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北京、广东、宁夏三地结核分支杆菌DNA指纹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分析“北京家族”结核分支杆菌,从分子流行病学角度探讨北京、广东及宁夏三地结核分支杆菌的分布特征。方法 采用Gel compare4.1软件对来自三地的206株结核分支杆菌的插入序列IS6110 DNA指纹图谱进行数字化,经互联网与世界结核分支杆菌DNA指纹库进行相似性比较;同时应用该软件对上述菌株行聚类分析;构建标准的结核分支杆菌Spoligotyping(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法)DNA指纹方法;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组别肺结核病人临床分离菌株成簇率的差别,同时计算相对危险度(OR)。结果 206株结核分支杆菌的IS6110 DNA指纹图谱与DNA指纹图谱库相比较,未发现相同者。56.8%(117/206)的结核分支杆菌IS6110 DNA指纹相似值在1.00—0.65之间,且它们的Spo1igotyping指纹图谱均与“北京家族”结核分支杆菌相一致;分组统计显示:男性组与女性组、年龄≥42岁组与<42岁组成簇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OR值为男性4.43,95%CI:0.94—28.76;<42岁为5.06,95%CI:1.00—34.34。其他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北京家族”结核分支杆菌在三地呈较高水平的流行;结核分支杆菌在男性和<42岁人群中的传播频率较女性和≥42岁人群为高,且男性和<42岁可能是三地结核病近期传播的危险因素。利用结核分支杆菌的DNA指纹图谱和互联网技术,可以实现结核分支杆菌传染源全球范围的追踪。  相似文献   

2.
1、以RFLP为基础的分型方法 1.1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 它是一种最早使用的基因分型方法,该方法是针对结核分支杆菌基因组DNA上的特征片段,如插入序列IS6110、IS1081,多态性富含GC重复序列,(GTG)5寡聚脱氧核苷酸等,利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特征性片段上的某一位点,电泳分离,而形成结核分支杆菌DNA指纹图谱。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南方部队结核病患者和当地患者中结核分支杆菌分离株DNA指纹特征,探讨南方部队结核病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用限制性内切酶PvuⅡ消化结核分支杆菌DNA,后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再用Southern免疫转印,用[α^32P]-dCTP标记的DNA IS6110序列中的245bp片段作探针,进行杂交后得到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图谱,结合一般流行病学资料加以分析比较。结果:共检测185株结核分支杆菌分离株。检测菌株的IS6110拷贝数范围为1~22。部队患者和当地患者的IS6110拷贝数分布差异无显著姓。部队患者结核菌分离株的IS6110拷贝数主要集中在6~20个,当地分离株主要集中在7~20个;全部菌株指纹特征分成8个组,部队分离株和当地分离株均主要集中在Ⅰ、Ⅱ、Ⅲ 3个组里。耐药菌株指纹特征在各组中的分布与敏感菌株差异有显著性;患者是否接种卡介苗在各组中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南方部队患者与当地患者结核菌分离株在遗传关系上较接近,在基因水平上相关程度较强。提示部队结核病的发生与当地结核分支杆菌菌株的传播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IS6110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Spoligotyping)及分枝杆菌散在重复单位(MIRU)三种分型方法在结核病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对158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应用IS6110RFLP、Spoligotyping及MIRU三种分型方法进行鉴定。结果应用三种分型方法产生的类型数分别为118、20和105个。IS6110RFLP的分辨率大于Spoligotyping,MIRU的分辨能力与IS6110RFLP接近。在MIRU的12个区中,重复区4、10、26、40具有较高的多态性。广东地区与其他地区成簇率和北京基因型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广东地区成簇率和北京基因型所占比例均显著低于其他地区。结论应用IS6110RFLP、Spoligotyping及MIRU三种分型方法进行结核病流行病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且非常有效,可以发现中国不同地区菌株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概述了PCR-RFLP、IS6110-PCR、DRE-PCR和Spoligotyping等以PCR为基础的分枝杆菌染色体DNA指纹图谱技术,介绍它们的基本原理和特点以及在分枝杆菌鉴定中的应用,提出了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南方部队结核分支杆菌分离株IS 6 110 -RFLPDNA指纹图谱 ,研究菌株指纹分型的流行病学意义。方法首先提取结核分支杆菌基因组DNA ,然后用限制性内切酶PvuⅡ切割 ,琼脂糖凝胶电泳 ,Southern转印后 ,用〔α32 P〕 -dCTP标记的IS 6 110DNA序列中的 2 4 5bp探针杂交 ,放射自显影 ,比较各菌株的IS 6 110拷贝数和带型 ,结合患者一般流行病学资料 ,分析菌株的流行特征。结果共检测分析了 14 3株部队结核分支杆菌DNA的指纹多态性。根据这些菌株的IS6 110DNA指纹多态性特征的同源性共分为 11个类型 ,以Ⅰ型 (34.3% )、Ⅱ型 (2 9.4 % )、和Ⅲ型 (14 .7% )三个型别为主 (78.3% ) ,其余各型均少于 4 %。以 2 0~ 2 9岁和 30~ 39岁组在这三型中所占比例最大 ,分别为 2 7.9%和 2 5 .2 %。初治与复治患者分离菌株的IS 6 110DNA指纹类型的分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所检测菌株是否具有耐药性 ,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菌株耐药主要为单耐异烟肼或利福平 ,耐药菌株在Ⅰ、Ⅱ、Ⅲ型中所占比例分别是 9.8%、2 .1%和 2 .1%。结论结核分支杆菌IS 6 110 -RFLPDNA指纹分型技术是一种可靠的分型方法 ,可用于结核流行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南方部队结核分支杆菌的传播以Ⅰ、Ⅱ、Ⅲ型为主 ,应加强对此三型菌  相似文献   

7.
本文概述了PCR-RFLP、IS6110-PCR、DRE-PCR和Spoligotyping等以PCR为基础的分枝杆菌染色体DNA指纹图谱技术,介绍它们的基本原理和特点以及在分枝杆菌鉴定中的应用,提出了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南方部队结核病的分子流行病学规律。方法 设计一对特异性IS6110外向性引物,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建立检测结核分支杆菌DNA指纹多态性的方法,分析结核分支杆菌DNA多态性与流行病学的关系。结果 共检测分析了154株结核分支杆菌DNA的指纹多态性。根据这些菌株的指纹多态性特征共分为8个类型,以Ⅰ型(36.4%)、Ⅱ型(31.8%)和Ⅲ型(21.4%)为主,其余各型均少于4%。以20—29岁和30—39岁组在这三型中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31.8%和27.9%。驻城镇部队与驻乡村部队以及结核病患者有无卡介苗接种史,在这三型的分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但初治与复治患者分离菌株的PCR扩增指纹类型的分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所检测菌株是否具有耐药性,在这三型中的分布差异也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菌株耐药主要为单耐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菌株在Ⅰ、Ⅱ、Ⅲ型中所占比例分别是44.4%、29.6%和14.8%。结论 PCR扩增指纹多态性分型技术是一种简便、快速、敏感、特异和重复性好的分型方法,可用于结核病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南方部队结核分支杆菌的传播以Ⅰ、Ⅱ、Ⅲ型为主,应加强此三型菌株流行的监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一种实时定量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插入序列 6110 (IS6110 )DNA的方法 ,并探讨其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Taqman技术和Lightcycler定量PCR仪对结核分枝杆菌IS6110DNA进行实时定量检测。结果 对 2 13例临床送检的各类标本进行检测 ,3 2例阳性 ,阳性率为 15 0 2 %,阳性标本的定量结果范围为 3 1~ 7 2× 10 6copies/ml,对结核病诊断的灵敏度为82 76%,特异性为 95 65 %。结论 结核分枝杆菌IS6110DNA实时定量检测是一种快速有效的结核病诊断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b> 建立IS6110限制性片段多态性分析(IS6110.RFLP)标准方法<\b>并评价该方法<\b>的分型能力。方法<\b>采用核酸提取、PCR、限制性内切酶分析、Southern杂交、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技术,结合Gel.Pro analyzer 3.1和BioNumeries(Version 5.0)软件,对78株结核分枝杆菌插入序列IS6110.RFLP进行分析。结果<\b>确定标准化的IS6110.RFLP技术,包括核酸提取、PCR、限制性内切酶分析、Southern杂交、琼脂糖凝胶电泳等实验步骤及标化参数的相关数据分析软件的使用;采用该技术,将78株结核分枝杆菌分为75个不同的基因型,分别归属于11个基因簇,其中有52株归属于同一个基因簇,占菌株总数的66.7%(52/78)。结论<\b>建电标准化的IS6110.RFLP技术方案,该方法<\b>具有很强的基因分型和株水平鉴定能力。可用于结核病的病原学监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间隔区寡核苷酸序列(Spoligotyping)基因分型技术在河南省结核病分枝杆菌基因分型中的应用,了解河南省基因型种类和分布以及北京家族基因型在河南省的分布特征。方法应用2007年在河南省结核病防治机构实验室分离培养的310株结核分枝杆菌,设计引物,应用PCR和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Spoligotyping)技术对结核分枝杆菌进行分型检测分析,基因分型分析经http://www.miru-vntrplus.org/MIRU/index.faces网站分析,统计学数据经卡方检验。结果对310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Spoligotyping结果显示分为4个基因群(Beijing和Beijing近似群、T群、Manu群、S群),24个基因型,有267株为北京家族基因型,占86.1%,且北京家族基因型与MDR耐药有相关性;河南省较年轻人群(<60岁)感染的结核分枝杆菌中,北京家族基因型所占比例高于年老组(即>60岁组),北京家族基因型与年轻组的联系强于年老组;北京家族基因型的分布在不同的地区间有差异。结论河南省结核分枝杆菌以北京家族基因型为主要流行型,且与耐药及年龄、地域有相关性,重点监测北京家族基因型。  相似文献   

12.
In the present study, genetic diversity analysis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isolated from patients attending a tertiary care hospital, North India, has been attempted. Eighty three isolates of M. tuberculosis were subjected to DNA fingerprinting using spoligotyping and IS6110-RFLP techniques. Spoligotype patterns showed that central Asian (32.5%), ill defined T (13.2%) and Beijing (10.8%) families were predominant in ongoing transmission of the bacterium. Two STs; ST26 (CAS_Delhi) and ST1 (Beijing) represented 36.1% of the total M. tuberculosis population in eastern Uttar Pradesh, North India. IS6110 RFLP analysis showed that isolates having low and zero copy number of the IS element were 15.6% and 19.2%, respectively. Out of the 47 isolates clustered by spoligotyping, 40 could be further differentiated as unique strains by IS6110-RFLP. Therefore, this study recommends that both the techniques be used simultaneously for DNA fingerprinting of M. tuberculosis in India.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初步探讨多位点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MLVA)技术在西藏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分型中的应用和初步了解西藏地区结核分枝杆菌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VNTR)基因型种类及其分布。方法在拉萨、山南、林芝、日喀则、那曲、昌都6个地区结核病防治中心收集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菌株,设计引物,采用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对结核分枝杆菌20个VNTR位点进行检测,并通过BioNumerics 4.5软件进行DNA指纹图谱多态性分析。结果共收集到217株结核分枝杆菌,分为19个不同的VNTR基因型,其中以Ⅺ型为主要基因型占87.6%(属于北京家族),其次Ⅵ型、ⅩⅤ型、ⅩⅥ型各占1.38%,Ⅰ型、Ⅶ型、ⅩⅢ型各占0.92%,12株结核分枝杆菌为单一的基因型。不同地区之间,以Ⅺ型为主要基因型,分别占各地区的86.8%、91.3%、78.95%、88.2%、95.05、89.3%。结论西藏地区的结核分枝杆菌存在明显的基因多态性,主要流行型为VNTRⅪ型(即北京家族基因型),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北京家族基因型与卡介苗接种和耐药性无相关性。MLVA分型方法简单、快速,可以有效地用于结核分枝杆菌的基因分型和病原监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spoligotyping)方法分析甘肃省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分子型别特征。方法用spoligotyping基因分型方法,对甘肃省兰州市肺科医院住院或门诊确诊患者分离的结核分枝杆菌进行分型,采用BioNumerics 4.5软件进行聚类(cluster)分析,对聚类结果与国际间隔寡核苷酸分型数据库(SpolDB4)对比。结果 215株临床分离株被分成3个基因群22种基因型,其中成簇菌株形成11个基因型共204株,独特基因型菌株11株;北京家庭基因型结核分枝杆菌占86.51%(186/215),T4占4.19%(9/215)、H1占1.86%(4/215)、MANU占1.40%(3/215)等基因型;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家庭基因型与患者性别、年龄、职业、抗结核治疗史、耐药、发病情况和菌种耐药性、来源地等均无关联。结论甘肃省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基因具有多态性,北京家族基因型结核分枝杆菌为该地区主要流行株,其他罕见的基因型结核分枝杆菌也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5.
DNA fingerprinting has demonstrated predominance of the Beijing genotype among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strains isolated in Southeast Asia. We prospectively examined the occurrence of Beijing genotype strains in tuberculosis patients in Indonesia. Early in treatment, patients infected with Beijing genotype strains more often had fever unrelated to disease severity, toxicity, or drug resistance, indicating that Beijing genotype strains may have specific pathogenic properties.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VNTR)分子分型技术,对北京地区113株肺结核临床分离菌株进行分型研究,探讨北京地区菌株DNA多态性和基因型特征。方法 采用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对结核分支杆菌13个VNTR位点进行检测,并应用Gel-Pro analyzer 3.1软件和BioNumerics3.0软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 113株结核分支杆菌可分为4个基因型(分别为Ⅰ、Ⅱ、Ⅳ和Ⅴ型),其中Ⅰ型占92.0%(104/113),其他3型所占比例很小,分别为Ⅱ型占4.4%(5/113),Ⅳ和Ⅴ型均为1.8%(2/113),而标准菌株H37Rv在分型中为独立的一个基因型,即Ⅲ型。结论 北京地区的结核分支杆菌存在基因多态性,其主要流行型为Ⅰ型。  相似文献   

17.
天津地区临床分离结核分枝杆菌分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天津地区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连续收集天津市海河医院2005年8月16日11月25日就诊患者痰培养阳性的结核分枝杆菌100株,采用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spoligotyping)和多位点可变串联重复序列(VNTR)两种方法进行基因分型,并运用软件对二者的结果进行分析。依据北京分化支的定义,运用多重和实时定量PCR方法将其区分为W菌/典型北京家族菌株和非典型北京菌株,Χ^2检验分析两种亚群与患者年龄和耐药性之间的联系。结果排除污染菌株,共对96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两种方法的基因分型,spoligotyping结果91.7%为北京基因型(含3株类北京基因型)结核分枝杆菌(88/96)。VNTR分型可将北京基因型分为60种基因型。在北京分化支结核分枝杆菌中,W菌/典型北京家族菌株占93.2%(82/88)。两种北京分化支亚群与患者年龄及耐药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津地区结核病患者临床分离的结核分枝杆菌中,北京基因型呈现较为明显的优势。VNTR的分辨率明显高于spoligotyping。北京分化支的两种亚群在天津地区临床结核病患者中均有流行,但以W菌/典型北京家族菌株为主。  相似文献   

18.
Current theory in the molecular epidemiology of tuberculosis holds that tuberculosis cases harboring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strains with a common deoxyribonucleic acid (DNA) fingerprint are the result of recent M. tuberculosis transmission. Here we propose a mathematical approach independent of DNA fingerprinting to estimating the percentage of recent transmissions responsible for current tuberculosis incidence. The "short-term reproductive number" of tuberculosis is defined as the average number of tuberculosis cases developing within 1 year of infection. Multiplying the short-term reproductive number by the number of tuberculosis cases in each year and dividing by the subsequent year's tuberculosis case burden equals the proportion of tuberculosis cases in the subsequent year that are due to recent transmission. We carried out separate calculations for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negative and HIV-positive tuberculosis cases. We applied the model to pulmonary (infectious) tuberculosis cases diagnosed in New York City during 1989-1993, using tuberculosis and AIDS surveillance data. Model-based estimates of the proportion of tuberculosis due to recent transmission were lower than estimates based on DNA fingerprints. Reconciliation of these divergent estimates may require the re-estimation of model parameters from data collected de novo, additional model development, and further advances in DNA fingerprinting metho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