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孔源性机网膜脱离以手术治疗为主,其预后与手术方式有关。现就我院1993年1月~1995年12月用巩膜外环扎术治疗乳源性机网膜脱离50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以探讨巩膜外环扎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有关问题。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患者50例51只眼。男29例,女21例。年龄最大67岁,最小14岁,平均43.1岁。右眼25例,左眼24例,双眼发病1例。其中7例是第1次手术失败后再次行环扎术的患者。视网膜脱离时间、范围、裂孔数目和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分级:本组病例病程最长2年,最短3天,平均60天。脱离范围2个象限者24只眼,占47.1%…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总结显微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眼内异物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行显微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的眼内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眼内异物一次手术全部取出。术后3个月复查视网膜复位11眼。术中发现视网膜裂孔18个。术后全部患者的视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显微玻璃体切除术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眼球内非磁性异物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元月~2003年12月收治的眼内非磁性异物行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眼球内异物取出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结果:本组28例30眼均一次成功取出眼球内异物,视力较术前增进者24例25眼占83%,无变化者4例5眼占17%;术后并发症白内障6例7眼占23%,医源性视网膜裂孔4例4眼占13%,外伤性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3例4眼占13%。结论:玻璃体切割术是目前治疗眼球内非磁性异物最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589例608只眼黄斑裂孔中。多数(67%)的视力为 0.O1~0.1,69.3%的患者视野有2°~3°中心暗点,裂孔最小如针尖,大者至1个视盘直径,多数为1/2~1/4视盘直径。在单纯随诊观察1~18年的76只眼中,5只眼视力下降,3只眼中心暗点扩大,4只眼发生视网膜浅层脱离,6只眼出现视网膜皱褶,无1例黄斑裂孔自然愈合。经手术治疗的138只眼中,以气液交换或联合玻璃体切割成功率为最高(P<0.01)。激光光凝394只眼,视为预后与裂孔封闭情况均好于单纯随诊观察者(P<0.01)。  相似文献   

5.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rhy,PVR),是指在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或视网膜复位术后,由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增生和收缩,又造成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病变。由于眼球穿通伤后的眼内纤维组织增生,称为外伤性.PVR。外伤性PVR在中医学归属于云雾移睛、视瞻昏渺等眼病的范畴。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采用有活血通脉、  相似文献   

6.
复杂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术的体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是严重损害视功能的致盲性疾病,治疗以手术为主,随着现代玻璃体切除术高新技术的问世和不断发展,对该病的治疗取得重大突破[1]。对护理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尤其是术前及术后体位的正确护理,对保证手术成功起着重要作用。现将我科近年来对复杂性视网膜脱离进行体位护理的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45例(46眼),男26例(27眼),女19例(19眼);年龄15~67岁,平均43岁;单眼44例(右眼24例,左眼20例),双眼1例。45例中4例巨大裂孔,3例偏后极部裂孔,3例黄斑裂孔,2例病程超过0.5 a的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除气液变换术23例,玻璃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氩离离子激光对视网膜裂孔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氩激光治疗视网例膜裂孔患者21例(21只眼),其中大多数采取全包围式光凝裂孔周围。随访1 ̄12个月。结果:21只眼经用氩激光治疗后18只眼(85.7%)裂孔完全封闭,视网膜下液吸收。结论:氩激光光凝是治疗不伴视网膜脱离裂孔的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化瘀散结片对视网膜脱离术后玻璃体混浊、视网膜下液吸收及术后视力的影响。方法:将62例原发性非复杂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于术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于术后5天对照组予醋酸泼尼松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化瘀散结片治疗。分别于治疗开始时、术后1、3月行最佳矫正视力、玻璃体混浊程度、眼底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治疗后玻璃体混浊均有改善,其中治疗组玻璃体混浊明显吸收27只眼,占87.10%;对照组玻璃体混浊明显吸收20只眼,占64.52%,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视网膜下液吸收平均天数为(3.79±2.36)天,对照组为(5.62±2.18)天,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1月、3月后视力疗效显效率为51.61%和58.06%,对照组治疗1月、3月后视力疗效显效率均为32.26%,治疗3月后治疗组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O.05)。结论:化瘀散结片能显著改善视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硅油填充联合曲安奈德在复杂玻璃体切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收治的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15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0例、复杂眼外伤患者7例,行玻璃体切割术后硅油填充联合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观察患者术后的视力、眼压、前房反应及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3~6月,患者视力提高35眼,术后前房反应在1周内明显,多为I~Ⅱ级反应,1只眼出现视网膜脱离复发,5只眼出现眼压升高,2只眼出现假性前房积脓,1只眼出现眼内炎。结论:玻璃体腔硅油填充联合注射曲安务德可减轻眼内炎症反应,抑制视网膜脱离的复发,用于复杂玻璃体切割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视网膜内界膜剥除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方法 对16例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行玻璃体切除联合视网膜内界膜剥除术,术中明确剥除视网膜内界膜后行气液交换并注入惰性气体充填.术后观察术眼视力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的改变,了解黄斑裂孔愈合情况.结果 15眼(94%) 黄斑裂孔解剖闭合,15眼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视物变形明显改善.1例裂孔未闭,但OCT证实裂孔缩小.结论 玻璃体切除联合视网膜内界膜剥除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虽然有一定难度,但如能掌握手术适应证,规范手术操作,可使绝大部分患者得到解剖治愈,视力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显微镜联合间接眼底镜下治疗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2例(32只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在显微镜联合间接眼底镜下施行巩膜外冷凝、环扎、外垫压、放液、注气等视网膜脱离复位术,术前、术中详细检查眼底,寻找所有裂孔及变性区,予以封闭.结果 术后随访1~12个月,32例患者中31例1次手术达到解剖复位,治愈率97.2%,术后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中放液时引起视网膜下出血1例,视网膜表面出血3例,术后视网膜下液延缓吸收10例,均在术后1周内吸收;术后眼压升高8例,6例经药物治疗,2例经前房穿刺眼压降低;6例气体填充眼出现晶状体后囊下混浊,随气体吸收于2周内消失;术后玻璃体混浊加重15例,经药物治疗13例恢复至术前水平;1例由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加重,引起新裂孔,行玻璃体切割术,术后视网膜复位良好.结论 显微镜联合间接眼底镜下治疗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具有操作简单、定位准确、视野清晰、手术时间短、复位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不失为一种值得推荐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视网膜脱离手术前后黄斑部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前后黄斑部的变化,分析后者与视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单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68例68眼,手术前后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黄斑部的变化,所有患者为初次手术,PVRB、C1级,随访至少半年。其中38眼行巩膜外手术为A组,30眼行玻璃体手术为B组。结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能精确显示黄斑部视网膜改变。A、B组手术后视力均显著提高(P<0.01),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的黄斑水肿、视网膜前膜发生率均高于B组。结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是观察黄斑部视网膜复位的最客观指标,对于手术方法的选择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球旁注射高三尖杉酯碱对实验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VR)的防治效果。方法 兔眼球扁平部切开 8mm ,玻璃体腔内注射自体全血 0 2ml,制作实验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模型 ,治疗组每日 1次球旁注射 1mg/ml高三尖杉酯碱注射液 0 5ml,共 7天 ,对照组注射 0 5ml生理盐水。结果  6周后对照组 2 5只兔眼中 2 3只眼 ( 92 % )出现PVR及牵引性视网膜脱离 ,其中 15只眼出现漏斗状全脱离。治疗组 2 8只眼有 11只眼 ( 3 9 3 % )出现PVR及牵引性视网膜脱离 ,其中 2只眼出现漏斗状全脱离。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球旁注射高三尖杉酯碱对实验性PVR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视网膜脱离病人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于2007年11月至2009年11月对63例65只眼全部患者给予了术前、术后有效的健康教育.结果:58例60只眼对护理人员健康教育的实施配合良好,5例5只眼术后配合不佳导致视网膜再次脱离.结论:对视网膜脱离病人加强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中药干预对防治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基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肖  范钦华 《四川中医》2013,(11):156-158,F0003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是导致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和复发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治疗多以手术为主,药物防治PVR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由于西药的药物毒性、长期并发症及药物浓度等原因,有学者提出使用中药及其制剂对防治PVR进行研究。本文对近年来中药及其制剂对PVR防治的研究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益血汤对玻璃体切割术后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治疗作用。方法将玻璃体切割术后3天至7天视力不提高,且视网膜无新鲜出血的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62例(62眼),随机分成中药治疗组(A组,23例23眼),西药对照组(B组,20例20眼)、空白对照组(C组,19例19眼)。A组口服益血汤治疗,B组口服羟苯磺酸钙胶囊;C组为空白对照。3组均予口服多维元素片等,治疗时间为30天。观察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及眼彩色多普勒超声各指标情况。结果视力疗效:A、B、C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5.2%、45.0%、15.8%,A组结果分别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A组、B组治疗后眼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平均血流速度(Vm)较治疗前增高,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A组各指标改善情况较B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血汤的运用可以明显改善玻璃体切割术后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眼的眼底供血,增进视力。  相似文献   

17.
玻璃体切割联合氩激光治疗Eales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氩激光治疗Eales病的临床效果及手术时机。方法 对玻璃体切割体联合术中和术后氩激光光凝治疗的21例(25只眼)Eales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其中部分病例联合环扎术和眼内硅油填充术。结果 与术前相比25只眼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0.1~0.5者12只眼,0.6~0.9者7只眼,1.0和1.0以上者6只眼。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氩激光治疗Eales病疗效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自拟网脱术后方联合西药治疗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60只眼)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30只眼)和对照组(30例30只眼)。两组均予常规激素、抗生素、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等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网脱术后方口服。两组疗程均为30天,观察治疗后及治疗后60天的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视网膜下液吸收时间、视网膜电图、眼动脉及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①治疗组治疗后、治疗后60天总有效率分别为70.00%、80.00%,对照组分别为50.00%、56.70%;组间各观察时点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对照组视网膜下液吸收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60天与治疗前组内比较,两组视网膜电图a、b波的振幅均升高、峰时均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60天比较,视网膜电图a、b波振幅及峰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治疗后与治疗前、治疗后60天与治疗后组内比较,眼动脉(OA)血流参数中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及阻力指数(R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及治疗后60天比较,相应参数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治疗后与治疗前、治疗后60天与治疗后组内比较,视网膜中央动脉(CRA)血流参数中的R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SV与ED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及治疗后60天组间比较,两组R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SV与ED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网脱术后方联合西药治疗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患者疗效满意,可加快视网膜复位,从而有利于视功能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视网膜局部血液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晶状体后囊破裂的原因、处理方法及预后。方法 2005年10月—2011年2月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破裂的患者32例(32只眼),术者为有10年以上超声乳化手术经验的医师,入组患者随访6~24个月。结果 1.术前情况:年龄相关性白内障21只眼,其中膨胀期白内障6只眼,Ⅳ级硬核白内障4只眼。外伤性白内障4只眼,后极性白内障3只眼,玻璃体切割术后并发性白内障2只眼,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1只眼,青光眼术后白内障1只眼。2.人工晶状体植入情况:一期植入人工晶状体31只眼,其中后房型29只眼,前房型2只眼;二期人工晶体植入1只眼。3.术后情况:视力提高在3行以上的25只眼;1只眼出现视网膜脱离。无角膜失代偿、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对具有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破裂高危因素的病例,除术中及时发现,恰当处理,尽量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有用视力外,术前对病情评估和提高患者对病情的认知程度也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