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川崎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以全身血管炎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小儿急性发热性疾病。国内己不乏报道,但肺部受累的报告仅见一例,我院86年12月—87年2月收治5例均有肺部受累,现将其临床资料报告如下。发病均在冬季,男性4例,女性1例;最小年龄1(9/12岁),最大为3(11/12)岁;各例均伴咳嗽,其中气促1例,紫绀1例;5例体检均有肺部呼吸音粗,其中3例可闻干呜音,1例可闻湿罗音;肺部X 线摄片3例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川崎病合并肺内多发结节病例的临床特点, 总结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儿童医院呼吸科2019年收治的2例川崎病合并肺内多发结节患儿的临床资料, 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儿均为3个月婴儿, 以发热为主要表现, 符合川崎病诊断, 呼吸道症状轻微或不明显, 影像学检查发现肺内多发结节, 病原学、免疫学及肿瘤相关检查结果均阴性, 接受川崎病治疗后随访肺内结节逐渐消失。结合既往文献及本报道共10例川崎病合并肺内结节患儿, 90%为3~6个月龄婴儿, 80%诊断为不完全性川崎病, 患儿均有2个以上肺内结节样病变, 分布无明显规律, 大小不等, 80%的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受累, 除1例患儿疾病急性期死亡, 其余患儿肺内结节在12 d~1年消失。结论川崎病可能合并多发肺内结节, 尤其是小月龄婴儿, 患儿多表现为不完全性川崎病, 易合并冠状动脉病变, 这可能与川崎病引起肺部血管受累有关, 预后多良好, 肺内结节可随川崎病治疗和病程自然消失。  相似文献   

3.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疫性疾病,可累及各个系统。近年对肺部受累报告较少。本文报告我科近5a收治48例川崎病有肺部受累的27例。诊断标准按1984年日本川崎病研究组修订的六项诊断标准,符合五项者可确诊。男30例,女18例。发病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10岁。呼吸系统症状、体征有咳嗽14例,流涕10  相似文献   

4.
983140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吴本清…//中国实用儿科杂志一1998,13(1)一21一22 对有冠状动脉病变的川崎病11例和无冠状动脉病变的川崎病16例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冠脉组与非冠脉组比较,全血低切粘度(VbZ)、血液比粘度(Vp)、粘度指数(VD和纤维蛋白原(Fib)明显增高(尸<0.05)。Vp>1.95(mpa/s)、VbZ)5.0(mpa/S)、vl)1.sPlb>6.09/l。提示可作为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早期预告因子。表2参8(张家栋) ,83141川崎病复发2次1例报告/昊莉…//中国实用儿科杂志一1998,13(1)一40 男.4岁。首次复发后服阿斯匹林、潘生丁治疗.住院2…  相似文献   

5.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NO、TNF-α及IL-2水平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临床资料 :选择 1998年 7月至1999年 7月在我院住院确诊肺炎支原体肺炎 (MPP)患儿共 38例为研究对象(病例组 ) ,男 18例 ,女 2 0例 ,年龄 5~14岁 ,平均 (9± 3)岁。MPP临床诊断标准依第 6版《实用儿科学》 ,微量颗粒凝集法测定血清MP IgM抗体≥ 1∶40阳性。急性期为自发病到入院时间≤10d ,恢复期为临床症状、体征及胸部X线征像消失或明显减轻。根据有无肺外并发症分为Ⅰ组 (2 4例 )与Ⅱ组 (14例 )。Ⅰ组 :单纯肺部受累和 (或 )伴轻微皮肤、消化道受累 ;Ⅱ组 :除肺部受累外伴其它如神经、心脏、肾、肝及血液等肺外系统受累。…  相似文献   

6.
刘玲  舒迎春  李晖 《临床儿科杂志》2006,24(10):830-831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mucocutaneous lymphnode syndrome,MCLS),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性病变为主的儿童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主要病理改变为全身性非特异性血管炎,可引起多脏器受累,以心血管病变最为严重,多侵犯冠状动脉[1],川崎病的早期诊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观察川崎病患儿治疗前后血红蛋白和血钾的变化,结合冠状动脉受累情况,探讨血红蛋白和血钾在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中的意义。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00年1月~2004年1月我科收治川崎病急性期(≤11d)住院患儿50例,均符合第3届国际川崎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美托洛尔在川崎病合并巨大冠状动脉瘤(giant coronary artery aneurysm, GCAA)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心内科门诊就诊的川崎病合并GCAA患儿的临床资料。收集其发病年龄、性别、出现GCAA的时间、确诊川崎病时的临床表现、确诊川崎病初期最高C-反应蛋白、服用抗凝药物情况、加用美托洛尔时间及剂量、收集确诊GCAA时及最近一次心脏彩色超声结果并进行随访。结果共收集川崎病合并GCAA患儿46例, 男31例, 女15例, 发病年龄(4.6±2.5)岁。未加用美托洛尔组25例, 加用美托洛尔组21例;两组患儿确诊川崎病初期临床症状、最高CRP及确诊川崎病合并GCAA时左室射血分数及随访后左室射血分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未加用美托洛尔组确诊川崎病合并GCAA时54支冠状动脉受累, 美托洛尔组43支冠状动脉受累, 在随访过程中GCAA受累支数及部位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均出现冠状动脉狭窄, 相比于美托洛尔组, 未加用美托洛尔组冠状动脉狭窄发生率较高[16.7...  相似文献   

8.
结缔组织病(Connctive tissue disease, CTD)是一类以自身免疫性多脏器损害为特点的伴有自身抗体阳性的系统性疾病,肺是该病的常见受累器官之一。常见的可引起儿童肺损害的结缔组织病包括幼年类特发性关节炎(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 JIA)、幼年多发性肌炎/幼年皮肌炎(juvenile polymyositis/juvenile dermatomyositis, JPM/JDM)、系统性硬化(systemic sclerosis, SSc)、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干燥综合征(sjogren syndrome, SS)、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ixed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 MCTD)等。CTD患儿的肺损害多起病缓慢,起病时已伴多系统受累,可在病程中突然进行性加重;肺损害也可以是CTD的首发及早期唯一表现,使临床诊断困难。CTD相关肺损害主要包括胸膜受累(胸腔积液或胸膜增厚)、间质性肺疾病(intersitial lung disease, ILD)、气道受累、弥漫性肺泡出血(diffuse alveolar hemorrhage, DAH)、肺动脉高压、肺栓塞等,其中ILD是CTD相关肺损害的最常见且影响最大表现。临床上也常遇到不明原因的ILD的病人,伴有特异性抗体阳性及CTD的某些特征性症状,但不能满足任何一种CTD诊断标准,被考虑为是一种潜在的CTD,有学者将该类病人归类为广义的未分化结缔组织病[1],也有学者将其命名为 “肺受累为主的结缔组织病(lung-dominant CTD) ”[2],均提示结缔组织病与ILD等肺损害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本文主要总结儿童常见CTD伴发肺损害的常见类型、肺部病理表现、肺部影像及治疗等,协助早期识别儿童CTD相关的肺损害。  相似文献   

9.
05 1 71 3 川崎病延误诊断 1 1例分析 /胡燕燕…∥江西医药 .-2 0 0 4,3 9(2 ) .-1 2 0~ 1 2 14例伴颈部淋巴结肿大 ,误诊为颈淋巴结炎 ;2例伴咽充血明显 ,扁桃体肿大 ,误诊为扁桃体炎 ;2例口腔黏膜弥漫充血 ,舌红粗糙 ,误诊为口腔炎 ;1例伴腹泻 ,血象明显升高 ,误诊为感染性腹泻、败血症 ;1例伴抽搐 ,误诊为上感、高热惊厥 ;1例因心律不齐、心动过速误诊为病毒性心肌炎。参 1 (姜 红 )0 5 1 71 4  1 3例川崎病临床分析与治疗探讨 /张 洁…∥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 0 0 4,1 3 (1 5 ) .-2 0 2 7~ 2 0 2 81 3例川崎病住院患儿均有发热 …  相似文献   

10.
川崎病患儿血清趋化因子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探讨血清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活化调节蛋白(RANTES)水平与川崎病及其发生冠状动脉并发症的关系及意义,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36例健康体检儿童及52例川崎病患儿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前后血清MCP-1、RANTES水平。结果显示,川崎病患儿急性期血清MCP-1、RANTES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儿童(P<0.01);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CAL)患儿急性期血清MCP-1水平明显高于无冠状动脉损伤者(P<0.01);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可明显降低川崎病患儿血清MCP-1、RANTES水平(P<0.01)。提示趋化因子MCP-1、RANTES可能参与川崎病的免疫发病机制,急性期血清MCP-1水平可作为判断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的一个指标;降低趋化因子水平是IVIG治疗川崎病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1.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小儿疾病,其发病机制不明,临床以发热、皮肤粘膜损害及非化脓性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可出现多脏器受累。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川崎病伴发巨大胆囊积液及重度肝损害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川崎病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以心血管系统受累最为广泛和严重,主要为冠状动脉扩张和冠状动脉瘤。我院1986~1996年共收治川崎病18例,其中合并冠状动脉病变7例,现将随访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对川崎病及其心血管改变报导较多,亦逐渐引起对川崎病肺部改变的重视。现将我院自1987年7月1日至1990年10月30日共收川崎病29例,其中18例有肺部改变,占69.2%,报导如下。 临床资料 按修订的1984年川崎病诊断标准,其中具有5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川崎病(KD)并发多发肺结节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1例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IVIG)无反应性KD并发多发肺结节患儿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总结。结果患儿,男,3月龄。以发热、皮疹为主要表现,颜面及躯干部多形性皮疹,双侧结膜充血,口唇潮红、皲裂,杨梅舌,卡巴发红,掌趾红斑及指趾端红肿。外周血白细胞及超敏C反应蛋白显著增高。胸部CT示双肺多发结节状高密度影;心脏彩超示冠状动脉管壁回声增强、管壁欠光滑。抗生素治疗无效,初次IVIG 2 g/kg治疗,体温稳定5天后再次出现发热及充血性皮疹,再用IVIG 2 g/kg治疗后好转出院。3个月后随访心脏彩超未见冠状动脉损害,胸部CT未见肺结节改变。文献检索到6例KD并发多发肺结节患儿,男4例、女2例,发病年龄4~6月龄,抗生素治疗无效,均存在冠状动脉损害,1例患儿死于心脏骤停,其余患儿心肺损害在随访过程中均恢复正常。结论少部分KD患儿可出现肺部受累,多发肺结节在KD中极其罕见。  相似文献   

15.
川崎病的合并症及其随访报告(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崎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疾病。近年来合并症渐增多。现将我科收治39例,随访15例报告如下。资料与结果一、临床资料男28例,女11例。年龄4个月~9岁。根据川崎病研究班1984年诊断标准。伴心脏异常20例(51.3%),其中心动过速7例,心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医学文摘·儿科学1997年第16卷第1期 970132 142例小儿结缔组织病临床及心肺影像检查特点/王有成//医师进修杂志一1996,19(2)一40一41 142例中男75例,女6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全为女性。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10例,年龄均小于4岁。本组疾病包括过敏性紫瘫、风湿热、MCLS、SLE、幼年型类风湿病(JRD)、硬皮病(PSS)。以上几种疾病,除硬皮病外,临床上均发生了肺受累,共23例。胸部X线摄片可见肺纹理增多、增强,双肺或单侧肺斑片状阴影。心脏受累42例,可见心电图、心脏X线摄影、超声心动图的改变。表1参4(董贵章) 970133幼年…  相似文献   

17.
川崎病 (Kawasakidisease,K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儿童常见的血管炎综合征 ,重者可导致冠状动脉严重并发症〔1〕。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是防治该并发症的关键 ,本文对 89例KD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探讨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害 (CAD)及远期预后情况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文报告的 89例KD患儿 ,于 1995— 2 0 0 2年 8月在我院住院治疗。其中男 5 2例 ,女 37例 ,男女之比为 1 4∶1,发病年龄 4个月~ 7岁。该组患儿均符合日本川崎病研究课题组第 4次修订的川崎病诊断标准。1 2 方法1 2 1 检查方法 KD患…  相似文献   

18.
川崎病并发无菌性脑膜炎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崎病(Kasawaki Disease,KD)又名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全身性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性疾病。病变累及全身,除心脏外,神经系统、肝脏及肺脏等均可受累。我科1995~2001年共收治KD患者11例,其中2例合并无菌性脑膜炎,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不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临床不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方法对2005年12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确诊的所有川崎病共14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不典型川崎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的发生率,并计算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率,并作χ2检验以比较两者的差异。所有患儿均给予静脉丙球及阿斯匹林治疗。结果148例中男87例,女61例,男女比例1.426∶1。发病年龄4个月至9岁,平均4.5岁,小于4岁有119例,占80.41%。复发1例,无一例死亡。发病季节为12~5月份,以冬春为主,其中冠状动脉受累者共38例,占25.67%,无一例发生冠状动脉瘤;不典型川崎病39例,占26.35%,表现为以某种特殊症状为首发症状起病,不符合诊断标准6条中的5条,仅有2,3或4条符合,但根据血清学检查及血培养等结果排除了其他发热性疾病再结合超声心动图对冠状动脉的检测结果可考虑诊断。其中仅具备2条者1例,占2.56%(1/39),仅具备3条者18例,占46.15%(18/39),仅具备4条者20例,占51.28%(20/39)。结论不典型川崎病延迟诊断和治疗会增加冠状动脉瘤发生的风险。因此临床医生要重视提高对小儿不典型川崎病的认识,以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从而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凡有以下情况需警惕不典型川崎病:发热,伴川崎病面容,卡疤潮红,肛周及手指潮红脱皮,<2岁男孩阴囊潮红硬肿疼痛,血沉、C反应蛋白及外周血白细胞明显增高以及血小板进行性增高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川崎病急性期患儿血清抗β2糖蛋白1(β2GP1)抗体、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探讨其与川崎病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47例川崎病患儿血清抗β2GP1抗体、MMP-9水平,应用SPSS11.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30例同期住院、年龄相仿的感染性疾病患儿为发热对照组,均除外心、肝、肾、血液及风湿性疾病.结果 47例川崎病患儿中并发冠状动脉病变者17例.川崎病组和对照组血清中抗β2GP1抗体水平分别为(7.46±2.13)U/ml和(4.38±0.43)U/ml;MMP-9分别为(886.62 ±92.72)ng/ml和(460±179.59)ng/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川崎病组中冠状动脉损伤与冠状动脉正常患儿血清抗β2GP1抗体分别为(8.83±0.89)U/ml和(6.18±1.42)U/ml,MMP-9分别为(948.62±81.76)ng/ml和(872.00±34.74)ns/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川崎病组血清中抗β2CP1抗体、MMP-9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65,P<0.05).结论 抗β2GP1抗体、MMP-9在川崎病急性期尤其伴冠状动脉病变时明显升高,两者在川崎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是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血清学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