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耐头孢西丁肠杆菌科细菌AmpC酶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对耐头孢西丁肠杆菌科细菌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测及其耐药性分析,提示其主要耐药机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氯唑西林增效试验测定AmpC酶,采用双纸片确诊试验测定ESBLs,并采用最小抑菌浓度法(MIC法)检测12种常用抗菌药物对这些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64株受检菌中共检出高产AmpC酶菌29株,产ESBLs菌32株,阳性率分别为45.3%,50%.单产AmpC酶组对氨曲南、头孢曲松、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45.2%~68.5%),其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组,两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单产AmpC酶组和非产酶组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环丙沙星、头孢唑林的耐药率均较高(57.7%~94.2%);对阿米卡星、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均较低(0%~34.6%),两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耐头孢西丁肠杆菌科细菌中AmpC酶的检出率较高,高产AmpC酶细菌多呈多重耐药.临床可采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或4代头孢菌素治疗高产AmpC酶菌引起的感染,也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或阿米卡星等抗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
林珠峰  黄德稳 《海峡药学》2009,21(11):78-80
目的了解阴沟肠杆菌ESBLs和AmpC酶的产生情况及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选药参考。方法应用VITEK-60型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细菌,按NCCLS推荐的确证试验测定ESBLs和K-B纸片法测定药敏结果,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对阴沟肠杆菌进行产AmpC酶菌株筛;选,并用酶粗提物进行三维试验确证产AmpC酶菌株。结果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菌株的检出率为6.19%,并且所检测的7株产AmpC酶的阴沟肠杆菌均为同产ESBLs,目前,我们还未检测到单产AmpC酶菌株。AmpC酶阳性菌株与AmpC酶阴性菌株药敏结果显示:前者大多对头孢西丁、头孢唑啉、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呈高度耐药,而后者大多对上述药物敏感,两者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头孢他啶、头孢噻肟、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呈中度耐药。两者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均为敏感。结论玉环地区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细菌检出率较高。产AmpC酶菌株多呈多重耐药;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是治疗产AmpC酶菌株感染的较可靠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肠杆菌科细菌ESBLs和AmpC酶检测检测结果 ,并探讨其耐药性。方法收集本院近年来收治患者标本培养的150株肠杆菌作为对象进行研究,AmpC酶与ESBLs表型分别采用双纸片确诊试验及双纸片氯唑西林增效试验检测,同时对菌株对10种抗菌药物耐药性进行观察。结果 150株肠杆菌中检出ESBLs菌79株,AmpC酶菌65株;头孢曲松、氨曲南、哌拉西林、头孢噻肟耐药性:单产AmpC酶菌〈非产酶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重耐药率、8重耐药率:高产AmpC酶菌〈非产酶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BLs和AmpC酶是导致肠杆菌细菌耐药的重要因素,可根据具体药敏结果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治疗,实现抗菌治疗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AmpC酶的产生情况及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选药参考。方法应用VITEK-60型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细菌,按NCCLS推荐的确证试验测定ESBLs和K-B纸片法测定药敏结果;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筛选疑产AmpC酶阳性菌株,并用酶粗提物进行三维试验确证产AmpC酶菌株。结果 299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ESBLs检出率为19.73%,经三维试验确证产AmpC酶15株,阳性率5.02%,15株产AmpC酶阳性菌株均为ESBLs阳性菌株。产AmpC酶阳性菌株与AmpC酶阴性菌株药敏结果显示:前者大多对头孢西丁、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棒酸、头孢噻肟/棒酸耐药,而后者大多对上述药物敏感,两者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两者大多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及阿米卡星敏感。结论台州地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AmpC酶菌株检出率较高。产AmpC酶细菌呈多重耐药,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等是治疗产AmpC酶细菌感染的较可靠药物。  相似文献   

5.
13种抗生素对产AmpC酶或同时产ESBLs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 了解临床下呼吸道感染常见革兰氏阴性杆菌产AmpC酶或同时产超广谱肛内酰胺酶(ESBLs)的情况,检测常用13种抗生索对这些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以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索。方法 采用酶提取物三维试验确证产AmpC酶或同时产ESBLs菌株,应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抗生索对这些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s)。结果 从临床痰标本分离对第一、二代及一种以上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的226株常见革兰氏阴性杆菌,包括阴沟肠杆菌、弗氏柠檬酸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埃希氏菌、鲍氏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其中单产AmpC酶34株,同时产AmpC酶和ESBLs15株,总检出率分别为15.0%(34/226)、6.6%(15/226)。无论单产AmpC酶还是同时产AmpC酶和ESBLs的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氨曲南及头孢美唑高度耐药,敏感率从0~14.7%;对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哌拉西林/三唑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情况亦严重,敏感率从0~29.4%;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除大肠埃希氏菌外有较高的敏感性,总敏感率均为71.4%;而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仅有1株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单产AmpC酶细菌对头孢吡肟、阿米卡星敏感率分别为97.1%、64.7%,同时产AmpC酶和ESBLs菌株则敏感率下降为66.7%、26.7%。结论 对单产AmpC酶或同时产AmpC酶和ESBLs细菌。亚胺培南均有很强的抗菌活性,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除大肠埃希氏菌外亦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对单产AmpC酶细菌,头孢吡肟有很强的抗菌活性,阿米卡星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肠杆菌科细菌ESBLs和AmpC酶检测结果与耐药性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间我院患者标本培养的肠杆菌236株,分别采取用双纸片氯唑西林增效试验和双纸片确诊试验对AmpC酶与ESBLs表型进行检测,并展开相应的药敏试验。结果本组236株菌株中检出AmpC酶菌102株,检出ESBLs菌120株;单产AmpC酶菌、单产AmpC酶菌和产ESBLs和AmpC酶菌对氨曲南、头孢噻肟的耐药率较非产AmpC酶菌高(P〈0.05);所有肠杆菌对青霉素具有较高的耐药率。结论 ESBLs和AmpC酶为肠杆菌科细菌耐药的主要因素,临床应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菌株的检出率、耐药性及ampC结构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探讨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菌株的耐药性及临床特点。方法 采用琼脂稀释法对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阴沟肠杆菌进行产AmpC酶株的筛选,用酶粗提物头孢西丁三维试验结合PCR法检测AmpC酶.并测定产AmpC酶菌株对9种抗菌药物的MIC值。对3株高度耐药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的结构基因和1株敏感菌进行PCR扩增并对产物序列进行分析,测序的菌株与E。cloacae p99进行核苷酸序列比较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比较。结果 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株的检出率为24.6%。产AmpC酶菌株多呈多重耐药,产AmpC酶耐药菌对9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由高至低为头孢西丁、头孢噻肟、阿米卡星、氨曲南、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头孢吡肟、亚胺培南。阴沟肠杆菌耐药株ampC结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E.cloacae p99的同源性为99%.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仅Ala-58→Pro发生点突变。结论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细菌检出率较高。产AmpC酶细菌多呈多重耐药,亚胺培南是治疗产AmpC酶细菌感染的较可靠的药物。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是其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原因之一,其ampC结构基因突变可能与其耐药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头孢菌素酶(AmpC)及与耐药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纸片表型确证法、表型筛选法与三维试验法分别检测76株临床分离阴沟肠杆菌的ESBLs和去阻遏持续高产AmpC酶,同时用K-B法检测体外药敏结果。结果 在76株阴沟肠杆菌中,纸片表型确证法检出产ESBLs菌株22株,占28.9%;表型筛选法检出产AmpC酶菌株30株,占39.5%;三维试验检出产AmpC酶菌株26株,占34.2%;同时产两种酶菌株4株,两种酶均不产菌株24株。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氨曲南的体外药物敏感率产AmpC酶菌株敏感率分别为100.0%、84.6%、84.6%、76.9%,产ESBLs菌株分别为100.0%、90.9%、54.5%、27.3%。结论 产ESBLs和AmpC酶是阴沟肠杆菌耐药的主要机制,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吡肟对产酶株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肠杆菌科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β-内酰胺酶(AmpC)酶检测结果,分析其耐药情况.方法 抽取本院自2010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68例患者标本培养的135株肠杆菌,分别经双纸片确证试验与双纸片氯唑西林增效试验检测细菌ESBLs和AmpC酶,并经相关药敏试验观察其耐药性.结果 135株肠杆菌中检出ESBLs菌82株,AmpC酶菌53株,其中单产AmpC酶菌、单株ESBLs菌、产ESBLs及AmpC酶菌对头孢噻肟、氨曲南等药物耐药性明显高于非产AmpC酶菌,P<0.05;所有肠杆菌耐药率均较高.结论 ESBLs菌和AmpC酶菌作为肠杆菌科细菌耐药重要因素,临床诊断及检测时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阴沟肠杆菌Amp C酶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本文对阴沟肠杆菌AmpC酶进行了以下5个方面研究。其内容和结果分别为:(1)联合药敏实验:用平皿二倍稀释法研究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呋辛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舒巴坦联合对34株头孢他啶耐药菌,6株头孢他啶中敏菌及15株头孢他啶敏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表明舒巴坦使头孢他啶对32.7%(18/55)的阴沟肠杆菌的抗菌作用有明显抗菌增效作用。96.4%(53/55)的阴沟肠杆菌对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敏感。(2)酶稳定性实验:紫外测定法测定4株标准菌和6株临床分离菌产生的AmpC酶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水解率。结果表明阴沟肠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对第一代头孢菌素头孢唑林、头孢氨苄,第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克洛,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哌酮及青霉素、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的水解率高,对第二代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我国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产生及耐药情况。方法对2000-2001年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研究所收集的来自9座城市13家医院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采用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对各种致病菌的MIC值,计算MIC50与MIC90,并按NCCLS2002规定的临界浓度,求出各类细菌对所测定的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R%)。以纸片扩散法确证试验检测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以三维试验检测产ESBLs和AmpC酶的阴沟肠杆菌。结果在总共341株大肠埃希菌和212株肺炎克雷伯菌中共检测到产ESBLs菌100株,检出率18.1%(100/553)。其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63株,检出率18.5%(63/341);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37株,检出率17.5%(37/212)。产ESBLs菌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ESBLs菌株。酶抑制剂联合制剂头孢哌酮/舒巴坦、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和碳青霉烯类对产ESBLs菌株有较好作用。81株阴沟肠杆菌中,28株产ESBLs,检出率34.6%;31株产AmpC酶,检出率38.3%;14株同时产生此二类酶,检出率17.3%。在对头孢曲松中介的14株阴沟肠杆菌中,AmpC酶检出率为42.9%(6/14),而ESBLs的检出率高达92.9%(13/14),是AmpC酶检出率的两倍多。但在对头孢曲松耐药的27株阴沟肠杆菌中.情况刚好相反,AmpC酶的检出率为88.9%(24/27),是ESBLs检出率(40.7%,11/27)的两倍多。头孢噻肟中介和耐药株中两酶的检出情况与头孢曲松相似。头孢他啶只有1株中介株,耐药株中AmpC酶检出率(78.4%,29/37)约是ESBLs检出率(56.8%,21/37)的1.4倍。若将敏感和中介株合并计算可见,头孢他啶敏感和中介株中两酶的检出率明显低于头孢曲松和头孢噻肟。结论①细菌耐药研究显示ESBLs在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的检出率为18.1%;②ESBLs在我国阴沟肠杆菌中有很高的检出率;③在阴沟肠杆菌中,对头孢曲松和头孢噻肟中介的菌株,以产ESBLs为主,而耐药菌株以产AmpC酶为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监护病房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状况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发生率,了解1998~2001年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方法:用E试验法测定400株革兰阴性杆菌对11种抗生素的MIC,并用头孢他定/头孢他定 克拉维酸(2001年新增:头孢噻肟,头孢噻肟 克拉维酸)E试验试条检测细菌产ESBLS的情况。结果:亚胺培南对所有受试菌有最高抗菌活性,细菌耐药率仅为7.5%;所有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ESBLS菌株都对之敏感。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和头孢他定仍有较高抗菌活性,耐药率分别为16.0%,20.0%,22.3%,23%和26.8%,其他抗生素耐药率在42.8%~46.8%。筛选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ESBLs产生菌29株,检出率分别为42.1%和27.3%。4年资料相比,所测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由1998~2000年的ll%~14%增加至2001年的26%,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由1998~1999年的45.2%上升至2000~2001年的79.6%,细菌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变化不大。结论:亚胺培南抑菌率最高,对ESBLs产生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细菌对加酶抑制剂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逐年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阴沟肠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AmpC酶的产生情况,研究β-内酰胺酶的基因型别,并分析产酶特性和耐药表型的相关性。方法用酶提取三维试验检测ESBLs和AmpC酶,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β-内酰胺酶的基因;VITEK全自动药敏分析系统和KB法检测细菌耐药性。结果101株阴沟肠杆菌中,检出ESBLs阳性株39株,高产AmpC酶阳性株53株,其中16株ESBLs和AmpC酶均阳性,非产酶菌25株;12株AmpC酶阳性菌中,7株扩增出blaDHA。基因,8株扩增出6laMIR基因,其中5株同时携带blaDBA.和blaMIR基因,1株同时携带blaMIR和blaFOX基因,4株三维试验阴性菌株blaMIR基因阳性;16株ESBLs阳性菌中,8株扩增出blaTEM基因,2株ESBLs三维试验阴性菌株blaTEM基因阳性,未检出blaSHV基因。阴沟肠杆菌对多种抗生素高度耐药,产酶菌株的耐药性明显高于非产酶株。结论阴沟肠杆菌中ESBLs和AmpC酶检出率均很高,AmpC酶以blaDHA、blaMIR基因型为主。产ESBLs和AmpC酶是阴沟肠杆菌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我院产ESBLs和AmpC酶细菌的耐药性。方法对产ESBLs菌和产生AmpC酶菌进行表型的筛选和确证,测定21种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268株菌中检出ESBLs菌136株,检出率50.75%,AmpC酶菌116株,检出率43.28%。单产AmpC酶菌,单产ESBLs菌及产AmpC和ESBLs的菌对青霉素、第二、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菌的耐药率,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重耐药及泛耐药常见。结论 ESBLs与Amp酶已成为我院肠杆菌科细菌耐药的主要原因。碳青霉烯类、第四代头孢菌素、哌拉西林/三唑巴坦成为我院治疗院内感染的首选药。  相似文献   

15.
重症监护病房中革兰氏阴性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调查我院重症监护病房革兰氏阴性杆菌耐药状况,了解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发生率。方法:用E试验法测定100株革兰氏阴性杆菌对12种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亚胺培南、ertapenem(MK-0826)和阿米卡星对所有受试菌保持较高抗菌活性,细菌耐药率分别为4%、15%和17%;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分别为33%、25%和26%,其他抗生素耐药率在44%-51%。与2001年我院调查水平相比,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增加15%,其他抗生素耐药率变化不大。用头孢噻肟/头孢噻肟+克拉维酸和头孢他啶/头孢他啶+克拉维酸分别筛选出ESBLs产生菌13株和11株,其中大肠埃希氏菌产酶率最高,分别为21.7%(5/23)和34.8%(8/23),肺炎克雷伯氏菌其次,分别为23.8%(5/21)和9.5%(2/21)。抗菌活性最强的是亚胺培南,对所有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ESBLs菌株都敏感。而临床常用的头孢哌酮/舒巴坦和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并未体现酶抑制剂优越性,耐药菌株多。结论:亚胺培南抑菌率最高,对ESBLs产生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而加酶抑制剂抗生素的滥用,已造成细菌对其耐药率升高,且对付产酶耐药株感染逐渐失去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肠杆菌科细菌产AmpC酶情况以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第3代头孢菌素耐药肠杆菌科细菌62株。K-B法对13种抗菌药物敏感性、头孢西丁(FOX)耐药性进行初步筛选;酶粗提物头孢西丁三维实验检测AmpC酶;PCR对产酶菌株AmpC结构基因进行分析。结果 62株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及阿米卡星耐药率低,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FOX的初筛阳性菌有22株;其中17株检测到AmpC基因,并且8株细菌三维实验阳性。结论产AmpC酶菌株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率比非产酶菌株明显增高。治疗产AmpC酶细菌所引起的感染以亚胺培南或头孢吡肟为首选,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等可作为选用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7.
阴沟肠杆菌高产AmpC酶基因检测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医院阴沟肠杆菌高产AmpC酶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KB法药敏试验,双纸片增效试验和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检测阴沟肠杆菌高产AmpC酶,聚合酶链反应检测AmpC酶基因、ERIC-PCR,研究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2002年7月~2004年12月临床分离的84株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性、AmpC酶基因型和克隆传播状况。结果表型初筛试验和ESBLs确认试验,高产AmpC酶检出率为27.38%(23/84),ESBLs检出率16.67%(14/84),同时高产AmpC酶和ESBLs检出率44.05%(37/84)。AmpC酶基因检出率43.75%(28/64)。三维试验高产AmpC酶检出率为47.62%(40/84)。克隆传播分析,结果发现菌株编号EC2和EC11、EC13和EC14、EC19和EC20分别具有相同的DNA指纹图,其余菌株间未见DNA指纹图。结论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性较为复杂。表现出去阻遏高产AmpC酶、产ESBLs、同时产AmpC酶和ESBLs和质粒AmpC酶多种耐药表型。分子流行病学结果显示,虽然阴沟肠杆菌的传播与抗生素的诱导和选择作用、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及肠道内寄居菌的内源性感染等因素有关,但仍然要警惕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老年下呼吸道院内感染细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对老年下呼吸道院内感染细菌耐药性的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下呼吸道院内感染的患者中分离出来的细菌,以珠海黑马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做微生物分析系统BACT-TST稀释法做药敏试验。以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2002年推荐的表型确认试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结果老年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e HAP)和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e CAP)细菌对16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分别为:青霉素95.2%和90、8%,哌拉西林80%和76%,头孢噻肟钠39.5%和35.6%,西力欣46.2%和42.3%,头孢哌酮40%和30%.阿米卡星48.6%和42.8%,环丙沙星56%和51.6%,左氧氟沙星50%和41.7%,头孢哌酮/舒巴坦3.5%和1.23%.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10.5%和6.7%,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2%和1.03%,氨苄西林/舒巴坦3.8%和2.36%,头孢他定16.7%和11.7%,头孢曲松14.6%和10.2%,亚胺培南0,万古霉素0。其中亚胺培南,万古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产生ESBLs耐药率最低,分别是0、0、0、5.8%。结论老年下呼吸道院内感染细菌耐药性和ESBLs检出率均显著高于院外感染者,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万古霉素是治疗产ESBLs菌株感染引起的有效抗生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1999年9月至2000年9月安徽省合肥市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肺炎克雷伯氏菌(KP)和大肠埃希氏菌(EC)的流行状况及耐药性。方法 收集合肥市四家大医院临床标本分离的KP和EC共299株,经ESBLs表型确认试验证实为产ESBLs细菌,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其对20种抗生素耐药性,用K-B法检测其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性。结果 合肥市KP和EC中ESBLs检出率分别为50.5%和24.3%,总检出率为32.8%。产ESBLs菌对头孢他啶、氨曲南、头孢西丁、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三唑巴坦、阿米卡星及环丙沙星等20种抗生素的耐药率比不产酶株都有不同程度增加,但亚胺培南对所有产ESBLs菌株都敏感。结论 合肥市四家大医院ESBLs在KP和EC中的检出率高。产ESBLs菌对所测试的20种抗生素的耐药程度比不产酶株为高,唯有亚胺培南对所有菌株都敏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我院重症监护病房中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状况,了解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产生率,并比较近年来我院细菌耐药性的变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用E—test法测定我院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患者感染灶分离的108株革兰阴性杆菌对12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及细菌产ESBLs的情况。结果 亚胺培南对所有受试菌抗菌活性最高,耐药率为16.7%;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及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他啶和ertapenem的耐药率为34.2%~49%;其它4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在60%~69.4%之间。筛选出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的ESBLs产生菌24株,ESBLs检出率分别为44.4%和53%;亚胺培南对所有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产ESBL株均较敏感。新型青霉烯类抗菌药物ertapenem(MK-0826)对收集的108株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活性较前下降,总耐药率为41.7%。七年资料相比,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由16.7%增至37%,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亦明显增高,由1998年的26.2%增高到2005年的49%,除哌拉西林/三唑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变化不大外,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变化较大。结论 亚胺培南对所分离的细菌均表现较高的敏感性。对ESBLs产生菌亦有较强的抗菌活性。7年来细菌对所检测药物的耐药率均有不同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