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遗传性凝血因子缺陷症,包括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凝血酶原、凝血因子Ⅴ、凝血因子Ⅶ、凝血因子Ⅷ(血友病 A)、凝血因子Ⅸ(血友病 B)、血管性血友病(vWD)、凝血因子Ⅹ、凝血因子Ⅺ、凝血因子ⅩⅢ等缺陷症,它们引起遗传性出血病;遗传性抗凝血因子缺陷症,主要包括抗凝血酶(AT)、蛋白 C(PC)和蛋白 S(PS)等缺陷症,它们引起遗传性血栓病。罹患这些疾病的患者,不仅自幼发病、持续终生,而且还遗传给后代。研究这些疾病,是为了减少病人的痛苦、致残和死亡,减轻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负担;阻止疾病的遗传和有病胎儿的出生,优生优育和提高民族健康水平;为从根本上解决遗传病的基因治  相似文献   

2.
正常人体凝血和抗凝血的平衡是维持凝血生理状态的重要机制,凝血因子基因缺陷会导致相应的出血性疾病。本文就遗传性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因子Ⅴ、因子Ⅶ、因子Ⅷ、因子Ⅸ、因子Ⅹ、因子Ⅺ和因子ⅩⅢ)缺陷症,结合我们的研究结果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陷症患者的分子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陷症患者临床资料,内容包括就诊原因、实验表型、基因型、临床表型等。结果 9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陷症患者遗传性凝血因子Ⅶ活性(FⅦ:C)1%-10%、遗传性凝血因子Ⅶ抗原(FⅦ:Ag)0.20-0.58 mg/L,基因表型为纯合性、复合杂合性患者临床表型严重,9例患者基因突变类型除1例外均属于点突变(88.89%)。结论准确掌握遗传性凝血因子Ⅶ患者分子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对临床医生确诊病情、实施对症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易栓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易栓症(Thrombophlilia)不是单一的疾病,而是指由于抗凝蛋白、凝血因子、纤溶蛋白等的遗传性或获得性缺陷或存在获得性危险因素而容易发生血栓栓塞的疾病状态。易栓症的血栓栓塞类型主要为静脉血栓栓塞。易栓症一般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两类(见表1)。常见的遗传性易栓症有蛋白C缺  相似文献   

5.
易栓症是临床常见的多病因疾病,致死致残率高。从遗传性凝血、抗凝纤溶异常的角度去探讨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对于该病的预防十分重要。遗传性易栓症包括活化蛋白C抵抗(APCR)、抗凝血酶缺陷症、蛋白C、蛋白S缺陷症、凝血因子ⅤLeiden和凝血酶原G20210A突变等。部分遗传性易栓症患者可能存在蛋白S缺陷和APCR两种缺陷症并存的可能即联合缺陷。该文对蛋白C、蛋白S、APCR在易栓症中的联合缺陷抗凝体系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凝血因子Ⅶ(FⅦ),曾称稳定因子或血清凝血酶原转化加速因子(proconvertin)。它是一种主要参与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凝血因子。遗传性FⅦ缺乏症由Alexande于1951年率先报道,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估计的发病率为1/50万。其出血症状的异质性较大,在临床上不易被发现。随着对FⅦ基因的剖析,使人们有可能在分子水平对遗传性因子FⅦ缺乏症进行研究。本文主要就遗传性FⅦ缺乏症的基因缺陷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金莱  黄河  胡慧仙  王香梅 《浙江医学》2007,29(9):901-902,934
目的研究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陷症家系基因型与表型关系。方法对一个遗传性凝血因子缺陷症家系成员的因子Ⅶ(FⅦ)和其他凝血因子活性进行检测,用PCR及DNA序列检测因子Ⅶ基因缺陷,并分析临床出血状况。结果家系中先证者FⅦ基因中位于第8号外显子上发现一个纯合的碱基突变:10827C→T,导致Arg(CGG)304Trp(TGG)氨基酸替换。其弟弟妹妹均有此纯合的碱基突变,且均伴有因子Ⅹ活性(FⅩ:C)升高。先证者和其弟弟妹妹临床均无出血症状。结论先天性因子Ⅶ缺乏是否发生临床出血可能与FX:C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获得性易栓症临床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莉  张玫琦  张晶 《吉林医学》2008,29(21):1965-1966
易栓症不是单一疾病,而是指由于抗凝蛋白、凝血因子、纤溶蛋白等的遗传性或获得性缺陷或存在获得性危险因素而容易发生血栓栓塞的疾病或状态。易栓症的血栓栓塞类型主要为静脉血栓栓塞。  相似文献   

9.
指由于其他基础疾病的影响,引起血浆中凝血因子的减少或缺乏。临床特征为粘膜、消化道出血严重、皮肤瘀斑,但很少或不发生肌肉、关节出血。因为在这种凝血因子缺乏症中,凝血因子的减少不如先天性或遗传性者严重,而且往往是多种因子减少。因此,获得性凝血因子异常症可以说是其  相似文献   

10.
冷沉淀凝血因子主要由部分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Fg)、纤维结合蛋白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等成分组成,主要应用于甲型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和先天性/获得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血液疾病的治疗以及临床大出血和大量输血伴出血患者的抢救。近年来,我国的科技水平和医疗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对患者进行冷沉淀治疗成为挽救患者生命的一种重要临床手段,但是该技术也面临着一些制备及应用上的困难。所以,对冷沉淀凝血因子的研究也逐渐成为热点。  相似文献   

11.
凝血因子Ⅷ抑制物系体内产生的具有灭活或中和FVⅢ促凝活性的抗体,引起FⅧ水平和活性降低,造成临床严重出血。包括同种免疫抗体(allo-antibodies);血友病A(HA)患者输注FⅧ制品后产生的抗FⅧ抗体;自身免疫抗体(Auto-antibodies);非血友病患者自发产生的抗FⅧ抗体。  相似文献   

12.
正血友病(hemophilia)是一种X染色体连锁的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临床上分为血友病A(凝血因子Ⅷ缺陷症)和血友病B(凝血因子Ⅸ缺陷症)两型,其中血友病A约占80%~85%。血友病的发病率大约为5~10/10万人,通常男性发病,女性为携带者。在男性人群中,血友病A的发病率约为1/5 000;临床  相似文献   

13.
血友病A是一种X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由于基因突变导致凝血因子Ⅷ缺乏[1],临床表现为自发性或外伤后反复出血,如关节出血、肌肉出血、深部组织出血及重要脏器出血(胃肠、泌尿道、中枢神经系统)等[1].A型血友病的发病率约为1/5 000[1].根据凝血因子活性水平,血友病分为重型(<1%)、中间型(1%~<5%...  相似文献   

14.
莫文 《现代健康人》2006,9(2):I0002-I0002,F0003
我们有的人身体天生强健,而有的人生下来就疾病缠生了,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跟我们每个自身的基因有关系,当某个或某些基因有缺陷的时候,它相对应的部位就会出现病变,即所谓的遗传性疾病,如由肌纤维蛋白基因的隐性突变所引起杜兴肌营养不良症,还有由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引起的血友病等。  相似文献   

15.
<正>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陷症(hereditary factor Ⅶ deficiency)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系凝血因子Ⅶ(FⅦ)基因突变引起血浆中FⅦ功能发生障碍和(或)含量减少,影响外源性凝血途径的起始阶段从而导致临床出血症状的疾病,男女均可罹患~([1])。其实验室检查特点: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正常,FⅦ活性测定减低。该病由Alexander~([2])在1951年首次报道,约18%的患者与近亲婚配有关,发病率约为1/50  相似文献   

16.
错义突变Gly400Val导致的凝血因子Ⅺ缺陷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测一个中国汉族人凝血因子Ⅺ(FⅪ)缺陷家系中的基因突变。方法 测定先证及家系成员凝血因子活性(FⅪ:C);抽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基因组DNA,采用PCR扩增FⅪ基因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直接测序;针对突变位点进行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SPCR)扩增。结果 先证者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94.15s,FⅪ:C为正常的2.1%。家系成员杂合子的FⅪ:C均下降,为正常对照的27.0%~48.4%。先证者FⅪ基因外显子11第1296位苷酸G突变为T,导致其所编码的甘氨酸残基为缬氨酸残基替代((Gly400Val)。部分家系成员该位点呈杂合性改变。结论 Gly400Val为FⅪ缺陷的原因,杂合子的FⅪ水平可能由于显性负机制的存在而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17.
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乏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遗传性凝血因子Ⅶ(FⅦ)缺乏症是一种在临床上非常少见的出血性疾病,常与FⅦ基因缺陷有关,其临床表型往往与FⅦ基因的突变类型及突变区域密切相关。近年来国际上相继进行了几个较大的遗传性FⅦ缺乏症相关研究的合作项目,发现了新的基因突变,丰富了疾病相关基因突变数据库,而且在疾病基因治疗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遗传性抗凝因子缺陷症的基因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常人体凝血和抗凝血的平衡是维持凝血生理状态的重要机制,抗凝因子基因缺陷会导致相应的血栓性疾病。本文就遗传性抗凝因子(抗凝血酶、蛋白C、蛋白S和因子Ⅴ Leiden突变)缺陷症,结合我们的研究结果作一简述。 1 遗传性抗凝血酶缺陷症  相似文献   

19.
获得性凝血因子Ⅷ (factorⅧ ,FⅧ )缺乏导致患者止血、凝血及纤维蛋白溶解等机制的缺陷或异常而引起患者自发性出血或轻微损伤后出血不止 ,治疗需针对病因治疗并补充足够的凝血因子Ⅷ制剂。现将我中心 1989~ 2 0 0 0年收治的10例获得性FⅧ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0例获得性FⅧ缺乏 ,男 7例 ,女 3例 ,8~ 6 6岁。详细资料见表 1。表 1  10例获得性凝血因子VⅢ缺乏临床资料例序年龄 (岁 )性别临床特征及过敏史FⅧ :C(% )vWF(% )FⅧ抗体 (BU)16 1女左股部肿胀、大片淤斑 1月余 ,有青霉素过敏史 6 9.9191772 6 3男肺癌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1例凝血因子X(FX)缺陷患者的基因突变.方法: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FX促凝活性(FX∶C)等测定进行表型诊断;用PCR法对其F10基因8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和5'端非翻译区(5'UTR)序列进行扩增,PCR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检测其基因突变.突变位点经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排除多态性.结果:患者APTT 100.0 S、PT 46.6 s、FX:C 2.4%.位于F10基因Exon2内杂合性G8394A错义突变导致Gla(GAG)26Lys(AAG);位于Exon8内的杂合性T28262C错义突变导致Ser(UCC)425Pro(CCC).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排除Ser425Pro为多态性.结论:复合杂合性错义突变Gla26Lys和Ser425Pro可能是导致该例患者FX缺陷症的原因.这是2个新的导致FX缺陷症的F10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