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究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康复期患者不同舒张压(DBP)水平下的运动耐量情况.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的45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其中男性35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61.69±9.73)岁,按6分钟步行距离(6MWD)水平进行分组,应用独立样...  相似文献   

2.
曹磊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1):2623-2624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可降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及再缺血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但由于冠状动脉病变复杂,且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关于老年患者接受PCI治疗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报道较少[2].本文旨在观察PCI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科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0例,其中年龄45~ 59岁者30例(青中年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急性心肌梗死15例,心绞痛1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3例.年龄60~78岁者40例(老年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急性心肌梗死19例,心绞痛16例,陈旧性心肌梗死5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青年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1年预后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行冠脉造影术明确诊断为冠心病并成功行PCI治疗的青年女性(年龄<45岁)患者31例(心绞痛18例,急性心肌梗死13例),选取同期住院行冠脉造影检查除外冠心病诊断的青年女性22例为对照组,并选取同期住院诊断为冠心病的青年男性患者52例为性别对照组,选取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50例为年龄对照组.观察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早发冠心病家族史、血脂、白细胞、血红蛋白、胆红素、尿酸等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观察患者冠脉病变特点及PCI治疗效果.结果 ①与青年女性对照组相比,女性冠心病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比例明显增高(P<0.05),总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水平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性别对照组相比,女性高血压比例高于男性患者(P<0.05),而吸烟比例低于男性患者(P<0.05),两组间平均发病年龄、糖尿病、家族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甘油三酯水平高于男性患者(P<0.05).③女性患者冠脉造影检查提示单支病变20例,双支病变9例,三支病变2例.所有患者定期随访,无严重出血、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支架内再狭窄及死亡.结论 高血压、糖尿病是青年女性冠心病危险因素.青年女性冠心病患者多以单支病变为主,PCI治疗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确诊为冠心病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老年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冠心病危险因素在不同性别人群中的差异以及不同性别患者PCI预后的差异。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地分析自2008年7月至2012年11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年龄>65岁确诊为冠心病并行PCI治疗的患者4927例,按性别分为两组,其中男性3049例,女性1878例,统计其临床特征、冠状动脉造影及PCI结果、围术期抗栓治疗药物及其他心血管药物的使用情况、院内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的发生情况,分析总结两组患者各自的特点及差异。结果冠心病危险因素中,男性患者吸烟比例和肾功能不全的发病率较女性高(51.5% vs 15.3%,P<0.01;22.1% vs 15.3%,P<0.01);而女性患者体质量指数[(24.8±4.4) vs (24.5±3.7)kg/m2,P<0.05]和发病年龄更高[(72.6±4.8) vs (72.2±5.4)岁,P<0.01],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比例也较男性高(70.5%vs 60.8%,P<0.01;32.2%vs 24.9%,P<0.01)。两组术后MAC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女性死亡率高于男性(0.6% vs 0.1%,P<0.01)。结论在接受PCI的人群中,老年女性较男性拥有更多的冠心病危险因素,且PCI预后也较男性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而运动试验99mTc MIBI(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心肌灌注显像正常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方法 选择运动试验99mTc MIBI心肌灌注显像正常 ,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存在明显的主要冠状动脉狭窄 (≥ 5 0 % )的冠心病患者 6 4例 [男性 5 3例 ,女性 11例 ,平均年龄(5 6± 8)岁 ];另外选择运动试验99mTc MIBI心肌灌注显像和冠状动脉造影均正常的患者 6 7例作为对照组 [男性 4 5例 ,女性 2 2例 ,平均年龄 (5 2± 9)岁 ]。对上述两组患者的临床、冠状动脉造影及心肌灌注显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随访。结果 在 18~ 10 1(5 0± 19)个月的随访期内 ,冠状动脉造影异常组和正常组分别有 2例和 1例发生心脏事件 (均为非致死性心肌梗死 ) ,两组患者的年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 0 8%和 0 3% (χ2 =0 77,P =0 38)。结论 运动试验99mTc MIBI心肌灌注显像正常的冠心病患者有着良好的预后 ,这对于冠心病患者治疗决策的选择可能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女性冠心病患者在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584例经PCI治疗的患者,被分为女性组(122例)和男性组(462例),收集其一般临床资料及PCI治疗情况,并进行长期(3~49个月)临床随访,详细记录患者临床主要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男性患者的全因性死亡率(0:3.03%,P>0.05)及心因性死亡率(0:2.98%,P>0.05)有增高趋势,女性患者因心脏病再住院率(15.57%:9.96%,P<0.05)显著增加,但2组患者其他临床主要不良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过校正不匹配因素的偏相关分析显示,男性与心因性死亡(r=0.0874,P<0.05)及全因性死亡(r=0.0970,P<0.05)呈正相关.结论:女性患者PCI治疗的长期临床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照评价45岁以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女性和男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近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4年4月至2008年2月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择期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45岁以下所有未绝经的124例女性患者作为女性组,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阜外心血管病医院2006至2007年所有择期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45岁以下男性患者430例作为对照(男性组).两组均在术后6个月行临床冠状动脉造影随访,所有患者均临床随访1年.结果 共入选124例女性患者160处病变,430例男性患者665处病变,两组皆完成随访.女性组的血脂异常、陈旧性心肌梗死及吸烟史比例均低于男性组(均P<0.01).左主干病变比例女性组高于男性组(11.2%比2.9%,P<0.01).左前降支比例女性组高于男性组(61.3%比46.9%P=0.016).右冠状动脉病变比例女性组低于男性组(15.6%比30.2%,P<0.01).C型病变比例女性组低于男性组(36.2%比48.9%,P=0.004).分叉病变比例女性组高于男性组(26.9%比11.1%,P<0.01).靶病变长度女性组短于男性组[(20.36±13.37)mm比(23.04±13.86)mm,P=0.027].住院期及1年随访期间,女性组与男性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血栓发生率及再狭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病变位于左主干、前降支和分叉病变的比例45岁以下女性冠心病患者高于45岁以下男性冠心病患者,但是男性患者的冠心病危险因素较多、冠状动脉病变较严重.45岁以下男、女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近远期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性别差异是否影响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预后。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因急性STEMI住院并接受急诊直接PCI治疗的患者578例。比较男性和女性在基线特征、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住院期间死亡率方面的差异。结果 578例患者中男性455例(78.7%),女性123例(21.3%)。女性的平均年龄较男性大[(68±10)岁比(61±12)岁,t=-6.817,P<0.01],高血压(75.6%比52.3%,χ2=21.484,P<0.01)和糖尿病(43.1%比27.7%,χ2=10.737,P<0.01)的患病率均高于男性;而男性的吸烟比例高于女性(63.5%比13.0%,χ2=99.108,P<0.01)。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女性的住院期间死亡率高于男性(8.9%比4.4%,χ2=3.945,P=0.047),校正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和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的使用后这种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36,95%CI:0.3393.169,P=0.95)。结论对接受急诊直接PCI治疗的STEMI患者而言,女性的住院期间死亡率高于男性,但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本研究样本人群女性年龄偏大、并存疾病更多所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1年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特征和随访结果.方法:分析总结既往在北京安贞医院接受CABG且随后1年内接受PCI的121例患者的临床数据,并进行随访.结果:患者平均年龄为60.71岁,男性占71.9%,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和吸烟史等冠心病危险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75岁及以上老年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远期预后是否存在性别差异。方法:连续入选2004-04至2010-11期间在我院行PCI的29 211例冠心病患者,分为:≥75岁女性组(521例)、75岁女性组(5 666例)、≥75岁男性组(1 098例)和75岁男性组(21 926例)。比较各组患者PCI术后住院期和远期预后。结果:住院期间,≥75岁女性组心原性死亡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三组。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与75岁女性及75岁男性比,≥75岁女性是心原性死亡(HR=2.53,95%CI:1.15~5.59;HR=2.22,95%CI:1.26~3.91)和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HR=2.26,95%CI:1.27~4.03;HR=2.25,95%CI:1.44~3.51)的独立危险因素。但与≥75岁男性相比,≥75岁女性不是心原性死亡(HR=1.30)和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HR=1.21)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与其他人群相比,75岁及以上老年女性PCI术后住院期和远期预后较差,但其不是PCI术后预后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中年女性冠心病临床危险因素、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特点,评价冠心病发病、危险因素构成、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方面年龄和性别的差异.方法 入选1998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0日9年间在我院临床疑诊冠心病、年龄40~79岁、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住院患者5685例.根据年龄分为中年组(40~59岁)和老年组(60~79岁),根据性别分为女性组和男性组.以同龄男性及老年女性为对照,回顾性分析冠心病危险因素在中年女性的分布情况、冠心病的检出率、冠状动脉病变及介入治疗特点、肾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特点.结果 ①中年女性与同龄男性比较:血脂异常患病率女性(75.68%)显著低于男性(88.80%)(P<0.01);高血压患病率女性(59.42%)显著高于男性(50.66%)(P<0.01);糖尿病患病率女性(30.47%)与男性(33.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陈旧心肌梗死患病率女性(11.48%)显著低于男性(42.50%)(P<0.01);脑卒中患病率女性(5.01%)与男性(4.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肾功能下降患病率女性(1.71%)低于男性(2.87%)(P=0.07).冠状动脉造影冠心病检出率女性(36.64%)显著低于男性(69.10%)(P<0.001);在冠心病患者中,冠状动脉受累血管数量及严重程度中年女性组比男性轻(P<0.01);介入治疗比例(58.87%)低于男性(67.08%)(P<0.01).肾动脉狭窄检出率女性(8.62%)高于男性(4.97%)(P<0.05).②中年女性与老年女性比较: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陈旧心梗、脑卒中、肾功能不全患病率,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冠状动脉病变受累血管数量及严重程度,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比例,肾动脉狭窄检出率均显著低于老年女性组(P<0.01).结论 在临床疑诊冠心病而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中,中年女性血脂异常、陈旧心梗患病率、冠心病检出率、冠状动脉病变受累血管数量及严重程度、介入治疗比例显著低于同龄男性及老年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文通过对年龄<40岁的青年女性冠心病患者的易患因素,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及血运重建进行回顾性研究,进而对病因及临床特点进行探讨。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入选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入院,年龄为20~40岁,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心病的107例青年女性患者,对其冠心病易患因素,冠状动脉造影特点,血运重建治疗特点进行研究,并与同时期住院的20~40岁的320名青年男性患者进行对比。结果:患者平均年龄(37.53±3.11)岁。其中急性心肌梗死占20.6%,最常见的冠心病易患因素为高血压(51.4%),其次为高脂血症(40.2%),糖尿病患者占20.8%。冠状动脉造影示病变以单支病变为主占59.4%。绝大多数合并前降支病变(81.1%)。左主干病变占12.3%,3支病变为9.3%。糖尿病或合并有2种以上易患因素者患多支病变的比例明显增加。71.7%的患者接受PCI治疗,平均置入(1.4±1.1)枚支架,17.9%的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13例可能为非传统易患因素所致冠状动脉疾病,其中多发性大动脉炎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1例患者为川崎病,1例患者为马方综合征出现主动脉夹层累及右冠状动脉,2例为产后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结论:青年女性冠心病患者易患因素及临床表现有其特殊性,需要建立多中心的大样本研究以增进青年女性冠心病病因及临床特点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行经皮介入治疗(PCI)患者的临床及造影特点,为冠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治疗策略的选择提供参考. 方法:分析150例搭桥术后行PCI患者的临床及造影特点. 结果:患者平均年龄(62.3±9.3)岁,左室射血分数(59.1±6.6)%.150例患者均为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共处理罪犯病变197处,其中自身血管153处,动脉桥血管2处,静脉桥血管42处.所有患者均行PCI治疗,无再流发生率为12.7%,其中16例为桥血管病变,3例自身冠状动脉病变,桥血管介入治疗较自身血管介入治疗后其心肌标志物升高明显,无术中死亡病例. 结论:PCI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心肌缺血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心功能和血管病变造影特点是成功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合并完全性左束支阻滞(LBBB)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285例2002年1月至2008年1月收入院心电图显示LBBB的患者,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年龄33~86(60±9)岁,其中男性165例,女性120例。采用Judkins法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检查,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在285例患者中根据造影检查结果,确诊为冠心病者174例,其中男性117例,女性57例。平均年龄(65±9)岁。排除冠心病者111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63例。平均年龄(60±9)岁,与不合并冠心病者相比,冠心病合并LBBB者,年龄较大,男性多见,糖尿病、高血压、既往心肌梗死发生率较高;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单支、双支和3支病变分别占32%、20%和46%。病变部位:前降支受累者最多见,占89%,回旋支受累者58%,右冠状动脉占64%,累及左主干者18%。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合并LBBB的冠心病患者,其独立预测因素包括:男性、年龄增加,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既往心肌梗死者与冠心病发生密切相关,危险因素越多,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的冠心病发生率越高。结论合并LBBB的大多数冠心病患者,其临床特征包括高龄、男性、多合并糖尿病和/或高血压,既往有心肌梗死史。当LBBB伴不明原因胸痛或心电图异常难以解释时,冠状动脉造影有助于确定缺血性心脏病及病因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70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急诊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97例冠心病患者男性66例,女性31例,平均年龄(76.44±6.20)岁。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动脉介入治疗。结果:93例患者均取得穿刺和介入治疗成功。1例桡动脉穿刺失败改行股动脉穿刺,3例患者桡动脉穿刺成功但头臂干迂曲、升主动脉扩张,在造影后改行股动脉途径经皮腔内冠状动脉动脉介入术(PCI)成功。扩张病变血管包括右冠状动脉32支,前降支52支,回旋支13支。97例患者靶血管植入支架共221个。21例患者术中须更换导引导管。术后股动脉穿刺局部较大血肿2例,桡动脉闭塞2例,前臂皮下淤血2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胸痛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胸闷、胸痛伴心电图改变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215例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资料,根据年龄和性别分成老年组和非老年组进行比较.结果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为82.8%.男性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比女性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5.3%(157/184)vs.67.7%(21/31),P<0.05].女性冠心病的发病年龄比男性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5.3±5.7)岁vs.(61.2±8.3)岁,P<0.05].老年组男性和女性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均高于非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8.9% vs.80.3%,P<0.05;75.0%vs.42.9%,P<0.05];非老年组女性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明显低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9%vs.80.3%,P<0.05];老年组女性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与男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女性患者以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病变为主,非老年组女性患者以右冠状动脉病变为主;老年组患者以三支血管病变为主,而非老年组女性患者以单支血管病变为主.结论 对于临床上有胸闷、胸痛伴有心动图改变疑诊冠心病的患者,特别是中年以上男性患者或老年女性患者,应尽早做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明确诊断及评估病情.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男性与女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直径≤3.0mm病变的介入治疗特点及中期预后。方法入选2004年4月至2008年4月收住阜外医院并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患者共计1350例(1702处治疗病变),介入治疗血管为参照血管直径<3.0mm的自身冠状动脉首次介入治疗病变,其中男性1073例(79.6%),女性277例(20.5%)。随访严重不良心脏事件。结果与既往研究相比,临床特征与既往研究基本相符。造影结果,男性术后和随访狭窄程度略高,同时支架释放成功率略低。其余造影结果并未明显差异。平均随访(181.1±9.6)d后,男女两组患者之间严重不良心脏事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23.1%比22.9%,χ2=0.02,P=0.87),除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死亡因女性样本量太小原因得出差异外,包括急性心肌梗死(0.37%比0.36%,χ2=0.003,P=0.95),再狭窄(16.6%比15.6%,χ2=0.68,P=0.41),晚期支架内血栓(0.56%比0.36%,χ2=1.15,P=0.28),再次血管重建(11.8%比13.4%,χ2=2.55,P=0.11)等各亚项差异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男女冠心病患者在冠状动脉直径相同和病变特点相似情况下,PCI术后女性和男性的中期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状动脉血管直径的差异,可能对PCI术后预后的性别差异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合并冠状动脉左主干(LMCA)病变老年女性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的长期预后。方法从1997年12月~2012年10月,共有302例女性患者在我院首次行冠状动脉造影提示LMCA并行PCI,其中≥65岁的老年女性156例,年龄(72.0±4.31)岁;<65岁非老年女性146例,年龄(55.5±7.06)岁。两组成功PCI患者随访(42.0±19.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特征、冠状动脉病变特点、PCI特点及随访结果。结果老年组高血压和急性心肌梗死的比例较非老年组虽有增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的Syntax评分明显高于非老年组[(26.6±8.49) vs (23.5±9.10),P<0.01]。老年组与非老年组PCI成功率均为100%,两组所采用手术术式、植入支架平均直径及长度,以及药物洗脱支架的比例均无明显差异。与非老年组相比较,老年组在总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支架内血栓及全因死亡的发生率均无明显增加。结论合并LMCA病变的老年女性患者接受PCI是安全的,通过强化抗血小板治疗、选择合理的手术策略可改善其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分析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7年7月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收治的9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因合并有冠心病后行PCI的临床资料,并对PCI数据、术后药物治疗和长期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60.9±14.3)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2例;单支病变患者4例,多支病变5例;所有患者均置入药物洗脱支架,PCI术前血小板计数(596±233)×109/L,其中4例住院期间诊断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血小板计数为(803±105)×109/L;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8例患者同时长期服用羟基脲,平均随访(53.2±26.9)个月,术后随访期间血小板计数(485±133)×109/L,随访期间无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仅有1例患者因胃溃疡出现消化道出血事件。结论对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合并冠心病行PCI患者,给予长期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并合用羟基脲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合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Fightbundlebranchblock,RBBB)冠心病患者的临床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189例心电图显示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为本院2002年1月-2008年1月收入院,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病例。最小年龄38岁,最大年龄86岁,平均年龄(61±10)岁,其中男性154例,女性35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由心电图分析确定。采用Judkins法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及右心室造影检查,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测定右心室射血分数。所有资料采用SAS软件处理,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189例患者中根据造影检查结果,确诊为冠心病者134例,其中男性116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62±9)岁。排除冠心病者55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57±10)岁。与不合并冠心病者相比,冠心病合并RBBB者,年龄较大,男性多见,糖尿病、高血压、既往心肌梗死发生率较高;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分别占35%、24%和40%。病变部位:前降支受累者最多见,占85.1%,其次为右冠状动脉占62.7%,回旋支受累者57.5%,累及右主干者11.9%。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合并RBBB的冠心病患者,其独立预测因素包括:男性、年龄增加,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既往心肌梗死者与冠心病发生密切相关,危险因素越多,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的冠心病发生率越高。结论大多数合并RBBB的冠心病患者,其临床特征包括:高龄、男性、多合并糖尿病或/和高血压,既往有心肌梗死史。当右束支传导阻滞伴不明原因胸痛或心电图异常难以解释时,冠状动脉造影有助于确定缺血性心脏病及病因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