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针对流动人群的基本特征,探讨在流动人口中普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防治知识、促进安全性行为的有效策略与措施,以减少流动人口中艾滋病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2.
针对流动人群的基本特征,探讨在流动人口中普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防治知识、促进安全性行为的有效策略与措施,以减少流动人口中艾滋病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针对流动人群的基本特征,探讨在流动人口中普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防治知识、促进安全性行为的有效策略与措施,以减少流动人口中艾滋病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4.
针对流动人群的基本特征,探讨在流动人口中普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防治知识、促进安全性行为的有效策略与措施,以减少流动人口中艾滋病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5.
针对流动人群的基本特征,探讨在流动人口中普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防治知识、促进安全性行为的有效策略与措施,以减少流动人口中艾滋病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6.
针对流动人群的基本特征,探讨在流动人口中普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防治知识、促进安全性行为的有效策略与措施,以减少流动人口中艾滋病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7.
针对流动人群的基本特征,探讨在流动人口中普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防治知识、促进安全性行为的有效策略与措施,以减少流动人口中艾滋病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8.
针对流动人群的基本特征,探讨在流动人口中普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防治知识、促进安全性行为的有效策略与措施,以减少流动人口中艾滋病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9.
针对流动人群的基本特征,探讨在流动人口中普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防治知识、促进安全性行为的有效策略与措施,以减少流动人口中艾滋病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针对流动人群的基本特征,探讨在流动人口中普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防治知识、促进安全性行为的有效策略与措施,以减少流动人口中艾滋病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11.
开展人群预防和控制HIV/AIDS的健康教育 ,对把艾滋病的流行控制和保持在尽可能低的水平具有重要作用。铁路系统具有点多、线长、面广、全天候运行的行业特点 ,对铁路流动人群进行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 ,强化对流动人口吸毒、嫖娼行为的干预 ,探索对流动人口高效的健康教育方法 ,对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流行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1 材料和方法1 1 对象和范围 每日在车站候车停留超过 0 5h的旅客 (15岁以上 ) ,及自由进入站区停留超过 0 5h的过往旅客 (15岁以上 )。1 2 方法1 2 1 健康教育室设置 在北京某车站设立艾滋病健康教育室…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安徽省艾滋病防治重点地区流动人口的基本特征和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为评估流动人口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效果和制定新的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分别于2008年12月和2010年12月对安徽省9个艾滋病防治重点地区的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010年流动人口的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为91.4%;传播途径知识的知晓率高于非传播途径(分别为95.8%和8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47.29,P<0.001);无偿献血知识两道题都答对的比例为83.6%;知道本地有免费艾滋病咨询检测(voluntarycounseling and testing,VCT)服务的比例为93.8%。与2008年相比,流动人口的艾滋病基本知识、无偿献血知识和VCT服务的知晓率均明显提高;男性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的提高率低于女性(2=7.07,P=0.008),在婚人群知晓率提高率低于未婚/离异者(2=4.85,P=0.028)。结论 2010年安徽省艾滋病防治重点地区流动人口的艾滋病基本知识、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率较高,达到了《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宜宾市流动人口的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评价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为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提供指导。方法随机抽取宜宾市708名流动人口,用自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其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根据调查对象特性开展多种方式结合的艾滋病健康教育,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宜宾市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评分分别为(54.9±20.5)分、(58.9±20.8)分和(60.3±17.7)分,健康教育干预后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明显优于干预前(P0.05)。结论宜宾市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匮乏,对艾滋病的关心程度和患者的态度较差,缺乏主动预防艾滋病的行为,需要结合流动人口特征开展多种方式的艾滋病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4.
成都市部分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艾滋病 (AIDS)在中国是一种新出现的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 ,在技术方面还未找到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前 ,健康教育便成为预防艾滋病流行的最重要措施之一。由于艾滋病的感染者通常是年轻人 ,因此对年轻人进行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显得十分重要。为配合中英艾滋病防治项目 ,探讨在大学生中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内容、方法 ,为在四川省乃至全国开展高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经验 ,于 2 0 0 1年 4~ 5月在四川大学进行了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问卷调查。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以四川大学某学校自愿参加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共有 6 0名 ,…  相似文献   

15.
集美大学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集美大学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及知识来源的现状,为开展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法对大学生进行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及知识来源的调查。结果:大学生掌握了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但未意识到艾滋病流行形势之严峻,对非传播途径亦存在错误的认识。结论:针对大学生的现状,通过专题讲座,开设选修课、黑板报等多种形式,有组织地开展艾滋病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制定适合甘肃省预防控制艾滋病易操作又效果好的健康教育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相结合的方法 ,对兰州市大中专院校学生和宾馆、饭店、歌舞厅、酒吧等娱乐场所从业人员以及戒毒所、劳教所的劳教人员等重点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前进行 KAP基线调查 ,干预后进行 KAP效果终期调查。结果干预后通过广播电视、报刊、医务人员、宣传材料、朋友获取艾滋病基本知识的比例依次为 77.70 %、47.14%、36 .0 2 %、30 .0 2 %、13.5 0 % ,均较干预前有显著性提高 ,χ2值分别为 12 5 .5 3、6 38.96、194.47、15 .0 2、14.0 2 ,P值均小于0 .0 0 5。干预前综合知识得分为 6 6 .0 9分 ,干预后提高到 84.48分 ,差异有显著性 (Uc=5 0 2 .89,P<0 .0 0 0 5 )。除握手、拥抱不传播艾滋病一个问题外 ,对其他问题的正确回答率均有显著性提高 (χ2值为 12 .5 6~ 315 .5 6 ,P值均小于 0 .0 0 5 )。干预效果指数为 1.0 3~ 2 .5 9。结论综合性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可明显提高重点人群预防控制艾滋病基本知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对策,控制艾滋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方法选取广州市番禺区工厂外来务工的流动人口作为调查对象,对该人群进行干预前后基线调查和评估调查,采用SPSS11.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干预前回收有效问卷389份,干预后回收有效问卷391份。被调查者对“蚊虫叮咬会得艾滋病吗”的回答正确率从干预前的32.5%上升到干预后的94.1%,“轻视艾滋病病人”态度的正确率从干预前的58.2%上升到干预后的96.2%,对“艾滋病儿童可以同其他孩子一起上学、玩耍”的正确回答率从干预前的52.3%上升到干预后的80.8%,安全套的正确使用率从干预前的57.5%上升到干预后的9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或P〈0.05)。结论干预后该目标人群对HIV/AIDS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认知水平有明显提高。通过对流动人口进行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是一种投资低、收效好的方法,适合流动人口这一特殊群体,值得在更大范围内推广。  相似文献   

18.
黄星炯  黄雅铃 《中国校医》2021,35(8):630-632
近年来艾滋病流行呈现低龄化趋势,青年学生艾滋病累计报告逐年增多.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小学生性与艾滋病教育现状及对国内小学艾滋病教育探索路径进行阐述,提出在小学阶段开展性与艾滋病教育的必要性,在高年级小学生中开展家校联动艾滋病防治知识教育值得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在流动人口中开展艾滋病预防同伴教育的中远期效果。方法随机整群抽取深圳市龙岗区某工厂450名工人(流动人口)作为干预对象,同时随机抽取另一工厂490名工人(流动人口)作为对照,实施半年的同伴教育干预后,每半年进行1次问卷调查,2年共进行4次调查(包括干预前1次),调查内容主要为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等,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组在实施同伴教育干预后的0.5、1、1.5年时其对艾滋病问题基本认识与交流得分以及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但在满2年时2组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在实施同伴教育干预后的0.5、1、1.5及2年时其对艾滋病相关问题的态度、行为与生活技能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同伴教育对流动人口预防艾滋病的干预效果近期比较明显,而远期效果不理想,有必要在1~1.5年后再次强化同伴教育,以巩固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正>《2012年全球艾滋病疫情报告》[1]显示,2011年全球新增艾滋病感染者250万人,截止2011年底,全球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共3 400万人。自1985年我国出现首例艾滋病病例以来,艾滋病便迅速蔓延开来。研究[2]表明,流动人口是艾滋病快速传播的一个重要因素,流动人口在艾滋病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的传播过程中起到了桥梁作用。因此,了解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知识、态度、行为的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