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扩张型心肌病92例超声心动图分析李雅琴,史淑范,林淑珍,胡伟建,李春芝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cardio-myopathy;DCM)是一种原因未明的常见心肌疾病,近年来有增多的趋势。临床缺少特征表现而不易诊断。UCG临床应用,为本病诊断和鉴别诊...  相似文献   

2.
超声心动图对缺血性心肌病与扩张型心肌病的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声心动图对缺血性心肌病与扩张型心肌病的观察与分析史卫平①王云翔缺血性心肌病(ICM)是近年来新确立的,因心肌缺血引起心肌变性、坏死和纤维化等改变,并导致严重的心肌功能失常的疾病,属心肌病范畴。此病与扩张型心肌病(DCM)由于超声特征相似,均表现为“...  相似文献   

3.
余瑕  黄洁  林仙方 《临床荟萃》2011,26(4):296-297,300,F0002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合并左心室附壁血栓的超声心动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88例DCM患者超声心动图资料,根据左心室有无血栓形成分为无血栓组和有血栓组,对两组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血栓组共18例(9.6%),与无血栓组相比,该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较低,(28.9±9.8)%vs(36.4±6.6)%(、11.3±3.3)%vs(17.1±5.2)%,左心房内径(LAD)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较大,(48.6±4.1)mm vs(43.2±5.1)mm、(61.7±4.7)mm vs(51.8±5.3)mm;中重度二尖瓣反流(MR)发生率较低(22.2%vs 70.5%,均P〈0.01)。结论 DCM患者LAD及LVIDs较大、左心室心肌收缩力下降明显者易导致左心室附壁血栓形成;二尖瓣中重度MR有对抗左心室血栓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超声心动图联合经皮左心室造影对鉴别诊断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ICM)与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22年1月在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诊断为心肌病的47例患者,根据心肌病的类型分为ICM组(27例)与DCM组(20例),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与经皮左心室造影,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心脏形态结构变化、瓣膜反流程度等参数。结果:在心脏形态指数上,DCM组的左心房内径(left atrium diameter,LA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DD)、右心室内径(right ventricle diameter,RVD)均大于IC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心功能参数的比较上,DCM组的左室舒张期E峰/A峰大于ICM组,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扩张型心肌病(DCH)的超声改变及收缩舒张功能变化。方法:对48例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显像仪进行观察,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DCM患者心脏结构变化显著,房室腔内径明显增大,室壁运动幅度明显减低,收缩功能严重受损,舒张功能明显减代,普遍合并瓣膜足流是本组疾病的主要表现。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直观、清晰、准确的提供上述诊断信息,对临床诊断是十分有助的,如能结合临床进行分析,则能大大提高其诊断率,更能防止误诊。  相似文献   

6.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CardiomyopathyDCM),既往称充血型心肌病,是一类原因不明的心肌病。临床上以心脏扩大,充血性心力衰竭为主要表现;病理改变则以心肌纤维化,心腔明显扩大为其特征。有关DCM左室功能的改变,国内报导较少。本文通过对...  相似文献   

7.
8.
超声心动图定量研究干扰素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旨在通过超声心动图技术(AQ、CK)定量分析干扰素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功能的变化。方法:52例住院和门诊DC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扰素治疗组31例,常规治疗组21例。测量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舒张末期面积(EDA),收缩末期面积(ESA),面积变化分数(FAC),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射血分数(EF)及采集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CK图像并进行积分。结果:干扰素治疗6个月后可提高左心室EF值,并可增加左心室收缩期位移距离,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超声心动图技术可以定量左心室收缩功能变化,具有简便,准确的特点,干扰素治疗对扩张型心肌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心肌病是临床不很常见的心管疾病。WHO将心肌病(即原因不明的心脏肌肉疾病或原因不明的心肌病)分为四种类型:1.扩张型心肌病(充血性心肌病)。2.肥厚性梗阻心肌病。3.限制性心肌病。4.未定型心肌病。其中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是最常见的类型。  相似文献   

10.
扩张型心肌病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我院具有完整的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资料的62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患者QRS时限延长明显延长,窦性心律者PR间期为140.8~308.5(平均195.2±32.3)ms。患者心率与左室舒张末内径呈正相关;QRS时限与左室舒张末内径和左室收缩末内径呈正相关;Rw与左室后壁厚度呈正相关。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在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和病情判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左束支传导阻滞对扩张型心肌病左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左束支传导阻滞对扩张型心肌病 (DCM )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照组、DCM不伴室内传导阻滞组、DCM伴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 (CLBBB)组各 16例 ,均为窦性心律 ,并伴有相对性二尖瓣反流。应用脉冲和连续多普勒技术 ,测量左室射血前期时间 (PET)、左室射血时间 (LVET)、左室充盈时间 (LVFT)、二尖瓣反流持续时间 (MRT)、心搏做功指数 (MPI)、每搏量 (SV)等参数 ,然后转换为脉冲心肌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 (TDI) ,通过左房室环测量左室收缩期和舒张期电机械运动的时间离散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DCM伴室内传导阻滞组与不伴室内传导阻滞组 [分别为收缩期 ( 77.9± 13 .6)ms对( 5 2 .1± 13 .2 )ms对 ( 2 8.3± 7.2 )ms ,P <0 .0 0 1;舒张期 ( 92 .0± 18.6)ms对 ( 5 2 .9± 14 .5 )对 ( 3 3 .7±10 .2 )ms ,P <0 .0 0 1]左室电机械运动的时间离散度均明显增大 ,尤以DCM伴CLBBB组更明显。PET、LVFT、MPI三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MRT也有明显延长趋势。结论 使用TDI及频谱多普勒技术可全面评价左心室及左房室间不协调运动情况 ,为临床双心室或双腔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患儿男,13岁,进行性肌营养不良(progressive muscular dystrophy,PMD)8年,以"反复心慌1年,双下肢水肿3个月,加重伴尿少3天"就诊。查体:心界扩大,心尖搏动弥散,心率118次/分,心前区闻及3级收缩期杂音。胸部DR示胸腔积液,心影增大。超声心动图:全心增大,左心室各壁向心运动普遍减弱,左心室射血分数约33%;室间隔左心室面、左心室前壁、左心室近心尖部弥漫多发大小不等斑片状中等回声,较大者约17.6mm×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运动时扩张型心肌病 (DCM)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功能变化以及左心室功能改变与运动量的关系。方法  2 8例DCM患者接受了症状限制性踏车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 ,评价运动耐量、运动前和峰值运动量时的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变化。结果 峰值运动量时所有超声心动图指标与运动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运动时心率和血压明显增高。运动前左室射血分数EF(2 7%± 7% )与最大运动量 [(92± 3 7)W ]之间无相关性 ,r =0 .2 9,P >0 .0 5 ;但峰值运动量时的EF(2 7%± 11% )与最大运动量之间具有相关性 ,r =0 .42 ,P <0 .0 5。在左室舒张功能方面 ,二尖瓣前向血流E峰速度无论在运动前 [(0 .77±0 .2 3 )m/s]或峰值运动量时 [(0 .87± 0 .3 1)m/s]均与最大运动量呈负相关关系 ,r =-0 .42~ -0 .70 ,P <0 .0 5。结论 DCM患者可以达到一个较高水平的运动量 ,运动前的左室EF与最大运动量无明显关系。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在峰值运动量时与运动前比较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左室内收缩同步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DCM患者和31例正常志愿者应用超声技术获取左心室的全容积图像。计算左室17节段达到收缩期最小容积点的时间(Tmsv),并计算出左室16节段、12节段及6个基底段达到Tmsv的标准差和最大时间差(即Tmsv16-SD,Tmsv16-Dif,Tmsv12-SD,Tmsv12-Dif,Tmsv6-SD和Tmsv6-Dif)。结果DCM组的各项收缩不同步指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均P<0.01)。与DCM伴左室收缩功能轻度减退组相比,DCM伴左室收缩功能中重度减退组的Tmsv16-SD、Tmsv12-SD、Tmsv16-Dif等指标均显著增高(均P<0.01)。所有受检者的全容积三维法测量的左室射血分数与二维Simpson法的测值呈高度正相关关系(r=0.912,P<0.001)。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及其定量分析软件能在同一心动周期内比较左室各节段的同步性,并提供血流动力学方面的信息,为临床评价左室内不同步提供了简便、直观、无创性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流向量成像(VFM)技术在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收缩期左心室心腔内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收缩功能变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病例组:DCM患者30例;对照组:健康志愿者40名。在VFM成像模式下测量并比较两组收缩期峰值流速(Vs)、峰值流量(Fs)和收缩期负向总流量(SQ-);应用Simpson双平面法获取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三腔心的Vs、Fs、SQ-均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观察并描述病例组收缩期左心室心腔内涡流的分布特征。结果 病例组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Vs、Fs、SQ-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组内比较各项指标均由基底段至心尖段逐渐递减(P<0.05);LVEF与Vs、Fs、SQ-均值呈明显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27、0.698、0.709(P<0.01);病例组在收缩期3个时相均有涡流出现,直径及圈数较对照组增多。结论 VFM技术可直观、定量评价DCM患 者左心室内血流流场变化,进而显示其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关系,有望成为临床检测DCM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心交感神经阻滞对扩张型心肌病左心室心肌收缩力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3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分为对照组(16例)和治疗组(1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给予对照组治疗的同时,以0.5%利多卡因每2h经硬膜外导管推注一次(夜间睡眠除外),阻滞心区交感神经(胸1-5)。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行经胸心脏超声检查,测量左心房收缩末期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短轴缩短率(FS),射血分数(EF),二尖瓣环后间隔、侧壁、前壁、下壁、前间隔、后壁的组织峰值收缩速度(Sm)和运动距离(D),计算6个位点的峰值收缩速度和运动距离平均值(MSm和MD),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组LAD和LVEDd均显著缩小,EF和FS明显增加,对照组上述指标无显著改善。同对照组比,治疗组MSm和MD均显著增加[MSm(4.91±0.56)cm/s对(4.09±0.82)cm/s,P<0.05;MD(0.61±0.18)cm对(0.41±0.18)cm,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改善与MSm和MD的变化显著相关(MSmr=0.576,P=0.001;MDr=0.526,P=0.003)。结论对于扩张型心肌病,心区交感神经阻滞较常规治疗能显著缩小左心腔径,尤为突出的是它能更有力地增强心肌的收缩力,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和组织追踪法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获取标准心尖位左心长轴观、二腔观和四腔观,分别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和组织追踪法离线分析10例正常人和12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室各节段长轴方向的心肌多普勒速度曲线和位移曲线,计算峰值速度(Vs)及收缩期各取样点向心尖方向位移(Ds);用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收缩期二尖瓣环下移距离(Dm);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方法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室各节段Vs、Ds和Dm比正常人显著减低。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和组织追踪法测量的二尖瓣环水平Ds与用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的Dm显著相关(r=0.63,P=0.03)。二尖辨环水平的平均Vs(r=0.75,P=0.005)、平均Ds(r=0.63,P=0.03)与LVEF亦分别显著相关。结论: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和组织追踪法技术可快速、直观、无创性定量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为临床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左室机械运动同步性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集28例DCM患者(DCM组)和29例正常人(对照组)实时三维全容积图像.由左室17节段容积-时间曲线测量各节段从心电图Q波起始点至收缩期最小容积时间(Tmsv),分别计算各组内1-17节段达收缩期最小容积的平均时间(Tmsv').推算左室3个短轴水平(基底水平、乳头肌水平和心尖水平)、12节段和16节段的同步性参数,同步性参数包括达收缩期最小容积时间标准差(Tmsv1-6-SD,Tmsv7-12-SD,Tmsv13-16-SD,Tmsv12-SD,Tmsv16-SD)和最大时间差(Tmsv1-6-Dif,Tmsv7-12-Dif,Tmsv13-16-DIF,Tmsv12-Dif,Tmsv16-Dif).结果 对照组与DCM组分别进行组内17节段Tms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DCM组左室各节段Tmsv'与对照组相应节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DCM组左室各水平、12节段和16节段同步性参数均显著增高,除乳头肌水平同步性参数外(r=-0.402~-0.449,P>0.05),其余均与RT-3DE所测左室射血分数呈显著线性负相关(r=-0.576~-0.768,P<0.01或 P<0.05).结论 DCM患者左室整体及各短轴水平内均存在机械运动不同步,RT-3DE可对其进行定量评价.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left ventricular synchronicity in patients with 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 by 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RT-3DE).Methods Twenty-eight DCM patients and twenty-nine healthy volunteers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and clear full volume pictures were aquired using RT-3DE.The time to minimal systolic volume (Tmsv) of each segment was measured,and a mean value of Tmsv for the same segment in each group(Tmsv') was caculated.The standard deviation (Tmsv-SD) and the maximal difference (Tmsv-Dif) of Tmsv were calculated for basal level,mid level,apical lever,12 segments and 16 segments (Tmsv1-6-SD,Tmsv7-12-SD,Tmsv13-16-SD,Tmsv12-SD,Tmsv16-SD,Tmsv1-6-Dif,Tmsv7-12-Dif,Tmsv13-16-Dif,Tmsv12-Dif,Tmsv16-Dif).Result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1-17 Tmsv' within each group.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two groups for Tmsv' derived from the same segment.All asynchrony indexs of DCM patients were remarkab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healthy volunteers (P<0.01 or P<0.05),and correlated closely with LVEF determined by RT-3DE (r=-0.576~-0.768,P<0.01 or P<0.05) except for those of the mid level(r=-0.402~-0.449,P>0.05).Conclusions Dyssynchrony exist in globle and each level of DCM patients' left ventricle.RT-3DE is an available technique for left ventricular synchronicity quantification.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的心肌异常收缩反应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DCM)的心肌异常收缩反应。方法应用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DSE)测定18例DCM患者在基础状态和多巴酚丁胺剂量为5、10、20μg·kg-1·min-1时的室壁运动改变。DSE时室壁收缩反应分为运动改善、无改善、运动恶化、双相反应四类,无改善、运动恶化和双相反应定义为心肌异常收缩反应,其中运动恶化和双相反应定义为类缺血反应。结果18例患者全部存在室壁心肌异常收缩反应(100%),13例存在类缺血反应(72.2%)。总计225个有效心肌节段中,126节段诱发出异常收缩反应(56.0%),其中97段为无改善(43.1%),29段为类缺血反应(12.9%)。运动改善发生率在2分的节段最高(62.1%),类缺血反应发生率在3分节段最高(24.6%),无改善发生率在4分节段最高(68.4%)。结论DSE可诱发出DCM心肌异常收缩反应,推测DCM存在以缺血为表现形式的心肌能量供需失衡。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瞬时波强(WI)技术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左心室功能的价值.方法 选取DCM患者27例,对照组50例.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大小、左室射血分数(LVEF);TVI测量二尖瓣环水平舒张早期速度(Ve)及心房收缩期速度(Va);应用WI评估DCM患者颈总动脉W_1、W_2、R-W_1和W_1-W_2等指标,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DCM组LVEF、Ve及Va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DCM患者二尖瓣平均反流面积(7.34±2.37)cm~2.W_1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W_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_1-W_2、W_1-W_(2correct)明显缩短(P<0.05),R-W_1、R-W_1(correct)明显延长(P<0.01).W_1与LVEF相关系数为0.72(P<0.01).结论 WI技术有助于评估DCM左室收缩与舒张早期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