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心房纤颤(房颤)是风湿性心脏病常见并发症,现将我单位2002-2005年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病并发房颤36例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术前血清尿酸水平与阵发性心房纤颤(P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相关性.方法 114例PAF患者按入院时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组(>303 μmol/L,57例)和低尿酸组(≤303μmol/L,57例),通过定期随访并根据心电图或24-h动态心电图确诊PAF复发,分析PAF复发与术前血清尿酸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平均随访19个月,45例患者复发.高、低尿酸组复发率分别为43.86%和35.09% (P<0.05).PAF复发患者的尿酸水平高于未复发患者[(337.26±94.21) μmol/Lvs.(303.19±77.18) μmol/L](P<0.05).Cox多因素分析校正性别、体重指数、三酰甘油及高血压后,高尿酸组的复发风险大于低尿酸组(RR=1.005,95%CI为1.001-1.009,P=0.017).结论 术前血清尿酸水平高的PAF患者行射频消融术后有较高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8.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A)在治疗伴有心房颤动的风湿性心脏病中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08年7月至2010年10月以来,采用射频消融方法治疗的31例伴有心房颤动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射频消融手术的临床效果。结果所有病例的RFA手术都顺利的完成,所有的患者在术后都立即恢复了窦性心律,且没有出现高度的房室传导阻滞。31例患者中只有1例在术后2d和2例在术后4d内都因低心排而死,其余的患者都痊愈出院,且平均的住院时间为(9.6±2.7)d。对出院的28例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平均随访时间达到(7.2±2.1)个月,随访结果显示27例患者维持窦性心律,另一个患者为AF心律,且没有脑卒中和死亡现象的发生。结论射频消融(RFA)在治疗伴有心房颤动的风湿性心脏病疗效优良,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中国医药科学》2016,(6):140-142
目的总结瓣膜置换同期行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心律失常的防治。方法 2009年6月~2013年6月我院共施行537例瓣膜置换同期房颤射频消融患者,其中479例术后出现心律失常,共发生心律失常1192例次,术后恢复窦性心律的患者给予胺碘酮维持心律,出现心律失常的患者及时给予相应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正确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护内环境稳定,严密监测心率、心律变化。结果本组477例患者治愈,2例死亡,1例死于术后严重低心排综合征,1例死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结论瓣膜置换同期房颤射频消融术的患者,术后极易发生心律失常,严密监护,维持内环境稳定,积极防治心律失常,对于术后的顺利康复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静脉恒速输注用于心房纤颤(房颤)经CARTO三维指导下的导管射频消融术镇痛的可行性。方法40例手术患者穿刺点局部浸润麻醉,瑞芬太尼0.02—0.06wg/(kg·min)静脉恒速输注,手术结束停止给药。结果1例患者明显呼吸抑制,3例术中辅以咪达唑仑,其余麻醉效果良好。局部麻醉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可明显减轻疼痛,甚至达到完全无痛状态。结论此方法安全有效副反应小,值得在经导管心房纤颤射频消融手术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分析典型房扑射频消融术后部分患者发生房颤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六安市人民医院体表心电图提示典型房扑、电生理检查均证实为三尖瓣环峡部依赖性房扑并成功给予三尖瓣峡部线性消融(CTIA)手术的患者68例,随访6~34个月。根据术后随访是否发生房颤分为两组,其中发生房颤组23例,未发生房颤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基础疾病、P波宽度及离散度、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口服药物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的P波宽度、P波离散度、LAD、LVEDD、LVEF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AD、P波宽度及离散度是典型房扑射频消融术后发生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LAD、P波宽度及离散度是预测典型房扑射频消融术后发生房颤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报道12例快速心房纤颤患者经起源消融术阻断旁道,希氏束或改良室结,使房颤得到纠治或房颤的心室率得到控制,提示某些房颤的发生与旁道有关,阻断旁道可消除房颤,而改良房室结可使房室结前传文氏和2:1阻滞点前移,有效不应期延长,而达到控制心室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对风湿性心脏病(RHD)患者换瓣术后心脏形态、容积及功能的影响。方法:50例RHD患者行换瓣术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厄贝沙坦组;2组患者在手术后均给予华法林、强心苷、利尿剂等常规治疗;厄贝沙坦组在手术1周后加服厄贝沙坦75~150mg·d-1,疗程为6个月。术后1周、术后6个月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2组患者左、右房室功能和形态的指标。结果:术后6个月,2组与治疗前比较,心脏各腔室均明显缩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心脏指数(CI)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均明显降低(P<0.05)。厄贝沙坦组经治疗6个月后心脏形态功能和容积各指标较对照组均有明显的改善(P<0.05)。结论:厄贝沙坦能明显改善RHD患者换瓣术后心脏形态、容积及功能。 相似文献
16.
心房纤颤是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常见的伴发病,在接受风湿性心脏瓣膜手术的患者中79%伴有心房纤颤[1]。在瓣膜置换手术的同时进行射频消融心房纤颤是外科治疗瓣膜病合并心房纤颤的有效方法。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我院收治了心脏瓣膜置换同期行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29例,经围术期切实有效护理,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报道Ensite NavX系统指导下6例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的射频消融治疗。方法术中采用Ensite NavX系统结合肺静脉造影建立左心房及肺静脉模型.并定位出左右肺静脉前庭开口及其周围呈现双电位或复合高频电位的靶点位,在环状电极的标测下,分别沿左右肺静脉前庭开口进行环状消融。并消融其周围双电位及复合高频电位处,直至双侧肺静脉内电位完全隔离。结果6例病人术后即刻均达到了完全肺静脉内电位隔离。6例患者术后随访均未有阵发性心悸发作。2例术前伴有窦房结功能障碍的病人未发现窦房结功能异常。结论在Ensite NavX系统指导下的肺静脉前庭环状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安全,有效。因操作复杂.故应有经验的医师操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同期进行射频消融迷宫术治疗心房纤颤(房颤)的临床效果。方法38例合并房颤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行瓣膜置换时,采用Atricure双极射频消融系统,按照迷宫手术线路进行射频消融术。其操作包括肺静脉隔离、左心耳切除、M arshall韧带切断和右房消融。结果3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射频消融,操作时间(33.2±6.8) min ,增加主动脉阻断时间(16.1±3.0) min。33例(86.8%)患者术中恢复窦性心律。术后随访3‐18个月,30例(78.9%)患者仍维持窦性心律。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同期进行射频消融迷宫术治疗房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风湿性心瓣膜病中快速房颤对患者的血液动力学产生很大的影响,住院人群中年平均死亡率高达16%[1],因此临床上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单用洋地黄制剂控制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快速房颤往往效果不佳.我们观察了小剂量倍他乐克联用小剂量地高辛对减慢快速房颤心室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心内直视下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lation,AF)的临床疗效进行总结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心内直视下瓣膜置换同期行双极AF射频消融术病例219例,术前行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了解心律及心功能指标。术中射频消融路线相同,术后定期复查心电图并口服胺碘酮半年,随访半年以上,行心电图出现窦性P波则表明转律成功。结果围手术期死亡5.48%(12/219),出院时窦性心律(Sinus rhythm,SR)79.00%(173/219),非SR 15.53%(34/219)。出院后随访6~58个月,平均(27.96±15.57)个月,随访率83.57%(173/207),失访率16.43%(34/207),随访期间死亡1.73%(3/173),维持SR 89.02%(154/173),非SR 10.98%(19/173)。单因素分析示左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年龄及高血压病是影响术后转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心内直视下瓣膜置换同期射频消融治疗AF安全、有效,LAD大、年龄大及高血压病可降低术后转复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