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脊髓损伤患者躯体功能恢复与心理护理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应用功能独立性评价量表(Functionalindependentmeasures,FIM)评估住院脊髓损伤(SCI)患者躯体功能恢复情况,同时进一步分析SCI患者躯体功能恢复与心理、直接护理的相关性。方法将39例SCI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18例和对照组21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康复训练及康复护理,实验组另予以心理护理。并在入院时、出院时以及随访时对两组患者进行FIM评分,同时记录护理接触时间。结果实验组FIM评分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入院时FIM评分与心理、直接护理所需时间呈显著负相关;出院时FIM评分与心理护理所需时间呈显著负相关,与给药、提供治疗等直接护理所需时间无显著负相关;随访时FIM评分与心理、直接护理所需时间均不存在显著相关。结论通过FIM评分可以预测护理工作需要量,躯体功能恢复和护理时间的关系不是线性关系,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对提高康复治疗疗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心理护理在脊髓损伤患者功能康复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脊髓损伤患者功能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将2005年2月~2007年12月我院附属济南市职工工伤康复医疗中心住院的脊髓损伤合并截瘫42例,按照单双数随机抽样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两组均依据脊髓损伤常规进行康复护理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同时予以全程心理干预.分别比较两组出院时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情况,评价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经心理护理干预后,SAS评分为(30.42±8.45),SDS评分为(31.52±9.2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90±8.44)和(40.10±9.21).观察组评分与护理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和心理护理干预,可使他们逐渐建立起良好的心理调节机制,适应生活、家庭和工作环境,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分阶段护理对颈段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对62例患者进行分阶段护理,并在患病3个月、6个月时随访患者。评定其运动功能。结果表明采用分阶段护理有助于颈段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脊髓损伤患者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脊髓损伤截瘫患者大多为青壮年,其肢体活动、大小便及性功能障碍使患者精神上受到极大打击,加之病程长、并发症多、缺乏良好的治疗效果等,患者大多存有心理障碍。因此,及时而有效的处理心理问题,不仅有利于患者的心理康复,而且可以促进整体康复的进程。本组68例脊髓损伤患者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为此,我们在对其进行肢体康复的同时进行了心理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5.
膀胱功能训练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膀胱功能障碍进行间断导尿结合膀胱功能训练,使其尽早形成反射性膀胱,减少泌尿系感染及膀胱结石的发生率,以提高脊髓损伤患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 研究不同水平、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患者经过综合康复治疗后的功能恢复情况。方法 采用神经生理学方法配合传统疗法及矫形器的应用 ,对 50例患者进行了系统的康复治疗 ,用ASIA标准评分、ADLBarthel指数、Lindmark法中的平衡、转移能力和Ashworth痉挛分级评定SCI患者的功能状况。结果 治疗后 ,脊髓部分损伤者ASIA运动评分有显著提高 (P <0 .0 1) ,感觉评分亦明显提高 (P <0 .0 5) ,颈髓完全损伤者ASIA运动评分有明显提高 (P <0 .0 5) ,颈髓完全损伤者ASIA感觉评分和胸腰髓完全损伤者ASIA运动、感觉评分虽有改善 ,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颈髓完全损伤者ADL平衡和转移能力均无明显改善 (P >0 .0 5) ,其他患者ADL、平衡和转移能力均有显著提高 (P <0 .0 1)。痉挛随病程的延长而加重 ,以颈部为明显 (P <0 .0 5)。使用步行矫形器后 ,5例完全性T10 以下截瘫患者达到了功能性步行。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能显著改善和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综合功能 ,其中以平衡和转移能力改善最为显著 (P <0 .0 1)。 相似文献
7.
王兰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4,8(20):4062
为探讨分阶段护理对颈段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对62例患者进行分阶段护理,并在患病3个月、6个月时随访患者,评定其运动功能。结果表明采用分阶段护理有助于颈段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心理护理是脊髓损伤患者护理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方法 对2007年6月至2009年12月重庆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根据脊髓损伤患者性别、年龄,采用心理支持、心理疏导、认知和行为矫正、音乐等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结果 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分析而实施心理护理,可使患者稳定情绪,促进残存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功能独立性,早日回归社会和家庭.结论 心理护理贯穿于脊髓损伤患者护理全过程,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巧,采取各种方式和途径,使患者获得最佳心身状态,营造适宜的人际氛围和舒适的治疗和训练环境,使患者尽早恢复心理健康,减少并发症、减少致残和减轻残疾带来的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功能独立性,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脊髓损伤患者焦虑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分成常规护理组(A组)和常规护理 健康宣教组(B组),入院时和1个月后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结果1个月后,两组SA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1),B组SAS评分明显优于A组(P<0.01)。结论常规护理可使脊髓损伤患者的焦虑症状减轻,结合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0.
背景:颈段脊髓损伤的治疗有多种方式,但效果均不十分理想。目的:探讨手术等综合治疗对颈椎中央型脊髓损伤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设计:前后对照设计。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骨科病房。对象:1999-01/2003-01江苏省人民医院骨科共收治中央型脊髓损伤患者11例,均为男性,年龄36~65岁,交通事故9例,跌伤1例,头部砸伤1例,病程2h~14d,伴颈椎间盘突出9例,颈椎管狭窄1例,C6椎体骨折1例。MRI片单处损伤9例,两处损伤2例。方法:伤后4~20d手术治疗,9例行前路颈椎间盘摘除植骨加钢板内固定,2例行颈椎后路减压植骨加侧块钢板内固定。主要观察指标:①患者手术前后Frankel分级。②手术后脊髓功能恢复结果。结果:11例患者术前Frankel分级为0级3例、Ⅰ级3例、Ⅱ级5例。术后为0级1例、Ⅲ级4例、Ⅳ级6例。平均肌力恢复2~5级,复查内固定牢靠、在位,植骨愈合良好。结论:颈椎中央型脊髓损伤一旦确诊提倡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性治疗措施,手术尽可能去除致病因素,其他辅助措施则以促进脊髓功能恢复为目的。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国内脊髓损伤患者的心理护理现状。主要包括一些心理护理的具体方法,同时也提出了目前心理护理运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待解决的问题。认为心理护理在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日常生活能力、生存质量、脊髓功能方面都有着较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脊髓损伤(SpinalCoraInjury,SCI)后,膀胱排尿功能障碍导致排尿异常的比例很高,目前神经性膀胱的治疗仍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对33例患者给予包括手法训练、皮肤-膀胱反射等特殊护理及加强膀胱功能训练,使患者在出院后对排尿能部分或全部自理,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4.
对膀胱功能障碍者进行间断导尿结合膀胱功能训练,使其尽早形成反射性膀胱,减少泌尿系感染及膀胱结石的发生率,以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功能性电刺激对脊髓损伤后功能恢复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损伤或疾病导致脑、脊髓功能严重损害是致死、致残的主要因素。如何在损伤早期(即伤后12h内)治愈神经损伤,防止继发性损害,至今尚未找到满意的处理措施[1,2]。因此目前康复医学的主要课题仍是用不同的方法去替代或修复损伤中失去的功能。轴突的正确连接是神经功能恢复的基础,但轴突朝正确的方向生长需要有足够的局部信息来引导,因而研究局部信息如何作用于脊髓损伤后的低位内在神经通路,并使分子贮存功能的恢复达到最大化成为当今康复医学研究的热点。目前对局部信息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电刺激治疗,使用非常广泛,如:膝关节扭伤,理疗师利用电刺激来恢复肌力;二是功能性电刺激治疗。本文将对有关功能性电刺激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16.
高压氧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急性脊髓损伤为社会和患者的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高压氧作为急性脊髓损伤后的康复疗法之一,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自2007年1-11月共收治61例急性脊髓损伤患者,其中31例进行高压氧治疗,与30例未进行高压氧治疗的病例进行比较,高压氧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经过中医手法配合物理治疗后的功能恢复情况。方法:选择2000—03/2003-03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康复中心就诊治疗的脊髓损伤患者25例。颈髓损伤10例,其中完全四肢瘫3例,不完全四肢瘫7例;胸腰脊髓损伤15例,其中完全截瘫7例,不完全截瘫8例。采用中医手法配合物理疗法对25例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标准评分、生活质量Barthel指数评定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状况。结果:25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美国脊髓损伤协会标准评分:经治疗后颈髓、胸腰髓部分损害者损伤分级运动和感觉评分有明显提高(颈髓不完全损伤:运动76.63&;#177;15.36,47.13&;#177;18.45,痛觉79.35&;#177;26.12.51.68&;#177;20.64;胸腰髓不完全损伤:运动75.64&;#177;11.20,60.35&;#177;12.63,痛觉99.64&;#177;11.39,82.68&;#177;15.32,触觉106.95&;#177;14.27,90.35&;#177;16.36&;#177;〈0.05,P〈0,01),胸腰髓完全损伤者运动评分较治疗前提高(69.31&;#177;20.51,45.63&;#177;10.42)。②生活质量Barthel指数评分:经治疗后颈髓不完全损伤、胸腰髓完全损伤、胸腰髓不完全损伤生活质量评分有显著提高(68.35&;#177;25.63,23.12&;#177;16、36:59.96&;#177;14.25,16.69&;#177;10.59;70.85&;#177;18.34,40.52&;#177;18.36,P〈0.01)。结论:中医手法配合物理治疗能显著改善和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脊髓部分损伤的患者康复治疗效果好于完全损伤者,胸腰髓损伤的患者康复治疗效果好于颈髓损伤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并瘫痪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对18例脊髓损伤并瘫痪患者不同时期出现的恐惧、焦虑、愤怒、抑郁等心理状况进行了相应的心理护理。结果:18例脊髓损伤并瘫痪患者能消除恐惧、焦虑、愤怒、抑郁等不良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心理护理是脊髓损伤患者正确面对新生活,战胜疾病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联合功能锻炼对脊髓损伤病人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00年1月-2006年6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脊髓损伤致截瘫病人4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3例。A组术后常规给予营养神经治疗;B组术后在常规营养神经治疗的同时行高压氧联合功能锻炼。治疗前、治疗4周后对两组病人进行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标准评定,检测血中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脂质过氧化物(LPO)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B组病人脊髓损伤功能改善、SOD、EGF升高及LPO降低明显,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联合功能锻炼可促进脊髓损伤病人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将胚胎脊髓干细胞移植及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应用于实验性脊髓损伤大鼠,观察二者联用对损伤脊髓结构和功能恢复的干预。
方法:实验于2003-05/2004-02在大庆市第四医院骨科完成。选取健康8月龄SD雄鼠2只,雌鼠4只,同笼过夜,次晨观察雌鼠,发现鼠精子者确定为孕鼠并记为妊娠0d,取胚鼠6只作为供体。另选取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神经生长因子+胚胎脊髓干细胞组、神经生长因子组、胚胎脊髓干细胞组、模型对照组、空白对照组,10只/组。其中神经生长因子+胚胎脊髓干细胞组、胚胎脊髓干细胞组大鼠作为受体。①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建立T12脊髓右半切损伤动物模型。②孕鼠于妊娠14d麻醉后暴露子宫,手术显微镜下取出胚鼠,剪去头尾,移取长约3mm的胚胎脊髓,浸泡于2000Bu/mL神经生长因子液后,立即分别移植入神经生长因子+胚胎脊髓干细胞组及胚胎脊髓干细胞组刚完成的急性脊髓右半切损伤部位。神经生长因子+胚胎脊髓干细胞组、神经生长因子组均在蛛网膜下腔插入内径0.6mm、外径1mm的导管,固定后于术后每天经导管给予神经生长因子500Bu。连续2周。模型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不给予任何治疗。③术后观察各组动物的一般状态及运动功能变化。Bieschowsky还原银染色法对神经纤维进行病理观察,并对各组损伤区脊髓横断面神经纤维数进行统计。
结果:实验选取SD大鼠50只,术后1周内死亡11只,除空白对照组未死亡外,模型对照组死亡2只,其余3组各死亡3只。①术后不同时间各组大鼠的一般状态:空白对照组在手术前后均未出现尿便异常情况。神经生长因子+胚胎脊髓干细胞组、神经生长因子组、胚胎脊髓干细胞组、模型对照组大鼠术后1周内均出现尿便失禁,模型对照组死亡2只,其余3组各死亡3只;术后2周有18只大鼠排尿排便功能逐渐恢复,神经生长因子+胚胎脊髓干细胞组7只,神经生长因子组4只,胚胎脊髓干细胞组5只,模型对照组2只;术后8周有20只大鼠排尿排便功能已完全恢复,神经生长因子+胚胎脊髓干细胞组7只,神经生长因子组5只,胚胎脊髓干细胞组6只,模型对照组2只。②术后不同时间各组大鼠的运动功能改变:空白对照组在手术前后感觉运动功能无异常改变。神经生长因子+胚胎脊髓干细胞组、神经生长因子组、胚胎脊髓干细胞组、模型对照组建立T12脊髓右半切损伤模型后,大鼠右后肢运动功能全部消失,左后肢出现感觉障碍;术后8周时神经生长因子+胚胎脊髓干细胞组有6只大鼠出现刺激左后肢的逃避反应,但右后肢运动功能未见改善;胚胎脊髓干细胞组有4只大鼠对左后肢痛觉刺激出现逃避反应。神经生长因子组、模型对照组大鼠右后肢常处于拖行状态,感觉与运动功能均无改善。③术后8周各组组织病理染色观察结果:神经生长因子+胚胎脊髓干细胞组与神经生长因子组、胚胎脊髓干细胞组、模型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27.6&;#177;4.3),(4.31&;#177;0.5),(14.2&;#177;1.6),0,P〈0.05)。
结论:胚胎脊髓干细胞为宿主脊髓损伤区提供了优良的微环境及支持引导作用,并通过自身的分化再生与宿主神经元形成广泛联系,同时产生更多的神经营养因子,与胚胎脊髓干细胞移植联合应用可协同促进宿主脊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