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量化拔戳揉捻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生物力学参数,探讨患者个体特征对手法操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2月就诊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20~50(34.37±8.41)岁,病程1~11(6.05±2.71)个月,采用生物力学传感器测量同一手法术者对患者患侧肘关节实施拔戳揉捻手法的生物力学参数,量化生物力学参数并研究参数间可能存在的相关性,同时采集患者个体特征学参数,分析不同患者个体特征对生物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拔戳揉捻手法各阶段生物力学参数量化结果,旋后揉捻力(31.17±2.99) N,屈曲拔按力(44.99±2.38) N,旋前揉捻力(31.03±2.75) N,拔直戳按力(48.75±2.09) N,参数相关性分析显示旋后揉捻力与旋前揉捻力参数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屈曲拔按力与拔直戳按力参数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对患者个体特征参数与手法生物力学参数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体重与旋后揉捻力间呈显著相关,患者肘部压痛值与屈曲拔按力存在显著相关,患者病程与拔直戳按力呈显著相关。结论:拔戳揉捻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在体操作力大小具有一定的标准,手法各阶段术者操作的作用力趋势具有系统性,患者的体重、患肘压痛情况与病程是影响拔戳揉捻手法操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不同手法治疗青年颈椎失稳症的临床疗效,分析青年颈椎失稳症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自2021年3月至2022年6月,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20例青年颈椎失稳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旋提组(60例,脱落3例)和理筋组(60例,脱落5例)。旋提组男25例,女32例;年龄22~44岁,中位数28岁;病程0.17~120个月,中位数22个月;采用旋提手法进行治疗。理筋组男22例,女33例;年龄21~42岁,中位数27岁;病程0.23~180个月,中位数24个月;采用理筋手法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隔日1次,共7次。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疗程结束后1年,对治疗有效的患者进行随访,统计复发情况,复发者纳入复发组,未复发者则纳入未复发组,统计可能影响症状复发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对经治疗无效的13例(旋提组4例,理筋组9例)不进行随访,99例经治疗有效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03~406 d,中位数359 d,所有患...  相似文献   

3.
《中华骨科杂志》2022,(4):244-250
目的探讨肘关节后内侧脱位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5例肘关节后内侧脱位患者资料, 其中男12例, 女3例;平均年龄44岁(范围23~64岁)。1例为单纯脱位, 余14例为合并骨折的复杂性脱位。分析发现肘关节后内侧脱位的特征性表现为肘关节的携物角改变或肘关节内翻畸形, 8例患者肘关节外侧有明显的"凹陷征"。1例单纯性脱位和1例复杂性脱位采用非手术治疗, 余13例复杂性脱位接受手术治疗, 其中5例因肘关节不稳定以铰链式外固定架固定。记录治疗前及末次随访时的肘关节活动范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及梅奥肘关节功能评分(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 MEPS)。结果 15例患者随访时间平均为18个月(范围17~21个月)。15例治疗前伸屈活动为9.3°±1.3°(范围5°~15°), 旋前6.4°±1.4°(范围0°~10°), 旋后4.3°±1.7°(范围0°~10°);VAS评分(8±0.3)分(范围7~9分);MEPS评分(15.7±4.3)分(范围5~35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切开探查、尺骨截骨、环状韧带复位(三合一手术)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1年9月天津大学天津医院小儿骨科收治的35例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患者资料。男22例, 女13例;左侧19例, 右侧16例;年龄(6.8±2.5)岁;桡骨头向前侧脱位30例, 向前外侧脱位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7.9±9.9)个月。所有患者均采用三合一手术治疗。测量并比较所有患者术后12个月肘关节屈伸范围、前臂旋转范围及肘关节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同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儿术后均获12个月随访, 术后1.5~4.0个月尺骨截骨端达到骨性愈合。术后12个月肘关节伸直活动度(-1.0°±5.9°)、屈曲活动度(128.5°±4.9°)均较术前(-9.3°±18.0°、108.4°±17.3°)显著改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前臂旋前活动度(61.5°±19.4°)较术前(72.7°±22.4°)受限,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前臂旋后活动度(86.7°±4.5°)与术前(81.0°±17.4°)...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理筋手法联合传统膏药治疗踝关节扭伤的疗效。方法:选取踝关节扭伤患者12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理膏组和膏药组各64例,膏药组给予传统膏药治疗,理膏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理筋手法治疗,比较两组疼痛(VAS评分)、肿胀、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足功能评分(AOFAS)、治疗疗效、不良反应。结果:治疗7 d、14 d后,理膏组VAS评分分别为(1.65±0.18)分、(1.05±0.12)分,肿胀评分分别为(1.06±0.12)分、(0.62±0.08)分,膏药组VAS评分分别为(2.18±0.26)分、(1.58±0.17)分,肿胀评分分别为(1.32±0.15)分、(0.96±0.11)分,两组治疗后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理膏组明显低于膏药组(P0.01);治疗7 d、14 d后,理膏组AOFAS得分分别为(75.12±7.68)分、(92.34±9.66)分,膏药组AOFAS得分分别为(68.47±7.12)分、(80.76±8.45)分,两组治疗后得分明显高于治疗前,且理膏组明显高于膏药组(P0.001);理膏组有效率为97%,明显高于膏药组的84%(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理筋手法联合传统膏药治疗踝关节扭伤,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肿胀和足功能,有利于提高疗效,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前内侧肌间隙入路松解治疗退变性肘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期间,我科经肘关节前内侧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间隙入路进行松解治疗退变性肘关节僵硬19例。其中男15例,女4例;年龄43~62岁,平均(53.6±1.2)岁。右肘13例,左肘6例;15例为主力侧;合并尺神经卡压症状11例。病程4个月~5年,平均(3.5±0.5)年。术后指导康复锻炼,使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S)、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1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1.3±0.8)个月。19例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3个月的MEPS及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EPS评分优11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89.47%。肘关节屈曲角度增至(127.63±5.79)°,伸直受限改善至(9.74±3.90)°,与术前(101.21±12.45)°、(27.63±8.7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所有患者的前臂旋转也明显改善。屈伸弧度平均增加(44.37±12.09)°,所有患者运动功能都可满足日常生活。除1例术前无尺神经症状的患者,术后出现短暂尺神经麻痹,经保守治疗已治愈外,无其他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经肘前内侧肌间隙入路治疗退变性肘关节僵硬,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而且学习曲线短,手术风险低,较易于在各级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肘关节创伤后异位骨化(HO)的手术治疗及其效果.方法自2007年2月至2009年2月,对12例肘关节创伤后HO导致关节僵硬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16~52岁,平均29.1岁;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13.3个月(8~19个月),手术采用外侧和后内侧联合2路,彻底清除关节周围的异化骨及增生组织,切除部分关节囊及韧带.术后口服塞来昔布4周,并在铰链式外固定支架辅助下进行功能康复.手术前、后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 12例患者术后获7~24个月(平均15.6个月)随访.肘关节术前平均活动范围:值直38.2°±9.5°,屈曲113.0°±6.7°,旋前46.2°±12.2°,旋后55.6°±11.4°;术后平均活动范围:伸直21.3°±7.4°,屈曲113°±6.7°;旋前74.2°±7.1°,旋后80.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EPS评分由术前(49.4±11.2)分上升至术后(84.2±8.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22,P<0.05);术后MEPS评定:优6例,良4例,可2例.结论 对于创伤后肘关节周围HO采用内外双切口行异化骨切除、关节清理、软组织松解,术后在铰链式外固定支架辅助下功能康复,可以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肘关节置换治疗老年陈旧性肘关节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例陈旧性肘关节骨折脱位的老年患者采用全肘关节置换治疗。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6~69个月。未见假体周围骨折、假体松动、神经损伤、感染和脱位等并发症,患者均能自主进行日常生活。末次随访时,按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优(90分)2例,良(75~89分)4例;VAS评分:1~3(1.83±0.75)分;肘关节活动度:屈曲110°~130°(118.33°±8.16°),伸肘5°~9°(5.97°±1.97°),旋前75°~80°(77.50°±1.87°),旋后72°~80°(75.83°±2.71°)。结论人工肘关节置换治疗老年陈旧性肘关节骨折脱位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康汇  王微  李红川  李剑 《中国骨伤》2017,30(11):1004-1007
目的:研究手术重建肘关节外侧韧带复合体治疗肘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的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20例肘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患者的资料,男12例,女8例;年龄30~60岁,平均45.5岁;右侧16例,左侧4例。9例有肘关节脱位史,6例有肘关节骨折史,5例无外伤史,所有患者为闭合性损伤。结合患者病史、查体及术前X线、MRI检查明确诊断。经保守治疗时间超过2个月无效,20例均在全麻下取患侧掌长肌腱作为重建移植物,行肘外侧韧带复合体的重建,术后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个体化康复锻炼。结果:术后20例均获随访,未出现感染、肘关节功能明显受限等现象,平均随访16个月(12~23个月)。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标准和VAS评分标准对手术前后肘关节功能进行评分,术前HSS评分75.2±8.3,术后94.1±5.4;术前VAS评分6.7±3.2,术后2.3±1.5;术后评分均优于术前。结论:肘外侧韧带复合体是肘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的首要限制结构,重建肘外侧韧带复合体是治疗肘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神效散联合理筋手法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第一诊断符合慢性踝关节不稳的骨科门诊患者45例,以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治疗组采用神效散联合理筋手法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理筋手法治疗,采用疼痛VAS评分量表及AOFAS踝-后足评分量表分别对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进行评估。结果:45例均获得随访,治疗组VAS评分从治疗前(5.78±1.31)下降到治疗后(2.74±1.36),对照组VAS评分从(5.73±1.49)下降到(3.91±1.11),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两组治疗后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AOFAS评分从治疗前(52.91±10.18)上升到(81.13±8.92),对照组从(53.82±9.49)上升到(70.05±10.28),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两组治疗后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神效散联合理筋手法较单纯理筋手法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疗效更具优势,在改善患者疼痛及功能活动方面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微创治疗儿童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7月至2015年4月采用手法闭合复位结合外固定架固定治疗39例儿童肱骨干骨折,男27例,女12例;年龄3~14岁,平均8.6岁;受伤至治疗时间2 h~7 d,平均2.7 d;其中上段骨折6例,中段骨折21例,下段骨折12例。所有患儿为闭合性损伤,损伤后出现疼痛、肿胀、局部畸形及活动受限等症状,X线检查提示肱骨干骨折。采用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及肘关节功能HSS评分记录并对比分析治疗前后肩肘关节疼痛、功能、活动度。结果:39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6个月。术后2例出现针道浅表感染,经换药愈合;其他病例针孔愈合良好。治疗前后肩关节Neer各项评分和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肘关节HHS疼痛、功能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患者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为88.82±2.50,其中优29例,良9例,可1例;肘关节功能HSS评分为91.51±5.09,其中优秀30例,良好7例,一般2例。结论:手法闭合复位结合外固定架治疗儿童肱骨干骨折,具有创伤小、复位效果确切、固定可靠、利于肩肘关节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此疗法可作为临床上治疗儿童肱骨干骨折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可活动式外固定与融合固定治疗肘关节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10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52例肘关节结核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可活动外固定架治疗组和融合固定组,均给予标准抗结核治疗。可活动外固定架组25例,男11例,女14例;年龄24~75(42.81±9.01)岁;病程2~9(3.96±1.45)个月。融合固定组27例,男15例,女12例;年龄23~77 (44.08±7.44)岁;病程2~7 (3.88±1.67)个月。两组患者均行病灶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前、术后2周及12个月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疼痛缓解程度,术前、术后1、12个月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S)进行疗效评价,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与抗结核3周及术后1周、6个月的血沉(en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变化。结果:52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20(13.50±4.85)个月。所有患者未见混合感染、结核复发。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活动外固定架组术后2周VAS评分(5.15±0.95)与融合固定组(4.04±0.8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2个月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各时间点ESR、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可活动外固定架组术后1、12个月Mayo评分分别为(78.15±7.83)分、(90.19±7.13)分;融合固定组Mayo评分分别为(70.40±7.61)分、(82.60±8.3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可活动式外固定与融合固定治疗肘关节结核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及结核炎症指标控制方面疗效相当;可活动外固定治疗术后需要早期功能锻炼,不利于早期疼痛减轻,但其有利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可能优于融合固定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洪海斌 《中国骨伤》2021,34(2):108-113
目的:探讨滑轮悬吊牵引复位结合自制小夹板固定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将收治的60例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50~75(59.63±8.08)岁;骨折按照AO分型,A2型25例,A3型5例;采用滑轮悬吊牵引复位配合自制小夹板固定。对照组男11例,女19例;年龄52~76(59.77±8.03)岁;按照AO分型,A2型24例,A3型6例;采用传统手法复位配合自制小夹板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桡骨高度、尺偏角、掌倾角情况,并采用改良Green和O’Brien腕关节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6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1~13(11.90±0.80)个月;拆除夹板时间42~60(50.20±4.94)d,拆除夹板后X线片显示所有骨折骨性愈合,关节面平整。观察组治疗前桡骨高度、尺偏角、掌倾角分别为(4.57±1.16)mm、(12.83±3.25)°、(-21.17±3.36)°,治疗8周后分别为(10.10±1.75)mm、(24.30±3.16)°、(9.40±2.13)°;对照组治疗前桡骨高度、尺偏角、掌倾角分别为(4.50±1.43)mm、(12.83±3.10)°、(-21.50±3.38)°,治疗8周后分别为(8.90±1.24)mm、(21.20±2.91)°、(6.16±2.94)°;治疗前两组桡骨高度、尺偏角和掌倾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桡骨高度、尺偏角和掌倾角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改良Green和O’Brien腕关节评分(90.97±7.92)分与对照组(84.77±9.1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07,P<0.05);其中观察组优18例,良10例,可2例;对照组优10例,良15例,可3例,差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滑轮悬吊牵引复位结合自制小夹板固定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比传统手法牵引复位固定更具优越性,牵引稳定可靠,复位效果好,并能获得更好的腕关节功能,临床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4.
吴云强  吕杨训  崔伟  柳维  周贤挺  杨雷 《中国骨伤》2014,27(11):912-915
目的 :探讨肘关节外侧韧带复合体对肘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的作用及韧带损伤时肘关节侧位X线影像学中桡肱率变化特点。方法:取冷冻保存的新鲜成人肘关节标本20侧,将标本制成肘关节"骨-韧带"标本,随机分为两组。利用自行设计的维持肘关节后外侧旋转活动度的设备固定标本,A组按次序切断外侧结构:A1组,外侧韧带完整的标本组;A2组,切断桡侧尺副韧带组;A3组,增加切断环状韧带组;A4组,最后切断桡侧副韧带组。B组分为:B1组,外侧韧带完整的标本组;B2组,切断桡侧副韧带组;B3组,再切断环状韧带组;B4组,最后切断桡侧尺副韧带组。分别摄肘关节侧位X线片,在PACS系统中测量桡肱率,比较各组的差异,并统计分析。结果:A组,统计分析各组数据,各组间桡肱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统计分析前2次切断韧带,各组间桡肱率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切断桡侧尺副韧带(B4组),与前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桡侧尺副韧带是限制肘关节后外侧旋转脱位的主要结构,环状韧带、桡侧副韧带为次要结构;并根据肘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X线影像学特点将其分为4个等级。  相似文献   

15.
苏正兵  李杰  代宇驰  罗刚  郝勇  张峡  周跃 《中国骨伤》2020,33(7):631-635
目的:比较动态锁定螺钉与普通螺钉在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诊治的46例肱骨干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内固定物不同分为动态锁定螺钉内固定组(治疗组)和普通螺钉内固定组(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20~61(36.8±10.9)岁;对照组22例,男13例,女9例,年龄19~60(35.9±12.8)岁。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情况,并于术后3、9个月采用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和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进行临床评价。结果:46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9~43(18.6±7.9)个月。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2.2±3.2)周,对照组为(15.6±4.7)周;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3个月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Mayo评分分别为(84.9±5.9)分、(81.8±6.7)分,对照组分别为(74.6±9.2)分、(71.5±10.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9个月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Mayo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桡神经麻痹1例;对照组延迟愈合1例,骨不连2例,断钉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动态锁定螺钉和普通螺钉均能有效治疗肱骨干骨折,前者在骨折愈合时间方面具有优势,早期肩肘功能恢复更好,但此项技术在国内开展时间不长,还需进一步观察大样本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自体富含血小板血浆与全血注射治疗网球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门诊诊治慢性网球肘患者40例,分成两组,每组20例。一组给予自体富含血小板血浆痛点注射(PRP组),男5例,女15例;平均年龄(47.50±9.86)岁;平均病程(4.67±3.27)个月。另一组给予自体全血痛点注射(AWB组),男3例,女17例;平均年龄(46.50±9.96)岁;平均病程(4.53±2.27)个月。注射后给予肘关节弹力绷带制动,指导患者行伸展及力量锻炼。术后即刻及术后4、8周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Mayo肘关节评分及压痛阈值(pressure pain threshold,PPT)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全部患者获得随访,未发现相关并发症。VAS、Mayo评分及PPT值,PRP组分别由治疗前7.22±1.32、56.71±10.90和17.47±4.62改善至治疗后8周的2.73±1.00、91.59±6.95和21.35±4.80;AWB组分别由治疗前7.16±1.89、54.72±8.36和17.06±4.83改善至治疗后8周的3.81±1.36、82.06±7.89和20.12±4.97。两组治疗后4周评分均优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两组间P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AS、Mayo评分比较,AWB组低于PRP组。治疗后8周,AWB组VAS高于PRP组,Mayo评分及PPT均低于PRP组。结论:自体富含血小板血浆痛点注射治疗网球肘较自体全血痛点注射方法在疼痛缓解和功能改善方面疗效更好且持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C形臂X线定位下多次小直径钻孔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对早期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早期ONFH患者106例,其中53例采用C形臂X线定位下多次小直径钻孔联合ESWT治疗作为观察组,男41例,女12例,年龄22~70(45.85±6.01)岁;另外53例仅采用ESWT治疗作为对照组,男34例,女19例,年龄20~68(45.12±5.83)岁。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髋关节屈曲范围、外展内收活动范围、ONFH面积比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改良Harris评分(modified Harris hip scores,mHHS),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3年随访期间的股骨头生存率。结果:患者均无创口愈合不良及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10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8~36(31.06±4.28)个月。观察组mHHS总分、髋关节屈曲范围、髋关节外展内收活动范围由治疗前(63.85±5.42)分、(23.79±2.21)°、(32.40±4.19)°分别增加至治疗后2年的(85.51±5.69)分、(34.65±2.73)°、(43.32±5.71)°(P<0.05);对照组分别由治疗前的(64.73±5.64)分、(23.82±2.18)°、(32.45±4.13)°增加至治疗后2年的(81.65±5.48)分、(32.79±2.87)°、(39.75±5.68)°(P<0.05)。观察组VAS、ONFH面积比例分别由治疗前的(5.76±1.41)分、(35.07±4.96)%降低至治疗后2年的(3.39±1.02)分、(22.04±3.23)%(P<0.05),对照组分别由治疗前的(5.73±1.45)分、(35.24±5.18)%降低至治疗后2年的(4.43±1.21)分、(28.32±3.76)%(P<0.05);治疗后两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年的股骨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形臂X线定位下多次小直径钻孔联合ESWT治疗早期ONFH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疼痛,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杠杆定位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及对Cobb角的影响.方法: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纳入6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研究,将67例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4例,其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36.09±8.26)岁,病程(13.79±15.50)个月,采用杠杆定位手法治疗.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T形锁定钢板内固定和外固定支架治疗背侧Barton骨折的临床疗效, 探讨内固定方法选择的策略。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治疗的100例背侧Barton骨折患者, 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男30例, 女20例;平均(33.8±3.6)岁;B型30例, C型20例;采用T形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男32例, 女18例;平均(32.9±3.4)岁;B型29例, C型21例;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测量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高度, 并采用Mehara功能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评估。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关节活动、功能评分情况。结果:研究组掌倾角(11.9±2.7)°, 尺偏角(20.8±2.9)°, 桡骨高度(10.9±1.8) mm;对照组掌倾角(9.1±1.6)°, 尺偏角(17.1±2.9)°, 桡骨高度(8.1±1.5) mm;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临床治愈时间(12.0±2.3)周, 少于对照组(18.0±4.1)周;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根据Mehara评价标准, 研究组优20例, 良25例, 可3例, 差2例;对照组优16例, 良14例, 可10例, 差10例, 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T形锁定钢板内固定配合术后功能锻炼治疗背侧Barton骨折符合生物力学要求, 具有固定稳定牢靠、愈合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功能恢复良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