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心理护理是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老年慢性病患者由于机体各系统生理功能衰退,在心理上异常多变,给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可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
老年慢性病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医疗保健机构的主观完善以及现代诊疗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人口的人均寿命正在逐渐延长,人口老龄化成为全球发展的趋势。由于人口老龄化,临床上老年慢性病患者日趋增多,因他(她)们有着不同的社会地位、职业、生活习惯,从而造就了多种心理特点。如何提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学的发展,医疗水平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寿命显著延长,老年人口逐渐增多,老年疾病已引起整个和社会的关注。我们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发现老年慢性病患者由于受疾病的长期折磨,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状态的改变,而心理状态又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所以我们针对老年患者的特点,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通过对患者心理上的安慰,支持疏导、使患者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愉快地接受治疗和护理,有利于疾病的转归和康复。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医疗保健机构的主观完善以及现代诊疗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人均寿命正在逐渐延长,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发展的趋势。由于人口老龄化,临床上老年慢性病患者日趋增多,因为他(她)们有着不同的社会地位、职业、生活习惯,从而造成了多种心理特点。如何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促进老年慢性病患者早日康复,成为临床广为关切的问题,这就要求护士针对老年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及其具体情况实施不同的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问题,总结此类患者的护理策略,以提高护理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慢性病老年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其心理状况(包括焦虑型、孤独型、恐惧型、悲观型、情绪不稳定型5个方面)进行调查与统计,分析其产生原因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比较护理干预前后老年慢性病患者心理状况。结果护理干预前,观察对象存在焦虑型、孤独型、恐惧型、悲观型、情绪不稳定型心理问题的比例分别为21.00%、16.00%、12.00%、17.00%、14.00%,护理干预后,这一比例分别降至8.00%、6.00%、5.00%、6.00%、5.00%,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患者人际关系、生理状况与心理状态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上升(P<0.01),且干预后患者总满意度较干预前显著上升(P<0.01)。结论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护理效果,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6.
7.
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老年病人由于生理功能的衰退,体质下降或体弱多病,社会和家庭角色以及经济状况的改变,易受各种外界因素的干扰,又由于适应能力减弱,特别是患病期间常出现一些不良的心理反应。患病后的不良心理状态,对疾病的治疗、护理及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掌握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及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临床整体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社会,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也得到广泛的关注。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病主要有老年高血压、老年糖尿病、老年冠心病等,这些疾病具有病程长,控制率低,需要长期照料等特点,因此社区护理在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护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现在社区护理体系还处于发展中,老年慢性病的社区护理也还有待提高。本文针对老年慢性病的概念、供需状况以及常见的老年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的社区护理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科学、有效地实施老年慢性病的社区护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干部慢性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对46例有负性情绪的老年干部慢性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定。结果干预4周后患者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较干预前明显下降,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缓解老年干部慢性病患者的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0.
老年慢性病患者突发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病患者突发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2005年22例老年慢性病患者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措施。结果21例患者诊治及时,护理得当,无护理并发症。21例痊愈出院,1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认真仔细的动态观察病情的变化,与医师有效的沟通,及时准确的应用各类药物、合理的输液等护理措施,是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逐渐老年化,对护理工作的挑战日趋显著,老年人是健康最脆弱的群体,慢性病是老年人群的主要问题,严重威胁老年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本文针对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及健康问题,探讨如何搞好老年人的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12.
社区老年慢性病家庭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家庭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对100例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生理干预,心理干预,社会行为干预,运用ADL,SDS,SDSS对干预前后效果进行分析,并通过配对设计同时与住院病人相比较,结果:家庭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干预前后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1,两组病人在疾病转归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家庭护理干预可提高社区老年人健康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3.
14.
<正>慢性病共病(multiple chronic conditions,MCCs)是目前我国老年人普遍存在的疾病现象。据统计[1],高于65岁的老年人,MCCs发病率达70%,且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急剧上升,显著降低了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增加了其再入院率及潜在的社会经济负担,甚至增加了死亡风险,已成为医疗卫生工作的严重威胁和挑战。研究[2]发现,综合考虑MCCs可有效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疾病管理效率,实现从以老年人的慢性病诊疗为中心到以维持老年人最佳健康状态为中心的转变,降低老年MCCs患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干部慢性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接收的40例老年干部慢性病病患为分析对象,按盲抽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心理护理,研究观察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HEIQ评分(幸福进取评分).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SDS评分、SAS评分比对照组低(P<0...  相似文献   

16.
老年病人由于各种生理功能衰退,器官结构发生变化,常因慢性病痛折磨生活,情绪低落,心理机能逐渐衰竭,怕孤独、怕寂寞而影响身体的康复。要求护士除自身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精湛的护理技术外,更重要的还要应用心理护理程序进行心理评估及诊断、实施措施及评价,通过心理对生理的相互作用,心理对疾病的能动作用,为病人的康复服务。2004年12月-2007年12月对我科收住的老年病人48例进行了心理护理。现将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部队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健康教育和临床护理提供相应的依据,并制定有利于老年患者康复的相应对策。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10年12月某军区干休所中离退休老年患者138例为研究对象,对住院患者发放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一般状况调查表,了解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情况。结果:部队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症状自评得分显著低于常模(P<0.05),除神经病性因子得分外,其他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常模(P<0.05);患者的症状自评得分与其职级、年龄、家庭来源、文化程度和自觉病情程度呈相关性(P<0.05)。结论:部队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整体水平有待于提高,护理人员应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考虑到影响老年慢性病患者心理状况的因素,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老年慢性病病人突发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2006年34例老年慢性病病人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结果]29例病人观察及时,诊治护理得当,无护理并发症。[结论]认真仔细的动态观察病情的变化,及时准确地应用各类溶栓和抗凝药物,合理的护理措施,是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社区老年慢性病护理干预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0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中心估计,在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以及全球的死亡分布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on-communicable diseases,NCD)均为死亡的第一位原因。研究表明慢性病根源在于有共同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不良的自然与社会环境。如长期的不健康的膳食结构,吸烟,缺乏体力活动,过度饮酒和精神紧张等[1]。根据调查,年龄是慢性病患病率的主要相关因素[2],即年龄越大患病危险越大。1999年是国际老人年,标志人类进入长寿时代和人类社会进入老龄化时代[3],而我国是老年人口绝对数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最快的国家[4]。社区是老…  相似文献   

20.
城市社区老年慢性病家庭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分析家庭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对100例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生理干预、心理干预、社会行为干预,运用ADLK、SDS、SDSS对干预前后效果进行分析,并通过配对设计同时与住院病人相比较。结果 家庭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干预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病人在疾病转归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家庭护理干预可提高社区老年人健康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