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摘 要:[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鼻咽癌诱导化疗后肿瘤体积缩小,按化疗后肿瘤改变勾画大体肿瘤体积(GTV)对靶区体积和正常组织(OAR)剂量、近期疗效的影响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6例局部晚期鼻咽癌,采用TP方案诱导化疗2个周期,按化疗后勾画GTV及OAR,逆向5野适形调强(IMRT)设野,对两次放疗计划靶体积差值及剂量学差异行配对t检验;同期DDP化疗,观察近期疗效及治疗失败情况。[结果] 诱导化疗前和后原发灶GTV 平均体积分别为(53.86±26.54)cm3和 (35.01±20.47)cm3(t=4.09,P=0.001);颈淋巴结 GTVnd分别为(37.42±16.39)cm3和(22.82±11.05)cm3(t=4.82,P=0.001);诱导化疗使肿瘤总体积减少了35%、39%;诱导化疗后脑干、脊髓、颞叶、眼球、腮腺所受最大剂量区体积、平均剂量减少5%~17%;3年LCR、DMFS、DFS、OS 分别为 89.1%、82.6%、73.9%、87.0%。GTV边缘复发率为10.9%,远处转移率为17.4%。[结论] 局部晚期鼻咽癌 TP 方案诱导化疗后肿瘤体积明显缩小,按化疗后肿瘤勾画GTV的调强放疗能使高剂量区体积减少,OAR最大剂量区体积减小,OAR可得到较好保护;肿瘤局部控制率、近期疗效较好;远处转移、GTV边缘复发是治疗失败主要原因,值得临床继续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局部晚期鼻咽癌按照诱导化疗后肿瘤体积勾画靶区安全性仍存在争议,研究局部晚期鼻咽癌诱导化疗后勾画靶区和危及器官(organs at risk,OAR),分析大体肿瘤靶区(gross tumor volume,GTV)变化对靶区适形性指数(conformity index,CI)、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和OAR剂量的影响,并观察近期疗效与不良反应,为局部晚期鼻咽癌诱导化疗后勾画靶区安全性进行临床研究.方法 收集2012-01-01-2012-12-31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收治的46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采用紫杉醇(paclitaxel,PTX)联合顺铂(DDP)诱导化疗2个周期,按化疗后影像勾画GTV及OAR,逆向5野调强适形(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设野,对2次放疗计划靶体积差值及剂量学差异行配对检验;同期DDP每周方案化疗,观察不良反应与近期疗效.结果 诱导化疗前后原发灶鼻咽部GTV(GTVnx)平均体积分别为(83.85±22.64)和(42.87±15.41) cm3,t=-5.905,P=0.001;颈淋巴结GTV(GTVnd)分别为(85.93±31.20)和(44.96±19.01) cm3,t=--5.905,P=0.001;化疗后GTVnx靶区CI(t=-2.311,P=0.021)和HI(t=-3.297,P=0.001)均好于化疗前靶区;化疗后GTVnd靶区CI(t=-2.907,P=0.001)和HI(t=-4.643,P=0.001)均好于化疗前靶区.诱导化疗后脑干、脊髓、眼球、颞叶、腮腺所受最大剂量(t=-5.905,P=0.001)和平均剂量(t=-5.834,P=0.001)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年局部控制率(local control rate,LCR)、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istantmetastasis free survival,DMFS)、无瘤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和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91.3%、86.9%、80.4%和89.1%.诱导化疗后同步放化疗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100.0%,Ⅲ~Ⅳ级者54.2%;口腔黏膜炎发生率为100.0%,Ⅲ级者30.4%;皮肤反应发生率为97.9%,Ⅲ级者54.2%;恶心呕吐发生率为93.5%,Ⅲ级者19.6%.结论 鼻咽癌TP方案诱导化疗后肿瘤体积缩小,按化疗后病灶勾画GTV的IMRT,CI和HI可接受;OAR最大剂量和平均剂量减小,OAR得到较好保护;诱导化疗后同步放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程度略重,可耐受;近期疗效较好,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
局部晚期鼻咽癌诱导化疗后靶区勾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鼻咽癌诱导化疗后调强靶区的勾画。方法 2010—2011年收治的 11例初治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采用TPF方案诱导化疗联合同期调强放化疗。诱导化疗前后行CT模拟定位扫描、靶区勾画及计划制定,诱导化疗前靶区由原发灶临床靶体积覆盖。对两次放疗计划靶体积差值及剂量学差异行配对t检验。结果 诱导化疗前、后鼻咽部原发灶大体肿瘤体积平均值分别为44.72、28.87 cm3(t=3.89,P=0.003),颈淋巴结大体肿瘤体积的分别为32.76、19.82 cm3(t=2.47,P=0.033);诱导化疗后脑干、脊髓、左右眼球所受最大剂量区体积减小(t=2.93~4.59,P均<0.05)。结论 局部晚期鼻咽癌3周期TPF方案诱导化疗后肿瘤体积明显缩小,再次勾画靶区使脑干、脊髓、左右眼球所受剂量减小。  相似文献   

4.
鼻咽癌IMRT靶区勾画与计划制定期间肿瘤体积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在调强放疗(IMRT)靶区勾画与计划制定期间鼻咽癌肿瘤体积的变化。方法31例经病理证实的初治鼻咽癌患者接受调强放疗。对患者CT模拟定位扫描后行靶区勾画和制定IMRT计划。验证后CT校位时进行第2次CT扫描。记录两次扫描间隔时间,并将两次CT图像进行融合后测量肿瘤体积。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两次扫描肿瘤体积的变化,其变化影响因素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共检测原发灶31例,淋巴结60例(其中ⅡA区淋巴结28例,ⅡB区淋巴结25例,Ⅲ区淋巴结1例,ⅤA区淋巴结6例)。两次扫描时间间隔9~27 d,中位时间18d。31例原发灶两次扫描之间差值的变化范围为-0.419~13.629 cm^3,平均值1.523 cm^3,其中3例原发灶较第1次扫描时缩小,8例无明显变化,20例较第1次扫描时增大,前后两次扫描两者体积变化有差异(P=0.009)。对于60例淋巴结,两次扫描之间差值的变化范围为0~5.659 cm^3,平均值0.399 cm^3,其中47例无明显变化,13例较第1次扫描时增大,前后两次扫描两者体积变化有差异(P=0.005)。无论原发灶、淋巴结还是单因素、多因素分析,两次测量差值与第1次扫描时大小有显著相关性,而两次扫描时间间隔无明显相关性。结论IMRT制定时间间隔对肿瘤体积大的影响较大,但是否肿瘤体积增大会影响IMRT的疗效尚需大量临床病例证实。扩大GTV与CTV的范围降低肿瘤体积增大对疗效的影响,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正常组织损伤,在IMRT计划制定期间行诱导化疗来降低影响或许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量化方法研究IMRT前与放疗中期靶区及正常组织体积与空间位置的变化。方法 选取 40例经过IMRT的宫颈癌患者。分别于放疗前及放疗剂量达27 Gy (15次)时各扫描1组CT图像。临床医生分别在这两组CT中勾画出靶区与OAR。通过Pinnacle计划系统图像配准把第1次靶区与OAR映射至第2次CT图像上。分析靶区与各OAR体积变化,并使用体积差异法和DICE相似度法来评价空间位置变化情况。配对t检验差异。结果 疗前和放疗15次的原发灶GTV、盆腔转移淋巴结GTV均不同(P=0.000、0.000)。使用体积差异法评价原发灶GTV变化率平均为(38.64±19.50)%,范围 3.16%~86.49%;盆腔转移淋巴结变化率平均为(42.49±25.68)%,范围 2.79%~87.42%; OAR中膀胱体积变化率最大,平均为(55.13±33.40)%,范围 3.25%~116.01%。使用DICE值法评价,原发灶GTV平均为 0.50±0.18,范围 0.10~0.85;盆腔转移淋巴结GTV平均为 0.31±0.20,范围 0.00~0.71,OAR中直肠DICE参数最小,平均为 0.57±0.14,范围 0.18~0.76。结论 IMRT宫颈癌患者疗前和疗中靶区及正常组织体积与空间位置发生明显变化,应及时修改放疗计划确保靶区足够剂量,同时避免OAR超过剂量限值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MRI/CT影像融合对鼻咽癌靶区勾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MRI/CT影像融合对鼻咽癌靶区勾画的价值.方法: 本院2006年2月-5月接受调强三维适形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治疗的初诊鼻咽癌患者6例,CT及MRI扫描后行MRI/CT影像融合,由3位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放疗科医师(命名为医师1、2、3)勾画鼻咽部肿瘤靶区(gross tumor volume,GTV),每位医生针对CT图像(参照MRI片)及MRI/CT融合图像先后各勾画1个GTV,共生成18个CT图像的GTV(CT靶区)及18个MRI/CT融合图像的GTV(MRI靶区),研究影像融合对靶区勾画的影响.结果: CT靶区的平均体积为51.4 cm3,大干MRI靶区的43.4 cm3,大多数(66.7%)MRI靶区比CT靶区小,2种靶区在三维空间各个方向上都有差异.不同观察者所勾画的靶区有一定的差异,他们之间所勾画的CT靶区最大与最小的差异为12 cm3,而MRI靶区最大与最小之间差异为7 cm3,而且医师1与3之间以及2与3之间在靶区勾画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配对t检验P分别为0.002及0.006).由于主观认识上的差异,不同医师根据MRI/CT融合图像勾画的靶区(MRI靶区)之间的差异小于根据CT图像勾画的靶区(CT靶区)之间的差异(t检验,P=0.000).结论: MRI/CT影像融合影响鼻咽癌靶区的勾画,不同医师勾画的靶区常因主观认识上的差别而存在一定的差异,MRI/CT影像融合可以缩小医师之间靶区勾画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余湛  罗伟  周琦超  张钦华  康德华  刘孟忠 《癌症》2009,28(11):1132-1137
背景与目的:晚期鼻咽癌诱导化疗后大体肿瘤体积(gross tumor volume,GTV)明显缩小。本研究探讨按化疗后肿瘤改变GTV勾画方式对靶区和正常组织剂量以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从2008年1月至2009年4月收治24例局部晚期鼻咽癌初治患者,采用TPF诱导化疗加同期调强放化疗方案进行治疗。调强放疗原发灶GTV分为诱导化疗后可见的肿瘤和诱导化疗后肿瘤消退区域两部分。选取10例患者,比较按诱导化疗前后肿瘤勾画GTV所做计划的剂量分布.同时观察全组患者毒副反应和近期疗效。结果:诱导化疗后和前原发灶GTV平均体积分别为25.5cm^3和51.1cm^3(P=0.001);颈淋巴结GTV9.1cm^3和31.4cm^3(P=0.035);原发灶+颈淋巴结GTV33.2cm^3和82.6cm^3(P=0.004),诱导化疗使肿瘤总体积减少了61%,64.6Gy等剂量线所包括的体积分别为422.9cm^3和457.9cm^3(p=0.003):68Gy等剂量线所包括的体积274.2cm^3和334.5cm^3(P=0.041)。诱导化疗后鼻咽病灶和颈部淋巴结完全缓解率达38%。同期放化疗结束后3个月鼻咽病灶和颈部淋巴结完全缓解率达100%。该模式同期放化疗毒性反应与单纯调强同期放化疗相似。经中位期9个月的随访.全组患者局部区域控制率为100%。仅1例患者在15个月出现多处远处转移。结论:鼻咽癌TPF方案诱导化疗后肿瘤体积明显缩小,按化疗后肿瘤勾画GTV的调强放疗能使高剂量区体积减少,同期放化疗毒性反应未见加重,并且具有较好的近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CT-MRI图像融合对前列腺癌调强放疗靶区及正常组织剂量影响.方法 对10例经病理证实的中高危局限期前列腺癌患者行CT模拟定位和MRI图像采集.用CT-MRI图像融合软件确定同层面CT和MRI图像,分别在其上勾画前列腺和精囊腺靶区、直肠、膀胱等并对靶区进行调强放疗计划设计,比较它们在直肠和膀胱的剂量体积直方图参数间差异.结果 CT、MRI图像上勾画的前列腺+精囊腺平均体积分别为84.03、53.53 cm3(t=2.47,P=0.024),基于CT和MRI图像进行调强放疗计划设计后直肠V50、V60、V70分别为37.03%和30.28%(t=2.71,P=0.014)、24.99%和19.13%(t=2.83,P=0.011)、14.55%和9.53%(t=3.19,P=0.005);膀胱最大剂量分别为82.45 Gy和81.10 Gy(t=2.41,P=0.027).结论 MRI图像上勾画的前列腺+精囊腺体积比CT图像上勾画的小,基于MRI图像勾画靶区制定调强放疗计划比基于CT图像的可明显减少受较高剂量照射的直肠体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MRI图像融合技术在骨转移瘤放疗靶区勾画中的作用。方法:将30例骨转移瘤患者的CT和MRI图像传送到图像处理工作站,分别在CT和CT/MRI融合图像上勾画GTV,比较勾画后的GTV体积大小,并用CT/MRI融合图像上勾画的GTV进行适形放疗。结果:CT图像上肿瘤靶区GTV CT的体积变化范围为(71.6±75.5)cm3,平均体积为71.6cm3;CT/MRI融合图像上肿瘤靶区GTV CT/MRI的体积变化范围为(123.9±97.8)cm3,平均体积为123.9cm3。CT/MRI融合图像上勾画的GTV明显大于CT图像上勾画的GTV。结论:CT/MRI融合图像技术可以提高骨转移瘤靶区勾画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大孔径MRI模拟定位机引导鼻咽癌靶区勾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孔径MRI模拟定位机在鼻咽癌靶区勾画方面的应用。方法 18例可进行CT及MRI扫描的鼻咽癌患者,分别利用SOMATOM Sensation Open 40排82 cm大孔径CT模拟定位机;西门子3T磁共振系统MAGNETOM Skyra 70 cm大孔径模拟定位机在同一体位下进行CT及MRI扫描定位。按照ICRU 50、62号文件分别进行GTV及腮腺勾画,利用MRI观察GTV及腮腺在放疗过程中体积变化。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GTVCT与GTVMRIGTVnx-CT与GTVnx-MRI差异,GTVnd-CT与GTVnd-MRI差异分析采用Wilcoxon检验。结果 GTVMRI较GTVCT体积明显缩小,平均体积由(213.64±84.59) cm3缩小至(199.68±84.69) cm3(P=0.006)。鼻咽原发灶GTVnx-MRI较GTVnx-CT 缩小,体积由(95.75±24.76) cm3缩小至(88.12±26.25) cm3(P=0.001)。颈部淋巴结GTVnd-MRI较GTVnd-CT缩小,体积由(117.89±72.69) cm3缩小至(111.56±70.69) cm3(P=0.018)。且CT及MRI靶区勾画不完全重合,差异主要体现在颅底骨质及颈部软组织方面。MRI引导勾画左右腮腺体积较CT引导勾画左右腮腺体积增大,差异主要体现在腮腺深叶勾画。MRI显示GTV在整个放疗过程中体积缩小约(82.64±16.87)%。左、右腮腺体积分别缩小约(32.7±23.95)%、(34.7±21.72)%。结论 MRI模拟引导勾画靶区较CT模拟勾画靶区更精确,体积范围缩小,有助于进一步精确指导鼻咽癌靶区勾画。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三维适形放疗与简化调强放疗两种不同放疗技术在胸中段食管癌放射治疗中的优缺点。方法20例胸中段食管癌患者分别进行3DCRT和sIMRT两种放疗计划设计,处方剂量均为66 Gy/33 f。比较两组计划的靶区与危及器官剂量学参数及加速器跳数( MU)。结果 sIMRT在PTV的剂量覆盖、均一性及适形度均优于3DCRT(P<0.05);3DCRT与sIMRT的双肺V30 Gy及双肺V20 Gy分别为11.61±3.68 vs.10.33±3.02(P=0.010)和23.37±8.38 vs.18.89±4.45(P=0.001)。两组的双肺V5 Gy无显著性差异。3DCRT与sIMRT的MU分别为542.24±76.32和530.80±97.13(P=0.677)。结论与3DCRT相比,sIMRT有较满意的PTV高剂量覆盖及均匀的剂量分布。在危及器官保护方面,sIM-RT的双肺高剂量区范围明显低于3DCRT。两组计划的MU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和评价复发鼻咽癌调强放疗(IMRT)的剂量学特点。方法:30例局部、区域复发的鼻咽癌患者使用IMRT的再程放疗,其中7例同时伴有颈淋巴结转移。根据1992年福州分期标准进行再分期,I、Ⅱ、Ⅲ、Ⅳ期分别为7、7、4、12例。鼻咽大体肿瘤体积(GTV)处方剂量为58.80—78.76Gy,分次剂量2.0—2.92Gy。结果:治疗计划GTV的中位体积为37.46cm。(14.30—227.52cm。),覆盖鼻咽GTVD。;的平均剂量为62.56Gy,GTVV95的平均体积为98.69%;靶区内GTV、cTV,和CTV,的平均剂量分别为65.82Gy、54.02Gy和50.20Gy;GTV的平均分割剂量为2.28Gy(2.0—2.92Gy)。结论:IMRT能较好覆盖肿瘤靶区而降低邻近敏感器官剂量。  相似文献   

13.
胸上段食管癌调强放疗与适形放疗计划的剂量学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武哲  陈志坚  李德锐  林志雄  李东升  陈创珍 《癌症》2009,28(11):1127-1131
背景与目的:胸上段食管癌所处的解剖特点导致其放疗计划的制订难度很大,而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有可能克服上述难题。本研究比较分析IMRT和三维适形放疗(conformal radiotherapy,CRT)在胸上段食管癌的剂量学优劣,为IMRT在食管癌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胸上段食管癌11例进行研究。在实际治疗采用的CRT计划基础上,每一病例再设计-5野IMRT计划进行对比。对比内容包括相关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体积直方图参数。结果:肿瘤及相邻组织的计划靶区可见IMRT和CRT计划之间的平均剂量、最大剂量、包含99%和95%靶区的剂量均很接近(P〉0.05),但IMRT较CRT的适形指数好(0.68±0.04vs.0.46±0.11,P〈0.01)。IMRT对锁骨上区的剂量均匀性较CRT更好,二者的非均匀指数分别为1.17±0.05和1.33±0.15(P=0.01)。IMRT计划中脊髓计划区的最高受量明显较CRT的低(44.4Gyvs.52.5Gy,P〈0.05):10Gy以上的肺受照体积为(32±6)%.也明显较CRT计划的(35±9)%低(P〈0.05)。结论:对胸上段食管癌,调强放疗较适形放疗有更好的剂量适形性,可更有效保护脊髓,并显著降低肺10Gy以上剂量的受照体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调强适形放疗(IMRT)中应用PET-CT融合图像勾画靶区对靶体积及正常肺组织受照剂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30例临床分期为ⅢA、ⅢB期的初治NSCLC患者,分别依据单纯增强CT图像和同一固定体位下PET-CT与CT融合后的图像勾画靶区和危及器官。分别比较两种影像资料下所勾画的肿瘤靶区(GTV)、临床靶区(PTV)体积;在PTV的处方剂量达60 Gy/30次时,比较两组放疗计划中双肺的肺受照5 Gy以上剂量的肺体积(V5)、肺受照20 Gy以上剂量的肺体积(V20)及肺受照射的平均剂量(MLD)。结果 30例患者在PET-CT融合组中勾画的GTV体积为(248.39±94.80)cm3,低于单纯CT组的(311.22±99.16)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GTV的基础上外扩得到PTV,30例患者在PET-CT融合组中的PTV体积为(356.68±92.73)cm3,低于单纯CT组的(433.58±107.89)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V处方剂量达到60 Gy/30次时,30例患者在PET-CT融合组中双肺V5、V20、MLD分别为(51.26±10.50)%、(25.71±5.17)%、(1595.27±148.24)cGy,均低于单纯CT组的(56.41±9.55)%、(29.09±4.10)%、(1693.59±100.60)cGy,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PET-CT融合图像勾画靶区能提高靶区勾画的精确性,改善靶体积并降低正常肺组织的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目的:放射治疗是治疗鼻咽癌的首选方法。该文旨在研究简化调强放射治疗(simplified 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sIMRT )与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技术在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放射治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对10例NPC患者以相同处方剂量和目标条件分别设计9野IMRT和sIMRT计划,比较两种计划靶区剂量分布和剂量适形指数(conformity index,CI)与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不同危及器官(organ at risk,OAR)剂量参数、机器总跳数(MU)和总子野数。结果:IMRT和sIMRT的CI、HI分别为0.647、0.057和0.633、0.071(t=2.14,P=0.062;t=-6.21,P=0.000),sIMRT计划的靶区均匀性略差于IMRT,但两种治疗计划均能满足临床剂量学的要求。两种计划中各OAR剂量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1~2.22,P=0.053~0.621) 。sIMRT计划的机器总跳数和总子野数均少于IMRT计划。结论:鼻咽癌sIMRT计划的靶区剂量覆盖与IMRT计划相当,均匀性略差于IMRT;危及器官受照剂量相当,但sIMRT技术可显著减少机器总跳数和总子野数,对患者数量大的治疗中心提高治疗效率具有较高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调强放疗(IMRT)、三维适形放疗(3D-CRT)在子宫颈癌放疗中危及器官(OAR)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对36例子宫颈癌患者均同时制定IMRT放疗计划和3D-CRT放疗计划,临床靶区(CTV)包括子宫、子宫颈、阴道等原发肿瘤区域及其以下的淋巴结引流区域。淋巴结引流区的勾画主要以盆腔伴行血管外放1.0 cm 得到,闭孔淋巴结从骨盆内缘内外扩1.8 cm,CTV不包括骨盆组织。比较计划靶区(PTV)在45 Gy和50 Gy情况下各敏感组织的受照剂量-体积情况。PTV由CTV 边界在三维头脚方向外放1.0 cm,其他方向外放0.7 cm得到。结果 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比较两组计划敏感组织的受照体积变化,在处方剂量45 Gy剂量时,30、40、45 Gy的敏感组织剂量体积IMRT计划均优于3D-CRT计划。在盆壁淋巴结引流区剂量达到50 Gy时,IMRT计划敏感组织受量亦优于45 Gy时3D-CRT计划。结论 子宫颈癌IMRT可以使周围OAR得到较好的保护,具备临床应用的剂量学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PET-CT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分期的诊断及其融合图像下勾画靶区对调强放疗计划的影响。方法 对13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同一体位分别进行增强CT和PET同机扫描,图像重建后传输至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D-TPS)进行自动图像融合。PET-CT下诊断患者的分期;分别在CT、PET-CT融合图像上勾画靶区,设计放疗计划。患者均采用5野调强放疗,常规处方剂量60Gy/30f。比较两个计划的V20、全肺平均受量(MLD)、心脏平均受量、脊髓最大受量。结果 5例患者分期改变:3例升高,2例下降;CT下勾画靶区GTV、PTV分别为(159.35±84.44)cm3 、(442.12±172.57)cm3,显著高于PET-CT下勾画的GTV和PTV[(148.22±75.08)cm3 、(428.64±157.91)cm3]; PET CT下计划的全肺V20、MLD、心脏平均受量、脊髓最大受量等各项剂量学参数均优于CT下的计划(P<0.05)。结论 PET-CT较CT更有利于局部晚期NSCLC放疗靶区的勾画,可以更好地保护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radiotherapy,IMRT)过程中肿瘤体积动态变化的情况。方法25例经病理学或细胞学检查诊断为NSCLC的患者接受IMRT,分别于放疗前、放疗20Gy、30Gy、40Gv、50.5Gy、61Gy时予以螺旋CT模拟定位扫描检查,在各次cT扫描上勾画原发肿瘤(GTV)和纵隔转移淋巴结(GTvnd),并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随放疗剂量的增加,GTv和GTvnd的体积逐渐缩小,放疗40Gy后肿瘤缩小的速度逐渐缓慢,选择放疗40Gv时肿瘤体积与放疗前肿瘤体积进行比较,GTV(t=5.019,P=0.ooo)和GTvnd(t=5.267,P=0.000)体积缩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中位值为分界点,GTV≥101.45em3GTV〈101.45cm3、GTVndI〉50.35cm^3和GTVnd〈50.35cm,放疗40Gy后肿瘤体积缩小的速度逐渐缓慢,与放疗前肿瘤体积缩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019,P=0.000;t=6.491,P=0.000;t=5.449,P=0.000;t=7.919,P=-0.000)。大体积肿瘤缩小更快、更明显。结论随着放疗剂量的增加,肿瘤体积逐渐缩小,放疗40Gy后肿瘤体积缩小的速度逐渐缓慢,大体积肿瘤比小体积肿瘤缩小更快、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