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在不同心功能状态下及治疗前后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M)含量,同时分析血浆AM含量与内皮素(ET)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之间的关系。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51例CHF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浆AM、ET和AngⅡ含量。结果显示:①CHF组不同程度心功能患者血浆AM、ET、AngⅡ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01),且血浆AM、ET、AngⅡ含量随心功能级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探讨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脑梗塞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同步测定40例脑梗塞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ET和CGRP含量。结果:脑梗塞急性期血浆ET和CGRP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CGRP/ET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中-重度脑梗塞组血浆CGRP/ET值显著低于轻度组。结论:ET为致损伤因素,急性期CGRP的升高可能是一种代偿机制,且与其拮抗ET的作用有关;CGRP与ET间平衡紊乱可能是脑梗塞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血浆CGRP/ET值可做为判断病情程度及预后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基因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在治疗慢性肾衰(CRF)贫血中导致高血压的机制及防治对策。方法:对r-HuEPO治疗中出现高血压CRF血液透析贫血患者15例及对照组15例,CRF贫血动物模型,以及透析过程中出现低血压的34例患者,应用分光光度法及放免法观察用药或透析前后血浆一氧化氮(NO)代谢产物(NO2/NO3)及内皮素-1(ET-1)的变化。结果: ①CRF贫血患者及贫血鼠用r-HuEPO治疗16周后,红细胞压积(Hct)升高,血压升高,ET-1升高(P<0.01),血浆NO2/NO3下降(P<0.01),而对照组用药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②在用药16周后,RT- PCR测得实验组大鼠肾皮质及髓质iNOSmRNA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③透析低血压患者透析后NO2/NO3含量增高,ET-1含量减少(P<0.05)。结论:研究表明r-HuEPO导致高血压与iNOSmRNA减少、合成NO减少和ET-1增加有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和血管内皮细胞(VEC)损伤及其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 以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指示物-循环内皮细胞(CEC)和反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血浆内皮素(ET)和前列环素(PG12)为观察指标,对50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患者与20例正常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糖尿病组CEC计数和ET浓度显著增高(P〈0.01),CEC计数与血浆ET呈显著正相关,PG12水平下降(P〈0.05)。结论 糖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血浆内皮素-1水平在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围手术期的动态变化。方法对20例先天性心脏病在体外循环围手术期内皮素(ET-1),血栓素A2(TXA2),前列环素(PGI2)进行动态监测。结果①患者术前动脉血ET-1水平高于静脉血ET-1水平,但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2周动脉血ET-1水平低于静脉血ET-1水平,且差异显著(P<0.05)。②血浆ET-1水平在体外循环(CPB)期间持续上升,并在CPB结束时达到峰值,峰值与CPB持续时间和CPB结束时血浆TXA2而与体外循环期间尿量呈负相关。③在整个围术期和CPB期间,血浆ET-1水平均与血浆TXA2水平呈正相关。结论①肺循环异常时,肺脏对ET的清除能力下降,动、静脉ET-1水平的差值可作为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肺循环改善的一项指标。②显著增高的ET-1可能与长时间CPB后的心肾功能障碍有关。③TXA2对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围术期间的血浆ET-1变化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COPD和CPHD患者血浆ET—1变化及L—Arg对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放免分析法测定了COPD、CPHD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浆中ET1含量及应用盐酸精氨酸治疗前后血浆ET1水平变化。结果提示,COPD、CPHD急性发作期外周静脉血ET1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01),且CPHD急性发作期ET1水平较COPD患者显著增高(P<0001)。急性发作期患者ET1含量与PaCO2呈显著正相关,与PaO2、pH值呈显著负相关。LArg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血浆ET1含量无显著差异,而治疗后LArg组ET1水平较对照组有显著降低(P<0001)。提示ET1可能参与了COPD、CPHD的发病过程,测定血浆ET1的水平变化可望作为判定病情严重程度的一个指标。LArg可能作为NO供体通过增加NO的生成而拮抗ET1的产生,有可能成为COPD、CPHD治疗的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王联发  鲍正毅 《安徽医学》2000,21(2):15-16,18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改变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病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特异性放射免疫分析法及改良的Greiss反应法测定60例CHF患者血浆中ET、NO的含量,并以20例健康者为对照。结果: CHF患者血浆中 ET、NO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1)。与心衰的严重程度平行,且 ET/NO比值降低。经治疗心衰好转后, ET、NO水平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 P< 0. 01)。结论: CHF患者血浆中 ET、 NO的平衡失调,可能是其内皮功能紊乱的反映。  相似文献   

17.
观察12例硬膜外麻醉下上腹部手术中血浆内皮素(ET)、血流动力学及心电图的变化。结果显示:术中心功能各参数均显著降低(P<0.01)。切皮后1hET明显高于麻醉前(P<0.01),与术中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呈负相关,(COr=-0.9221;CIr=-0.8768)有心肌缺血改变者其升高更显著,提示血浆内皮素与心功能及心肌缺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慢性心衰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及其与肾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慢性心衰(CHF)患者血浆内皮素(ET)水平并探讨其与肾功能的关系。方法测定和比较了18例心功能Ⅱ级患者和35例心功能Ⅲ~Ⅳ级患者及19例健康人的血浆ET,并分析了CHF患者ET与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及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的关系。结果心功能Ⅲ~Ⅳ级患者ET(6.86±1.35)n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4.12±1.03)ng/L(P<0.01);心功能Ⅱ级组ET(4.71±1.10)ng/L较健康对照组(4.12±1.03)ng/L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CHF患者ET与BUN呈正相关(n=53r=0.4974P<0.01),与Ccr呈低度负相关(n=53r=0.3766P<0.01)。结论CHF患者ET明显升高并与心衰严重程度有关,ET可能与CHF患者肾功能的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以益气活血法拟定的脑栓康处方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脑血栓形成)气虚血瘀证的作用,将符合条件的66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4例和安慰剂组32例,以双盲法进行临床观察和检测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相关指标,另设17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试验组和安慰剂组的tPA、6_keto_PGF1α、ATⅢ、NO、CGRP含量(或活性)均低于正常对照组水平(P<0.01),PAI、TXB2、ET含量(或活性)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水平(P<0.01)。经4周治疗后,自身前后比较:两组tPA、6_keto_PGF1α、NO、ATⅢ、CGRP含量(或活性)均升高(P<0.001),PAI、TXB2、ET含量(或活性)均降低(P<0.001)。两组治疗前后差值组间比较:试验组PAI、TXB2、ET含量(或活性)降低,tPA、ATⅢ、CGRP含量(或活性)升高,和安慰剂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试验组6_keto_PGF1α、NO含量升高比安慰剂组高(P<0.01)。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两组的PAI、TXB2、ET含量(或活性)降低及tPA、ATⅢ含量(或活性)升高已接近正常对照组水平(P>0.05);NO、CG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r Hu E P O)治疗血液透析患 者的贫血对血液流 变学的影响。方法 : 观 察了 16 例维 持 血透 ( H D) 患者 r Hu E P O 治 疗 前后 血 红蛋 白 ( Hb )、红 细 胞( R B C) 计数、红 细 胞压 积( H C T)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等项变化,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 r Hu E P O 治疗后 其 Hb 、 R B C 计数、 H C T 及全 血粘度明显升高,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05~0.001),全血 粘度与 H C T 呈显著 正相关,与血浆纤 维蛋白原、血糖、血浆甘油三酯及血清白蛋白相关不显著。结论:r Hu E P O 治疗后全血粘度的 增高主要是由 R B C 计数和 H C T 的增高决定的,维持性 H D 患者在使用 r Hu E P O 纠正贫血过程中,必须定期监测 Hb 水平和 H C T,以求取得最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