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抑制核转录因子-κB对纤维化肝组织中CTG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纤维化肝脏组织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上调是否与激活核转录因子-κB(NF-κB)有关.方法 雌性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6)、纤维化模型组(n=32)和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组(n=32).纤维化模型组和PDTC组各自再随机分为1周、2周、4周、6周组.纤维化模型组给予CCl4建立化学性肝损伤模型;PDTC组大鼠在给予CCl4的同时给予PDTC灌胃.常规HE染色观察肝脏病变,免疫组化法测定NF-κB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TGF的表达.结果 纤维化模型组NF-κB p65、CTGF表达呈递增趋势.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肝组织NF-κB p65和CTGF表达明显升高,且两者呈正相关(r=0.875,P<0.01);PDTC组NF-κB p65和CTGF表达显著低于同期模型组,且二者呈正相关(r=0.765,P<0.01).结论 在肝纤维化过程中可能通过激活NF-κB通路上调CT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丝胶对2型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核因子-κ B(NF-κ B)表达的影响.方法:4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丝胶治疗组和导升明组,每组12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3组大鼠均采用高糖高脂饮食诱导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25mg/kg/d,3d)腹腔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待模型建成后,丝胶治疗组大鼠给予丝胶(2.4g/kg/d,35d)灌胃治疗,导升明组大鼠给予导升明(200mg/kg/d,35d)灌胃.Westem blot法检测视网膜NF-κB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视网膜NF-κB 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模型组大鼠NF-κB蛋白和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丝胶治疗组和导升明组大鼠NF-κB蛋白和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丝胶可通过下调NF-κB表达,发挥对糖尿病视网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糖康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中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视网膜微血管形态学和细胞分子两个水平,观察糖康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的影响并探讨其具体作用机制,为糖康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复制糖尿病模型并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糖康高、中和低剂量组和达纳康组,每日灌胃,定期检测大鼠体重和非空腹血糖。第12周末,消化铺片法观察视网膜微血管病理和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检测NF-κB亚基P65在细胞核内的含量。RT-PCR检测其下游靶基因Bax和IL-1β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视网膜呈现较多的无细胞毛细血管条索数(约为正常组的12.16倍)。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无细胞毛细血管条索数明显减少(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NF-κB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1),各治疗组NF-κBP65蛋白在视网膜组织的表达不同程度降低,以糖康高剂量组最为显著。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视网膜Bax和IL-1β的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视网膜Bax和IL-1β的mRNA表达均不同程度降低,以糖康高剂量组最为显著。结论糖康能够明显抑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NF-κB活性及其下游靶基因Bax和IL-1β的表达水平,通过多途径、多靶点拮抗视网膜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保护视网膜组织,延缓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中单核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MCP-1)、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A组,n=10)和糖尿病模型组(n=20)。A组给予常规饲料;模型组给予高糖高脂饲料,4周后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STZ)30mg/kg,造模成功后模型组再随机分成糖尿病组(B组,n=10)和替米沙坦治疗组(C组,n=10),C组每天给予替米沙坦5mg/kg灌胃。替米沙坦干预12周后,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MCP-1、NF-κB在肾脏表达的变化。结果与A组比较,B、C组大鼠肾组织中MCP-1、NF-κB表达明显增加(P〈0.01);C组比B组MCP-1、NF-κB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2型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MCP-1、NF-κB表达明显增加,替米沙坦可通过降低肾组织MCP-1、NF-κB表达,从而减轻肾脏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血压大鼠心肌组织缝隙连接蛋白43(CX43)的表达,应用缬沙坦干预,研究其可能机制。方法:3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8)、假手术组(n=8)以及模型组(n=16),模型组以二肾一夹方法建立,模型建立成功后,随机分为缬沙坦治疗组(n=8)和模型对照组(n=8)。治疗组给予缬沙坦按照30mg/(kg·d)剂量灌胃,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以及模型对照组分别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每日一次。给药8周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心功能,麻醉处死动物,SP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CX43及NF-κB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假手术组IGF-1蛋白表达率、CX43及NF-κB表达变化不明显,心功能无明显变化,模型组则明显升高(P<0.05),心功能减弱(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缬沙坦治疗组上述指标则改善明显(P<0.05)。结论: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心功能降低明显,与此同时IGF-1、CX43蛋白及NF-κB表达均显著增高,应用缬沙坦治疗8周后,上述指标均降低明显,同时心功能有明显改善,提示缬沙坦可通过降低IGF-1表达、抑制CX43表达改善心功能,NF-κB可能参与了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替米沙坦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中单核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MCP-1)、核因子-кB(NF-кB)表达的影响. 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A组,n=10)和糖尿病模型组(n=20).A组给予常规饲料;模型组给予高糖高脂饲料,4周后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STZ)30 mg/kg,造模成功后模型组再随机分成糖尿病组(B组,n=10)和替米沙坦治疗组(C组,n=10),C组每天给予替米沙坦5 mg/kg灌胃.替米沙坦干预12周后,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MCP-1、NF-кB在肾脏表达的变化. 结果 与A组比较,B、C组大鼠肾组织中MCP-1、NF-кB表达明显增加(P<0.01);C组比B组MCP-1、NF-кB表达明显降低(P<0.01). 结论 2型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MCP-1、NF-кB表达明显增加,替米沙坦可通过降低肾组织MCP-1、NF-кB表达,从而减轻肾脏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金樱子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脏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STZ腹腔注射诱导建立SD(Sprague-Dawley)大鼠糖尿病模型后,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和金樱子干预组,同时另设正常对照组和金樱子对照组.测定大鼠肾组织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Real-time PCR检测各组肾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肾组织T-AOC,SOD活性明显减弱,MDA含量明显增强(P<0.01),而糖尿病大鼠经金樱子处理后,肾组织T-AOC,SOD的活性显著增强,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且能在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下调肾组织中NF-κB的表达.结论金樱子可通过降低糖尿病大鼠肾脏中NF-κB表达,抑制氧化应激,增强抗氧化酶活性起到保护肾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菩人丹超微粉(PRD)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保护作用及其对核因子κB (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PRD组和高剂量PRD组。给药3个月后,测定各组大鼠血糖水平,RT-PCR法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素2(Ang-2)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中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NF-κB、VEGF和Ang-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糖水平及视网膜组织中VEGF、Ang-2 mRNA表达水平和AGEs、RAGE、NF-κB、VEGF、Ang-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和高剂量PRD组大鼠血糖水平及视网膜组织中VEGF、Ang-2 mRNA表达水平和AGEs、RAGE、NF-κB、VEGF、Ang-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PRD可能通过特异性阻断AGEs/RAGE/NF-κB信号通路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利湿汤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炎症因子及视神经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10只SD大鼠为对照组,40只SD大鼠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和玻璃体腔注射VEGF建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益气活血利湿汤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模型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给予蒸馏水灌胃,益气活血利湿汤高中低剂量组给予中药煎煮液灌胃。治疗8周后观察视网膜和视神经结构,采用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RT-PCR检测视网膜神经生长因子(NGF)和核因子-κB(NF-κB) 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视网膜出现水肿和扩张充血毛细血管;低剂量组视网膜水肿,结构紊乱,血毛细血管扩张充,有新生血管;中剂量组视网膜结构相对完整,水肿明显减轻;高剂量组视网膜结构基本完整,未见明显水肿、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和新生血管。模型组神经纤维排列紊乱,轴突重度肿胀,多处毛细血管扩张出血,胶质细胞增生;低剂量组视神经纤维排列不规则,轴突肿胀减轻;中剂量组视神经纤维轴突肿胀明显减轻,偶见毛细血管扩张出血和胶质细胞增生;高剂量组视神经纤维排列整齐规则,结构较致密,未见毛细血管扩张出血和胶质细胞增生。模型对照组血清TNF-α、hs-CRP和IL-6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益气活血利湿汤高中低剂量组血清TNF-α、hs-CRP和IL-6水平低于模型对照组,但高于空白对照组,随益气活血利湿汤剂量增加,TNF-α、hs-CRP和IL-6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视网膜NGF和NF-κB mRNA表达下调,益气活血利湿汤灌胃后视网膜NGF和NF-κB mRNA表达上调,益气活血利湿汤剂量越大NGF和NF-κB mRNA表达越高(P<0.05)。结论:益气活血利湿汤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可改善视网膜和视神经结构,减轻炎症反应,上调NGF和NF-κB表达。  相似文献   

10.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8,(4):248-251
[目的]探讨牛膝多糖(ABP)对四氯化碳(CCl_4)所诱导的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取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ABP 100,200 mg/kg组、水飞蓟素组,分别灌胃给予生理盐水、ABP和水飞蓟素7 d,最后1 d腹腔注射给予CCl_4,16 h后检测血清中ALT,AST,ALP水平;行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学变化;利用黄嘌呤氧化酶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法分别检测肝匀浆中SOD,CAT,MD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中NF-κB p65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中ALT,AST,ALP水平显著升高(P<0.05),肝组织变性坏死累及全小叶.与模型对照组比较,ABP 100,200 mg/kg组血清中ALT,AST,ALP水平显著降低(P<0.05),肝组织病变程度较轻,胞浆中SOD,CAT活性显著升高(P<0.05),MDA水平显著降低(P<0.05).模型对照组肝组织中NF-κB p65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ABP 100,200 mg/kg组NF-κB p65蛋白表达较模型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ABP对CCl_4所诱导的大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认为可能与ABP抗脂质过氧化和抗炎症反应有关系.  相似文献   

11.
黄芪对肝纤维化大鼠NF-κB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NF-κB表达情况,探讨黄芪抗肝纤维化机制。方法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Cl_4诱导肝纤维化模型组和黄芪干预组。HE染色评价各组肝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F -κB在肝组织中表达,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研究其表达水平与肝纤维化关系。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肝纤维化模型组的肝纤维化分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黄芪组肝纤维化分级与肝纤维化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肝纤维化模型组大鼠肝组织NF-κB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黄芪组NF-κB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黄芪可以显著抑制CCl_4诱导的肝纤维化,对NF-κB信号转导通路相关分子的调控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野百合碱(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核因子(NF-κB)的表达,进一步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共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组(PH 模型组),阿托伐他汀干预组(治疗组),每组8只.PH模型组和治疗组分别一次性腹部皮下注射MCT(60mg/kg).治疗组自注射MCT之日起以阿托伐他汀(10mg/kg)灌胃,每日1次.3周后达实验终点,测定大鼠平均肺动脉压,计算右心室肥大指数.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肺组织NF-κB表达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大鼠的平均肺动脉压和右心室肥大指数均较PH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大鼠细支气管上皮细胞NF-κB核阳性细胞百分比:PH模型组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低于PH模型组(P<0.01).大鼠细支气管上皮细胞NF-κB核阳性细胞百分比与平均肺动脉压成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降低MCT所致的肺组织NF-κB的表达,具有抑制MCT诱导的肺血管重建和肺动脉高压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交泰丸对链脲佐菌素(STZ)性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和视网膜血管中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交泰丸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作用机理。方法:Wistar大鼠以2%STZ 51 mg/kg腹腔注射后空腹血糖≥16.7 mmol/L者视为DM大鼠。3月后,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羟苯磺酸钙组、交泰丸高、中、低剂量组共6组。给药3月后,行右眼视网膜血管消化铺片,左眼眼球壁石蜡切片,均行NF-κB免疫组化染色,计算机图像定量分析光密度值。结果:切片:与正常组比较,其余各组大鼠视网膜中NF-κB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同羟苯磺酸钙组比较,交泰丸各组表达均显著减少(P<0.05)。铺片: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羟苯磺酸钙组大鼠视网膜血管中NF-κB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而交泰丸各组无显著升高(P>0.05)。结论:抑制STZ性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及视网膜血管周细胞中NF-κB的激活,保护周细胞免于凋亡,可能是交泰丸避免或延缓STZ性糖尿病大鼠出现无细胞毛细血管等病理改变,从而对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发挥防治作用的重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二氢杨梅素(DHM)对糖尿病大鼠心功能不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24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等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n=6)、2型糖尿病组[T2DM组,n=6,高糖高脂饲料喂养6周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二甲双胍组(MET组,n=6,构建T2DM模型大鼠后,给予MET 150 mg/kg灌胃 8 周)、二氢杨梅素组(DHM组,n=6,构建T2DM模型大鼠后,给予DHM 250mg/kg灌胃 8 周)。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含量,ELISA法检测血浆中胰岛素、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的含量,心脏彩色超声仪检测大鼠心功能,生物信号采集系统测定大鼠心电图,HE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形态,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HMGB1、NF-κB p65、磷酸化NF-κB p65(p-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Control组比较,T2DM组造模后出现心律失常,心率减慢,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每搏输出量(SV)显著下降(P<0.05或0.01),大鼠的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左心室收缩期内径(LVIDs)、心脏肥厚指数、血浆中HMGB1的含量、心肌组织中的HMGB1、NF-κB p65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0.01);与T2DM组比较,DHM组能显著改善大鼠各项心功能指标(P<0.05或0.01),并且能显著降低血浆中HMGB1的含量、下调心肌组织中的HMGB1及NF-κB p65磷酸化蛋白的表达(P<0.05或0.01)。结论 DHM改善糖尿病大鼠心功能可能与下调HMGB1表达及抑制NF-κB p65磷酸化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制备大鼠视网膜挫伤模型,探讨谷氨酰胺对眼挫伤大鼠视网膜HSP27和NF-κB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SD雄性大鼠45只,5只用于正常对照组,余下40只仿Allen’s重击法制作视网膜挫伤模型。将模型制备成功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模型组和Gln治疗组。每组又分12h,24h,3d,7d四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大鼠5只。各组于给药给水停止后第2天取材,制备石蜡切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HSP27和NF-κB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正常组大鼠视网膜内均有HSP27和NF-κB蛋白表达;眼挫伤后HSP27蛋白表达逐渐下降,至3d时表达降至低谷。除12h外,模型组HSP27蛋白表达均比正常对照组低;而NF-κB蛋白表达在眼挫伤后逐渐上升,3d达峰值。除12h外,其余各组NF-κB蛋白表达均比正常对照组高;在Gln组,HSP27蛋白表达均比模型组高,而NF-κB蛋白表达均比模型组低。结论 HSP27和NF-κB参与了眼挫伤视网膜病变过程;谷氨酰胺上调了挫伤视网膜HSP27蛋白表达,下调了NF-κB蛋白表达,这可能是谷氨酰胺对眼挫伤视网膜病变产生保护作用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6.
RAS阻断剂对糖尿病大鼠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贝那普利(Bena)和血管紧张素Ⅱ 1 型受体拮抗剂厄贝沙坦(Irbe)对2型糖尿病(DM)大鼠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 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 组、DM组、Bena组和Irbe组,每组10只. 以喂高糖高脂饮食方法建立SD大鼠DM模型,DM组、Bena组、Irbe组给予高糖高脂饮食1个月后腹腔注射25 mg/kg链脲佐菌素;NC组给予普通饮食,注射枸橼酸缓冲液作为对照.在此基础上,Bena组给予Bena 3 mg/(kg·d)灌胃,Irbe组给予Irbe 20 mg/(kg·d)灌胃,NC组、DM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16周后测定各组大鼠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与稳态血糖(BG)、稳态胰岛素(PGI)浓度, 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脂联素(APN)浓度,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主动脉血管壁核转录因子(NF-κB) 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VCAM-1) 表达水平.结果 DM组、Bena组和Irbe组TC、TG、LDL-C与BG水平较NC组均显著升高(F=6.18~182.56,q=3.49~28.36,P<0.01),但3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Bena组和Irbe组血清APN浓度显著高于DM组(F=65.11,q=7.37、9.41,P<0.01),NF-κB、VCAM-1 表达水平和浸润的单核细胞数明显低于DM 组(F=37.64~255.33,q=6.01~22.41,P<0.01), Bena组和Irbe组主动脉内皮损伤明显轻于DM 组.而Bena组和Irbe组各检测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Bena 和Irbe能升高DM大鼠血清APN浓度,抑制其血管壁NF-κB 活化、VCAM-1表达和单核细胞浸润,防止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相似文献   

17.
氧化苦参碱对肝纤维化大鼠保护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氧化苦参碱抗肝纤维化作用及其机制,为临床应用中药防治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Cl4诱导肝纤维化模型组和氧化苦参碱干预组,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F-κB、IκBα及Ⅰ型胶原在各组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在正常对照组、氧化苦参碱组和肝纤维化模型组肝组织中Ⅰ型胶原表达的平均密度值分别为0.087、0.130、0.311,肝纤维化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氧化苦参碱组较肝纤维化模型组Ⅰ型胶原表达明显减少(P<0.01);肝纤维化模型组肝组织NF-κB、IκBα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氧化苦参碱组NF-κB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IκBα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氧化苦参碱可以减轻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对NF-κB信号转导通路相关分子的调控可能是其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TNF-α和NF-κB基因在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将92只Wistar大鼠分为模型组(46只)和对照组(46只).采用灌胃法制备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模型组给予56%酒精1Og/(kg·d),每日分3次灌胃,共5d,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ABC法),观察TNF-α和NF-κB的表达和分布.结果 模型组中TNF-α和NF-κB主要在中央静脉周围的肝细胞中呈阳性表达.TNF-α的阳性表达率:第3天对照组为5.56%,模型组为66.67%;第5天对照组为11.11%,模型组为83.33%,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模型组第5夭与第3天比较阳性表达率明显增高(P<0.05).NF-κB的阳性表达率:第3天对照组为11.11%,模型组为72.22%;第5天对照组为16.67%,模型组为88.89%,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模型组第5天与第3天比较阳性表达率明显增高(P<0.05).肝组织TNF-α的表达和NF-κB的表达呈正相关(r=0.687,p<0.01).结论 TNF-α在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并且TNF-α可能通过NF-κB的活化参与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贝那普利和厄贝沙坦对糖尿病大鼠早期血管病变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贝那普利和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 1 型受体拮抗剂厄贝沙坦对2型糖尿病大鼠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 2型糖尿病组(B组)、贝那普利组(C组)和厄贝沙坦组(D组),每组10只.以高糖高脂饮食方法建立SD大鼠糖尿病模型, 16 周后测定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与稳态血糖(BG)、稳态胰岛素(PGI)浓度;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主动脉血管壁核转录因子(NF-κB) 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 (ICAM-1) 表达水平.结果 B、C、D组TC、TG、LDL-C与BG水平较A组显著升高(F=6.18~182.56,q=3.49~28.36,P<0.01),但B、C、D组TC、TG、LDL-C与BG水平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C、D组主动脉血管壁NF-κB 及ICAM-1 表达水平和浸润的单核细胞数明显少于B组(F=37.64~217.33,q=6.01~22.41,P<0.01),主动脉内皮损伤程度明显轻于B组.结论 贝那普利和厄贝沙坦能抑制2型糖尿病大鼠血管壁NF-κB 活化、ICAM-1表达和单核细胞浸润,可防止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Ⅳ型胶原(Col Ⅳ)、纤维连接蛋白(FN)及核转录因子kappa B(NF-κB)蛋白的表达及苯那普利对其影响。方法将3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C组)、糖尿病未治疗组(D组)、糖尿病加苯那普利治疗组(B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模型。检查各组大鼠在灌胃给药第12周血糖、血肌酐、尿素氮、尿白蛋白及体重等指标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ol Ⅳ、FN及NF-κB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第12周时B组大鼠血糖、血肌酐的浓度及尿蛋白排泄率较D组明显减少(P<0.01<0.0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B组大鼠肾组织Col Ⅳ、FN及NF-κB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D组(P<0.01)。结论苯那普利对糖尿病大鼠肾脏具有部分保护作用,其可能抑制血糖浓度升高,下调糖尿病大鼠Col Ⅳ、FN及NF-κB蛋白的表达,减少细胞外基质聚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