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鼻咽部恶性肿瘤误诊误治原因及提高早期诊断率的方法.方法 对62例鼻咽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首次就诊取鼻咽部病理后确诊者14例(22.6%),因各种原因延误诊断治疗者48例(77.4%),其中鼻咽癌40例,鼻咽恶性淋巴瘤8例.我们采用调查问卷方式,对误诊科室,误诊疾病及误诊原因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患者曾分别就诊于外科、耳鼻喉科、眼科以及神经内科等,被误诊的疾病包括颈部肿瘤、颈部淋巴结炎、颅内肿瘤、腺样体肥大、鼻咽炎、中耳炎、三叉神经痛以及斜视等.误诊原因主要在于临床各科医生对鼻咽部恶性肿瘤症状的多样性及并发症认识不足,患者自身原因延误检查也是误诊的主要因素.结论 临床各科医生应提高对鼻咽部恶性肿瘤临床症状及并发症的认识,加强科室间的协作,对可疑患者应详细询问病史,及早检查鼻咽部做活检甚至多次活检,可减少误诊的发生,提高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咽癌首发症状误诊原因.方法:对经病理活检证实因首发症状而误诊的鼻咽癌26例进行分析.结果:26例中误诊为卡他性中耳炎15例,颈淋巴结炎7例,三叉神经痛3例,慢性咽炎1例.结论:因发病部位隐蔽,检查困难,病灶不易发现,早期症状不明显,未仔细询问病史,或有鼻咽癌首发症状,但未作仔细检查而误诊.需大力开展卫生宣教,以能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3.
183例鼻咽癌患者临床表现及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83例鼻咽癌患者临床表现及误诊原因分析张萍鼻咽癌是五官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发生部位隐蔽而特殊,临床症状不明显或多样化,因而早期容易被患者疏忽或被医师误诊,造成鼻咽癌5年生存率下降。本文收集了1976~1996年间经我院确诊并住院治疗的183...  相似文献   

4.
对经耳鼻咽喉科首诊,最终由神经外科手术全切或部分切除的经病理证实的72例听神经瘤进行早期误诊分析,误诊时间平均5.5年,误诊病种为神经性耳聋、突发性耳聋、神经性耳鸣、颈椎病、鼻咽癌等。文中重点讨论了误诊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儿童与青少年鼻咽癌的流行病学、病理组织学特点、临床症状、诊断及误诊、治疗和预后。方法检索pubmed和万方、知网等相关资料库中有关儿童青少年鼻咽癌的病例报告及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并对此作出分析。结果儿童及青少年鼻咽癌患者发病率低,就诊时多为中晚期。常见首发症状为颈部肿块,鼻部症状(鼻塞、鼻出血),耳部症状(听力下降、耳鸣、耳闷),颅神经损害(颅神经麻痹、头痛)等。常被误诊为颈淋巴结炎、颈淋巴结结核、血管神经性头痛、中耳炎、鼻咽纤维血管瘤、腺样体肥大等。儿童青少年鼻咽癌对放疗敏感,其预后优于成人。结论儿童青少年鼻咽癌不易早期发现早期诊断,需要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6.
听神经瘤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经耳鼻咽喉科首诊,最终由神经外科手术全切或部分切除的经病理证实的72例听神经瘤进行早期误诊分析,误诊时间平均5.5年,误诊病种为神经性耳聋,突发性耳聋,神经性耳鸣,颈椎病,鼻咽癌等,文中重点讨论了误诊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青少年鼻咽癌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青少年鼻咽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进而对该类患者发病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进行讨论。结果 本文2例患者在初诊时均被误诊,诊治过程中因其疾病特点与常见疾病不相符,但与鼻咽癌特点相似,行鼻咽部活检,最后病理报告均证实为鼻咽癌,确诊后行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结论 青少年鼻咽癌患者在临床上少见,发展快,初诊时易误诊,临床医生除考虑常见病的诊断外,还需警惕鼻咽癌的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以痛性眼肌麻痹为首发症状的鼻咽癌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4例鼻咽癌患者首发临床症状.结果:痛性眼肌麻痹可以是鼻咽癌的首发症状,可有第Ⅲ,Ⅳ,Ⅴ,Ⅵ对颅神经损害.结论:神经系统症状可以是促使鼻咽癌患者就诊的原发症状,应及时进行鼻咽部颁标准检查,CT, MRT检查有助于确诊.  相似文献   

9.
鼻咽癌在中国的广东、广西、湖南等省的发病率较高,其中广东省最高。由于本病早期临床特征的不显著性和其部位的隐蔽性,故临床上易造成误诊。识别鼻咽癌的早期临床特点对早期治疗和预后非常重要。本院2004年2月~2007年12月鼻咽癌患者13例误诊,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2007年12月被误诊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早期鼻咽癌与鼻咽部炎性肿块的临床鉴别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8年5月经确诊的18例早期鼻明癌和11例鼻咽部炎性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鼻咽部18F-FDG PET/CT检查及鼻内镜下取材病检确诊.结果 18例早期鼻咽癌18F-FDG PET/CT检查均为鼻咽部局限性高代谢灶,病检前考虑为鼻咽癌;11例鼻咽部炎性肿块患者中,7例18F-FDG PET/CT检查均为鼻咽部局限性低代谢灶,考虑炎症,有4例18F-FDG PET/CT检查为鼻咽部局限性高代谢灶,误诊为鼻咽癌.结论 18F-FDG PET/CT检查是鉴别诊断早期鼻咽癌与鼻咽部炎性肿块较好方法,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可以为早期鼻咽癌与鼻咽部炎性肿块的鉴别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鼻咽癌延误诊断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鼻咽癌延误诊断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鼻咽癌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100例病人中自我延误病情1个月以上71例;医院首诊误诊49例;二者均具备者30例。结论:应加强对群众防癌知识的宣传教育。增进各科医师诊断鼻咽癌的技能,以提高鼻咽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纤维支气管镜在鼻咽部检查中的重要意义,探讨鼻咽癌32例漏诊、误诊的原因.方法用日本欧林巴斯BF-P30型纤维支气管镜行鼻咽部检查确诊鼻咽癌197例,对其中临床误诊、漏诊32例进行分析.结果32例中活体组织取检阳性31例;针吸细胞学阳性30例;细胞涂片阳性22例.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在鼻咽部检查获得细胞学诊断上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核医学高端技术18氟-脱氧葡萄糖(18fluorine-fluorinedeoxyglucosepositron,^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已逐渐应用于鼻咽癌复发的早期诊断,^18F-FDG PET结合CT显像及延迟显像在鼻咽癌复发的鉴别诊断中发挥独特优势,在发现远处转移灶方面也有较高敏感性.本文综合国内外研究对各种不同影像学检查在鼻咽癌复发早期诊断价值进行评价分析,并对18F-FDG PET/CT在早期诊断鼻咽癌复发及鼻咽癌放疗后随访等方面的应用价值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原发性气管肿瘤的误诊原因,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报告10例原发性气管肿瘤的临床资料,通过对典型病例的分析,找出误诊的原因.结果原发性气管肿瘤早期易误诊为支气管炎、哮喘、咽喉炎,症状缺乏特异性,导致诊断不清,处理有误.结论早期诊断原发性气管肿瘤,应仔细观察体征、症状,一旦可疑应尽早行内窥镜检查及必要的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15.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急诊,是学龄前儿童意外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诊断及时有利于小儿康复,因此要力争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本文对48例气管异物误诊因素进行分析,旨在探讨误诊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鼻腔、鼻窦及鼻咽部疾病常侵犯眼眶与视神经,而表现为眼部症状,首先就诊于眼科。2000年3月~2005年11月,我院收治首次就诊于眼科而误诊的鼻腔鼻窦、鼻咽部疾病患者54例,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并分析其误诊原因。  相似文献   

17.
当前放射治疗已成为鼻咽癌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鼻咽癌放疗引起的前庭功能损害及相关症状是影响鼻咽癌幸存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对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响因素、早期诊断及防治原则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鼻咽癌由于早期症状不典型,加上鼻咽部位置深在隐蔽,常以单侧头痛、回吸性涕血、一侧卡他性或分泌性中耳炎、颈上部肿块等为首发症状或早期症状单独出现,往往易造成误诊、漏诊。而鼻咽癌合并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并不太多见。现将我们2010年1月至今收治的3例以慢性鼻窦(蝶窦为主)炎为突出临床诊断或先驱诊断的鼻咽癌误诊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鼻咽癌在中国南方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广西是鼻咽癌高发区,遗传学及EB病毒相关的研究进展为鼻咽癌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为了明确在高发区的发病情况,本单位自1978年开始在广西省梧州市苍梧县运用EB病毒血清学技术进行鼻咽癌普查,并对血清学阳性者进行长达20年的追踪观察,使鼻咽癌早期诊断率及远期生存率均有明显提高。目前EB病毒壳抗体IgA/VCA、早期抗原抗体IgA/EA在中国已经广泛应用于鼻咽癌筛查,但目前仍存在较多问题,需要更多更好的筛查技术予以解决。早诊早治在广西是鼻咽癌防治的主要策略,鼻咽癌普查是应该坚持进行。  相似文献   

20.
口咽部及咽旁的某些肿瘤,早期可因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而易误诊为扁桃体周围脓肿、慢性扁桃体炎等感染性的疾病。本人就曾主管过两例这种病人(一例为扁桃体的恶性淋巴瘤、一例为咽旁的混合瘤)均被误诊为扁桃体周围脓肿。现报告及分析误诊原因,并探讨减少误诊的措施,以期临床医生以此为鉴,吸取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