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联合立可灵用于疤痕子宫早孕吸宫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20例妊娠5~10周的疤痕子宫分成两组,常规组术前宫腔注射2%利多卡因。观察组术前4h阴道塞米索前前列醇0.4mg,比较两组人流时宫口松驰与镇痛效果,术中出血量及人流综合征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宫口松驰总有效率为100%,常规组为33.3%,两组比较P<0.01,观察组疼痛明显减轻,术中出血量少,无发生人流综合征,两组比较均P<0.01。结论米索前列醇立可灵在疤痕子宫早孕吸宫术中,宫口扩张好,术中出血少,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132例早孕对象(停经≤70天)随机分成四组。组Ⅰ服米非司酮25mg,12小时一次连服4次,48小时后行人流术;组Ⅱ服米索前列醇4片,3小时后行人流术;组ⅢPG05 1mg,阴道后穹窿给药2小时后行人流术;组Ⅳ对照组,人流术前不用药。结果显示:宫颈扩张度组Ⅰ为6.56±1.00(mm),组Ⅱ为6.82±0.98(mm);组Ⅲ6.82±1.07(mm);组IV 5.17±0·76(mm)。用药组均与对照组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M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疤痕子宫早孕人工流产的安全性及最佳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11年12月安徽省宣城中心医院妇产科门诊自愿要求人工流产的疤痕子宫早孕妇女177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各59例,A组采用口服药物(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B组采用口服药物(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联合清宫术;C组直接吸宫,观察A、B两组阴道流血量及时间长短,观察B、C两组宫口扩张情况、术中腹痛、人流综合症、出血量。结果:B组阴道流血量明显少于A组,流血时间明显短于A组;B组在宫口扩张效果、术中腹痛、人流综合症发生率和出血量明显优于C组。  相似文献   

4.
人工流产中用小剂量米索前列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使用小剂量米索前列醇在人工流产(人流)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16例孕69周的人群,采用术前30 m in舌下含服200μg米索前列醇为观察组,采用传统刮宫术60例为对照组。结果:宫颈口松弛程度,观察组一次顺利通过6号吸管者占87.50%,对照组占0.00%,两组比较,P<0.05。人流综合征发生率,观察组为16.07%,对照组为26.67%,两组比较,P>0.05。术中平均出血量,观察组为3.05±2.53 m l,对照组为10.85±8.27 m l,两组比较,P<0.001。结论:使用小剂量米索前列醇施行人工流产,方法简便、安全,价格低,能有效减少手术并发症,更适合基层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湿润后米索前列醇应用于疤痕子宫早期妊娠无痛人流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1月接受早期无痛人流手术的120例6~9周疤痕子宫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术前常规阴道后穹隆放置米索前列醇400μg,观察组术前则给予阴道后穹窿放置湿润后米索前列醇400μg。观察两组患者宫颈的松弛程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结果观察组在宫颈的松弛程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长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疤痕子宫早期妊娠流产术患者实施术前放置湿润后米索前列醇于阴道后穹窿放置,宫颈扩张时间缩短,减少麻醉药物用量,术中出血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畸形子宫早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畸形子宫早孕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确诊为畸形子宫早孕要求终止妊娠者分为观察组(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47例,对照组(人工流产术终止妊娠)31例,髓访观察流产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完全流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应为终止畸形子宫早孕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在无痛人工流产(人流)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无痛人流中使用米索前列醇与不使用米索前列醇两组进行对比。观察术中宫颈松弛情况、人流综合征的发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扩张宫颈显效率93.33%,对照组扩张宫颈显效率40.00%。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岀血及宫口松弛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在无痛人流中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在终止早期妊娠负压吸宫术前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与利多卡因胶浆的宫颈扩张作用、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阴道出血量及副反应。方法:将停经6~10周要求手术终止妊娠的196例妇女随机分两组,米索前列醇组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400μg,用药后3h 行负压吸宫术,利多卡因组阴道内放置利多卡因胶浆5ml(内含利多卡因0.2g),用药后10min 行负压吸官术。记录观察对象的宫颈扩张程度、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情况、用药后副反应、术中出血量、手术所需时间。结果:两组对象宫颈扩张程度、手术所需时间等无显著差异,米索前列醇组用药后副反应、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大于利多卡因组(P<0.01),利多卡因组阴道出血量增多者多于米索前列醇组(P<0.01)。结论:终止早期妊娠的负压吸宫术前阴道放置利多卡因胶浆与米索前列醇扩张宫颈效果相似,但前者用药后副反应少,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低,使用方法简便、安全,等待受术时间短,缺点是术中阴道出血量偏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初孕无痛人流术前应用米索前列醇扩张宫颈的最佳给药方法。方法:选择自愿行无痛人流术的健康初孕妇女160例,随机分为4组(各40例):A组:阴道给药组;B组:直肠给药组;C组:口服给药组,3组均为术前2h应用米索前列醇400μg;D组:术前不使用任何软化宫颈的药物和方法。观察各组宫颈扩张效果、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子宫收缩幅度、药物不良反应及人流综合征(PAAS)发生情况。结果:A、B、C组均有明显的宫颈扩张效果,与D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A组宫颈扩张效果最佳,明显优于B、C组(P<0.01)。人流综合征发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宫缩幅度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D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A、B组(P<0.01)。结论:初孕无痛人流术扩张宫颈以术前2h米索前列醇400μg阴道给药为最佳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10.
维生素C溶液湿化米索前列醇终止14~20周妊娠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维生素C(VitC)溶液湿化米索前列醇阴道置药终止14~20周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78例妊娠14~20周妇女随机分成3组,观察阴道置米索前列醇(Ⅰ组58例)、氯化钠湿化米索前列醇(Ⅱ组62例)及VitC溶液湿化米索前列醇(Ⅲ组60例)的引产效果。结果:Ⅲ组的流产时间(4.28±2.83h)、用药次数(2.30±0.28次)及用药量(452±85μg)均短于和少于Ⅱ组(6.40±3.52h,3.60±0.56次,626±60μg)、Ⅰ组(7.86±6.60h,4.80±0.20次,786±47μ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阴道置米索前列醇后3h,Ⅲ组血清前列腺素E水平(127.12±4.0mg/L)明显高于Ⅱ组(94.46±16.9mg/L)、Ⅰ组(65.48±6.6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的产后出血量、出血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itC溶液湿化米索前列醇阴道置药终止14~20周妊娠效果优于固态及氯化钠湿化米索前列醇阴道置药。  相似文献   

11.
米索前列醇口服和阴道给药用于宫颈扩张的随机比较试验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6  
本研究旨在随机比较负压吸宫术前3h一次口服米索前列醇400μg或阴道给药对于早孕妇女宫颈扩张的临床效果。共征集对象150例,组Ⅰ(口服)、组Ⅱ(阴道给药)和组Ⅲ(对照组)各50例。结果显示组Ⅰ、Ⅱ对象中Hegar氏扩张器无阻力通过宫颈内口最大直径分别为6.15±0.35mm((?)±s,下同)和6.12±0.37mm,明显大于对照组(4.85±0.35mm,P<0.001),而术中出血组Ⅰ和组Ⅱ则分别为14.92±5.39ml和13.61±4.29ml,与对照组(20.53±5.17ml)相比亦有显著差异(P<0.001)。且用药组术中恶心与腹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本研究提示米索前列醇无论口服或阴道给药,对于早孕妇女子宫颈均有明显扩张与软化作用,且可明显减少负压吸宫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12.
郭翠香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0):2739-2740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舌下含化预防宫缩乏力引起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48例正常足月妊娠经阴道分娩的产妇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同期正常足月妊娠经阴道分娩的50例产妇为对照组。胎儿娩出后,观察组产妇舌下含化200μg米索前列醇片(碾碎后)。对照组产妇肌肉注射催产素20 U,观察产后2 h内出血量。结果:产后2 h内平均出血量,观察组及对照组分别为137.20±35.10 m l和238.60±58.40 m l,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米索前列醇舌下含化比催产素肌肉注射对子宫收缩作用强近1倍,作用快,明显减少了产后出血的发生,用药方便,适于基层妇产科医院使用并推广。  相似文献   

13.
秦晓红  叶德华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1):1735-1736
目的:旨在探讨米索前列醇用于人工流产术宫颈预处理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9年6月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自愿要求人流的孕妇20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是否应用米索前列醇进行宫颈预处理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宫颈预处理)和对照组(给予阿托品)各100例,比较两组的宫颈软化扩张程度、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率及疼痛比较。结果:观察组宫颈软化扩张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人流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中重度患者疼痛例数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用于人工流产术宫颈预处理疗效好,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米索前列醇用于早孕人工流产与单纯常规人工流产术2种终止早孕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58例孕周6~10w的早孕妇女分成两组,A组128例术前3h米索前列醇400μg,每片掰成两半,置阴道后穹隆;B组130例不用任何镇痛药物和宫颈扩张剂,按常规直接行人工流产术。结果A组扩宫时镇痛效果、吸宫时镇痛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A组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A组扩张宫颈,吸刮宫腔两个手术操作时间均较对照组快(P<0.01);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阴道置米索前列醇用于早孕人工流产术中有明显镇痛作用,减少了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而且手术时间短,对出血无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孕妇女异丙酚+芬太尼行无痛人工流产(无痛人流)术前、术后阴道放置小剂量米索前列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孕7~11周自愿要求终止妊娠,并要求行无痛人流的早孕妇女7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41例。前者在用异丙酚加芬太尼行无痛人流术前1~2h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100μg,术后即刻由术者再放置200μg;后者除不加用米索前列醇其余相同。观察术中宫颈扩张情况、宫缩幅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阴道流血时间。结果:观察组无阻力扩宫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宫缩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中子宫出血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中异丙酚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阴道流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无痛人工流产术前、术后阴道放置少量米索前列醇可达到良好的扩张宫颈、增加宫缩、减少子宫出血及其他手术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米索前列醇预防选择性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将妊娠晚期单胎选择性剖宫产者180例随机分为三组,为组1、组2和组3,分别用米索前列醇配合催产素,单用催产素和单用米索前列醇。观察术中及产后2 h内平均出血量和用药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及产前产后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术中及术后2 h内平均出血量,组1、组2和组3分别为(185.3±50.7)ml和(203.2±53.7)ml、(267.2±49.1)ml和(324.8±60.3)ml(、256.8±46.4)ml和(320.3±57.4)ml。组1与组2及组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2与组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用米索前列醇前后,三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促进子宫收缩作用与催产素相似,配合催产素可更有效地减少和预防产后出血。对于血压无影响可用于有心血管变化的高危产妇。  相似文献   

17.
延长米索前列醇用药时间对药物流产结局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延长米索前列醇用药时间对药物流产结局的影响。方法:205例妊娠小于7周的药物流产孕妇,常规服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的同时,延长米索前列醇用药400μg(观察组),每日1次,连用3天;与未加用米索前列醇组(对照组)作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完全流产率分别为96.6%和88.9%;不全流产率为2.9%和10.1%,流产失败率为0.5%和1.0%(P<0.01);两组出血时间分别为8.2±3.1天和12.6±4.0天(P<0.01),观察组失血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两组副反应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应用米非司酮片配伍米索前列醇的前提下,延长米索前列醇的用药时间可提高完全流产率,缩短出血时间,减少失血量,且不增加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王小玲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6):5177-5178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联合双氯酚酸钠栓用于初孕人流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20例妊娠6~10周的妇女随机分成两组,常规组术前宫颈注射利多卡因和阿托品,观察组术前45min阴道塞米索前列醇2片、肛门塞双氯酚酸钠栓1枚,比较两组人流时的宫口松弛与镇痛效果、术中出血量及人流综合征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宫口松弛总有效率为94.07%,常规组为33.33%,两组比较P<0.01;观察组疼痛明显减轻,术中出血量及发生人流综合征人数减少,两组比较均P<0.01。结论:米索前列醇联合双氯酚酸钠栓用于初孕人流术的镇痛效果明显,有利于宫口扩张,加强宫缩,减少术中出血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复方米非司酮用于疤痕子宫流产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方米非司酮用于疤痕子宫流产的效果。方法: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10周妇女310例自愿要求药物流产作为观察组,同期非疤痕子宫施行药物流产妇女31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于复方米非司酮配合米索前列醇口服流产,若在0.5h内呕吐或3h未排出孕囊再补米索前列醇。结果:两组对象年龄、孕产次、停经天数、孕囊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流产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阴道出血时间观察组为(13.2土8.7)天,对照组为(13.1±8.5)天,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米非司酮对瘢痕子宫妊娠流产与非瘢痕子宫妊娠流产同样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中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联合静脉点滴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有发生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单纯静脉滴注缩宫素10 U,治疗组在剖宫产术中胎儿娩出后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0.2 mg同时静脉点滴缩宫素10 U,观察两组用药后子宫出血量及宫底下降情况。结果对照组产妇产后30 min、2 h出血量分别为(396.9±40.2)ml、(488.7±82.6)ml,治疗组产妇产后30 min、2 h出血量分别为(214.5±45.3)ml、(359.1±83.4)ml;对照组产后2 h子宫底下降(16.2±1.5)cm,治疗组产后2 h子宫底下降(20.3±1.2)cm。结论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联合静脉点滴缩宫素促进子宫收缩明显,能很好地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且用药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