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中药材》2016,(10)
目的:研究苗药雪里见的化学成分。方法:雪里见用90%甲醇冷浸提取,经D-101大孔树脂柱用不同比例的乙醇水洗脱,对各洗脱部分采用多种柱层析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雪里见中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豆甾醇(1)、雪胆甲素(2)、psiguanin A(3)、木栓酮(4)、胸苷(5)、环阿尔廷醇(6)、β-谷甾醇(7)、胡萝卜苷(8)。结论:其中,化合物2~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黎药牛耳枫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化学成分分离,利用波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黎药牛耳枫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并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其分别为:羽扇豆酮(1),β-谷甾醇(2),胡萝卜苷(3),deoxycalyciphyllineB(4),daphiodhaninsD(5),calyciphyllineB(6),槲皮素(7),芦丁(8)。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从交让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7、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毛钩藤叶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毛钩藤(Uncaria hirsuta Haviland)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不同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通过波谱分析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其中9个为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山柰酚(1),槲皮素(2),槲皮苷(3),afzelin(4),异槲皮苷(5),(-)-表儿茶素(6),金丝桃苷(7),芦丁(8)和manghaslin(9);另外两个化合物为绿原酸(10)和胡萝卜苷(11)。结论:化合物1,2,5,6,7和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2,5和9系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香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研究莎草科植物香附的化学成分。方法:用色谱法分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大黄素甲醚(1)、十六烷酸(2)、β-谷甾醇(3)、豆甾醇(4)、Catenarin(5)、胡萝卜苷(6)。结论:化合物1、4、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暗紫贝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氧化铝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暗紫贝母乙醇提取物的氯仿萃取部位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yclo-(Pro-Leu)(1)、咖啡碱(2)、贝母辛(3)、香草醛(4)、对羟基苯甲醛(5)、硬脂酸甘油酯(6)、7-ketositosterol(7)、β-谷甾醇(8)、胡萝卜苷(9)。结论:其中,化合物1、2和6为首次从贝母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4~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头花蓼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刘志军  戚进  朱丹妮  余伯阳 《中药材》2008,31(7):995-998
目的:对头花蓼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进行研究,为阐明有效成分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硅胶、聚酰胺和Sephadex LH-20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采用化学发光法测试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从该植物全草中分得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没食子酸(1),原儿茶酸(2),没食子酸乙酯(3),山柰酚(4),槲皮素(5),槲皮苷(6),阿魏酸二十四烷酯(7),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8),β-胡萝卜苷(9)和β-谷甾醇(10)。在药理活性研究中,化合物1~6在不同的药理模型中均显示了一定的抗氧化活性。结论:化合物3和7是从该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2、4和9为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1-6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这也是首次对该植物的单体成分进行药理活性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杨梅科杨梅属植物矮杨梅(Myrica nana Cheval)叶子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方法:采用甲醇回流提取、色谱法分离、波谱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该植物叶子中共分离鉴定出6个化合物,分别是β-谷甾醇(1)、齐墩果烯(2)、槲皮素(3)、芦丁(4)、杨梅素(5)、杨梅苷(6).结论:化合物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牡丹籽粕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籽粕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等柱色谱进行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苯甲酸(benzoic acid,1)、白芍苷R1(albiflorin R1,2)、6'-O-β-D-葡萄糖芍药内酯苷(6'-O-β-D-glucopyranosylalbiflorin,3)、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4)、氧化芍药苷(oxy paeoniflorin,5)、咖啡酸(caffic acid,6),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7)、芍药苷(paeoniflorin,8)、蔗糖(sucrose,9)、β-胡萝卜苷(β-daucosterol,10)、β-谷甾醇(β-sitosterol,11)。结论:11种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牡丹籽粕中发现,其中化合物4,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的种子部位分离得到,化合物2是一种葡萄糖的2位与单萜苷元的8位以缩酮键相连的单萜苷类化合物,系该种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短柄五加的化学成分研究 ( Ⅱ )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浩斌  樊君 《中国药学杂志》2009,44(15):1137-1140
 目的 研究甘肃产短柄五加根茎的化学成分,阐明其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 方法 利用反复的硅胶及 Sephadex LH - 20 柱色谱和薄层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波谱分析及与文献对照鉴定化合物的结构。 结果 从短柄五加根茎中分离得到 12 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香草醛( 1 )、丹皮酚( 2 )、香草酸( 3 ),没食子酸甲酯( 4 )、 6 , 7 , 10- 三羟基 -8- 十八烯酸( 5 )、丁二酸( 6 )、扁枝衣二酸( 7 )、左旋贝壳杉 -16- 烯 -19- 酸( 8 )、白桦脂酸( 9 )、天麻苷( 10 )、丁香苷( 11 )和金丝桃苷( 12 )。 结论 除化合物 11 外,其余 11 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 1 ~ 7 和 10 为首次从五加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白英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白英Solanum lyratum Thunb.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相、反相硅胶柱色谱及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制备薄层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 通过波谱解析和理化鉴别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鉴定出 11个化合物, 分别为薯蓣皂苷元(1)、剑麻皂苷元(2)、丁香醛(3)、丁香酸(4)、对羟基苯甲醛(5)、莨菪亭(6)、N-顺式阿魏酰基酪胺(7)、β-谷甾醇(8)、胡萝卜苷(9)、赤藓糖醇(10)、甘露醇(11)。结论:化合物 7 为首次从茄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化合物10、11为首次从茄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化合物 3-5 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单麻叶千里光Senecio cannabifolius var.integrilifolius(Koidz.)Kitam.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为阐明其有效成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silicagel、SephadexLH-20及RP18等柱层析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柳杉酚(1)、浙贝素(2)、消旋丁香脂素(3)、齐墩果烷(4)、1,4-苯二酚(5)、2,5-二羟基苯乙酸乙酯(6)、对羟基苯乙酰胺(7)、槲皮素(8)及金丝桃苷(9)。结论:化合物1和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淡竹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淡竹叶(Lophatherum gracile Brongn.)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淡竹叶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其中包括2个黄酮木脂素类成分及7个黄酮类成分,结构分别鉴定为salcolin A(1a)、salcolin B(1b)、苜蓿素(2)、木犀草素(3)、阿福豆苷(4)、苜蓿素7-O-β-D-葡萄糖苷(5)、当药黄素(6)、异荭草苷(7)、苜蓿素7-O-新橙皮糖苷(8)、牡荆素(9)、异牡荆素(10)、对甲氧基肉桂酸(11)、β-谷甾醇(12)和胡萝卜苷(13)。结论:化合物1a,1b,3~4,6~8和10~13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竹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李洪玉  孙静芸  戴诗文 《中药材》2003,26(8):562-563
目的:研究竹叶的化学成分。方法:竹叶水煮液经大孔树脂层析,乙醇洗脱得到提取物,用硅胶柱层析,以氯仿:甲醇:水不同比例洗脱;UV,MS,^1HNMR和^13CNMR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得2个化合物,鉴定为牡荆苷(vitexin)和荭草苷(orientin)。结论:2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山茱萸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运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和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通过波谱解析和理化鉴别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对羟基桂皮酸(1),山柰酚(2),槲皮素(3),山柰素-3-O-β-D-葡萄糖苷(4),柚皮素(5),7-脱氢马钱苷(6),马钱苷(7),阿江榄仁树葡糖苷Ⅱ(8),山茱萸新苷(9),熊果酸(10),苹果酸甲酯(11),没食子酸(12)。结论:化合物1-5和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厚藤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结合理化性质和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厚藤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batataosideⅡ(1)、batatosideⅢ(2)、stoloniferinⅩ(3)、stoloniferinⅨ(4)、3-羟基-5,7,4'-三甲氧基黄酮(5)、3,7-二羟基-5,4'-二甲氧基黄酮(6)、3,7,4'-三羟基-5-甲氧基黄酮(7)、胡萝卜苷(8)、β-谷甾醇(9)。结论:其中,化合物1~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金莲花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毛茛科植物短瓣金莲花(Trollius Ledebourii)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金莲花的乙醇提取物经硅胶柱色谱用氯仿-乙醇不同比例进行梯度洗脱,通过波谱(^1H—NMR,^13C—NMR)分析和化学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藜芦酸(veratric acid,1)、香草酸(vanillic acid,2)、胡萝卜苷(daucosterol,3)、槲皮素(quercetin,4)、荭草素(orietin,5),化合物(4)系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瓦草化学成分研究(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瓦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方法对瓦草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瓦草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sinocrassuloside Ⅵ(1)、sinocrassuloside Ⅷ(2)、齐墩果酸(3)、β-谷甾醇(4)、油酸-α-单甘油酯(5)、胡萝卜苷(6)、香草酸(7)和对羟基桂皮酸(8)。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粗叶悬钩子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技术对粗叶悬钩子根和茎的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波谱分析技术分离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粗叶悬钩子根和茎中分离得到了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黄酚(1)、大黄素甲醚(2)、β-谷甾醇(3)、3-oxotirucalla-7,24-dien-21-oic acid(4)、杨梅二醇(5)、19-α-羟基-3-乙酰乌索酸(6)、N-benzoylphenylalaninyl-N-benzoylphenylalaninate(7)、橙酰胺乙酸酯(8)、蔷薇酸(9)。结论:其中,化合物1、4~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罕见地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到一个四环三萜类化合物(化合物4)和两个苯丙胺类生物碱(化合物7、8)。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红树林植物老鼠筋Acanthus ilicifolius的化学成分。方法:用色谱法分离,用理化性质及波谱方法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甜菜碱(1),苯乙醇-8-O-β-D-吡喃葡萄糖-(1→2)-O-β-D-吡喃葡萄糖苷(2),苯乙醇-8-O-β-D-吡喃葡萄糖苷(3),类叶升麻苷(4),异类叶升麻苷(5),苯甲醇-O-β-D-吡喃葡萄糖苷(6),香草酸(7)。结论:1,3,6和7为首次从老鼠鳓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紫玉盘茎枝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95%乙醇渗漉提取,硅胶柱,Sephadex LH-20柱和反相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该植物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clemochinenosideB(1),(+)-异落叶松树脂醇3α-O-β-D-葡萄糖苷(2),grandiuvarinC(3),uvamalolG(4),因特洛卡内酰胺-I(5),胡椒内酰胺D(6)。结论:化合物1和2为首次从番荔枝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