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评价特发性黄斑裂孔玻璃体切割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的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45眼特发性黄斑裂孔玻璃体切割术后并发性白内障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25例25眼行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术,20例20眼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患眼视力、黄斑变化情况。结果 术后3月,所有患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最佳矫正视力0.01~0.1者6眼,0.2~0.3者18眼,0.4~1.0者21眼,术后早期并发症为角膜水肿3眼,黄斑区视网膜水肿3眼,术后远期并发症为后发性白内障11眼,需Nd:YAG激光治疗,黄斑裂孔重新裂开2眼。结论 对于特发性黄斑裂孔玻璃体切割术后并发性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操作安全、临床效果好、术后并发症轻微,是目前最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特发性黄斑裂孔玻璃体切除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的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对32例(32眼)特发性黄斑裂孔玻璃体切除术后并发性白内障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21例(21眼)行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术,11例(11眼)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患眼视力、黄斑变化情况。结果:术后三月,所有患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最佳矫正视力0.01~0.1共4眼,0.1~0.3共11眼,0.3~1.0共17眼,术后早期并发症为角膜水肿2眼,术后远期并发症为后发性白内障6眼,需Nd:YAG激光治疗,黄斑裂孔重新裂开1眼。结论:对于特发性黄斑裂孔玻璃体切除术后并发性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操作安全、临床效果好、术后并发症轻微,是目前最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黄斑裂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术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治疗黄斑裂孔的疗效和意义。方法 将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3年 4月在我院治疗的黄斑裂孔患者 64例 (67只眼 )随机分为两组 ,一组为分期手术组 ,2 8眼 ,先进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 ,必要时再进行Ⅱ期经透明角膜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 ;另一组为联合手术组 ,3 9眼 ,行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经透明角膜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治疗 ,并对其中视力有望明显提高的 3 4眼Ⅰ期植入了人工晶体。两组患者玻璃体切割术中都进行了剥除黄斑前膜或增厚的视网膜内界膜处理和全氟丙烷 (C3 F8)填充。对两组患眼术后疗效和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①在分期手术组中 ,术后两年内 ,术前晶状体透明的 5眼中有 4眼 (占 80 % )发展到了不同程度的白内障 ,全组 2 8眼中有 2 2眼 (占 78 6% )因白内障发展到了成熟期 ,又进行了Ⅱ期经透明角膜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 ;②联合手术组术后黄斑裂孔闭合率 (94 9% )高于分期手术组(75 0 % ) ,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χ2 =3 96,P <0 0 5 )。③联合手术组术后患眼最佳矫正视力提高≥2行率 (84 6% )高于分期手术组 (60 7% ) ,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χ2 =4 92 ,P <0 0 5 )。④联合手术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分期手术组 ,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特发性黄斑裂孔(IMH)玻璃体切割手术后的视功能状况,方法:复习并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综合评述IMH玻璃体切割手术后视功能状况。结果:多数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2行或2行以上,并且主观感觉的视物变形和暗点,辨色力,双眼融合功能和立体视功能也有所改善,术后视野光敏度较术前有所提高;注视性质由术前的偏心注视多数恢复为主后的中心注视,然后部分患者视力的改善提高不显著甚至出现视力下降,部分患者黄斑裂孔虽然获得解剖愈合,但仍遗留某些视觉缺陷。影响术后视力和其他视功能恢复的因素是复杂的,通常与术前视力和视功能状况的好坏,病程长程,裂孔分期早期、手术方式,裂孔愈合状态以及手术合并症等诸多因素相关。结论:黄斑裂孔一旦发生,其裂孔愈合和视功能稳定的机会极少,因此多数学者主张若诊断明确应早手术封闭裂孔,评价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IMH的疗效。应在解决形态愈合的基础上综合患者的视力,主观感觉及临床多项视功能进行全面评估。  相似文献   

5.
玻璃体切割术后白内障的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有玻璃体切割手术史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讨论该手术的适应症、手术技巧、手术并发症及处理。方法采用拦截—劈裂技术和囊膜上超声乳化法对23例(24眼)玻璃体切割术后的白内障患者进行了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其中晶状体核硬度Ⅱ级7眼,Ⅲ级15眼,Ⅳ级2眼。结果手术后矫正视力0.050.1者2眼,0.15者1眼,0.2~0.3者5眼,0.4~0.6者14眼,0.8~1.0者眼。随访1a以上均未见发生视网膜脱离。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适用于有玻璃体切割手术史的白内障患者,但手术适应症应严格掌握。术前需进行详细的眼部检查,手术过程较其它白内障手术有其特殊性,术中应尽可能维持较稳定的眼内压,操作技术必须熟练。对玻璃体手术后发生白内障的患者,一日视物明显模糊,应争取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特点、安全性和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7月-2000年3月本中心对21例21眼玻璃体切割术后白内障实施超声乳化手术,分析了术中的难点及并发症。共随访6-12mo。结果 玻璃体切割术后白内障手术难度大,术中易出现并发症:前房变浅瞳孔缩小者8例;悬韧带断裂晶状体坠入玻璃体腔2例;后囊膜破裂2例。术后矫正视力提高者19例(90.48%),视力无改变2例(9.52%)。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后白内障手术难度高、并发症多,采用超声乳化术易于调节和稳定眼压,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特发性黄斑裂孔玻璃体切割术后影响视力恢复及黄斑解剖愈合的相关因素.方法 49例49眼特发性黄斑裂孔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术的患者纳入本研究.行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 (logMAR)检查、裂隙灯显微镜及间接检眼镜等检查,同时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测黄斑裂孔基底直径、裂孔边缘高度及裂孔最小径,计算黄斑裂孔指数(macular hole index,MHI)、黄斑裂孔牵拉指数(tractional hole index,THI),对黄斑裂孔愈合情况分类.观察术后6个月时视力恢复及黄斑裂孔愈合情况,并与年龄、病程、术前BCVA、裂孔基底直径、裂孔高度、裂孔最小径、MHI、THI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术后BCVA为(0.45±0.29) logMAR,与术前BCVA(0.89±0.34) logMAR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4.2,P=0.000).术后裂孔基底直径为(432.1±90.7) μm,裂孔边缘高度为(214.0±81.3) μm,裂孔最小径为(195.3 ±86.2)μm,均较术前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术后49眼中,裂孔完全愈合者31眼(63.3%),部分愈合者14眼(28.6%),未愈合者4眼(8.2%).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术后BCVA (logMAR)与年龄、病程、术前BCVA (logMAR)均无相关性(均为P >0.05),而与MHI、THI显著相关(r=0.763,P=0.000;r =0.814,P=0.000);黄斑裂孔愈合类型与裂孔基底直径、裂孔边缘高度、裂孔最小径、MHI、THI均显著相关(均为P<0.05),而与术前BCVA、病程、年龄无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 MHI、THI可作为预测术后视力恢复及黄斑裂孔愈合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晶状体超声乳化玻璃体切割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6例患者行晶状体超声乳化玻璃体切割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 3~10个月随访中,所有患者术后视力都有不同程度提高,视力05以上者6例(375%),02~04者7例(4375%),01以下者3例(1875%)。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中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术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能够获得良好视力而无严重并发症,是治疗白内障合并眼后段病变一种较理想的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术后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注意事项。方法 对12例12眼玻璃体切割术后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视力较术前改善者11眼,未改善1眼。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后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术中须采取有效的方法控制灌注压及后房压,防止出现晶体后囊破裂及晶体脱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 hole,IMH)不同分期行白内障摘除玻璃体切割气体填充术后视力的恢复情况。

方法:选取2014-08/2016-08于我院治疗的IMH合并白内障患者75例75眼,所有患者均行白内障摘除玻璃体切割过氟丙烷(C3F8)气体填充术治疗,按IMH不同Gass分期分为Ⅱ期组(18眼)、Ⅲ期组(36眼)、Ⅳ期组(21眼)。比较术后1、3mo黄斑裂口闭合情况; 手术前后进行常规视力检查,比较各组患眼视力提高情况;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手术前后黄斑厚度。

结果:术后1mo,Ⅱ期组黄斑裂口闭合率显著高于Ⅲ期与Ⅳ期组,Ⅲ期组显著高于Ⅳ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3moⅡ期组、Ⅲ期组黄斑裂孔闭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手术前后视力数指、0.02~0.08、0.10~0.20、0.25~0.40、≥0.50人数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期组视力提高率为94%,显著高于Ⅲ期(83%)与Ⅳ期组(67%)。Ⅱ期、Ⅲ期组手术后黄斑厚度较手术前均显著降低,Ⅳ期组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期、Ⅲ期组降低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显著高于Ⅳ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白内障摘除玻璃体切割气体填充术有助于IMH视力恢复,但不同Gass分期疗效具有差异,应尽早进行手术,有助于黄斑裂孔闭合,改善视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 hole,IMH)早期术后视力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对天津眼科医院在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就诊54例54只眼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inter limiting membrane,ILM)剥离术的IMH患者.术后3月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提高并大于0.3 LogMar为A组,BCVA不提高或提高但小于等于0.3 LogMar为B组.Logistic回归分析裂孔OCT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参数、裂孔分期、ICG染色剥离ILM等对视力的影响.结果34只眼行ICG染色;54只眼术后裂孔均达到解剖闭合;视力提高组35只眼,占64.8%;视力不提高组19只眼,占35.2%.裂孔最小直径(minimum diameter,MD)、裂孔牵拉指数(tractional hole index,THI)、术后IS/OS连续性中断最大直径(maximum diameter ofdisruption of inner/outer segments of photoreceptors,IS/OS D2)、脱离感光细胞活性级别(the gradingof viability of detached photoreceptors,V)、ICG染色及裂孔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6、-5.04、6.10,P=0.000、0.000、0.000; x2=16.89、12.38,P=0.000、0.000).Logistic回复分析示裂孔牵拉指数、术后IS/OS连续性中断最大直径、脱离感光细胞层活性级别、未行ICG染色为IMH早期术后视力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4.78、26.88、24.19、81.75;P=0.046、0.011、0.030、0.034).结论 上述因素可为临床工作中评估IMH术后视力恢复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除术(pars plana vitrectomy,PPV)后白内障的超声乳化(phacoemulsification,Phaco)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IOL)的临床疗效,并讨论手术技巧。方法:所有41例42眼PPV后白内障患者行激光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phacoemulsification and intraocularlens,Phaco+IOL),其中11例11眼采用玻璃体腔液体灌注+Phaco+IOL,30例31眼行Phaco+IOL,观察比较术后视力、并发症等。结果:术后1mo时矫正视力(correctedvisualacuity,CVA)较术前CVA有统计学意义的提高(P=0.002),术中玻璃体腔灌注组的术后CVA与非玻璃体腔灌注组的术后CVA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术后39眼CVA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1moCVA<0.3者19眼主要与原有眼底病有关;42眼超声乳化同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所有患者手术中均有不同程度前房深度的大幅度变化伴随瞳孔直径变化,术中发现悬韧带断裂5眼,术中后囊破裂6眼,晶状体物质掉入玻璃体腔3眼,术中发现晶状体物质与后囊紧密粘连4眼;术后并发症包括角膜水肿23眼,后发性白内障4眼,视网膜再脱离2眼。结论:在PPV后白内障行Phaco+IOL术是目前理想的手术方法,对于有复杂超声乳化因素的病历,有复杂玻璃体和眼底病史的病历,超声乳化中放置后节眼内灌注是安全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玻璃体切除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后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可行性、临床特点及特殊手术方法。方法:共21例患者(21只眼)在玻璃体切除手术7~27个月后接受超声乳化手术,回顾分析其术中操作困难因素、并发症和视力结果。结果: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19只眼视力提高,1只眼视力无变化,1只眼视力降低。术中几乎在所有病例均可遇到前房深度、瞳孔直径和后囊膜位置骤然变化的情况,增加了手术操作的难度。术中1只眼发生悬韧带离断。术后18只眼出现轻度狄氏膜皱褶。结论:虽然在玻璃体切除术后的患者群体施行超声乳化手术操作难度大、易出现并发症,但是经谨慎处理后绝大多数患者仍能获得良好的有用视力。  相似文献   

14.
魏文斌  何守志 《眼科》2004,13(1):21-23,I002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以及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对黄斑裂孔手术疗效评价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玻璃体手术治疗的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44例44只眼的临床资料。结果:经平均7.4个月的随访,黄斑裂孔闭合消失者14例,裂孔缩小晕轮消失者16例,裂孔大小未变而晕轮消失者9例,此39例(88.6%)孔缘神经上皮层间小囊腔消失、晕轮消失,属于解剖学愈合;27例手术中用自体血清封闭裂孔,17例未用,裂孔解剖学愈合的前者为21例(77.8%),后者为15例(88.2%);术后视物变形症状明显改善者38例,视力提高2行以上18例(40.9%);术后短暂高眼压7只眼,晶状体混浊加重16只眼,医源性视网膜裂孔2只眼,视网膜脱离1只眼,黄斑前膜3只眼。经玻璃体手术治疗成功者OCT图像表现为裂孔周围神经上皮脱离的晕轮消失,裂孔边缘视网膜厚度恢复正常,神经上皮内小囊泡消失,裂孔明显变小甚至消失。结论:玻璃体手术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安全有效方法,OCT是客观评价特发性黄斑裂孔手术疗效的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影响特发性黄斑裂孔玻璃体切割术后影响效果的相关因素。
  方法:选取2012-05/2015-09在我院眼科治疗的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100例100眼,经玻璃体切割术后,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 BCVA )和OCT检查参数的差异;对术后 BCVA 与术前 BCVA 和 OCT 检查参数做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患者治疗后视力检查BCVA值为0.357±0.172,高于治疗前(0.137±0.1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OCT检查,基底直径、最小直径、裂孔高度、黄斑部视网膜厚度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术后BCVA与基底直径(r=-0.397,P<0.01)和最小直径(r=-0.397,P<0.01)呈负相关;术后 BCVA 与裂孔高度( r=0.399, P<0.01)、黄斑部视网膜厚度(r=0.345,P<0.01)、MHI(r=0.318,P=0.001)、HPF(r=0.417,P<0.01)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BCVA与黄斑部视网膜厚度呈正相关(T=2.323,P=0.022)。
  结论: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效果良好,且术前OCT检查参数与术后视力恢复呈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