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ELISA法检测1440名献血员的HAVIgA、ALT、抗-HCVIgG、HBVM、抗-EBVIgG、抗-CMVIgM及弓形体。结果显示:抗-HAVIgA阳性率为1.9%,抗-HCV阳性率为5.5%,其中职业和定期献血员抗-HCV阳性率为6.6%。抗-HCV阳性率与献血员的ALT、年龄和献血次数显著相关,且农村明显高于城市和郊区。HBsAg阳性率为1.5%,初次献血员HBsAg阳性率为3.3%,明显高于职业献血员。抗-HBcAg阳性率为3.2%,抗-HBe单项的阳性为1.2%。抗-CMVIgM阳性率为16.1%,抗-EBVIgA阳性率为1.6%,弓形体阳性率为0.3%。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石家庄市无偿献血大学生感染指标检测情况.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2012年9-11月石家庄市参加无偿献血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和梅毒螺旋体抗体(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检测.结果 7882名无偿献血大学生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阳性率分别为0.51%、0.22%、0和0.14%,总阳性率为0.86%.HBsAg、抗-HCV和抗-TP阳性率明显低于其他献血人群(0.79%、0.44%和0.30%).结论 在校大学生是无偿献血的低危人群.  相似文献   

3.
无偿献血人群中ALT、抗-HCV和HBsAg阳性模式分布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无偿献血人群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丙肝抗体(抗-HCV)和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模式分布情况以及彼此之间的关联程度。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利用Excel软件对郑州市2001~2003年的无偿献血者118245份的血液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无偿献血者所捐献的血液,血液报废阳性模式大约有15种情况。在ALT阳性模式中,ALT单项阳性占93.3%;在抗-HCV阳性模式中,抗-HCV单项阳性占85.2%,抗-HCV和ALT双项阳性占10.9%;在HBsAg阳性模式中,HBsAg单项阳性占91.8%,HBsAg和ALT双项阳性占5.0%。结论 ALT与抗-HCV的关联程度大于HBsAg,随着抗-HCV检测试剂灵敏度的提高,ALT对提高血液的安全性的价值越来越小。建议有关部门重新确定无偿献血者ALT的正常值范围,以减少血液报废。  相似文献   

4.
1997~2002年湖南省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湖南省献血者与输血有关主要感染性疾病的情况。方法 ALT采用赖氏法,HBsAg、抗-HCV、抗-HIV1/2检测采用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梅毒血清学检查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法(RPR)或甲苯胺红法(TRUST)。结果 共测定2342897人次,其中不合格血为99689人次,占4.25%;6年来献血者与血液传染疾病有关标志物总检出率以1997年为最高,差异存在非常显著性,各项目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ALT(1.59%)、HBsAg(1.54%)、抗-HCV(0.88%)、(0.13%)和抗-HIV1/2(0.11%),其中,ALT、HBsAg、抗-HCV与总检出率相同,以1997年为最高,但抗-HIV1/2、TRUST或RPR则分别呈现先增加后稳定、先增加后下降的情况。结论 实行无偿献血是使输血感染性疾病总检出率下降的原因,抗-HIV1/2、TRUST或RPR检出的增加与疾病流行状况相关。  相似文献   

5.
沈木生  张帆 《职业与健康》2006,22(17):1364-1365
目的了解鄂尔多斯地区蒙古族和汉族献血员抗-HCV阳性率及其在蒙、汉民族间、性别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对来鄂尔多斯中心血站献血的19 907名蒙古族、汉族无偿献血员进行抗-HCV的检测,统计抗-HCV的阳性率。结果鄂尔多斯地区献血员抗-HCV男性阳性率为0.77%,女性阳性率为1.05%;蒙族阳性率为1.95%,汉族阳性率为0.76%。结论鄂尔多斯地区献血员抗-HCV阳性率女性高于男性;蒙古族高于汉族,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资阳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布情况,减少血液报废,确保血液安全。方法对2008~2011年本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年本地区献血者血液检测总阳性率为6.17%,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ALT阳性率分别为1.15%、0.84%、0.21%、0.97%、3.02%,ALT和HBsAg为主要不合格项。结论与其他地区无偿献血人群对比,资阳市无偿献血人群5项传染性指标阳性率高于国内一些地区的报道,ALT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7.
肖乐宇  肖占宇 《职业与健康》2008,24(22):2486-2487
目的分析血液检测结果不合格的原因。方法对2003-2006年所有经检测不合格的血液进行ALT、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统计分析。结果在所检测血液中ALT、HBsAg,抗-HCV呈下降趋势,抗-HIV、梅毒抗体呈上升趋势。结论加大无偿献血的宣传力度,改善试剂及检测方法可降低血液的不合格率。  相似文献   

8.
北京地区无偿献血前后血液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根据2001-2008年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的变化,提出经血液感染性疾病的发病趋势,提高输血的安全性.方法 对2001-2008年北京地区1 608 816名献血者无偿献血前后的血液检测结果进行统计.结果 献血者无偿献血前(含义务献血),丙型肝炎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抗体(TP)阳性率,分别为0.16%、0.005%和0.15%;无偿献血后分别上升至0.45%、0.017%和0.48%,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阳性率在无偿献血后均降低;但在无偿献血前后两组构成比中,HBsAg、抗-HCV、抗-HIV、TP所占比例均增加,而ALT明显减少.结论 经血液感染性疾病筛查是未来采供血工作中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济南市无偿献血大学生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和梅毒感染状况。方法对2010年2月至2011年10月8660名无偿献血大学生HBsAg、抗-HIV和抗-TP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检测8660名大学生,HBV、抗-HCV、抗-HIV和抗-TP的阳性率分别为0.57%、0.32%、0.00%和0.12%,各项指标阳性率明显低于普通无偿献血者。结论济南市在校大学生艾滋病病毒和梅毒的感染率低,是无偿献血的低危人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百色市无偿献血人群情况,为招募安全血源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5年6月至2007年12月的献血者47 553份血液进行HBsAg、抗-HCV、抗-HIV、抗-TP、ALT检测.结果 (1)47 553名献血者血液检测阳性率为4.89%;(2)献血者中18~30岁的年轻人占71.8%,女性少于男性;(3)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献血者占80.3%,其阳性检出率低于初中和小学;(4)无固定职业阳性检出率6.74%,其次为办事人员和商业服务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结论 献血者选择过程的质量控制是招募安全血源策略中的重要环节,应加强无偿献血宣传,以确保血源安全.  相似文献   

11.
湖州市无偿献血者5项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浙江省湖州市无偿献血者献血感染性指标流行趋势,加强血源管理,对湖州市2005~2007年无偿献血者丙氨酸转氨酶(ALT)、HBsAg、丙肝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梅毒抗体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广东省1995~2001年献血员HIV流行的特征及与其他传染病合并感染情况,为制定HIV经血源传播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1995~2001年广东省HIV抗体阳性献血员资料进行分析,并进行HBV、HCV和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 1995~2001年,广东省累计HIV抗体阳性献血员167例,占全省报告HIV感染总数的5.44%(167/3072),且献血员中HIV抗体阳性人数逐年增长。167例病例中以男性为多(88.02%);年龄主要集中在20~29岁组(55.09%);病例送检地区以广州、深圳和东莞为主;其原籍主要是广东省和河南省。128例肌,抗体阳性献血员中抗-HCV、梅毒抗体及HBsAg阳性率分别为79.69%、7.81%及3.13%,HIV/HCV/梅毒、HIV/HBV/HCV、HIV/HBV/梅毒三重感染率分别为7.81%、3.13%及0,未发现四重感染。结论 广东省肌,抗体阳性献血员合并HCV和梅毒感染率高。应加强献血员的筛查及流动人口的管理,以控制HIV,HBV和HCV经献血员向一般人群传播。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5687名出国劳务人员进行了ALT、HBsAg的测定,HBsAg(+)者做了HBV标志物(五项指标)的检测。对240人做了抗-HCV检测。HBsAg阳性率8.7%(383/5678),HBeAg阳性率23.2%(89/383),抗-HCV阳性率7.9%(19/240),HBV标志物(+),抗-HCV(+)0.4%(1/240),ALT升高,抗-HBC(+)6.7%(16/240),单纯性抗-HCV阳性率为1.3%(3/240)。提示:ALT升高、抗-HBC阳性者,应作为重点检测NANBH的对象。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1998~1999年4438名初检献血员HBsAg、抗-HCV、ALT、RPR、抗-HIV(以下简称"五大项")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998年~1999年桂林地区10个县到血站初检采小样血的献血员共计4438名,其中无偿献血402名,职业献血员4036名,包括男性2401名,女性2037名,年龄最大55岁,最小18岁.  相似文献   

15.
3857例患者输血前输血传播性疾病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调查受血者输血前传染病感染状况,探讨检测受血者输血前输血传播性疾病的必要性。方法:对3857例受血者输血前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乙型肝炎HBsAg、抗-HCV、抗-HIV.RPR法检测血清梅毒。结果;受血者中血清乙型肝炎HBsAg阳性者38例(0.985%),抗-HCV阳性者22例(0.57%),血清梅毒阳性者2例(0.57%)。结论: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传染病标志物指标检测是必要的,它不仅有利于患者的诊治,有利于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也可以避免因输血而引起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东莞厚街地区受血者输血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抗艾滋病抗体(抗-HIV),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以及梅毒感染情况。方法 HBsAg、抗-HBV、抗-HCV采用酶联免疫法,梅毒采用TRUST及TPPA法,对3029例受血者进行检测。结果 HBsAg、抗-HIV、抗-HCV、梅毒、梅毒+HBsAg的阳性率分别为14.1%、0%、0.79%、1.09%、0.5%。结论应加强对受血者输血前血液传播疾病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戒毒人员HIV、HCV、梅毒、HBV感染状况,为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干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到盐都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的戒毒人员HIV抗体、抗-HCV、梅毒抗体、HBsAg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检测226人,HBsAg阳性率为10.18%;抗一HCV阳性率为56.64%;梅毒抗体阳性率为19.47%,HIV抗体均为阴性。226人中,HBsAg和抗-HCV均阳性的占6.19%,抗-HCV和梅毒抗体均阳性的占14.60%,HBsAg和梅毒抗体均阳性的占0.44%,单纯HBsAg阳性的占3.54%。单纯抗-HCV阳性的占37.17%,单纯梅毒抗体阳性的占4.42%,4项指标均阴性的占33.63%。[结论]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的戒毒人群HBV、HCV、梅毒感染率和重叠感染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18.
1997年对本地区2470名个体献血员和284名无偿献血员的HBsAg、抗HCV、梅毒、抗HIV等四项传染病指标(简称四项指标)检测结果进行调查;同时对个体献血员不同居住地和献血史以及无偿献血员不同职业间传染病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目的在于一步提高血液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驻豫部队无偿献血者ALT、HBsAg、抗-HCV、抗-HIV、抗-梅毒阳性率,为部队的疾病预防和血液安全提供依据。方法对2001年4月-2012年4月驻豫部队28 031名献血者血液标本采用ELISA行HBsAg、抗-HCV、抗-HIV、抗-梅毒检测,采用全自动酶免分析仪和酶标仪判读结果,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并依赖氏法和速率法进行ALT检测,对上述5项检测结果作统计学分析。结果28 031名献血者ALT、HBsAg、抗-HCV、抗-HIV、抗-梅毒的阳性率分别为1.27%、0.17%、0.24%、0.004%、0.10%,5项指标总阳性率为1.78%。HBsAg、抗-HCV、抗-HIV、抗-梅毒阳性者其A/CO值在1.0~2.0共6例,占4.23%;A/CO>2.0共136例,占95.77%。ALT阳性者41~79单位占74.23%,80~160单位占15.13%,>160单位占10.64%;复查后转阴率分别为97.83%、63.16%、20.00%,合计为83.33%。结论 2001年4月-2012年4月驻豫部队无偿献血者的ALT、HBsAg、抗-HCV、抗-HIV、抗-梅毒5项血液检测指标阳性率较低。这些指标是必检项目,应仔细分析、复查或确认,才能为供血安全和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0.
蚌埠市大学生无偿献血5项感染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无偿献血大学生5项感染指标检测结果,为确保医疗用血安全提供基础性资料。方法检测无偿献血大学生和普通献血者5项感染指标[谷丙转氨酶(ALT)、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艾滋病抗体(抗HIV),梅毒密螺旋体(TP)],并对5项感染指标的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大学生献血组与普通献血组相比,5项感染指标总阳性率较低,ALT,抗-HCV和TP3项检测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HBsA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校大学生经血传播疾病感染率较低,是获取安全血液的主要保障,是无偿献血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