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银杏内酯B(Ginkgobalide B,GB)对谷氨酸致原代培养皮层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皮层神经元的方法,利用终浓度为0.5mmol·L^-1的谷氨酸造成皮层神经元损伤,通过测定细胞存活率、细胞活性、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研究GB对谷氨酸造成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结果GB10^-5 mol·L^-1可抑制谷氨酸所致LDH漏出率的升高。GB10^-4、10^-5 mol·L^-1可提高神经细胞活性;扭转谷氨酸致神经细胞存活率的下降;升高SOD酶的活性,抑制谷氨酸所致MDA含量的升高。结论提示GB对谷氨酸所致原代皮层神经元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甲基苯丙胺对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细胞的毒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体外海马细胞培养模型研究MA的作用机制,为MA的研究提供一条新的思路。方法:用浓度分别为0、0.8、1.6、3.2、6.4、12.8mmoL/L的MA处理海马神经元48h,用MTT比色法分析细胞存活率,倒置显微镜和电镜观察凋亡的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百分率。结果:MA可剂量依赖性的降低神经元的存活率;倒置显微镜观察可见神经元胞体固缩,突起断裂,网络消失;电镜可见其细胞核明显固缩和凝聚;流式细胞仪检查可见在0.8、1.6、3.2、6.4、12.8mmol/L MA处理海马神经元,细胞的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随剂量增加其凋亡百分率逐渐增大(P〈0.01)。结论:一定浓度的MA对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细胞具有细胞毒性,并且诱导神经细胞死亡具有剂量相关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前期证明胍丁胺作为一种新型神经递质具有抗抑郁作用,本实验通过观察胍丁胺对皮质酮致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探讨其抗抑郁作用的细胞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加入不同浓度皮质酮(50~300μmol·L^-1),采用CCK-8试剂盒比色法检测对神经元存活的影响;培养体系内加入胍丁胺,观察对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加入H89(PKA特异性抑制剂)或PD98059(MEK特异性抑制剂),观察胍丁胺的神经元保护作用及可能的相关信号通路。结果皮质酮(50~300μmol·L^-1)能够浓度依赖地抑制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的存活;同时胍丁胺(5μmol·L^-1)对此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胍丁胺的保护作用可以被H89(20μmol·L^-1)和PD98059(20μmol·L^-1)取消。结论胍丁胺具有神经元保护作用,此作用与cAMP-PKA-CREB通路和MEK-ERK-CREB通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感觉神经肽P物质(SP)对离体培养的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的促增殖作用及其对表皮生长因子(EGF)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测定SP对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的促增殖作用;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SP对成纤维细胞EGF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观察时间及剂量-效应关系。结果:10^-9~10^-5mol/L的SP在体外对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均具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P<0.01),且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γ=0.594,P<0.01),EGF抗体只能部分抑制这一作用(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10^-7mol/L SP组比较,P<0.05)。10^-7mol/L SP可诱导成纤维细胞EGF mRNA的表达,在作用后6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SP在10^-8~10^-6mol/L范围内可以显著促进成纤维细胞EGF mRNA表达,在10^-7mol/L达到峰值,当浓度>10^-7mol/L时,其促EGF mRNA表达的效应强度随浓度升高而有所降低,至10^-5mol/L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SP对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具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这种作用与其诱导成纤维细胞EG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补心汤总黄酮(XBXT-2)含药血清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分别制备大鼠的空白血清、氟西汀(10 mg/kg)和XBXT-2(25,50,100,200 mg/kg)含药血清。采用皮质酮损伤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及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为体外药理学模型,应用ATP生物发光法检测XBXT-2及氟西汀含药血清对损伤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结果皮质酮(50~300μmol/L)能够浓度依赖性地抑制SH-SY5Y的存活,氟西汀与XBXT-2(25,50 mg/kg)含药血清能显著提高皮质酮(100μmol/L)损伤的SH-SY5Y的存活率(P〈0.01,P〈0.05,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200μmol/L皮质酮导致PC12的存活率显著下降(P〈0.01),氟西汀与XBXT-2(25,50,100 mg/kg)含药血清能显著对抗这种损伤(P〈0.05,P〈0.01,P〈0.05);100μmol/L皮质酮使原代海马神经元存活率显著下降(P〈0.001),XBXT-2(25、50 mg/kg)对这种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P〈0.05,P〈0.001),其作用与阳性药氟西汀含药血清相当。结论 XBXT-2含药血清对皮质酮所致的神经细胞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这可能是其抗抑郁效应的重要细胞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亮-脑啡肽(L-Enk)抗体在纹状体、下丘脑、中脑和海马对大鼠氧惊厥的影响。方法:120只大鼠被随机分为12组,先在纹状体、下丘脑、中脑和海马分别注射微量L-Enk抗体或生理盐水,然后将动物暴露在0.6MPa(6ATA)高压氧(HBO)下,观察各组大鼠发生氧惊厥的潜伏期、惊厥发作的程度及动物的存活时间。结果:在纹状体和下丘脑,与对照组相比能够显著延长大鼠发生氧惊厥的潜伏期,减轻惊厥发作的程度和延长动物存活的时间(P<0.05~0.01);而中脑和海马与对照组比则相差不显著(P>0.05)。结论:在大鼠纹状体和下丘脑分别注入微量L-Enk抗体,对氧惊厥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提示大鼠氧惊厥的发生与纹状体和下丘脑内的L-Enk含量相关。  相似文献   

7.
创伤性脑损伤对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创伤性脑损伤对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液压打击脑损伤(FPI)模型,对海马CA1区锥体细胞进行细胞内记录,观察神经元输入-输出关系、双脉冲易化、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s)等电生理指标。结果FPI损伤同侧组输入-输出关系曲线的斜率比对照组增加(P〈0.05);牡丹荷包碱存在时,20V刺激诱发的FPI损伤同侧的锥体神经元放电数量高于对侧和对照组(P〈0.05);刺激间期为60ms时,损伤对侧组双刺激易化的比值高于对照组(P〈0.01),刺激间期为70ms时,损伤同侧组双刺激易化的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FPI损伤双侧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间期比对照组减小(P〈0.01),而其幅值无显著改变。结论液压脑损伤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产生了高兴奋性,这可能是因为谷氨酸能突触传递的易化而导致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地塞米松对体外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成骨分化、增殖能力及凋亡率的影响。方法以梯度密度分离法获取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以1×10^-9、1×10^-8、1×10^-7、1×10^-6mol/L4种不同浓度地塞米松分别处理细胞。检测各组细胞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RT-PCR法检测骨桥蛋白(OPN)基因的表达;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测定各组细胞的增殖率;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率。结果低浓度(1×10^-9mol/L)地塞米松对ALP的表达无显著作用(P〉0.05),而1×10^-8mol/L及以上浓度的地塞米松可明显增加ALP的活性(P〈0.01);所有实验组的hMSCs均有OPN mRNA表达,其表达强度随着地塞米松浓度增加而增强;1×10^-9mol/L地塞米松对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P〉0.05),1×10^-8mol/L及以上浓度的地塞米松可明显抑制细胞的增殖(P〈0.01);体外培养的hMSCs凋亡率随地塞米松浓度的增加而升高(P〈0.01)。结论1×10^-8mol/L及以上浓度的地塞米松可显著增强hMSCs成骨分化能力,同时抑制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异丙酚预先给药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在分子水平上探讨异丙酚对迟发性脑神经元损伤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Pulsinelli-Brierley四血管阻断法制备全脑缺血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海马CA1区iNOS的表达.结果 同缺血再灌注对照组相比,异丙酚预处理组大鼠海马CA1区iNOS表达明显降低,存活的神经元数目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异丙酚可能通过抑制iNOS表达而对脑缺血再灌注迟发性神经元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SVPoMcat微基因修饰雪旺氏细胞移植对损伤脊髓前角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大鼠脊髓半横切损伤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3组:pSVPoMcat微基因修饰雪旺细胞移植组(A组),单纯雪旺氏细胞移植组(B组),损伤对照组(C组)。对脊髓切片行Nissl染色,酸性磷酸酶(ACP)组织化学染色及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染色,并用联合行为记分(CBS)观察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A、B、C三组前角神经元存活率呈显著性差异(A>B>C,P<0.01);A组ACP变化幅度明显降低(A<B<C);细胞凋亡率为C>B>A。大鼠神经功能恢复也出现了相同的变化趋势。结论:pSVPoMcat微基因修饰雪旺氏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前角神经元有保护作用并促进大鼠损伤脊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观察了冷暴露后大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及血中红、白细胞的变化。48只SD大鼠分对照(N),冷暴露1d(CID)、冷暴露1周(C1W)及冷暴露2周(C2W)四组,每组12只。冷暴露组每天置冷室(-20±2℃)2h。结果:①冷暴露各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内细胞总数C1D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2W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血中红细胞数在冷暴露后无变化,白细胞数C1D及C1W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C1W及C2W组淋巴细胞相对增多,中性粒细胞相对减少。结果表明,急性冷暴露后(1d)使下呼吸道及血液免疫防御功能降低,冷暴露1周及2周后逐渐恢复,且特异免疫功能增强。冷暴露后PS增多有利于寒冷情况下增加肺顺应性,减少呼吸功能,增加肺的防御功能。  相似文献   

12.
丹参对大鼠烧伤后细胞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丹参与大鼠烧伤后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6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A)、烧伤对照组(B)、烧伤治疗组(C)。B组和C组造成20%总体表面积Ⅲ度烧伤。在伤后2、6、12小时,动态检测肠组织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血浆中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的变化。结果:(1)B、C组肠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低于A组,C组与A组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B、C组肠组织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A组(P<0.05),C组显著低于B组(P<0.05);(3)B、C组血浆中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及乳酸脱氢酶(LDH)含量显著高于A组(P<0.05);C组低于B组。结论:丹参能减轻大鼠烧伤后细胞损伤;丹参能通过提高SOD降低MDA、ET和NO的生成等途径,减轻烧伤后细胞损伤;有可能减轻烧伤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人参皂甙Rd对体外培养的脊髓运动神经元抗谷氨酸损伤的作用.方法 分离胎龄15d的SD大鼠的脊髓运动神经元,培养6d后分为4组:对照组,培养基中不加药液;谷氨酸(Glu)组,培养基中加入300μmol/L谷氨酸;人参皂甙Rd+谷氨酸(GSRd+Glu)组,培养基中预先加入10μmol/L人参皂甙Rd孵育30min,再加入300μmol/L谷氨酸;丙二醇+谷氨酸(Vehicle+Glu)组,培养基中预先加入等容量丙二醇孵育30min,再加入300μmol/L谷氨酸.继续培养24h,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神经元形态及生长状况,进行细胞计数,测定神经元存活率及培养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结果 Glu组存活的脊髓运动神经元数目少,偶有突起形成,细胞受损严重;GSRd+Glu组脊髓运动神经元数目明显增多(P<0.05),突起较多,只少数死亡细胞;Vehicle+Glu组神经元形态与Glu组相似.Glu组及Vehicle+Glu 组脊髓运动神经元存活率分别为22.7%±2.3%、23.6%±2.1%,明显低于对照组(l00%±0%,P<0.05)及GSRd+Glu组(58.6%±2.3%,P<0.05),而Glu组与Vehicle+Glu组比较、对照组与GSRd+Glu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lu组及Vehicle+Glu组培养上清中LDH活性分别为142.50±3.55、139.20±2.75U/L,明显高于对照组(42.3±3.6U/L)及GSRd+Glu组(84.2±2.5U/L,P<0.05),而Glu组与Vehicle+Glu组比较、对照组与GSRd+Glu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参皂甙Rd对脊髓运动神经元抗谷氨酸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低压低氧暴露对大鼠大脑海马损伤、氧化应激以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36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常压常氧组(对照组)、模拟海拔4000 m组(4 km组)、模拟海拔6000 m组(6 km组)。比较各组大鼠Morris水迷宫学习与记忆测试成绩、海马神经元凋亡、海马组织中GSH、MDA含量和CAT、SOD的活力。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急性低压低氧组大鼠Morris水迷宫测试成绩明显降低(P<0.05);急性低压低氧组大鼠海马组织中GSH含量、SOD和CAT活力均明显降低(P<0.05),MDA含量明显增加(P<0.01);急性低压低氧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率明显高于常氧饲养组(P<0.01),以上改变均随海拔升高而更为明显。结论:急性低压低氧应激导致大鼠氧化应激系统失衡,而氧化应激反应直接导致海马神经元的细胞凋亡,并最终导致大鼠学习与记忆等认知能力的下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训练对野外驻训官兵应付方式的影响。方法将野外驻训官兵480人随机分为团体心理训练组与对照组各240人,进行3个月的团体心理训练与部队常规管理教育,采用应付方式问卷对两组野外驻训官兵进行训练前后的测评对比,并与中国军人常模比较。结果团体心理训练组训练后解决问题、求助的因子分高于训练前;自责、幻想、退避的因子分低于训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对照组训练后解决问题、求助两项因子分高于训练前;退避因子分低于训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团体心理训练组训练后解决问题、求助两项因子分高于对照组;自责、退避两项因子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训练前的求助因子分低于中国军人常模;退避的因子分高于中国军人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团体心理训练组训练后解决问题、求助的因子分高于中国军人常模,自责、退避的因子分低于中国军人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对照组训练后解决问题的因子分高于中国军人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心理训练改善野外驻训官兵应付方式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红景天对急性低压缺氧大鼠内皮素分泌的干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急性中,生度缺氧对大鼠内皮素(ET)的影响及红景天类药物的干预,初步探讨红景天类药物抗缺氧机制,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盐水组,(5000米和8000米)低压缺氧组,三组又各分红景天组和盐水组,盐水组,红景天组每天灌胃生理盐水,红景天浓缩深,共7天。检测盐水和低压暴露5h后缺氧组血浆,脑组织ET含量。结果;急性5000米,8000米缺氧盐水组与地面盐水组比较血浆ET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地面药牧组与其盐水组相比血浆ET含量无生差异,急性5000米,80000米缺氧药物组与其盐水组相比血浆ET含量上降(P<0.05,P<0.01),急性8000米缺氧药物组与其盐水组相比脑组织ET含量显著下急性中,重度低压缺氧引起机体内皮素的异常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在冠状动脉CT造影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于我院行冠状动脉CT造影的患者8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各42例。对照组检查期间行常规化护理,干预组在常规化护理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造影前后的血压、心率及检查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冠状动脉造影前后20min时干预组的血压及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组患者造影后心律失常、心绞痛及腰部不适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行冠状动脉CT造影的患者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是帮助其检查成功的重要保障,不仅有效降低病人血压及心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还可提高病人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添加以鱼油为来源的不同剂量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对模拟失重大鼠血清红细胞膜微粘度、循环内皮细胞、以及血清总胆固醇、血清甘油三酯等脂质代谢的调节。方法:选用3周龄断乳雄性SD大鼠49只,采用最小体差法分为5组:Ⅰ组悬吊对照,饲喂含10%玉米油饲料;Ⅱ、Ⅲ、Ⅳ组悬吊实验组,分别饲喂含0.5%和3.0%鱼油的合成饲料;Ⅴ组地面正常对照组,饲喂含10%玉米油饲料。悬吊时间为30d。结果:血清红细胞膜微粘度Ⅱ、Ⅳ组与Ⅴ组无显著性差异,Ⅲ组红细胞膜流动性有了显著的增加。Ⅱ组较为明显的减轻了模拟失重对循环内皮细胞(CEC)的增加作用,血清总胆固醇(TC)的含量与鱼油的添加量呈负相关,而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在各剂量组中无显著性差异。Ⅰ组相对Ⅴ组血清冠心病指数(LDL/HDL)有显著升高而各悬吊实验组中LDL/HDL分别比Ⅰ组降低13.9%、11.1%和31.4%。结论:在模拟失重条件下,补充PUFA会减少失重对脂质代谢的不利作用,从而对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CHD)的发生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模拟失重条件下由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诱导的大鼠骨肉瘤成骨样细胞(ROS17/2.8)中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的激酶1(MAPK/ERK kinase1,MEK1)活性的变化。方法在地面1G和回转器模拟失重条件下培养ROS17/2.8细胞,培养时间分别为24h、48h和72h。培养结束前1h加入BMP-2(500ng/ml),1h后提取细胞蛋白,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的总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总ERK1/2)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1/2)的含量。另设一空白对照组,即1G条件下不加BMP-2的培养组。结果7个实验组细胞的总ERK1/2蛋白表达量无明显差异;空白对照组p-ERK1/2的表达量极低,明显低于其他6组(P〈0.01);各时间点模拟失重组p-ERK1/2表达量均低于1G对照组(P〈0.01);随着失重时间延长p-ERK1/2表达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P〈0.01)。结论模拟失重条件下BMP-2诱导的成骨细胞MAPK信号通路中蛋白激酶MEK1的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ion T cell,Treg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的表达状况。方法收集ITP患儿51例及对照组(健康儿童)40例,空腹取静脉血抗凝。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调节性T细胞的百分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浓度。分别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急性组与慢性组各指标的差异。结果病例组Treg细胞百分率(3.67±1.23)%显著低于对照组(5.16±2.3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组Treg细胞百分率显著低于急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0及TGF-β1结果病例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组显著低于急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TP患儿Treg细胞减少,其分泌的IL-10、TGF-β1等免疫抑制性细胞因子降低,这些改变在慢性病例尤其明显。上述变化表明Treg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降低是ITP患儿发病的机制之一,也是慢性病例疗效不佳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