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结核分支杆菌耐利福平(RFP)分离株rpoB基因突变情况并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一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方法对355株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其中敏感株109株,耐RFP或含耐RFP株246株)rpoB基因进行检测,并对其中31株耐药株用双脱氧末端终止法进行测序分析。结果:以结核分支杆菌标准株H37Rv为对照,所有109株药物敏感株rpoB基因均无突变;246株耐药株中,225株rpoB基因SSCP图谱异常,其敏感性为91.5%。31株耐药株(其中SSCP异常25株,正常6株)PCR扩增产物经测序证实,19株在531位密码子TCG-TTG,7株526位密码子CAC-TAC,3株在516位密码子GAC-GTC,2株未改变。结论:rpoB基因突变是耐 RFP结核分支杆菌耐药性的主要分子机制;其最常见的突变位点是531位色氨酸和526位组氨酸,PCR-SSCP可快速检测结核分支杆菌RFP耐药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检测rPOB基因突变在结核分支杆菌耐利福平(RFP)耐药性测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PCR0-SSCP方法对93株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其中药物敏感株35株,耐RFP或含耐RFP耐多药株58株)和33例耐RFP肺结核病人痰标本rPOB基因突变进行检测,并对部分常规药敏试验耐药而用PCR-SSCP未检测到rPOB基因突变的PCR扩增产物阴性菌株用双脱氧末端终止法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以结核分支杆菌H37RV为对照,35株药物敏感株的rPOB基因PCR扩增产物258bp片段SSCP图谱正常;58株耐RFP分离株中,52株rPOB基因SSCP图谱异常,其敏感性为89.7%。SSCP图谱正常的5株耐RFP的PCR产物经测序证实,4株在531位密码子TCG→TTG,1株在526密码子CAC→TAC,1株未改变。33例耐RFP肺结核病人痰酝标本有30例PCR扩增阳性,23例SSCP图谱与H37RV株有差异,rPOB突变率为76.7%。结论 PCR-SSCP 以快速、准确地检测结核分支杆菌rPOB基因突变,该技术有望直接用于临床标本耐药性检测。 相似文献
3.
应用PCR-SSCP检测耐异烟肼结核分支杆菌Kat G基因突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核分支杆菌对抗结核药物产生耐受性,已成为全球结核防治工作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1,2]。传统的药敏试验需1~2个月,难以满足临床诊治的需要。近年来发展的BACTEC法测定耐药性也需要3~4周,仍为生长依赖性,且需昂贵仪器设备,因而限制其推广应用。因此对结核分支杆菌耐药机制深入了解,并依此建立准确的药敏检测新方法已成为结核病防治工作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异烟肼(INH)是一线抗结核药物,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结核分支杆菌耐INH的产生与过氧化氢一过氧化物酶编码基因(Kat G)改变有关。聚合酶链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新疆地区结核分支杆菌异烟肼(INH)耐药与结核杆菌KatG基因突变和缺失的关系。方法 收集结核病患者的痰标本238份,分离培养结核杆菌分离株60株,其中异烟肼敏感株28株,耐药株32株,抽提临床菌株DNA和H37RV标准株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多态构象分析(PCR-SSCP)和测序方法对结核分支杆菌KatG基因突变进行检测。结果 238份肺结核病人痰标本,涂片抗酸杆菌阳性60例,阳性率25.2%;以结核分支杆菌H37RV为对照,28株药物敏感株的KatG,基因扩增产物273片段单链多态构象分析(SPSS)图谱均正常,32例耐INH分离株中32株KatG基因扩增阳性,其中11株SSCP图谱与H37RV株有差异,KatG突变率为34.37%。结论 新疆地区结核杆菌INH耐药率仍属于高耐药区域,新疆地区结核分支杆菌INH耐药的产生可能是其KatG基因突变所致。 相似文献
5.
寡核苷酸表达谱揭示异烟肼耐药对结核分支杆菌致病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结核分支杆菌异烟肼耐药菌株与H37Rv异烟肼敏感菌株感染巨噬细胞后差异表达的基因. 方法利用高密度cDNA芯片检测巨噬细胞U937感染结核分支杆菌异烟肼耐药菌株与H37Rv后的基因表达谱的差异. 结果两者诱导巨噬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有53条,异烟肼耐药菌株比敏感菌株诱导多种趋化因子和细胞免疫增强的细胞因子表达上调和免疫抑制细胞因子IL-10等表达下调. 结论异烟肼耐药对细菌毒力有明显的影响,异烟肼耐药菌株的致病力下降,异烟肼耐药菌株容易被宿主免疫系统清除;结果为耐多药结核病控制提供依据;骨桥接素和巨噬细胞趋化因子等,在抗异烟肼耐药结核分支杆菌感染免疫中的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单链探针反向杂交试验技术检测结核分支杆菌链霉素耐药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同时检测结核分支杆菌链霉素耐药基因突变的单链探针反向杂交试验技术(PCR-LiPA),同时从分子水平分析结核分支杆菌链霉素耐药性表型与耐药基因rpsL、rrs突变的相关性,评价单链探针反向杂交技术检测结核分支杆菌链霉素耐药性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临床标本,按照实验规程培养、鉴定结核分支杆菌,并对分离到的结核分支杆菌进行药敏试验;PCR扩增结核分支杆菌rpsL、rrs耐药基因,单链探针反向杂交试验技术检测耐药基因.将PCR-LiPA方法结果与DNA测序比较验证方法的准确性,将PCR-LiPA方法结果与药敏结果比较.[结果]50株结核分支杆菌传统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15株耐SM.PCR-LiPA方法分析分析结果:耐SM菌株中7株rpsL基因突变、SM敏感株1株rpsl基因突变,rrs基因未发现突变;与DNA测序结果的符合率为100%.[结论]用PCR-LiPA可简便、快速、灵敏、特异地检测出一部分结核分支杆菌链霉素耐药株的rpsL、rrs基因突变,可作为临床结核分支杆菌链霉素耐药性的辅助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7.
结核分支杆菌药敏和耐药基因检测的临床应用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检测结核分支杆菌耐药基因(rPOB、katG和rPSL),评估它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Bactec-960快速培养,PCR-SSCP和药物敏感试验了解114例肺结核病人结核分支杆菌耐药情况,分析了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近1/3的初治肺结核病人至少耐一种抗结核药物,RFP、INH和SM敏感株rPOB、katG和rPSL基因突变率分别为6.5%、11.4%和27.2%,耐药株基因突变率分别为60.2%、45.7%和62.7%,耐药基因突变率随着耐药浓度增而高而增高。药敏试验联合耐药基因检测指导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耐药基因检测指导治疗是一种新探索,与药敏试验联合应用可互相弥补,可能成为临床指导用药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绵阳市结核分支杆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绵阳市结核分支杆菌耐药情况,为耐药结核病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比例法对79株结核分支杆菌进行一线抗结核药物:异烟肼(INH)、利福平(RFP)、链霉素(SM)、乙胺丁醇(EMB)耐药性检测。结果共检测出耐药菌17株,总耐药率为21.52%,多耐药率为12.66%,耐多药率为6.33%。初治耐药率为18.64%,获得性耐药率为30.00%。单耐药顺序为:INH>SM>RFP>EMB,耐药率分别为15.19%,12.66%,7.59%和7.14%。耐药在性别和年龄组方面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绵阳市结核分支杆菌耐药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应进一步加强耐药菌监测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以分支杆菌为模型观察紫外线消毒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为提高消毒效果,建立以分支杆菌为模型,进行紫外线照射后消毒效果的系统分析。方法:把分支杆菌标准株(10)和临床及环境采集株(5),小剂量多次照射,总量为900μW/cm^2,然后进行传代还原培养、生化、药敏和PCR-SSCP法分析基因实变。结果:生化反应阳转阴现现增多,耐药增多,可见基因突变。结论:小剂量多次反复紫外线照射分支杆菌,不但有时不能彻底杀灭分支杆菌,还可引起部分菌多种形态的变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鉴定MTB北京基因型,了解北京基因型菌株在绵阳地区的分布特征,为本地结核病的防治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绵阳涪城和江油两个区县的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菌株,收集患者流行病学资料。菌株常规培养,收集菌体,提取基因组DNA,采用RD105缺失基因检测法鉴定北京基因型菌株。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比例法。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共对79株结核分支杆菌了进行北京基因型鉴定,北京基因型菌株33株,占41.77%;非北京基因型菌株46株,占58.23%。北京基因型菌株耐药率(36.36%)明显高于非北京基因型菌株耐药率(10.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95,P=0.007)。患者性别、年龄组、所在地区和治疗史与感染北京基因型菌株无关。结论北京基因型菌株在绵阳地区呈一般流行趋势。北京基因型菌株感染与耐药相关,与患者性别、年龄、所在地区和治疗史无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湖南省2001年7月至2006年6月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菌株的耐药性检测结果,为耐药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数据。方法用BACTEC MGIT-960对不同来源的临床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共分离到1102株结核分枝杆菌,对4种一线抗结核药物(链霉素、利福平、乙胺丁醇,异烟肼)的总耐药率为56.1%,多耐药率为8.2%,耐多药率为40.2%。2001年至2006年的总耐药率和耐多药率分别为89.7%,74.4%;51.2%,37.2%;58.1%,45.3%;53.2%,35.7%;56、3%,39.4%;49.8%,31.8%。结论湖南省结核病总耐药率和耐多药率均处在高水平。应采取有效措施以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和传播。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福建省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rpoB基因的突变特征。[方法]PCR扩增了55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对包括81个碱基利福平耐药决定区(RRDR)在内的rpoB基因片段进行序列测定。[结果]10株敏感菌株rpoB基因未检测到突变。45株耐多药分离株中有40株rpoB基因存在21种不同类型突变,其中17个点突变,2个插入突变,2个缺失。[结论]88.9%的耐多药菌株检测到rpoB基因的突变,最常见的突变部位分别是531、526和516位密码子,突变率分别是47.1%、19.6%和7.8%。 相似文献
13.
结核杆菌初始耐药对化疗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志伟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7,18(1):27-29
目的 了解结核杆菌初始耐药对化疗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1年1月-2005年12月4年间未用过抗结核药或用药未超过1月、有药物敏感性测定、门诊随访记录资料完整的肺结核患者分为耐药组(134例)及敏感组(162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痰菌阴转率前者为77.6%、后者为96.9%,2年细菌学复发率10.8%及3.5%。耐1药者痰菌阴转率89.1%;耐2药及3药者各为72.7%及54.5%。结论初始耐药,尤其耐多药是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IS6110-RFLP)是结核分枝杆菌(MTB)基因分型的金标准,该方法分辨力高,但操作非常复杂和结果分析困难,因而出现了多种PCR 基础的替代方法,如混合接头PCR、间隔区寡聚核苷酸分型(spoligotyping)、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RAPD)和数目可变的串联重复序列和结核分枝杆菌散在分布重复单位(VNTR-MIRU)等.但除近来出现的 MIRU-VNTR 方法外,分辨力均不够强,上述两种或多种 PCR 方法联合可获得高的分辨力. 相似文献
15.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IS6110-RFLP)是结核分枝杆菌(MTB)基因分型的金标准,该方法分辨力高,但操作非常复杂和结果分析困难,因而出现了多种PCR基础的替代方法,如混合接头PCR、间隔区寡聚核苷酸分型(spoligotyping)、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和数目可变的串联重复序列和结核分枝杆菌散在分布重复单位(VNTR-MIRU)等。但除近来出现的MIRU-VNTR方法外,分辨力均不够强,上述两种或多种PCR方法联合可获得高的分辨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自贡市2010-04/2011-08检出肺结核病例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为预防及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将全市6个区县结核病监测点纳入的初、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采用比例法对异烟肼(H)、利福平(R)、乙胺丁醇(E)、链霉素(S)4种药物进行敏感性检测.结果 调查符合要求对象232例,总耐药47例(20.26%),其中单耐药15例(6.47%),多耐药7例(3.02%),耐多药25例(10.78%),复治组耐药率和耐多药率明显高于初治组(P<0.05);耐药患者中耐单药顺位依次为H>R>S>E,复治组REP耐药率明显高于初组(P<0.05).结论 自贡市耐多药结核病防治工作形势依然严峻,耐多药结核病防治工作将是今后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点;既往治疗史是发生耐药结核病最重要的因素;制定合理个体化治疗方案,有助于合理用药、降低耐药率,使病例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质粒定位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A在肠杆菌科细菌中的发生率、耐药表型特征及其分子机制。方法收集2003-2004年深圳地区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332株,采用引物特异性PCR结合测序识别qnrA阳性株、gyrA和parC基因耐药变异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或AmpC酶基因;K-B法、琼脂倍比稀释法和E-test法进行qnrA阳性株的药敏检测,表型确认实验识别产ESBLs细菌。结果qnrA阳性株的总检出率为3.9%,以阴沟肠杆菌(15.6%)为高;qnrA阳性株具有多重耐药的特征,多数伴产ESBLs并存在gyrA及parC基因的耐药变异;qnrA基因定位在Sul1型Ⅰ类整合子In37或InX上。结论质粒定位的qnrA基因,是导致肠杆菌科细菌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产生耐药的重要原因,其潜在的水平传播能力及多重耐药的遗传学背景,是临床抗感染治疗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组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情况,探讨当前结核病耐药性发展趋势。方法根据年龄将1 118例肺结核患者分为青年组(18~39岁),中年组(40~59岁)和老年组(≥60岁);采用WHO/IUATLD规定的1%比例法进行异烟肼(H)、利福平(R)、链霉素(S)、乙胺丁醇(E)4种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性测定。结果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初始耐药率分别为30.6%、32.2%、23.3%,获得性耐药率分别为72.2%、63.3%、36.1%,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青年组与老年组初始耐药频度从高到低依次为S、H、R、E,中年组为H、S、R、E。中年组耐R最高为9.4%。中、老年组获得性耐药顺序均为H、R、S、E,青年组为H、S、R、E。青年组耐R最高为44.3%。初始及获得性耐多药率均以中年组最高,分别为6.5%和38.3%。结论不同年龄组初始及获得性耐药均有所不同,须加强不同年龄组耐药率的监测,完善现行的结核病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