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制定基于证据的胃癌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计划,应用于临床实践并评价应用效果。方法 系统检索胃癌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相关证据,并制订审查标准6条,遵循JBI循证护理中心的临床证据实践应用系统(PACES)的标准程序,包括证据应用前基线审查、证据应用和证据应用后再审查,证据应用前后各有30例手术患者以及18名护士纳入。结果 建立了胃癌手术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计划,6条审查标准的执行率从之前的0%,87%,60%,7%,40%,0%提高到证据应用后的100%,100%,70%,80%,70%,100%(均P<0.05),证据应用后胃癌手术患者住院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下床活动距离、首次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等与证据应用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循证的胃癌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计划能够提升护士专业知识和技能,加快患者康复,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但仍需不断完善,以达到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安全下床活动评估指标体系。方法:采用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估理论为框架,通过文献分析法初步形成评估指标条目池,经过两轮德尔菲法函询,一共有10名专家对各项指标和权重进行修改和筛选,并对各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轮德尔菲法专家函询后,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第1轮专家对一、二、三级指标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1.000、0.373、0.449;第2轮专家对一、二、三级指标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1.000、0.837、0.535。结论:各咨询专家的意见较集中,可信度高,可以作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安全下床活动评估的标准,但后续还需进一步进行临床验证。  相似文献   

3.
余庆庆  丁丁  蒋文艳 《当代护士》2021,28(8):98-100
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规范化早期下床活动方法在胃癌术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60例在本院实施传统标准开腹手术的胃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行常规早期护理,对照组行规范化早期下床活动.比较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术后活动量及出院BMI.结果 观察组术后第1、2、3天活动步数分别为(208.65±15.15)、(560.63±20.52)、(895.62±22.14)步,活动距离分别为(119.69±9.78)、(229.36±15.14)、(298.65±18.95)m,显著比对照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次通气时间为(24.36±6.47)h、首次通便时间为(34.65±6.47)h、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为(17.01±2.68)h,显著比对照组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BMI为(21.14±3.61)kg/m2,显著比对照组(20.61±3.59)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胃癌手术的患者中应用规范化的早期下床活动方法提高了患者术后活动的效果,缩短了住院天数,促进胃癌术后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4.
方曙静  刘梅  禹茜  王丽元  吴莉  朱静  杨菁  陈曦  尹春艳  金蕾 《全科护理》2020,18(15):1840-1842
[目的]加强对病人术后活动性疼痛的评估和管理,缓解病人活动时的疼痛,促进全髋关节置换病人早期下床。[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6月3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病人作为对照组,选取2018年7月—2018年12月26例行全髋关节置换病人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病人由疼痛管理小组予疼痛护理,观察组病人进行术后床上活动时和下床活动时疼痛评估和管理,比较两组病人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下床行走距离及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病人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35.44±26.28)h和(70.28±31.42)h(P<0.05),观察组、对照组病人首次下床行走距离分别为(2.64±0.57)m和(2.01±0.55)m(P>0.05);观察组、对照组病人术后床上活动时疼痛评分分别为(3.87±0.97)和(4.18±0.91)分(P>0.05);观察组、对照组病人术后下床活动时疼痛评分分别为(3.97±1.13)分和(7.89±1.38)分(P<0.05)。[结论]完善对全髋关节置换病人术后活动时的疼痛评估和管理,能够缓解病人活动过程中的疼痛程度,同时促进病人早期下床活动。  相似文献   

5.
张旭  任蔚虹  来鸣   《护理与康复》2017,16(12):1264-1267
<正>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进步,手术人群中老年人的比率在不断增加。增强老年人健康水平,是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的重要保障。术后早期下床活动作为加速康复外科的一项术后措施之一,对于降低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加快康复速度、降低死亡率、降低住院费用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1])。由于早期下床活动的方案尚未制定确切的目标、强度和频率,老年人多个组织、器官以及神经系统生理功能的衰退[2],使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理念指导下的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应用于肝血管瘤腹腔镜手术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12月1日~2020年12月31日行肝血管瘤腹腔镜切除手术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干预及康复锻炼,实验组实施快速康复理念指导下的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早期下床活动情况均逐渐改善(P<0.01),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逐渐降低(P<0.01),且实验组术后2 d、3 d评分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P<0.01);实验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快速康复理念指导下的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有助于促进肝血管瘤腹腔镜手术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7.
王珊  黄巧萍  黄雪梅 《全科护理》2020,18(13):1651-1653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腰椎间盘突出术后病人的早期下床活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18年4月—2018年12月选取福建省宁德市某医院符合入选标准的152例腰椎间盘突出术后病人为研究对象,对其早期下床活动情况、早期疲乏、术后疼痛和直立不耐受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病人早期下床情况不理想,病人的早期下床意愿、术后早期疲乏、直立不耐受对其早期下床活动时间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术后病人的早期下床率有待提高,应采取健康教育措施提高病人的早期下床意愿,减轻病人术后早期疲乏和直立不耐受症状,提高病人早期下床率,促进病人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下床无负重活动在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入院先后次序将60例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指导其踝关节制动并尽量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实验组患者术后第1d指导其拄双拐下地行无负重活动。观察两组患者踝关节周径变化、阿片类药物使用剂量、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踝关节周径变化、阿片类药物使用剂量、伤口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鼓励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无负重活动,在预防卧床并发症发生的同时,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从而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
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早期下床干预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构建术后72 h下床活动方案对前列腺癌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将92例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围术期术后护理,实验组构建并实施术后72 h下床活动方案,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住院天数、术后天数、术后6~12 h步数、术后6~24 h步数、术后24~48 h步数、术后48~72 h步数、通气时间、排便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12 h、12~24 h、24~48 h下床活动水平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2 d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构建术后72 h下床活动方案有利于缓解前列腺癌术后患者不良情绪,促进患者术后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精准化护理在提高胃癌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无锡市人民医院普外科行开腹胃癌根治术的11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50例和对照组63例,干预组实施精准化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式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弹力黏性腹带减轻肠癌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切口疼痛的效果。方法:将98例肠癌术后患者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于手术后24~48 h下床活动时妥善固定引流管后佩戴弹力黏性腹带,运动顺序为床上坐起、床边站立、扶床行走、离床活动;对照组于术后24~48 h妥善固定引流管,下床活动,运动顺序与试验组相同。比较两组患者腹部切口疼痛程度、下床活动维持时间。结果:试验组切口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试验组下床活动维持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结论:肠癌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佩戴弹力黏性腹带可明显减轻切口疼痛,延长下床活动维持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身体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现状,分析不同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差异,为制定个体化的术后早期下床活动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由研究护士采用自设问卷对8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调查,并指导患者或家属每日填写“术后运动记录表”。结果80例患者术后第一次下床时间平均为(47.98±28.45)h。术后24~48h下床者29例,占36.3%。术后I周每日下床活动次数的中位数为0.0,1.0,2.0,3.0,3.0,3.0,3.0。术后1周每日下床活动时间的中位数为0.0,6.0,15.0,22.0,30.0,37.5,45.0min。不同性别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1周下床活动总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236,2.70;P〈0.05或P〈0.01);不同种类肿瘤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34,P〈0.05);不同年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1周下床活动总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3.169,4.768;P〈0.05)。结论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下床时间较晚,下床活动次数和时间较少,建议根据患者年龄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早期下床活动计划,并全程评估和指导。  相似文献   

14.
刘美辰  柏晏杰  彭芳  孟燕 《全科护理》2023,(9):1196-1200
结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概述了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定义,分析了影响肝癌病人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主要因素,对国内外肝癌病人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现状、意义及应对策略进行了综述。旨在为临床医护人员更加科学、有效地协助病人早期下床活动提供相关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个体化早期下床活动指导对胃癌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20例胃癌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术后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及早期下床活动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进行个体化早期下床活动指导。比较2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和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首次下床、排气、排便和进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腹胀、咳嗽、咳痰困难和呼吸困难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肺部感染、粘连性肠梗阻和切口感染困难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个体化早期下床活动指导可使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有效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并可减少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胃肠肿瘤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方案达标率中的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运用此质量管理工具提高胃肠肿瘤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问题进行改进,并比较应用效果。结果 品管圈活动后胃肠肿瘤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方案达标率明显提高(P<0.01),圈员在品管圈手法运用、专业知识、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及护患关系融洽程度等方面也都有显著提高。结论 品管圈活动显著提高胃肠肿瘤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方案达标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刘亚男 《当代护士》2017,(11):63-65
目的探讨早期下床活动改善肝癌患者介入术后康复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88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早期组45例和传统组43例。传统组术后严格卧床24 h,早期组在术后12 h鼓励下床活动。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穿刺点出血(血肿)、腰酸背痛、失眠、焦虑、排尿困难例数;采用模拟视觉评分法对患者术后舒适度进行评价。结果早期组腹胀腹痛、排尿困难、腰酸背痛、肢体酸胀、失眠等不适发生率均低于传统组(χ2=4.628、22.050、19.888、14.509、4.628,P0.05);两组恶心呕吐和出血血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4、0.394,P0.05);早期组术后舒适度评分显著高于传统组(t=5.177,P0.05)。结论早期活动能够进一步降低肝癌介入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术后舒适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活动在胃癌患者术后康复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科2009年5月~2011年4月收治的340例胃癌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2011年5月~2013年4月收治的320例胃癌手术患者作为实验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术后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实验组采用科室制定的术后早期活动参照标准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管留置时间、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胃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天数较对照组短,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早期活动参照标准对胃癌术后患者进行活动指导和护理干预,使患者能主动配合早期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有效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提高心脏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依从性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建立QCC活动小组,以“提高心脏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依从性”为主题,对51例心脏手术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其早期下床活动依从性差的原因,设定改善目标值,拟定对策并实施。结果:开展QCC活动后,心脏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依从性较前提高(P<0.05)。结论:QCC活动提高了心脏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依从性,促进了患者术后康复,增强了圈员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情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多级抽样法选取2018年1—5月北京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20例行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患者,采取自制调查表调查其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情况,依据是否早期下床活动分为早期下床活动组与未早期下床活动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性别、年龄、经济收入、居住地、婚姻状况、术中失血量、手术类型、疾病种类、携带监护仪、绷带拆除、疼痛、负性情绪、留置尿管、肌力问题、引流管、头晕与呕吐等),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早期下床活动的影响因素。结果220例患者中,120例(54.55%)患者术后未执行早期下床活动,100例(45.45%)患者执行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手术类型、携带监护仪、未拆绷带、留置尿管、肌力问题、引流管、头晕与呕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类型、未拆绷带、留置尿管、肌力问题、引流管、头晕与呕吐是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执行情况不理想,急诊手术、未拆绷带、留置尿管、存在肌力问题、有引流管、发生头晕与呕吐为影响患者开展早期下床活动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临床护理人员可针对危险因素予以合理干预,以促进患者早期下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