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CD38+细胞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初发未治及化疗后完全缓解时骨髓组织中CD38+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30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初发未治组骨髓组织中CD38+细胞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同一患者完全缓解组,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38+细胞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存在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2.
我所2001年1月至2006年1月收治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35例,现将诊断、治疗体会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35例其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60~80岁,其中60~69岁22例,70~80岁13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 L)24例(M 2 7例、M 3 3例、M 4 7例、M 5 6例、M 1 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D34+细胞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骨髓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初发未治及标准化疗后完全缓解时骨髓组织中CD34+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初发未治组骨髓组织中CD34+细胞阳性表达率与完全缓解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34+细胞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存在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4.
报道首例儿童病例,在脐带血干细胞移植(CBSCT)术后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DH),同时伴有假膜性结膜炎和大面积的角膜溃疡。将眼结膜上的假膜切除后进行研究,发现其组织形态学发生改变。在假膜切除术后1周,大面积的角膜溃疡也完全消失。假膜切除可能是治疗GVDH引起的角膜上皮缺损的一种有效方法。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出现眼部并发症@Uchino M. @Ogawa Y. @Kawai M. @M.Dogru$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Keio University,35 Shinanomachi,Shinjuku-ku,Tokyo 162-8582,Japan Dr. @许娜…  相似文献   

5.
绿色瘤(chloroma)又叫髓样肉瘤(myeloid sar-coma)或粒细胞性肉瘤(granulocytic sarcoma ) ,是一种非常少见的肿瘤 ,也可伴随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 )、骨髓增殖性疾病(myeloproliferative disease )或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而发生 ,由于髓系肿瘤细胞对局部组织的浸润而形成 ,多侵犯皮肤、软组织、淋巴结和胃肠道 ,因切面呈绿色而得名.绿色瘤可发生在各个年龄段 ,以儿童多见 ,大约30%AM L患儿发生绿色瘤.绿色瘤最常发生的部位是眼眶 ,眼眶绿色瘤是髓样白血病的一种表现 ,因其发病率低 ,报道较少见 ,现报道1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细胞染色形态学方法及流式细胞术研究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中形态学与免疫学对其分型研究的价值。方法对收集到的59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骨髓标本分别采用细胞染色形态学观察以及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检测技术的方法,分析比较两者的结果。结果 58例病例中,无法根据形态学表现进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亚型分型者高达46例;经流式细胞仪检测,58例急性白血病中有一例无法确定为是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还是骨髓异常综合征,其余57例结合临床及细胞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基因检测等综合判断结果为M0型11例,M2型4例,M3型6例,M4型8例,M5型11例,M6型9例,M7型3例,其中M2型中有2例更详细的分为了AML-M2b,其余5例只能排除其为非淋系白血病,具体分型无法知晓。从确诊分型率等来看,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检测方法明显优于形态学分型,前者达到了84.2%,而后者仅为19.2%。将形态学分型的确定结果与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结果进行比较,两者的分型相符率为26.2%,另外有一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采用塑料冷包埋免疫组化技术处理后,镜下观察符合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之骨髓活组织图像。研究样本中M5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FBA形态学分型与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结果存在显著差异,采用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单纯形态学分型对具有典型表现的病例有较好辨别性;而当其分型诊断非典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是结果则较差。(2)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检测方法应用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分型检测中,明显优于单纯形态学分型,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有极高的诊断价值。(3)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检测方法在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分型中有其独特的临床价值,为临床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分型诊断提供参考价值,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髓系肉瘤(MS)是一种未成熟髓细胞在骨髓外增生和浸润形成的肿瘤性包块,可见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S可作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首发症状,或作为复发时的表现,也可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随发生,或作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的表现.目前为止,以t(15;17)为标志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并发MS的报告较少.该科近期收治1例以胸椎MS为首发表现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怎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复发前后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受体CD184表达的改变.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了19例急性髓细胞自血病患者(包括M2:6例,M5:8例,M4:3例,M3:1例,M6:1例)CD184表达情况,并分析复发前后CD184袭达的改变.结果: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复发前后CD184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复发前后CD184表达有变化,复发后CD184表达增高.  相似文献   

9.
急性白血病免疫表型检测及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免疫表型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 10 8例急性白血病行免疫表型检测。 结果 :1初诊按 FAB标准诊断的 M2 、M5和 L3各 1例 ,最后确诊为急性混合细胞性白血病( MAL) ;4例急性未分化型白血病 ( UAL)确诊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 ( M0 )。 2 AL L 中 11.5 %伴有髓系抗原表达 ;B- AL L中 CD34 +明显高于 T- AL L (分别为 5 3%和 2 8% )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0 .0 5 ) ,骨髓内原始 +幼稚细胞数 T- AL L明显低于 B- AL L ( P <0 .0 5 )。 3AML中 2 2例 ( 2 7.8% )伴有至少一个淋系抗原表达。 4CD7+- AML 中 CD34 、CD38、HL A- DR等早期干 /祖细胞抗原高表达 ,CD7在 M3中低表达而在 M0 M1 中高表达 ( P<0 .0 1)。 结论:免疫表型分析对 MAL和 M0 的诊断不可缺少 ;CD7+- AML提示预后差  相似文献   

10.
含G-CSF的预激方案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含G-CSF的预激方案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20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用GAD方案及GMD方案进行了治疗,监测临床症状、体征、血常规及骨髓细胞学检查。结果:完全缓解率70%,感染发生率60%,2例发生严重感染,外周血白细胞最低中位计数为1.12(0.48~2.38)×109/L,低于1.0的中位时间为7(0~13)d,血小板最低中位计数为12.5(8~24.00)×109/L。结论:该方案对正常造血抑制轻,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小,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恢复时间短,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1.
初发急性白血病364例外周血象变化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白血病 (AL )是一种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 ,大量的白血病细胞可广泛浸润 ,并进入周围血液 ,导致外周血象发生相应改变 ,并出现不等量的白血病细胞。本文对1994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我院血液科实验室确诊的 36 4例初发 AL患者的外周血象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 ,结合骨髓象的变化 ,观察各型的外周血象特点 ,以探讨 AL分型与血象的关系。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  36 4例初发 AL患者 ,男性 2 46例 ,女性 118例。年龄范围 2~ 84岁 ,平均年龄 40岁。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 L ) 77例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ML ) 2 81例 (M1…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 ,我科观察了口服氟康唑预防急性白血病患者霉菌感染的疗效及毒副作用 ,取得满意疗效 ,现总结报告如下。我科 1997~ 2 0 0 0年间收治住院急性白血病患者 76例次 ,男 4 2例 ,女 34例 ,所有病例诊断均符合张之南主编的《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其中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ML) 50例次 (M14、M2 2 8、M3 10、M4 3、 M55)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 L ) 2 6例次(L16、L2 2 0 )。所有患者均反复多次接受联合化疗 ,化疗方案 :AML :DA、 HA、 DAH、 EA。 AL L :DVCP、DVL P。将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A组为常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CD137L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系及临床患者中的突变表达,为临床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设计引物建立sCD137L突变检测方法,采用RT-PCR检测THP-1细胞CD137L的表达;收集临床AML病例,经Ficoll分离后得到单个核细胞,定性检测临床患者sCD137基因突变。结果在THP-1细胞检测到两种sCD137L的突变类型,命名为m1和m2。m1型突变在AML患者发生率较低;m2型突变发生率依下列次序递减:M2M1=M6M4M5M3;m2型突变与AML疾病进展密切相关(P0.05~0.01)。结论 sCD137L变化与AML疾病发展和发生类型相关,开展临床检测sCD137L有助于监控AML的治疗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首次诱导缓解后发生脑梗死的特点及可能机制,分析其临床特征,以期为临床医生治疗该疾病提供诊疗参考。方法:基于我院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和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完全缓解期发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案例,综合分析患者相关指标变化,并结合国内外相近案例回顾分析,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首次诱导缓解后发生脑梗死的特点及可能机制。结果:我院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均在缓解期发生脑梗死,较为罕见,血凝学和血小板计数均无异常,但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初诊时白细胞明显升高,且既往合并高血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化疗方案中含有糖皮质激素;另外,2例患者均在骨髓恢复期血小板快速增高。结论:急性白血病后缓解期发生脑梗死较少见,机制尚不明确。既往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发病时高白细胞、化疗药物损伤血管内皮、骨髓恢复期血小板快速升高均为可能原因,临床诊疗时应加强诊疗判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BAG-1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细胞化学SP染色法分别检测初治AML患者(76例)、急性髓系白血病完全缓解(AML-CR)患者(49例)、急性髓系白血病难治复发(RRAML)患者(17例)及正常对照者(15例)的骨髓单个核细胞中BAG-1蛋白的表达。结果:四组BAG-1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7.857,P0.001);初治AML组和RRAML组中BAG-1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AML-CR组和正常对照组(P0.001);AML各分型患者的BAG-1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1.920,P0.05);初治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BAG-1蛋白阳性表达率与白细胞计数及髓外浸润有关(字2=9.248,13.689,P0.01)。结论:BAG-1可能参与了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输注浓缩血小板在急性白血病化疗中的应用(附4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瑜  陶晓明 《广西医学》2002,24(2):270-270
大剂量联合化疗使急性白血病患者长期生存乃至治愈成为可能。但在骨髓抑制期 ,感染和出血已成为患者早期死亡的两大因素。为使患者在骨髓抑制阶段安然过渡 ,我院自 1 994年 1月起 ,对 4 2例急性白血病经大剂量化疗造成骨髓抑制而广泛出血的患者 ,采用浓缩血小板输注 ,取得较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2 6例 ,女 1 6例 ,年龄 4 .3岁~ 6 3岁。中位年龄 33岁。全部病例均经骨髓象细胞化学染色确诊 ,并按 FAB标准分类(1 ) 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 ALL) 5例 ,其中 L1 2例 ,L2 2例 ,L3 1例 ,急性髓细胞性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iR-133a在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AML)骨髓有核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37例AML初诊患者及25例化疗后完全缓解患者、1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初诊患者和22例骨髓象正常的发热患者的骨髓标本。分离有核细胞,抽提总RNA,以U6为内参,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茎环RT-PCR检测并比较AML、ALL及骨髓象正常的非白血病患者骨髓有核细胞中miR-133a的表达,同时比较miR-133a在AML常见亚型及化疗缓解前后的表达水平。结果:miR-133a在AML初诊患者骨髓中相对表达量(N=2-△Ct)明显高于ALL和非白血病患者(P<0.05);M3、M4及M5三种常见AML类型中,M5患者的骨髓标本miR-133a表达明显高于M3患者(P<0.05);AML化疗完全缓解后骨髓有核细胞中miR-133a的表达较化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miR-133a可能参与AML的发生发展进程,其骨髓表达水平可为化疗敏感性评价提供一个新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乳酸脱氢酶 (hactatedehydrogenaseLDH)是三羧酸循环中主要的脱氢酶 ,有利于催化乳酸转变为丙酮酸 ,在细胞代谢中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4 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骨髓涂片进行LDH染色 ,研究LDH在各类细胞中积分的变化 ,探讨其在急性白血病分型诊断中的意义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4 3例急性白血病均为本院门诊及住院的初治患者。经骨髓穿刺检查 ,按FAB分型标准确定白血病类型 ,并结合细胞化学染色及免疫细胞化学进行确诊。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2 4例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19例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2a1例 ,急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MOST-1基因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了解其与免疫分型和治疗反应的关系。方法 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测定了17例新发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其中ALL-L3 3例)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MOST-1基因的表达水平;PCR产物经DNA序列测定证实。结果 MOST-1基因仅表达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3型,而L1和L2均无表达;3例ALL-L2患者治疗前外周血幼稚细胞比例分别为72%、67%和12%,骨髓白血病细胞比例分别为98%、94%和67%,前两例L2患者MOST-1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另一例L3患者的3倍和2倍。2例L3患者经正规诱导完全缓解后无MOST-1基因表达。结论 MOST-1基因表达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3型,其表达水平与患者治疗前外周血幼稚细胞比例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20.
分析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MIC:分型与临床及预后的关系。方法:40例ALL。患者按常规骨髓涂片及细胞化学染色进行形态学分析,并用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免疫表型,用R显带技术分析13例的细胞遗传学。结果:FAB分型ALL-LI型3例,L2型35例,L3型2例。细胞免疫表型符合T细胞系ALL13例(伴髓系表达2例),B细胞系ALL21例(伴髓系表达4例),T/B细胞系共同表达ALL5例(伴髓系表达1例),未分化型急性白血病1例。13例中有8例核型异常。结论:ALL患者形态学检查结合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综合分析,有利于明确白血病细胞克隆的来源,有利于估计预后,并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