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PKC)信号传导对ITP患儿外周血T细胞凋亡及其相关蛋白Fas、FasL表达的影响。方法 无菌采集ITP患儿及正常健康儿童的外周抗凝血,分离T细胞,并分为三组,第一组为空白对照组,第二组加入PKC的激活剂PMA,第三组加入PMA与抑制剂H-7;在37℃、5%CO2条件下培养24小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的凋亡率及Fas、FasL蛋白的表达。结果 加入PMA培养液的正常组,T细胞的凋亡率和Fas、FasL蛋白表达与空白对照比较,差别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加入PMA培养液的ITP组,T细胞的凋亡率与空白对照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加入PMA培养的正常组比较,差别也有显著性(P〈0.05),ITP患儿T细胞Fas的表达与其它各组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asL的表达仅与ITP组空白对照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加入PMA和H-7培养液的ITP组,T细胞的的凋亡率和Fas、FasL蛋白表达与只加入PMA培养液的ITP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而与空白对照比较,差别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PKC信号传导对ITP患儿T细胞凋亡及其相关蛋白Fas、FasL的表达产生影响,并且可能与ITP的免疫病理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凋亡信号蛋白死亡结构域(FADD)、Fas、FasL和核因子κB(NF-κB)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外周血T细胞中的表达,探讨其对T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无菌采集35例ITP患儿及30例健康儿童外周血,T细胞分离富聚柱法分离纯化T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凋亡率及Fas、FasL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FADD、NF-κB P65蛋白的表达。结果ITP患儿T细胞凋亡信号蛋白Fas、FADD表达与正常儿童比较明显下降,FasL、NF-κB P65表达显著上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患儿外周血T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并与血小板计数呈对数正相关(r=0.880 P<0.05)。结论ITP患儿可通过下调引起T细胞凋亡的信号蛋白Fas、FADD表达,同时上调活化增殖蛋白FasL、NF-κB P65表达,导致ITP患儿T细胞凋亡减少、活性增强,引起血小板大量损伤。  相似文献   

3.
071239PKC信号传导对ITP患儿T细胞核因子-κB活化的调控研究/肖红…∥临床儿科杂志.-2006,24(11).-912~915分别从35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及30例健康儿童的外周血中分离出T细胞并分成3组培养,即空白对照组,加入蛋白激酶C(PKC)的激活剂PMA的PMA组,同时加入PKC激活剂PMA与抑制剂H-7的PMA+H-7组,分别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blot检测T细胞核因子-кB(NF-кB)和抑制蛋白кB(I-кB)。结果:ITP患儿的PMA组NF-кB活化的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正常儿童的PMA组(P<0.05),且I-кB水平显著低于上述2组(P<0.0…  相似文献   

4.
肖红  伍昌林  刘仿  陈群 《临床儿科杂志》2006,24(11):912-915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对ITP患儿T细胞核因子-кB(NF-кB)活化的调控作用。方法分别从35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及30例健康儿童的外周血中分离出T细胞并分成3组培养,即空白对照组,加入PKC的激活剂PMA的PMA组,同时加入PKC激活剂PMA与抑制剂H-7的PMA H-7组,分别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blot检测NF-кB和抑制蛋白кB(I-кB)。结果ITP患儿的PMA组NF-кB活化的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正常儿童的PMA组(P<0.05),且I-кB水平显著低于上述两组(P<0.05),而ITP的PMA H-7组NF-кB活化的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ITP的PMA组,且I-кB水平显著高于该组(P<0.05)。结论ITP患儿T细胞NF-кB的活化可能受PKC信号传导的调控,T淋巴细胞PKC-NF-кB信号传导途径的激活可能是ITP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徐金诚  肖红  伍昌林  刘仿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12(23):1645-1646,1677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PKC)对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T淋巴细胞核因子-κK(NF-κB)的活化调控作用。方法 分别从急性ITP患儿及正常健康儿童各30例外周血中分离出T淋巴细胞,并分成3组培养,即空白对照组,加入PKC激活剂佛波酯(PMA)的PMA组,同时加入PKC激活剂PMA与抑制剂H-7的PMA+H-7组。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 P65和抑制蛋白-κB(Ⅰ-κB)表达。结果 急性ITP患儿的PMA组NF-κB活化的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正常儿童的PMA组(P〈0.05),且Ⅰ-κB水平显著低于上述两组(P〈0.05),而ITP的PMA+H-7组NF-κB活化的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ITP的PMA组,且I-κB水平显著高于该组(P〈0.05)。结论 ITP患儿T淋巴细胞NF-κB活化可能受PKC信号传导调控。T淋巴细胞PKC-NF-κB信号传导途径激活可能是急性ITP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Liu F  Wu CL  Xiao H  Chen Q 《中华儿科杂志》2006,44(3):224-227
目的探讨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cute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AITP)患儿外周血T细胞蛋白激酶C(proteinkinaseC,PKC)的活性变化及其与T细胞活化和血小板减少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无菌采集35例急性ITP患儿及30例正常儿童外周抗凝血,用T淋巴细胞分离富集柱法分离纯化T细胞,分别用非同位素标记法检测T细胞PKC的活性变化,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活化标志FasL蛋白的表达,血细胞计数仪计数血小板。结果急性ITP患儿T细胞PKC的总活性与正常儿童相比明显增强[(0.97±0.21)nmol/(min.ml)、(0.55±0.13)nmol/(min.ml),P<0.01],T细胞活化标志FasL蛋白表达与正常儿童比较显著升高[ThFasL:(32.7±3.4)%、(14.7±4.2)%;TcFasL:(17.3±9.7)%、(11.6±8.5)%,P<0.01],并且T细胞PKC的活性变化与ThFasL、TcFasL的表达均呈显著正相关(r1=0.68,r2=0.53,P<0.05),与血小板计数呈显著负相关(r=-0.75,P<0.05)。结论急性ITP患儿外周血PKC活性增强可引起患儿T细胞的活化,活性T细胞增多可导致患儿血小板大量损伤,并引起临床症状,提示PKC信号传导在急性ITP的免疫病理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凋亡基因Fas及其配体(FasL)在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AA)中的表达及意义,探讨AA的发病机制。方法30例AA患儿分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组12例,慢性型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组18例,对照组为健康体检儿童1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结合单克隆抗体荧光染色的方法测定AA患儿Fas/FasL表达水平及CD34 细胞数量。比较各组间表达差别。结果AA患儿Fas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SAA与CAA组Fas表达水平无差别(P>0.05);FasL表达水平在AA和健康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CD34 细胞数量AA组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Fas/FasL系统参与诱导AACD34 细胞凋亡过程,导致造血干细胞减少,骨髓造血衰竭。  相似文献   

8.
灵芝对小鼠病毒性心肌炎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灵芝对病毒性心肌炎(VM)小鼠细胞凋亡及凋亡调控基因Fas、FasL表达的影响,观察灵芝对VM的治疗作用。方法 建立VM动物模型:雄性Balb/c小鼠腹腔内接种0.5 ml柯萨奇病毒B组(CVB3)病毒液,感染后d10处死。采用TUNEL法原位检测细胞凋亡;光镜、电镜观察其病理学改变及凋亡形态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不同时期Fas、FasL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小鼠比较,实验组鼠心肌病变积分、细胞凋亡数及Fas、FasL蛋白表达明显增加;与未治疗组比较,灵芝治疗后上述指标均下降。结论 灵芝可通过下调Fas、FasL蛋白表达,抑制心肌细胞凋亡而保护心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协同刺激分子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及CD4+T辅助细胞CD45RA和CD45RO亚群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变化。方法用ELISA法检测25例ITP患儿血浆sCD40L水平;用微量全血流式细胞术法检测ITP患儿外周血CD4+T辅助细胞CD45RA和CD45RO的表达率;并对sCD40L与血小板计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ITP患儿血浆sCD40L浓度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ITP组血浆sCD40L浓度升高更为明显,与AITP组或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ITP患儿CD4+CD45RA+T细胞表达率下降,CD4+CD45RO+T细胞表达率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AITP和CITP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浆sCD40L与外周血小板计数无相关性(r=-0.047,P>0.05)。结论CD40L高表达导致的CD40L/CD40信号传导通路异常可能参与ITP发病;ITP患儿存在Th细胞亚群偏移,表现为Th1细胞减少,Th2细胞增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和T淋巴细胞分化失衡与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ITP患儿和对照者外周血Th细胞、Ts细胞、Treg细胞及树突状细胞变化。结果在持续性和慢性ITP组中Th细胞、Treg细胞和Th/Ts细胞比值降低,而Ts细胞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新诊断ITP组相比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Treg细胞在新诊断ITP组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慢性ITP组中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绝对值降低,髓样树突状细胞(mDC)/pDC比值增高,与对照组和新诊断ITP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60例ITP患儿经过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有39例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9例无效。在无效组中Th细胞降低,而Tc细胞增高,与对照组和完全缓解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Treg细胞和pDC绝对值在无效组和部分缓解组中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无效组与完全缓解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和DC亚群比例失衡与儿童持续性和慢性ITP的发病及儿童ITP的临床分期和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1.
研究甲基强的松龙对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及Fas(CD95 )、Fas配体 (Fasl)表达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2 5例ITP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及Fas、Fasl蛋白表达。结果 ,治疗前淋巴细胞凋亡率及Fas、Fasl蛋白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治疗后血小板增加时淋巴细胞凋亡率增加 ,Fas、Fasl蛋白表达上调 ,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果表明 :甲基强的松龙可显著促进ITP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的发生 ,上调淋巴细胞Fas、Fasl的表达 ,有助于清除激活的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TNF-α和Fas/FasL系统的表达与再生障碍性贫血(ziplastic anemia,AA)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AA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浓度,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骨髓CD3+4细胞Fas、FasL的表达率。结果AA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浓度和CD3+4细胞Fas、FasL的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重型AA(SAA)组与慢性型AA(CAA)组之间无差别。各型AA患者TNF-α浓度与CD3+4Fas+表达率呈正相关(r=0.542P=0.011)。结论TNF-α和Fas/FasL系统介导的凋亡参与了AA患者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凋亡过程。结果导致造血干细胞减少,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和骨髓激活素A在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的变化意义。方法收集91例ITP患儿治疗前后及20例相对正常儿童血清和骨髓上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和骨髓激活素A浓度。结果急性ITP患儿治疗前血清和骨髓激活素A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和治疗后组(P<0.05),治疗后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慢性ITP患儿无效组治疗前后血清和骨髓激活素A浓度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治疗后血清和骨髓激活素A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激活素A的变化可能与ITP患儿的病情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对糖皮质激素(GC)敏感(SS)和耐药(SR)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患儿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地塞米松浓度和P-糖蛋白170(P-gp170)表达与GC耐药的关系,探讨P-gp170在GC耐药NS患儿中的作用及介导耐药的可能机制。方法收集2006年1至10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科诊断为原发性NS的初治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对GC的反应分为SSNS亚组和SRNS亚组,并设同期行查体的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应用地塞米松刺激SSNS和SRSS亚组患儿的PBMC并进行培养,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培养前(0 h )及培养后12、24和36 h时PBMC内地塞米松浓度;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培养各时间点PBMC膜表面P-gp170的表达量;分别对不同培养时间点PBMC内地塞米松浓度与P-gp170的表达量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研究期间SSNS亚组纳入16例,SRNS亚组纳入8例,对照组纳10例。①PBMC内地塞米松浓度随培养时间延长SSNS亚组呈增高趋势(P<0.05), SRNS亚组变化不显著(P>0.05);各培养时间点PBMC内地塞米松浓度SSNS亚组和SRNS亚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②SSNS亚组P-gp170表达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各培养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高于对照组(P<0.05)。SRNS亚组各培养时间点P-gp170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于SSRN亚组(P<0.05)。③对照组不同培养时间点PBMC内地塞米松浓度与P-gp170表达呈显著负相关(12 h:r=-0.852,24 h:r=-0.794,36 h:r=-0.847;P均<0.05);SSNS亚组也呈显著负相关(12 h:r=-0.728,24 h:r=- 0.785,36 h:r=-0.842;P均<0.05); SRNS亚组无显著相关性。结论①PBMC膜表面P-gp170表达增高与NS患儿GC耐药有,P-gp170表达增高介导了部分NS患儿的GC耐药;②应用GC可诱导NS患儿PBMC膜表面P-gp170的表达增高,部分GC耐药患儿与GC应用所致P-gp170增高有关;③NS患儿PBMC膜表面P-gp170的表达增高为GC耐药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PPAR-γ与免疫细胞分化、凋亡、增殖和细胞因子分泌调控均密切相关,该实验旨在研究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PPAR-γ mRNA表达变化及其与血浆IL-13的相关性。方法:序贯收集2007年9月至2008年7月符合试验入选标准的急性ITP患儿53例,同时收集相匹配的同期体检儿童50例作为对照。RT-PCR法检测ITP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PPAR-γ mRNA的表达,ELISA 法检测血浆中IL-13水平。结果:急性ITP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PPAR-γ mRNA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78±0.03) vs (0.52±0.05),P<0.05];急性ITP患儿血浆中IL-13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60.21±34.26)pg/mL vs (121.42±12.69)pg/mL,P<0.05]。急性ITP患儿血浆中的IL-13含量与外周血淋巴细胞PPAR-γ mRNA表达变化呈正相关(r=0.89,P<0.05)。结论:急性ITP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PPAR-γ mRNA表达上升,并与IL-13水平呈正相关,PPAR-γ与IL-13可能均参与了急性ITP的发病过程。[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5):367-370]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骨髓内环境中的血小板生成素 (TPO)、转化生长因子 β1 (TGF -β1 )及巨核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 β1 的Ⅲ型受体 (TGF -βRⅢ )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 2 8例急性ITP(AITP)患儿、16例慢性ITP(CITP)患儿和 2 0例相对正常儿童的骨髓 ;用Percoll密度梯度及免疫磁珠法分离骨髓巨核细胞 ;采用双抗体夹心ABC -ELISA法检测TPO、TGF -β1 水平 ;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TGF -βRⅢ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AITP组与CITP组骨髓TPO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且CITP组明显高于AITP组 (P <0 .0 5 ) ,但三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②AITP组与CITP组骨髓TGF -β1 的水平及巨核细胞TGF -βRⅢ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且CITP组明显高于AITP组 (P <0 .0 5 ) ,三组之间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③除CITP组骨髓TPO与TGF -β1 的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外 (r =0 .65 3 ,P <0 0 5 ) ,其余两组均无明显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检测ITP患儿骨髓TPO、TGF -β1的水平及巨核细胞TGF -βRⅢ的表达情况对于研究ITP的发病机制以及早期分型和判断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浆miR-106b-5p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中的表达及其与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cells 17,Th17)、调节性T细胞(T regulatory cell,Treg)、Th17/Treg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79例ITP患儿(ITP组)和4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为研究对象。79例ITP患儿根据治疗效果分为完全有效组(40例)、有效组(18例)、无效组(21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iR-106b-5p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技术检测Th17和Treg,计算Th17/Treg,分析血浆miR-106b-5p表达水平与Th17、Treg及Th17/Treg的相关性。结果 ITP组miR-106b-5p、Th17及Th17/Tre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Tre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ITP组患儿治疗后miR-106b-5p、Th17、Th17/Treg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Treg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完全有效组miR-106b-5p、Th17、Th17/Treg水平低于有效组和无效组(P<0.05),Treg水平高于有效组和无效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ITP患儿血浆miR-106b-5p表达水平与Th17、Th17/Treg均呈正相关(分别r=0.730、0.816,均P<0.001),与Treg呈负相关(r=-0.774,P<0.001)。结论 ITP患儿存在miR-106b-5p高表达和Th17/Treg比例失衡,在ITP患儿治疗过程中检测miR-106b-5p、Th17、Treg及Th17/Treg水平,对ITP患儿的疗效判断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患儿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 antibody,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 peroxidaseantibody,TPOAb)的表达情况。方法前瞻性选择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120例ITP患儿作为ITP组,另选择60例非ITP患儿作为非ITP组。根据ITP临床分型将ITP组患儿分为新诊断ITP(n=53)、持续性ITP(n=42)与慢性ITP(n=25)。比较ITP组与非ITP组、不同ITP临床分型患儿临床资料,分析ITP患儿血清TGAb、TPOAb表达情况,及其与ITP临床分型的关系。结果ITP组CD_(3)^(+)、CD_(4)^(+)比例及血小板计数低于非ITP组,CD_(8)^(+)比例及TGAb、TPOAb水平高于非ITP组(P<0.05);慢性ITP患儿CD_(3)^(+)、CD_(4)^(+)比例及血小板计数低于新诊断ITP、持续性ITP患儿,CD_(8)^(+)比例及TGAb、TPOAb高于新诊断ITP、持续性ITP患儿(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D_(3)^(+)、CD_(4)^(+)、CD_(8)^(+)、TGAb、TPOAb表达水平变化与慢性ITP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绘制决策曲线,结果显示,在高风险阈值0.0~1.0范围内TGAb联合TPOAb评估儿童ITP临床分型的净收益率始终>0,有临床意义。结论TGAb、TPOAb在ITP患儿中呈异常表达,且与患儿ITP临床分型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