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宋代王惟一系统总结宋以前的针灸学成就,编撰《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该书厘定腧穴、统一术语、规范经脉病证和穴位应用、重视针灸预后和禁忌证、修订针灸图谱,首创十四经(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腧穴归经分类法。《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是最早由政府颁布的国家针灸标准,成为宋代全国统一的针灸教材及针灸考试依据。此外,王惟一依据《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内容铸造针灸铜人开创针灸模型教学先河,后将全书刻石为碑以推广和普及针灸学知识,对后世针灸学术发展有着承先启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3.
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是一部承前启后的医学巨著,对后世针灸学的发展影响巨大.由于历史原因,初刻三卷本未能保存,天圣石刻碑也被损毁,现有金人所补注的五卷本作为通行本,一直流传于世.《铜人经》对针灸腧穴的贡献,一是分经归类,增补新穴;二是考证取穴,修订骨度;三是明确主治,辅佐验案;四是注重禁忌,刺灸择时.同时《铜人经》也有很多明显的不足之处,表现为经穴排列杂乱无章、文献摭考漏谬众多、探源考辨标注不明、错字衍文和体例不一等.本文全面公正地评价《铜人经》的功绩与过错,从而为整理古代针灸文献和针灸现代化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5.
腧穴归经有一个十分漫长而复杂的演变过程。《黄帝内经》中已记有十一条经脉肘膝以下的五腧穴,并提到手足三阳经、任、督脉及冲脉等九脉脉气所发的部分腧穴。我国最早的一部针灸腧穴专著《黄帝明堂经》(简称《明堂》)共收录349穴,其中也只有四肢肘膝以下的腧穴被归入相应经脉,其余腧穴皆按部分行排列,并仿《内经》之例,于大部分腧穴下注明“×××脉气所发”字样。到了六朝时期,《产经》一书始将四肢部所有腧穴归入相应经脉,如手阳明大肠经穴为“自南阳至臂 十四穴”隋唐时期,腧穴归经有了突破性的进展,首先山杨上善将《黄帝…  相似文献   

6.
学习《针灸甲乙经》改革腧穴学教学300193天津中医学院佟秋芬孟红经教研室全体教师多次认真论证,对腧穴学教学进程方面做了一定改革。。改革的步骤分两步,第一步先在业余教育中进行,总结经验,找出应注意的问题,第二步在本科生教学中进行。改革的方法基本采用《...  相似文献   

7.
邰浩清 《国医论坛》2001,16(6):41-42
《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典籍 ,对中医针灸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素为历代医家所珍视。惜其年代久远 ,传刻过程中讹误甚多 ,虽经学者校核 ,但难免仍有遗漏。现列举一二 ,以求教于大方。1 讹误之例1 .1 《针灸甲乙经》卷八第一 :“呕 ,厥寒 ,时有微热 ,胁下支满 ,喉痛嗌干 ;膝外廉痛 ,淫泺胫酸 ;腋下肿 ,马刀瘘 ;肩肿 ,吻伤痛 ,太冲主之。”文中“肩肿 ,吻伤痛”,《外台秘要》卷三十九作“辰月 肿 ,吻伤痛”。其云 :“太冲 ,主……呕 ,厥寒 ,时有微热 ,胁下支满 ,喉痹痛 ,嗌干 ;膝外廉痛 ,淫泺胫酸 ;腋下肿 ,马…  相似文献   

8.
《针灸甲乙经》为魏晋时期著名的医家皇甫谧精研《素问》、《灵枢》与《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等书,“事类相从,删其浮辞,除其重复,论其精要”综合整理书中有关针灸内容,并结合其自身的临床经验而成书.该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是针灸医学发展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9.
南宋王执中的《针灸资生经》是一部腧穴专著。该书超越前人之处,是在正文之后,以注文、按语的形式对书中保存的腧穴内容据理剖析,且内容十分丰富。本文将对其进行初步探究,以彰显《针灸资生经》的文献价值和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要文主要从《甲乙经》记载的对349个公穴位的排列次序、部位、取法及禁刺、禁灸以及误刺误灸所带来的不良后果,针刺深度、留针时间、艾灸壮数等方面,论述《甲乙经》对腧穴刺灸学的贡献,并对腧穴别名、交会们、脉气所发穴作了统计。  相似文献   

11.
对《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中的经脉循行图和经穴图进行了比较,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研究清代对经脉理论和腧穴理论的认识,为后人研究清代针灸水平作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李平华 《国医论坛》2021,36(1):15-17
以痛为输是指以经筋循行过程中结、聚、散、络的压痛反应部位作为针刺穴位,其中以结为主要穴位,在局部取穴的同时,根据经筋之间的合、并、交、维筋相交、交会于脊和表里、同名经筋、生物力学等关系,也选取对侧同种经筋、同侧手足同名经筋、对侧手足同名经筋、表里经筋、对侧手足同名表里经筋、相关力学经筋对应压痛等阳性部位作为针刺穴位.  相似文献   

13.
徐冬梅 《上海针灸杂志》2011,30(10):701-703
目的胃经五腧穴分布在膝关节以下,经穴分布在肌肉间隙中,古人两千年前提出五腧穴从井穴到合穴,从小到大,通过解剖学的一些观点进一步观察胃经五腧穴体表阻抗呈现递减趋势。方法试用自行研制脏腑疾病诊断仪DM-Ⅰ,测试180例无胃病及循行经脉病的健康人胃经五腧穴体表阻抗值。结果胃经五腧穴体表阻抗呈现大体递减的趋势(P〈0.05),足三里阻抗值略小于解析的阻抗值,大体呈递减趋势的倒立对钩形状。结论正常人胃经五腧穴阻抗值大体递减,若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可以推测机体不正常。  相似文献   

14.
《辽宁中医杂志》2017,(1):71-73
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经穴髹漆人像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经穴人体模型,它对于了解古代经络理论的形成、演变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拟综合分析老官山汉墓人像经络线条循行路线及历代相关文献记载,探讨足阳明胃经循行变化情况,为梳理经络理论的发展源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背俞指针疗法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outlet obstruction constipation,OOC)不同证型患者治疗前后任督二脉主要穴位皮温的变化特点,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将OOC患者82例分为肠胃积热证、气机郁滞证、脾胃气虚证、肾阳虚证、阴虚肠燥证,分析比较各证型及正常人任督二脉穴位皮温情况。结果:不同证型患者任督二脉皮温变化不同:①胃肠积热证:任脉主要穴位皮温治疗第14天与治疗前比较下降明显(P<0.05);而督脉主要穴位皮温略微升高。②气机郁滞证:任、督二脉主要穴位皮温治疗第7天与治疗前比较下降明显(P<0.05),治疗第14天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1)。③脾胃气虚证:任督二脉主要穴位皮温治疗前与治疗第7天及第14天比较变化不明显(P>0.05),但经治疗后任督二脉经络轨迹明显。④肾阳虚证:任、督二脉主要穴位皮温治疗第7天与治疗前比较升高明显(P<0.05),治疗第14天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1)。⑤阴虚肠燥证:任、督二脉主要穴位皮温治疗第7天与治疗前比较下降明显(P<0.05),治疗第14天与治疗前比较下降显著(P<0.01)。结论:①背俞指针疗法可双向调节任督二脉穴位皮温,在热邪或虚火情况下,可通过泻火或降火的作用,使穴位皮温降低;在阳虚及寒凝经脉时,可通过温阳散寒而激发经络经气,使穴位皮温升高;任督二脉穴位皮温变化不明显者,经治疗后任督二脉红外辐射轨迹变得更加连续、清晰;亦可使没有显示任督经脉红外辐射轨迹者激发出沿该经脉的循经红外辐射轨迹。②通过背俞指针疗法激发膀胱经经气,进而影响任督二脉经气交会,达到调节肺与大肠表里之枢、肝肺升降之枢及脾胃升降之枢的作用,从而起到“穴位-经络-脏腑功能改善”的治疗效应。  相似文献   

16.
关于平衡的产生机制、分类及调节机制,目前已得到广泛研究;中医学,尤其针灸疗法对人体运动功能的调整作用已经得到验证,但其对人体平衡功能调整作用的机制研究目前并不多见。本文将从奇经八脉中的跷脉相关腧穴着手,探讨其与人体平衡功能的内在联系,为平衡障碍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瘦素抵抗与胃经减肥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杰英  吴艳华 《新中医》2003,35(12):6-7
在瘦素研究现状分析基础上,认为肥胖人群的瘦素抵抗、胰岛素抵抗互为因果,相互影响。因此,改善瘦素抵抗、胰岛素抵抗对于治疗各种肥胖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而胃经在食欲抑制、促进产热、抑制脂肪合成、对体重的双向良性调整、改善瘦素抵抗、胰岛素抵抗、局部减肥等方面的作用均与瘦素有密切关系。因此,选择对于改善瘦素抵抗较为敏感的经脉和穴位,与辨证选穴相结合,将使针灸减肥在临床上取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aimed to understand energy metabolism distribution along the pericardium meridian and verif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body surface (points), and classic meridian theory. A highly sensitive CO2 instrument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transcutaneous CO2 emission at 13 points along the pericardium meridian line (12 points on the line and one point beyond the line) and 13 control points beside them.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transcutaneous CO2 emission is highly related to the position on the body. Transcutaneous CO2 emission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at P7 and P3, than the control points beside them. The points along the meridian and the points beside them were clustered with relative distance by SAS statistics software. Two distance matrixes were then obtaine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the points along the line and between the control points were calcul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13th point beyond the line was far from the 12 points on the line (distance, 0.24), while acupoints on the line clustered earlier when compared with the non-acupoints. The averag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among the acu-points was 0.65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0.56, among the non-acupoints. No such characteristics were found among the control points.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re is a strong correlativity of energy metabolism activity between the body surfaces along the meridian, and an even stronger correlativity between the acupoints on the meridian.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经络角度探析足太阳膀胱经与脑的关系,通过经络基础、心经与脑的关系、膀胱经与脑的关系、膀胱经的脑属性、心经与膀胱经的经络联系,层层剖析,提出"足太阳膀胱经为脑经"的概念.借此为基础,进一步从经络角度阐明心脑间的关系特征,为"心脑同治""从心治脑""从脑治心"提供理论依托,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的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20.
《山东中医杂志》2017,(8):669-671
任脉灸疗法是指在腹部任脉段进行隔姜、隔药物灸的一种灸疗方法。该法集任脉、隔姜及隔药物灸作用于一体,通过任脉的疏通经络、隔姜灸的温通、药物的纠偏三重作用全面广泛地作用于人体,最终达到调和阴阳、未病先防、既病调体的目的。从任脉灸疗法的理论渊源、操作步骤、临床作用三方面进行探讨,以指导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