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万岐  李昊 《吉林医学》2012,33(17):3684-3685
目的:讨论CT对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CT征像典型且临床症状符合的椎间盘突出500例,分析其CT表现。结果:中央型128例,后外侧型371例,椎间孔内或外型93例,突出伴膨出者391例,椎间盘真空变性78例。结论:CT能够显示椎间盘突出的各种征像,并能直观地显示椎管及侧隐窝的狭窄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 MRI 与 CT 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206例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观察对象,回顾分析患者的 MRI 和 CT 检查结果。结果 MRI 检查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符合率较高,为94.2%,明显高于 CT 检查的81.6%(P<0.05)。结论 MRI 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准确性较高,具有更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腰椎间盘突出症121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艺才 《海南医学》2007,18(12):162-163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诊断价值.方法 对12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表现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类型、部位等进行分析.结果 腰椎间盘突出症常发生L4/L5及L5/S1.L4/L5最多见,本组共80例,占66.1%.在中央型、外侧型及远外侧型中,以中央型多见,共75例,占61.9%.结论 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方便、快速、准确、是诊断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 提高对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CT诊断的重要性及发病原因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6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发病年龄12—20岁,其中椎管内突出232个,椎管外突出5个。结论 CT对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有很大诊断价值,腰椎间盘突出有年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1995~ 1999年 ,我们对经手法治疗效果满意的 8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进行了 CT复查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87例病人中 ,男 5 8例 ,女 2 9例 ;年龄 19~ 5 6岁 ,平均35 .7岁。病程 4d~ 3年。有明显外伤史者 73例。大部分病人开始为腰部酸痛 ,后渐放射至下肢。腰痛伴单侧下肢放射痛 78例 ,腰痛伴双下肢放射痛 2例 ,单纯下肢痛 7例。椎旁压痛及放射痛 82例 ,直腿抬高并加强试验阳性 85例。1.2 治疗方法先行腰椎骨盆牵引 ,俯卧位 ,前胸及骨盆各垫一软枕 ,悬空腹部 ,床尾抬高 ,牵引质量 15~ 30 kg,每次 1.5 h,每日 2次。同…  相似文献   

6.
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物的CT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对腰椎间突出症突出物的CT影像认识和诊断水平。对 5 0例作L3 ~S1间隙CT水平薄层扫描 ,对突出物的CT影像与手术病理对照分析。根据突出物形态、大小、边缘和密度 ,判断急性突出符合率 77 77% ,慢性突出诊断符合率 86 2 0 % ,穿破后纵韧带压迫硬膜囊诊断符合率 6 6 6 0 %。CT检查能客观地显示突出物和突出物形态、大小、密度、陈旧程度和与周围结构关系。  相似文献   

7.
提高对腰椎间盘突出的影像学认识和诊断水平。对4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脊髓造影和CT影像作术前、术后对照分析。脊髓造影对椎间孔型和游离型椎间盘突出诊断符合率达7871%。CT对诊断突出类、突出物形态、大小、突出物陈旧程度和突出物对周围结构影响更为可靠,诊断符合率高达8873%。脊髓造影和CT检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提供丰富的影像学资料和准确的影像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多层螺旋CT影像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提高对该病的定位及定性准确率。方法:对已经手术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在术前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的病人的CT轴位及多平面重建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最易发生于受力最大的部位,以L4-5、L5—S1两个节段最常见,其主要CT影像表现为:①髓核突入椎管内形成软组织密度影;②硬脊膜囊受压变性移位;③神经根肿胀、受压移位或淹没;④碎块形成、滑移;⑤许莫氏结节形成;⑥突出髓核部分钙化。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MPR)成像主要影像表现:矢状位为椎体后缘突入椎管内呈铆钉状或乳头状团组织密度影,冠状位为突入椎管内的圆形或椭圆形软组织密度影。结论:多层螺旋CT是目前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规重要检查方法,准确率高,并能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10.
CT与MRI应用于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诊断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勇  陈晓荣 《医学综述》2013,(23):4378-4380
目的 探析CT和MRI方法诊断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LLDH)的特点和价值.方法 2008年6月至2012年12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选取经手术证实确诊为FLLDH的患者30例(混合型、内侧型和外侧型分别为12例、6例和12例),均行CT及MRI两种检查方法,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率和诊断表现.结果 经过观察,CT和MRI对于FLLDH的总体诊断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诊断方式显示L4,L5的病变均为66.7%.CT显示为各种形态的软组织密度影,MRI显示的病变特征为髓核信号.两种诊断方式的影像学征象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和MRI对FLLHD的诊断率均较高,两种方法都具有各自的显著诊断特点,对临床医师手术入路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危险因素及CT影像特点。方法选择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同期行健康体检者各50例,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通过自行设计的流行病学调查表对照分析总结腰椎盘突出症发病危险因素。同时分析不同程度腰椎间盘突出症CT影像特点。结果多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独立危险因素为体质量指数、持续坐位时间、腰部损伤史及弯腰程度。轻度者突出物以弧形边缘光滑为主,髓核脱出或突出,髓核疝密度以≤80为主,1区水平面突出面积大,神经根以紧贴为主;中度、重度者以山丘状边缘不规整为主,髓核脱出为主,髓核疝密度以100为主,3区水平面突出面积大,神经根受压、紧贴或粘连。结论体质量指数、持续坐位时间、腰部损伤史及弯腰程度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独立危险因素。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严重程度CT影像特点存在较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13.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多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多层螺旋CT影像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提高对该病的定位及定性准确率。方法:对已经手术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在术前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的病人的CT轴位及多平面重建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最易发生于受力最大的部位,以L4-5、L5-S1两个节段最常见,其主要CT影像表现为:①髓核突入椎管内形成软组织密度影;②硬脊膜囊受压变性移位;③神经根肿胀、受压移位或淹没;④碎块形成、滑移;⑤许莫氏结节形成;⑥突出髓核部分钙化。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MPR)成像主要影像表现:矢状位为椎体后缘突入椎管内呈铆钉状或乳头状团组织密度影,冠状位为突入椎管内的圆形或椭圆形软组织密度影。结论:多层螺旋CT是目前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规重要检查方法,准确率高,并能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腰椎间盘突出影像学检查方法很多,X线平片作为一种首选检查方法,但它不具有特异性,而CT能直接显示椎间盘本身,可以明确判定绝大多数椎间盘膨出或突出的部位、方向、程度以及椎管内结构的改变,笔者搜集了1998~1999年间经临床和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200例病例,就平片及CT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CT)多平面重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400例临床以腰腿痛为主诉,拟诊为腰椎间盘突出或为排除其而申请CT检查的病人,以每一个椎间盘为单位,将一组连续、薄层CT轴扫图像利用多平面重建软件根据需要进行不同角度重建,一般做矢状或斜面重建,比较轴归与重建图像各自特点。结果 重建后图像可以观察突出椎间盘的上下、前后关系,其在鉴定轴位图像不能确定椎间盘有否突出的病历及鉴别诊断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结论 CT多平面重建图像是轴位图像的重要补充,非常适用于基层缺乏磁共振成像(MRI)设备的医院及受经济条件限制的病人,应列为常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经CT诊断的12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手术治疗。结果:12例患者经6~38个月随访,效果优良。结论: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以CT扫描确诊率较高,一经确诊,手术治疗为首选。  相似文献   

17.
文毅鹏 《中外医疗》2009,28(17):160-160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经手术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X线和CT诊断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比较。结果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55例,与手术诊断符合率为91.7%,X线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25例,与手术诊断符合率为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诊断的正确率明显高于X线诊断。结论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具有较高价值,但在实际应用中应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8.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约占2 0 % ,目前用于该症的影像检查方法较多 ,但用椎管造影、CT、MRI 3种方法相对照国内报道甚少。现将 5年来经椎管造影、CT、MRI检查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86例共 93个椎间盘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旨在明确三者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价值。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收集 1994年 12月至 1998年 12月因腰椎间盘突出住院 ,全都做了椎管造影、CT、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86例患者 ,93个突出椎间盘 ,L3~ 4 3个 ,L4~ 55 0个 ,L5 S12 8个 ,L3~ 4伴L4…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手术治疗的42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2例为椎间孔型或椎间孔外型腰椎间盘突出(即极外侧型),占同期手术治疗病例的2.8%。8例采用椎板间入路,2例采用椎板侧方入路,2例采用椎板间和椎板侧方联合入路。本症常累及同序数神经根,且突出间隙以L4/5居多,L3/4、L5/S1次之。CT、MRI检查与手术所见一致。经4个月~3年随访,疗效优9例,良2例,可1例。结论:MRI检查是目前诊断本症的最好方法。手术入路应依突出间盘组织占位、病理类型及是否合并椎管内病变而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及MRI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2012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2例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种影像学方法的诊断结果并分析其特点。结果 CT准确诊断54例,漏诊8例,准确率为88.7%。MRI准确诊断56例,漏诊6例,准确率为90.3%,二者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影像学方法诊断LDH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