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慢性正己烷中毒神经损害的肌电图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慢性正己烷中毒的神经肌电图表现。方法 用常规肌电图检查技术对16例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进行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检测。结果 慢性正己烷中毒患电生理检查异常率为69%,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为29.7%,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为59.4%,远端潜伏期延长为51.6%。结论 慢性正己烷中毒一损害运动神经远端为主,神经损害程度与接触时间长短有关。  相似文献   

2.
慢性二硫化碳中毒患者的神经肌电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二硫化碳中毒是长期接触二硫化碳引起的以神经系统改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我们对长期接触二硫化碳 ,有慢性二硫化碳中毒临床表现的 12例患者进行肌电图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检测 ,探讨慢性二硫化碳中毒患者进行神经肌电图检测的意义。1 资料与方法患者 12例 ,男 4例 ,女 8例 ,年龄 3 0~ 47岁 (平均 41岁 ) ,接触二硫化碳时间10~ 2 6年 (平均 2 0年 ) ,有急性中毒史者3例。 12例患者均有慢性二硫化碳中毒的临床表现如头晕、头痛 9例 ,失眠 4例 ,多梦 4例 ,记忆力减退 6例 ,肢体麻木 11例 ,心悸 9例 ,多汗 3例 ,视物模糊 4例 ,尿失禁 3例…  相似文献   

3.
丙烯酰胺中毒22例神经肌电图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丙烯酰胺毒性较强 ,主要为手足麻木 ,多汗 ,站立不稳 ,易发前倾斜 ,肢体远端肌肉萎缩 ,并有感觉障碍 ,我们观察了丙稀酰胺中毒 2 2例肌电图 ,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表现 ,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本组男 2 1例 ,女 1例 ,年龄 2 0~ 50岁 ,平均 33.5岁± 9.9岁 ,接触工龄 2个月~ 1 0 a。手足麻木 2 2例 ,乏力 1 3例 ,头晕 1 2例 ,双手足脱皮、多汗 2 2例 ,四只手袜套样改变 2 2例 ,站立不稳 2 0例 ,不能行走 1 9例。双手腕部至指 ,双膝至足感觉障碍 2 2例 ,肌肉萎缩 1 6例 ,闭目难立征 (± ) 2 0例 ,指鼻试验(± ) 1 8例 ,握力…  相似文献   

4.
古美华  陶细姣 《中国康复》2000,15(4):213-214
探讨肌电图检查技术对无明显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的正己烷接触者的应用价值。应用常规肌电图技术对28例正己烷接触者进行刘经传导速度(NCV)、肌电图(EMG)检测。结果:玩临床表现的正己烷接触者,NCV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减慢,并且与个体的敏感性和空气中正己烷浓度有关。提示:采用常规肌电图技术检测正己烷接触者,可以发现亚临床中毒患者,因此该技术可作为职业工人的常规体验。  相似文献   

5.
慢性正己烷中毒四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职业性正己烷中毒时有报道,已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但仍然存在误诊误治的情况。我院收治5例,均经省职业病诊断组讨论确诊,其中4例在院外被误诊为格林-巴利综合征。现就误诊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正己烷中毒患者22例,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运用积极心理护理,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对出现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18例治愈出院,4例好转出院。结论:心理护理在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中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能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积极进行康复训练,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李笑梅  胡晖 《护理学报》2006,13(7):57-58
总结了39例正己烷中毒患者的护理经验。正己烷中毒所引起的周围神经损伤,病程长,疾病恢复慢,患者容易产生不同的心理障碍,应着重给予认知干预,对于心理精神严重异常者请心理医生进行诊治;观察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和肢体活动等变化,加强安全防护,协助患者康复锻炼,促进患者康复。本组35例好转出院,4例重度中毒患者仍在康复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处于重金属环境中的作业工人急、慢性中毒性周围神经损害的电生理改变。方法:应用常规肌电图技术对30例重金属接触者进行肌电图(EMG)、神经传导速度(NCV)检测。结果:30例患者的电生理检查均呈周围神经损害.其中急性起病18例.以轴索损害为主;慢性蓄积性中毒12例,以脱髓鞘损害为主;电生理改变下肢较上肢明显.感觉神经传导异常重于运动神经传导。结论:电生理学检查对研究重金属中毒所致的周围神经损害提供了重要的客观依据。可作为临床诊断、鉴别诊断以及了解病损程度的动态随访指标。  相似文献   

9.
古美华  陶细姣 《中国康复》2002,17(3):155-156
目的:探讨肘管综合征的临床及肌电图诊断方法。方法:为35例临床拟诊肘管综合征患者进行尺神经分段测定运动和感觉传导速度及尺神经支配肌肌电图。结果:35例35条尺神经,肘段减慢33条,未引出2条,其中运动传导速度前臂段减慢18例;感觉传导速度表现为指5-腕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消失18例,腕-肘消失19例,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比健侧不同程度衰减16例。肌电图表现为第I背侧骨间肌、小指展肌不同程度异常。结论:电生理检查不仅可证实诊断,还能较准确地定位卡压的水平,判断神经受损的严重性。结论:因此分段测定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是诊断肘管综合征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臂丛神经损害的临床特点并探讨肌电图对评估臂丛损害的意义。方法 收集2002-07/2005-05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130例臂丛神经损害患者的资料,进行临床和肌电图分析。神经传导检测时,记录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末端运动潜伏期、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和感觉传导速度。同心圆针电极肌电图检测时,主要观察静息状态下肌肉的异常自发活动。结果 ①130例患者中30~49岁年龄组占53.1%,男女比率3.1:1。交通意外创伤占50%。②645条神经运动传导检测有336异常;272条神经感觉传导检测有80条异常。③847块肌肉中583块出现异常自发活动。④通过肌电图定位上、中干损害30例;中、下干损害27例;全臂丛损害40例;单纯上、中、下干损害分别为13,1,11例;单纯后侧束、内侧束、外侧束损害分别为2,3,3例。结论 臂丛损害主要发生在中年男性,交通伤是创伤性臂丛损害的主要原因;肌电图检测在其诊断、病变水平定位及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临床研究--附205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易鸣  刘万玲  车金祥 《新医学》2003,34(12):731-732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经肌电图检测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的205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及与病程的关系,并将周围神经传导速度与患者的年龄、血压及空腹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是否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神经传导速度异常者138例(检出率67%),病程超过10年者与不足10年者的检出率分别为7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觉神经病变的发生率(41%)明显高于运动神经病变(28%),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49%)明显高于上肢周围神经病变(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化血红蛋白和收缩压水平是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结论:病程较长的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较高,高血糖状态和收缩压升高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腕管综合征46例临床与神经电生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神经电生理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和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结果:46例腕管综合征中76.1%为女性,共有病变71侧,单侧病变21例,双侧病变25例。以桡侧3个半手指为主29侧,5个手指均有症状42侧。临床表现为手指麻木、疼痛,可向肘部和肩部放射。电生理检查正中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异常占95.8%,正中运动神经潜伏期延长占67.6%,运动传导速度异常53.5%,拇展短肌呈神经源性损害占31%。结论:腕管综合征以中年女性多见,临床上以手指麻木、疼痛为主要特点,活动和甩手可使症状减轻。神经电生理检测对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FOLFOX4方案对肿瘤患者外周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肿瘤患者应用奥沙利铂+四氢叶酸+氟尿嘧啶(FOLFOX4方案)化疗后外周神经毒性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方法 21例肿瘤患者采用FOLFOX4方案化疗,所有患者在化疗前及化疗3周期后进行外周神经毒性的评价及外周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有18例患者出现外周神经毒性,发生率为85.7%;外周感觉神经的传导速度较化疗前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神经毒性是FOLFOX4化疗方案最常见的毒副反应,表现为外周感觉神经的传导速度减慢。  相似文献   

14.
三七促进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修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目的:本实验观察SD大鼠坐骨神经完全切断再植后,中药三七对大鼠自噬行为和神经修复的影响。 方法:将20只完全切断坐骨神经吻合术后大鼠随机分成中药组和空白对照组(10只/组),分别观察6周内损伤侧足趾自噬情况。于术后第6周、第10周用肌电图仪电刺激大鼠的坐骨神经远、近端,在腓肠肌肌腹部记录复合肌肉动作电位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并与健侧对照。 结果:①三七组的大鼠自噬脚趾评分较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三七组动物损伤侧神经传导检测,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在10周时上升(P<0.05),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结论:三七能够显著地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抑制大鼠的自噬行为,对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5.
运动训练对糖尿病大鼠尾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对糖尿病大鼠尾神经传导速度(CNCV)的影响。方法:链脲霉素(STZ,55mg/kg)诱导的21只糖尿病大鼠随机平均分配到糖尿病运动8周组(A)、糖尿病运动4周组(B)和糖尿病对照组(C),实验结束时17只糖尿病大鼠存活,其中A组6只、B组6只和C组5只;12只正常血糖大鼠随机分为正常运动8周组(D,n=6)和正常对照组(E,n=6)。运动组大鼠游泳60min/d,5d/周。实验过程中分别于基线、第4周、第8周时测定大鼠血糖、体重和CNCV。结果:糖尿病大鼠基线时血糖显著高于正常血糖大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肌电图(EMG)检查对周围神经损伤的诊断意义,分析误诊的原因。方法 收集2000年1月至2003年4月行手术治疗的周围神经损伤患者63例(69条神经),按神经损伤特点分为开放性周围神经损伤组、闭合性周围神经损害组、臂丛损伤组和神经修复后再生组,各组患者均于术前进行肌电图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与术中所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开放性周围神经损伤组术前EMG对神经完全损伤的诊断符合率为73.08%,与术中所见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闭合性周围神经损害组对受损神经的定性、定位诊断,均在术中得到证实。臂丛损伤组的大体定位正确率达96.30%,完全符合率达70.37%;对臂丛完全根性损伤的检出率为68.52%,与磁共振的检出率(55.5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神经修复后再生组5条神经,EMG结果与术中所见3条符合,2条不符合。69条神经中,EMG检查完全符合率为71.01%,基本符合率为85.51%,完全不符率为13.04%;假阳性率为4.49%,假阴性率为22.73%。结论 EMG检查对损伤神经的定位、定性诊断及神经修复后再生状况的评价在临床诊治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可出现假阳性及假阴性结果,且以运动诱发电位的假阴性为多。术前EMG与磁共振检查相结合,可提高对臂丛神经完全根性损伤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motor nerve conduction of the sciatic nerve by a magnetic stimulation method in patients with piriformis syndrome. DESIGN: Prospective study. SETTING: An electrodiagnostic laboratory in a university hospital. PARTICIPANTS: Twenty-three patients with piriformis syndrome and 15 healthy persons for control. INTERVENTIONS: Not applicable. MAIN OUTCOME MEASURES: 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MNCV) of the sciatic nerve was measured at the gluteal segment by magnetic stimulation proximally at L5 and S1 roots and distally at sciatic nerve at gluteal fold and recording at the corresponding muscles. Diagnostic sensitivities were measured in the magnetic stimulation method and the conventional nerve conduction, long latency reflex, and needle electromyography studies. RESULTS: The mean MNCV of the sciatic nerve +/- standard deviation at the gluteal segment in L5 component was 55.4+/-7.8 m/s in patients with piriformis syndrome, which was slower than the mean value of 68.1+/-10.3 m/s obtained in healthy controls (P=.014). The MNCV of the sciatic nerve in S1 component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atients and controls (P=.062). A negative 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the disease duration and the MNCV values of sciatic nerves in patients with piriformis syndrome (r=-.68, P<.01). The diagnostic sensitivity by magnetic stimulation is .467. CONCLUSIONS: Magnetic nerve stimulation provides a painless, noninvasive, and objective method for evaluation of sciatic nerve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piriformis syndrome.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无水乙醇神经内及神经周围阻滞对大鼠坐骨神经运动功能与形态学的影响并对两种阻滞效果的差异进行比较。方法:72只雌性健康SD大鼠,体重(200±20)g,随机分成神经内和神经周围无水乙醇阻滞两大组,每组36只。每大组又分为阻滞前、阻滞后24h、72h、1周、4周、12周六个观察组,每组6只,分别在阻滞前及阻滞后五个时间点评估各组大鼠的运动功能,测试其坐骨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以及神经肌肉组织形态学的变化,并进行组间和组内比较,以评估神经损伤程度及其修复情况。结果:①神经内阻滞组大鼠各时间点运动功能学指标和坐骨神经MCV均较神经周围阻滞组低(P<0.01);②两组大鼠均于阻滞后24h出现运动功能显著下降(P<0.05)和MCV减慢(P<0.01),72h损伤最重,1周后可见恢复,并延续至第12周;③阻滞后12周时,两组大鼠坐骨神经运动功能和运动传导速度均未恢复到阻滞前的水平(P<0.01);④两组大鼠于阻滞后早期局部肌肉均有不同程度的变性,阻滞后12周,周围阻滞组可见阻滞局部瘢痕形成,内阻滞组可见阻滞局部肌纤维萎缩;⑤阻滞后72h,神经组织结构损伤达高峰;阻滞后1周,出现修复反应,并持续至12周;内阻滞组神经结构在阻滞后12周仍难以恢复正常。结论:①坐骨神经内阻滞较周围阻滞造成的神经结构损害更加难以修复,运动功能下降更加显著;②无水乙醇阻滞造成的神经损伤持续时间达12周以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DPN患者138例,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4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A组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B组给予甲钴胺注射液,C组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注射液,疗程均为14 d。观察3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3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和神经病变症状总评分(TSS)。结果 A、B、C 3组总有效率(ORR)分别为76.09%、73.91%、91.30%,C组ORR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治疗后,3组TSS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或P0.01),且C组升高程度高于其他组(P0.01)。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治疗DPN方面,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的临床疗效优于两药单用,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