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临沂市河东区位于沂蒙山区,人口近60万。自1973年在该地一民工中首次发现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以后,疫区由南向北逐年扩大,成为山东省重疫区之一。为了做好今后的防治工作,现将历年有关防制资料整理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高发乡镇疫苗接种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双价疫苗防病效果。方法选择HFRS高发乡镇为疫苗接种试点,接种对象为16~60岁人群,要求以接种的自然村为单位,疫苗接种率达到70%以上。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人群免疫前后IgG抗体水平检测,了解抗体阳转情况。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观察疫苗干预前后对HFRS的防病效果。结果(1)接种率:16~60岁人群应接种29088人,2针疫苗实际接种22821人,接种率78.46%,其中滦南县接种人群的接种率最高为90.37%,抚宁县最低为73.39%,滦县、卢龙和青龙县分别为80.29%、74.19%和75.57%。(2)IgG抗体阳性率:免疫前平均为3.33%,免疫后平均为80.63%。同一人群免疫前后抗体配对检测,免疫前平均为2.62%,免疫后平均为80.63%。(3)发病率:接种HFRS疫苗后高发乡镇HFRS发病数为9例,发病率为18.79/10万;干预前发病数为80例,发病率为166.56/10万。结论高发病乡镇疫苗接种覆盖率达70%以上时,防病效果显著,值得在全省其他乡镇推广。  相似文献   

3.
本区辖12个乡镇,60万人口,总面积948km2。1995~1997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率(/10万)分别为30.17、21.54、12.63;病死率(%)分别为2.29、0.81、0。1 流行特征1.1 地区分布 发病较高的有汤头、刘店子、八湖、郑旺4个乡镇,年平均发病率(/10万)分别为44.18、39.50、33.96、31.07,年平均发病人数为30、28、26、22。临青公路北侧6个乡镇发病218人,发病率26.20/10万;南侧6个乡镇发病162人,发病率16.63/10万。散发为主要流行形式。调查298例病人,分布于208个自然村(或单位),其中1村1例的156个村,占75%;1村2例的39个村,占18.75%;1村3例…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肾综合征出血热Ⅱ型地鼠肾细胞灭活疫苗在山东省高发人群接种后的免疫效果。疫苗初免3针后2周、12个月血清中和抗体阳转率分别为68.96%(20/29)、18.5%(5/27),12个月复种1针后血清中和抗体阳转率达100%(27/27)(MCPENT法);几何平均滴度(GMT)为8.4、3.2、17.05。通过1995年春峰及秋冬峰本病高峰期观察,接种人群未发生病人,对照人群发病25例,发病率210.9/10万,疫苗保护率100%,疫苗接种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近期免疫、防病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我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规律,现将该病1991~1996年的流行情况分析如下.1资料来源资料来自全市12个县(市、区)1991~1996年传染病疫情月报、年报表以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2结果2.1流行强度.1991~1996年全市HFRS,年均发病率为11.68/10万,病死率为0.51%.发病率,以1994最高(表1).2.2地区分布.全市12个县(市、区)均有HFRS发生,但以市郊区年均发病率最高(表2)。2.3季节分布.全年各月均有病例报道,1~12月依次为479例,占9.86%;437例,占9.00%;436例,占8.98%;543例,占11.18%,524例…  相似文献   

6.
7.
江苏省肾综合征出血热单价灭活疫苗中期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观察HFRS单价灭活疫苗中期免疫效果。方法:采用IFAT法及MCPENT法检测荧光抗体及中和抗体。结果:3个试区加强接种人数分别为4052、4407和6354人。加强后,Ⅰ型苗荧光抗体阳性率为72.73%,GMT为14.14;中和抗体阳性率为54.55%,GMT为6.67。D型苗荧光抗体阳性率为75.00%,GMT为11.85;中和抗体阳性率为60%,GMT为9.44。加强后1年,Ⅰ型苗年均保护率为65.52%,Ⅱ型苗则为94.24%。同期,Ⅰ型苗荧光抗体阳性率维持在40%,中和抗体维持在35.00%;Ⅱ型苗荧光抗体阳性率降至10.34%,中和抗体维持在53.85%。结论:两型疫苗均有较好的中期防病效果。  相似文献   

8.
竺小春 《浙江预防医学》2004,16(4):24-24,26
嵊州市自1964年报告首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人以来,发病率逐年增高,发病率曾居全省首位,本文为探索该病的流行特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36年来的HFRS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肾综合征出血热防制与监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为全面了解甘肃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发病特征。疫区,疫源地的变化情况。总结防制与监测经验。方法 流行病学分析。常规监测(检测)方法。结果 我省HFRS发病经历了发现与扩散。暴发与流行和控制在低水平的发病3个阶段;疫情仍不稳定。疫区还在扩大,疫源地已从典型的姬鼠型(I型)疫区(疫源地)向混合型疫区(疫源地)演变。结论 坚持每年开始大面积灭鼠。加强宣传教育是控制该病暴发和蔓延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11.
甘肃省肾综合征出血热11年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综合甘肃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情资料及两个“监测室”的调查研究资料,对全省1983-1993年本病流行病态势作了结分析。自1983年在天水地区及陇南地区发现病例后,疫区逐渐向平凉地区,定西地区及甘南藏族自治州扩展;到1993年,一省共报告病1514,291例,有18个县(市)报告了当地病例,全省疫情,80年代稳定,发病率为0.02-0.0510万:90年代,疫情持续上,发病率为0.09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首次发现野鼠型肾综合征出血热暨分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东省1984~1993年收检冻存的肾综合征出血热隐性感染者和患者血清、鼠阳性血清及阳性鼠肺标本进行分型诊断。82例感染者、患者血清中检出家鼠型36例(43.9%),野鼠型17例(20.7%),未定型29例(35.4%)。38份鼠阳性血清中,褐家鼠28份、黄毛鼠3份、板齿鼠1份和臭分均为家鼠型,1例份黄毛鼠检出野鼠型,4份未定型。20份鼠肺中,除1份褐家鼠检出野鼠型外,其余均为家鼠型。首次发现我省有野鼠型肾综合征出血热存在,是以家鼠型为主的混合疫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四川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规律和特征。影响因素,为防制提供依据。方法 疫情资料来源于疫情报告系统,现场调查方法参照有关部门标准,血清学检测采用常规免疫荧光法^[1]。结果 1984-2000年,四川省共报病26442例,死亡910例,发病率逐年下降,除新疫区盐源县外,近几年全省控制在1/10万左右,季节高峰消失,呈高度散发状态,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在1.5%左右,且与年度和地区发病高低无明显联系。患者血清学诊断符合率为78.42%,总鼠密度在12%左右,室外略高于室内,室内外主要宿主动物分别为褐家鼠,黑线姬鼠,总鼠带病率为3.0%,其中黑线姬鼠最高(6.43%)。结论 四川省是HFRS的混合型疫区,其人群分布和流行特征与全国情况基本一致。监测为防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广州市1991至1993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报告广州市综合征出血热(HFRS)监测结果,1991年全年总发病率0.37/10万,1992年0.49/10万,1993年0.34/10万,3年病死率4.2%;病例以中心城区多见,仍呈散发性,冬春季为发病高;发病以青壮年居多,临床轻,中型多见;1992年实验大白鼠型病人再次发生1例;正常人群血清学监测仍检出隐性感染者。鼠间监测选两个监测点。1个对照点,传染源仍以褐家鼠为主,无黑线姬鼠,疫源地不  相似文献   

15.
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防病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评价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苗防病效果。方法选择16~60岁常住人群为研究对象,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确定接种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HFRS的发病率,计算HFRS疫苗的保护率,并进行防病效果评价研究。结果HFRS疫苗大面积接种的流行病学效果令人满意,保护率高达90.31%~100%,有效地控制了该病的发生和流行。近年来发病率连续下降,打破了以往周期性流行规律。HFRS疫苗接种10年后仍具有保护作用。结论疫苗是预防控制HFRS十分有效的方法,值得继续大面积推广,以保障人民群众免受其侵袭与危害。  相似文献   

16.
本县1986年暴发肾综合征出血,共发病508例,发病率为108.55/10万;病死23例,病死率为4.53%,全县共18个乡镇,有17个发病,占94.44%,病例呈散发,又相对集中,有4个乡镇的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78.54%。发病时间,年龄,性别等与历史资料一致。全年病例数与总鼠蜜度不相关(r=0.2314,n=9,P>0.1),而与黑线姬鼠密度及构成比显著相关(r=0.7634,n=9,P<0.  相似文献   

17.
平顶山市1981至2001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1981—2001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动态分析,以掌握其流行规律,制订防制策略。方法 流行病学和统计学方法。结果 1981-2001年全市共发病1881例,年发病率由9.94/10万降至2.00/10万以下;舞钢市发病最多,占全市病例总数的68.98%;冬季发病高峰逐渐削低至无明显季节性变化;以青壮年发病为主;15—64岁占总病例数的94.15%,14岁以下发病构成呈上升趋势,男女发病之比为4.13:1;以农民发病为主,占总发病数的78.31%;疫区已由姬鼠型演变为混合型。结论 通过开展HFRS现场监测、防制知识宣传、科学灭鼠和针对性的接种HFRS灭活疫苗,可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8.
肾综合征出血热与气象因子相关性分析及其预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根据连云港赣榆县1990~2002年的气象资料及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发病情况,探讨气象因子对HFRS高发区发病率的影响及其相关性,并建立基于气象因子的HFRS发生的预测预报模型。方法用数据处理软件SAS的相关性分析工具和多重线性回归模型。结果以湿度(x1)、日照(x2)、降水(x3)、平均温度(x4)和最低气温(x6)等气象因子为自变量,HFRS发病率为因变量,采用强迫引入法和逐步回归法,分别建立回归方程,y=8.766 0.148x1 0.015x2-0.028x3-0.567x4(①),复相关系数(r)=0.45及y=1.742-0.054x6(②),复相关系数(r)=0.44,经t检验,呈显著相关。结论方程②可作为HFRS的预测预报模型,同时进行了区间估计,证实可行。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三峡库区涪陵段1964~1993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趋势作了某些分析,旨在兴建、开发三峡库区时为防治本病提供一定的依据。30年中发病乡(镇)的扩大与发现,以1964~1969年较为突出,占累计发病乡(镇)总数的27.59%,在嗣后的24年(1970~1993年)间仍以平均每年3.8个疫区的新发现渐进式扩大,可见三峡库区涪陵段HFRS疫区的发现与扩大仍未结束;发病率在80年代(6.58/10万)急剧上升,较60年代(3.53/10万)和70年代(2.51/10万)发病总数高1.83倍,90年代的发病率(1O.54/10万)较前26年上升57.49%;病例围绕高、中发疫区向心性集中,流行强度则离心性递减;在涪陵段的长江南岸、乌江北岸以集簇性暴发为主,长江北岸、乌江南岸为散在发病;呈5~7月(占27.03%)、10~12月(占45.79%)“双峰”型季节性发病高峰,1~4、8、9月份为非流行季节,其病例占总发病数的27.17%;每5~7年出现l次周期性发病高峰,高峰年的发病率与该地区整体发病率一致,似呈上升趋势;68.76%的病人集中在20~49岁人群,农民发病占83.35%,男女之比为2.5:1。疫区及疫源地以野鼠型为主,混合型次之,家鼠型也存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掌握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规律与疫源地情况,为控制HFRS的流行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和疫源地调查方法,对人间疫情和主要宿主动物进行分析,采集标本送实验室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法测抗原。结果1965年后的近40年来,衢州共发生HFRS 18 422例,年均发病率为21.87/10万,死亡271例,病死率1.47%。发病季节随年代发生明显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前,冬春峰发病数之比为7.22:1,2000年以后为1.18:1,农民发病占82,41%,男女之比为2.20:1,25~54岁组发病占7826%。开化县和衢江区是我市最主要HFRS疫区。2002~2004年室外鼠密度为3.64%,室内为4.20%。褐家鼠和黑线姬鼠分别为室内和野外优势鼠种,带病毒鼠指数分别为0.026和0.034。3年的带病毒鼠指数分别是0.048、0.036和0.032,与发病率变化存在相关性。结论自1965年报告首发病例后40年来,发病率曲线呈单峰型,表明HFRS存在散发、流行、逐步静息的自然规律性。我市仍然是一个以姬鼠型为主的混合型疫区,近年来疫情的下降,不仅在于易感人群接触病原体机会的减少,也在于自然界主要宿主动物的带病毒鼠指数的下降。HFRS的防制工作仍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