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病例选择:有典型急性淋病症状的成年男性,尿道分泌物涂片查到细胞内革兰氏阴性双球菌,淋球菌培养生长阳性;病人在两周内未接受过任何药物治疗;排除合并症淋病患者、对奈啶酮酸或其衍生物有过敏史及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强调淋病奈瑟氏菌(淋球菌)培养在诊断女性慢性淋病中的价值.方法:把曾经用宫颈分泌物涂片革兰氏染色,多形核白细胞外见G-双球菌为依据,诊断为慢性淋病患者的分泌物进行淋球菌的培养鉴定.结果:40例标本中淋球菌检出19株(47.5%),其它奈瑟氏菌检出5株(12.5%),莫拉氏菌属的菌检出9株(22.5%),有7例标本无菌生长.结论:宫颈分泌物涂片革兰氏染色,多形核白细胞外见G-双球菌不能做为诊断女性慢性淋病的依据,应选用国际卫生组织推荐的方法--淋病奈瑟氏菌培养.  相似文献   

3.
儿童淋球菌感染186例实验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86例儿童淋病患者中有81例临床症状不典型,其中47例直接涂片查见G^-双球菌,另34例双淋球菌培养阳性,故强调必须涂片检查结合培养结果才能作出准确诊断。本组表明:儿童淋病传播方式主要是非性接触传播。男女比例为1:4.5。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菌必治、先锋霉素V、林沙星最好,耐药率20% ̄37%。选择敏感药物,正规治疗,并注意局部处理,有助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尿液中淋病双球菌的PCR快速诊断北京医科大学微生物教研室陈宇青,闫玲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刘红,云升,王申五本试验采用PCR技术,通过扩增淋球菌16srRNA基因(即rDNA)对淋病进行诊断。材料与方法一、标准菌株及处理方法:采用奈瑟氏淋球菌标准株29...  相似文献   

5.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在淋球菌性尿道炎中的应用深圳市人民医院(518020)戴勇,曾真淋病是由淋病奈瑟菌(NG)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化脓性感染,在我国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已往依靠涂片染色、分离培养等诊断淋病,其敏感性、特异性较差,且繁琐费时。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性病发生率明显增高,其中淋球菌感染最常见。目前女性淋球菌感染的诊断主要依靠对淋球菌的分离培养。但该法需时长,阳性率低,漏诊多,故此法不利于诊断、治疗和控制传染源。自1994年8月以来,我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检测淋病双球菌,大大提高了淋球菌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为了经济、简便、准确地分离淋球菌 ,研制了一种血消化液选择培养基。方法 :用该培养基、普通巧克力培养基和英国Oxoid公司生产的T -M三种培养基同时分离培养 6 6份经涂片初步诊断为急性淋病的病人标本。结果 :血消化液和T -M二种选择培养基分离淋球菌阳性率均为 95 .6 % ,符合率为 10 0 % ,明显高于普通巧克力培养基 (6 3.6 % ) ,差异有显著性 (χ2 =19.0 4 ,P <0 .0 1)。结论 :血消化液选择培养基分离淋球菌具有经济、简便、分离率高等优点 ,是一种较理想的培养基。  相似文献   

8.
干亚萍  邓艳  张宁 《贵阳医学院学报》2001,26(3):232-232,235
淋病奈瑟菌是引起淋病的主要病原菌 ,在光镜下为典型的革兰阴性双球菌 ,椭圆形或球形 ,常成双排列 ,两菌接触面扁平或稍凹 ,大小为 0 6 μm×0 8μm ,在淋球菌专用培养基上为微黄色、表面光滑、边缘整齐、浸润性的细小菌落 ,直径约 0 5~1 0mm[1 ] 。为了解淋病奈瑟菌在电镜下的形态 ,于 1 998年 1 0月应用透视电镜观察了淋病奈瑟菌标准株和临床分离株的超微结构。1 材料与方法1 1 菌株  1 0株临床分离株由贵阳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细菌室和贵阳医学院附院皮肤科性病室提供。经涂片染色、分离培养和氧化酶鉴定后 ,在桂敏Ⅱ型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性病蔓延迅速,其中以淋病为主约占性病的80%左右。淋病的实验室检查方法有直接涂片检查、分离培养、核酸检测技术等。WHO强调分离培养是筛选淋病病人唯一可靠的方法。但我国目前有许多实验室,尤其基层单位的实验室一段时间开展培养工作仍有困难。因此,本文就直接涂片检查淋球菌技术实验室控制方面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王茁 《中国乡村医生》2002,18(16):13-14
尿道炎及宫颈炎 (阴道炎 ) ,其临床特征均表现为分泌物增多 ,其中男性尿道炎除分泌物外 ,常有刺激症状 ,而女性尿道炎症状轻微或缺如 ,但可有外阴瘙痒及阴道出现异味等。为查明病因给临床提供合理用药治疗 ,分泌物的实验室检查至关重要。1 淋病的实验室检查分为直接涂片镜检及淋球菌分离培养。前者为急性淋病病人首先采取的实验室诊断步骤 ,而对慢性病人、症状轻微的男性或女性患者 ,则以前列腺液或宫颈分泌物做细菌分离培养为宜。(1 )涂片镜检 :通常采取尿道或宫颈分泌物标本 ,做革兰染色 ,如在多形核白细胞内发现典型的革兰阴性双球菌 ,…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56例慢性淋病患者进行尿常规、前列腺按摩液(PMS)滴虫检查、涂片革兰氏染色查G ̄-双球菌、淋球菌及普通细菌培养,发现PMS培养阳性率较高,并对药敏试验结果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PCR检测慢性淋球菌感染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近年来国内淋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据报道,淋球菌感染约占男性秘尿系感染的30.1%,急性淋病的实验室诊断,分泌物常规涂片及淋病奈瑟氏菌培养大多能正确诊断,但慢性淋病的诊断颇为困难,分泌物涂片不可靠(尤其女性),可造成假阳性;细菌培养阳性率偏低,常会引起漏诊,且繁琐费时,不利于快速诊断,我们采用PCR技术与培养法和涂片法同时对58例可疑慢性淋病患者的分泌物进行淋球菌检测,旨在探讨聚合酶链反应对慢性淋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淋病是由淋病双球菌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的化脓性感染,其临床症状相似于泌尿生殖系其他的化脓性疾病。为此,淋病的确诊必须采用化验室的检测技术,查找病原。时至今日,检测淋球菌的方法,既有常规使用的涂片染色等方法,也有先进的聚合酶链反应(PCR)等方法。在诸多方法中,前  相似文献   

14.
淋球菌为严格人体寄生菌。女性有淋病性阴道炎或子宫颈炎;男性发生尿道炎、前列腺炎及附睾炎.故本菌可存在于淋病患者的泌尿生殖道中,可呆取病人尿液及尿道分泌物作涂片及培养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本地区淋病双球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性病门诊疑似淋病患男性尿道、女性尿道和宫颈分泌物,接种T-M淋球菌培养基,培养分离淋球菌。将分离菌株做初步鉴定和生化鉴定,确认为淋病双球菌,做耐药性测定。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改良Kirby-Bamer(K-B)氏法测定耐药性,按《美国NCCLS药敏试验纸片扩散法法规》标准判读结果。结果:28株淋病双球菌的耐药率青霉素G为28.57%、四环素为57.14%、头孢三嗪为14.29%、壮观霉素为0%、氟哌酸为75.00%。并出现了多重耐药菌株,其中对3种抗生素耐药的占28.57(8/28)。结论:推荐壮观霉素和头孢三嗪为本地区治疗淋病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6.
淋球菌耐药和艾滋病曾被认为是本世纪医学上的两个难题 ,尽管新的抗生素不断问世 ,但时隔不久总有相应耐药菌株出现。根据我国各地区调查表明 ,各地淋球菌耐药增长速度较快 ,给临床治疗及淋病控制造成一定困难 ,为了解西宁地区淋球菌耐药情况 ,将 1996至 1997年来本站门诊就诊淋病患者中分离出的 6 0株淋球菌进行了 10种常用抗菌素的敏感测定 ,以了解本地区现阶段淋球菌耐药情况和变迁。资料与方法1 材料 ①菌株 :分离自 1996年— 1997年本站就诊涂片阳性淋病患者 ;②菌株保存 :菌苔洗于脱脂牛乳中 ,冷冻保存 ;③培养基 :GC培养基、脱纤…  相似文献   

17.
患者,曾某,男性,32岁。因尿道口红肿,有脓性分泌物,尿急、尿频,排尿困难数日,而来我院诊治。经询问,患者发病前数日曾有过不洁性行为。取患者脓性分泌物涂片检查,并做淋球菌培养。经实验室检查,细胞内查到革兰氏阴性双球菌,淋球菌培养阳性,于是诊断为泌尿系感染及淋病。给予10%葡萄糖  相似文献   

18.
对淋病的常规实验室诊断首选标本涂片染色检查分泌物中肾形双球菌。本文报道用美蓝单染,可缩短检查时间,与革兰染色结果吻合,可用于淋病的初步诊断。病例为161例临床高度贬为淋病的患者,其中男75例,女86例,患者均有泌尿生殖道不适症状.采集泌尿生殖道分泌物直接涂片,分别作美蓝单染和革兰染色,油镜下观察。美蓝单染标本以镜下可见典型深蓝色价形双球菌为检出阳性。结果在161例标本中,美蓝染色检出阳性74例,革兰染色检出73例。镜下所见,双球菌分布于粒细胞内的,两种染色法均检出10例;分布于粒细胞内外者,两种染色法均检出22例;…  相似文献   

19.
易金平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1):3772-3773
目的:探讨淋病奈瑟菌快速检测方法的准确性。方法:对门诊200例疑似淋病奈瑟菌(简称淋球菌)感染者进行检查,分别用淋球菌快速检测法、直接涂片法与细菌培养法进行检测,对灵敏度、特异性进行比较。结果:淋球菌快速检测法符合细菌培养法明显高于直接涂片法。结论:采用淋病奈瑟菌快速检测对淋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淋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有多种.但尚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临床上主要用细菌培养法和涂片染色进行实验室诊断。本文应用滴金免疫法(dotimmunogold filtrationassay,DIGFV)检测淋病患者分泌物中的淋球菌抗原.试图建立一种快速、敏感、适用于基层单位的诊断方法。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抗淋球菌lgG:自淋病患者分离6株淋球菌,培养后、洗下细菌.经甲醛处理,洗涤后配成10%的细菌悬液,常现免疫家兔后,颈动脉放血.分离免疫血槽,分别以脑膜炎球菌、干燥球菌、卡他球菌的细菌悬液吸收后,用DEAE纤维素层析柱提取IgG。氯金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