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明确尿毒症心肌病的致病因素,控制其发生或发展,减少尿毒症心肌病的发病率,提高尿毒症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以腹膜透析为基础,观察治疗前后肾功能、左心功能、左心结构变化.结果:腹膜透析治疗尿毒症心肌病,治疗后左心功能、左心结构、临床症状均有明确改善.结论:腹膜透析可以更好地保存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残存肾功能,减少心脏等严重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营养不良是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且与患者预后不佳有关。老年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原因多样,除尿毒症毒素影响食欲及腹膜透析造成的营养物质流失外,老年患者由于心血管、糖尿病等合并症增多,且存在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学等方面的特殊因素,更易发生营养不良。定期合理评估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的营养状态有助于及时发现诱因,预防营养不良发生。治疗需根据个体情况制定具体干预方案。  相似文献   

3.
终末期肾病患者的透析治疗 ,普遍认为腹膜透析 (PD)同血液透析相比 ,腹膜透析更经济、简便、安全 ,能较好地保存残存肾功能 ,比较适合于糖尿病肾衰及老年、儿童等尿毒症患者 ,而且不需要特殊的设备条件 ,开展起来相对方便一些 ,但要在基层医院开展PD技术因各方面条件限制也存在一定的难度。本院从 2 0 0 0年 2月~ 2 0 0 1年 12月收治慢性肾衰竭尿毒症病人 7例 ,均行PD治疗获得成功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就我院开展PD技术的体会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我院自 2 0 0 0年 2月~ 2 0 0 1年 12月收治的 7例慢性肾衰竭尿…  相似文献   

4.
肥胖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而尿毒症患者中,肥胖患者也越来越多。为此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科行腹膜透析的肥胖尿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以了解肥胖尿毒症患者腹膜透析效果。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患者有广泛的血管病变,所以腹膜透析是糖尿病尿毒症病人肾脏替代治疗的主要方式.腹膜透析液中含有大量的葡萄糖,所以对接受腹膜透析的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而且健康教育对于患者的生存质量也起到重要的作用.还要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腹膜透析的预后也各不相同.本文就近年来腹膜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尿毒症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尿毒症患者血透后出现大量腹水改腹透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腹膜透析以其安全,简便,有效为最大特点。既往认为,合并有大量腹水的尿毒症病人是不宜进行腹膜透析治疗的。我们应用腹膜透析治疗合并与透析相关性腹水的维持性血透患者,取得了较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法 7例患者,全部为终末期尿毒症行维持性血透患者。男4例,女3例。年龄33~56岁,平均年龄42.9岁。患者腹水出现于血透开始后6~18个月,平均13.2个月。腹水常规检查提示为漏出液。临床上排除了心源性、肝源性、营养不良性腹水,诊断为透析相关性腹水。患者出现腹水后均经加强血透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治疗进入终末期肾脏病(ESRD)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DPKD)患者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至2011年2月期间在本院行腹膜透析治疗的11例ADPK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例合并多囊肝,术前经影像学及家系调查确诊.11例均采用外科手术方法进行置管.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导管相关性并发症、腹膜透析相关并发症、尿毒症症状改善情况、生存时间、退出透析或死亡等结局.结果 11例手术均获成功,术中经过顺利,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为12天.11例患者术后随访12 ~54个月,平均30个月.随访期间11例患者尿毒症症状均有改善,平均生存时间为31.6个月.1例因腹膜炎拔管重置,1例于透析14个月后转为血液透析治疗,1例因消化道出血死亡,1例因心力衰竭死亡.结论 腹膜透析治疗ADPKD患者安全有效,ADPKD患者也可以选择腹膜透析作为初始的肾脏替代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对肾性贫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52例尿毒症维持性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8例,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24例,两组患者均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叶酸、蔗糖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血红蛋白浓度变化.结果 治疗前,维持性血液透析组患者血红蛋白浓度与维持性腹膜透析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浓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但腹膜透析组患者血红蛋白浓度升高更为明显,与血液透析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均能改善透析患者肾性贫血,但腹膜透析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9.
非透析和维持性腹膜透析治疗尿毒症的营养对比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随着透析治疗的广泛开展,终末期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生存期不断延长,但是尿毒症及其透析治疗所致的营养不良非常普遍。营养不良易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并发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我们通过前瞻性研究尿毒症非透析和不卧床持续性腹膜透析(CAPD)治疗患者的营养状态,并提出相应防治建议。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50例均为住院治疗的尿毒症患者。CAPD组16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49.8 ± 6.0)岁,原发病为慢性肾炎10例,糖尿病肾病1例,多囊肾1例,高血压2…  相似文献   

10.
临床资料 患者:男,71岁。尿毒症9年余,腹膜透析2年后行维持性血液透析7年,2010年3月8日转入我院继续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查体:贫血貌。腹壁可见腹膜透析导管腹壁外段。内瘘震颤明显,杂音响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尿毒症腹膜透析(PD)的治疗转归情况, 并分析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与患者治疗转归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本院接受PD治疗且完成随访的150例尿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腹膜平衡实验结果确定腹膜透析治疗患者的转归情况, 并将腹膜平衡试验结果为高平均转运、低平均转运患者纳入转归良好组(115例), 其余患者纳入转归不良组(35例)。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检测患者在接受PD治疗当天早晨的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C-反应蛋白(CRP)、BAP、AngⅡ水平, 分析血清BAP、AngⅡ表达与尿毒症PD治疗转归的关系。结果治疗后转归不良的患者有35例, 转归不良率为23.33%;转归不良组的血清MCP-1、CRP、BAP、AngⅡ水平均高于转归良好组(均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血清MCP-1、CRP、BAP、AngⅡ过表达与尿毒症PD治疗患者的转归不良有关(OR>1, 均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 结果显示, 血清BAP、AngⅡ水平单独及联合预测尿...  相似文献   

12.
腹膜透析充分性与营养状况的改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营养不良与尿毒症患者腹膜透析(CAPD)并发症的高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相关。CAPD患者营养不良应首先考虑透析不充分的可能性。笔者前瞻性地增加患者透析剂量,根据测量蛋白质呈现率(PNA)、蛋白质分解代谢率(PCR)、综合营养评估(SGA)法,探讨增加透析剂量与改善CAPD患者营养状况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尿毒症患者腹膜透析置管用导丝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腹膜透析置管术用涂层金属导丝在临床使用上的作用和意义,以利于腹膜透析的开展.方法 对行腹膜透析置管术的95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的患者,根据其所使用的导丝类型不同,将病人分为普通导丝对照组(69例)和涂层导丝观察组(26例)两组,统计其腹膜炎发病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置管术后进行腹膜透析,两组患者发生腹膜炎的...  相似文献   

14.
2000年以来,我院共有10例老年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进行了腹膜透析(PD),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南京市江宁地区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患者退出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5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接受腹膜透析置管术进行CAPD 1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其退出时间和退出原因,同时记录腹膜透析置管时的血红蛋白、血白蛋白、血钾、血钙、血磷、血肌酐、尿素氮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等指标,资料收集后根据患者的原发病是否为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分为DKD组和非DKD组;另外,根据患者的年龄分为青年组(年龄40岁)、中年组(年龄41~60岁)和老年组(年龄60岁)。根据以上不同的分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本组135例患者,至调查终点维持腹膜透析治疗者83例,退出者52例,退出率为38.52%。男性腹膜透析患者的退出率(30/62,占48.39%)高于女性腹膜透析患者(22/73,占30.14%)。退出腹膜透析的首位和次位原因分别是腹膜透析转血液透析(22/52,占42.38%)及死亡(21/52,占40.38%),而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是导致死亡的最主要的原因(13/21,占61.9%)。DKD组患者开始透析时的血白蛋白、血肌酐、尿素氮、eGFR与非DK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KD组退出率(22/37,占59.46%)和病死率(12/37,占32.43%)明显高于非DKI)的退出率(30/98,占30.61%)和病死率(9/98,占9.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2)。4例肾移植患者均为青年患者。老年腹膜透析患者退出率高(26/53,占49.06%),而其主要退出原因为死亡(18/53,占33.96%);结论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是导致腹膜透析患者退出的重要因素;。DKD的慢性肾衰竭患者应尽早透析并积极加强透析前一体化治疗;老年腹膜透析患者需要加强社会支持、家庭管理;男性腹膜透析患者需要加强宣教、随访以及透析后再培训。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近年发现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与慢性透析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腹膜透析患者RDw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我院103例行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根据患者开始腹膜透析时的年龄分为3组:年龄40岁组(37例);年龄40~59岁组(47例);年龄≥60岁组(19例)。比较各组腹膜透析前以及腹膜透析1、3个月的临床指标(收缩压、舒张压、体质量指数、RDW、血红蛋白、血白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等)的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腹膜透析患者的年龄和性别对RDW的影响。结果女性患者中RDW≥14.6%的患者所占比例在基线及腹膜透析1、3个月(13.5%、15.4%、17.3%)均高于男性患者(9.8%、7.8%、13.7%)。≥60岁年龄段的基线RDW较其他两个年龄组显著增高(P0.05)。年龄与基线RDW、腹膜透析1个月的RDW呈正相关(r=0.320、0.242,P0.05)。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并校正相应体质量指数后分析发现,女性(β=0.025,P0.001,95%CI-0.001~0.953)和年龄较大(β=0.025,P0.001,95%CI 0.010~0.040)的患者基线RDW相对较高,同时年龄与腹膜透析1个月的RDW具有显著相关性(β=0.015,P0.05,95%CI 0.001~0.029)。进一步校正同期血红蛋白、血白蛋白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或残肾肾小球滤过率)后发现,年龄与基线RDW(β=0.027,P0.001,95%CI 0.011~0.042)及腹膜透析1个月的RDW(β=0.017,P0.05,95%CI0.003~0.031)仍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RDW是影响透析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老年是RDW的影响因素,这为改善老年透析患者预后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针对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的健康教育方式.方法 采取不同健康教育方式(直接或间接交谈、调查问卷及肾友会),对腹膜透析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的腹膜炎发生率及腹膜透析患者的中断率进行观察.结果 通过我们的健康教育使腹膜透析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腹膜炎的发生率及腹膜透析患者的掉队率与开展教育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的积极性和依从性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 了解腹膜透析患者的心理状况,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有利于提高疗效并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过去几十年间,终末期肾病(ESRD)患病率逐年升高,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老年ESRD人数迅速增加,给社会和医保造成了巨大的负担。老年ESRD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腹膜透析(腹透)和血液透析(血透)、肾移植。由于老年患者接受移植的比例较低,透析仍然是老年ESRD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对于老年ESRD患者的最佳透析方式,目前尚缺乏普遍共识,本文就腹透在老年ESRD患者中的应用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微炎症状态成为近年来尿毒症患者治疗探讨的热点之一,多项研究表明,微炎症的存在与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及临床预后密切相关.腹膜透析过程中,腹膜转运类型不同的患者生存质量的差异也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这种差异的形成是否与微炎症状态的存在有关仍存在争议.认清二者关系对腹膜透析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慢性肾衰竭(CRF)到达尿毒症期后必须进行肾脏替代治疗,目前较常采用的替代治疗方法为腹膜透析、血液透析和肾移植。腹膜透析因其操作简单,无需特殊设备,易于家庭开展,且对患者血液动力学影响小,可适用于老年、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从而成为CRF的最有效治疗方法之一。但由于腹膜透析的特殊性,营养不良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且发病率随着腹膜透析时间的延长而上升。营养不良不仅加重患者的乏力、萎靡不振等症状,而且可导致淋巴细胞数量和功能降低,使患者的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发生感染,从而引起患者生活质量下降,死亡率增加[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