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5 毫秒
1.
目的 :旨在观察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与不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胰岛素抵抗和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的差异。方法 :将 2 2 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 (HU )组 163例 ,原发性高血压不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 (H )组 63例 ,检测空腹血清胰岛素和血清尿酸、血脂等。结果 :血清尿酸、血糖、血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心率以及空腹血清胰岛素和HOMA指数在HU组均较H组增高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或P <0 0 1)。在控制了性别和年龄之后 ,HU组的HOMA指数与血清尿酸、收缩压、舒张压和臀围呈正相关 ;血清胰岛素与血尿酸、收缩压和舒张压呈正相关 ;血清尿酸与心率呈正相关 (P <0 0 5或P <0 0 1)。在HU组中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 :HOMA指数、性别及心率进入以血清尿酸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空腹血清胰岛素和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较原发性高血压不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显著增高 ,并与高血压和高尿酸血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新诊断2型糖尿病并高尿酸血症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36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新诊断2型糖尿病并高尿酸血症116例(高尿酸组),新诊断2型糖尿病正常血尿酸120例(对照组),采用空腹C肽代替胰岛素改良HOMA公式评价胰岛素抵抗。结果高尿酸组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HOMA—IR(CP)高于对照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WHR、DBP、TG和胰岛素抵抗是新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新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与肥胖、脂代谢紊乱、血压升高、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扎拥  谭明木  吉宗 《心功能杂志》2013,(5):564-565,575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血清尿酸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的关系。方法:对188例正常体检者,按血尿酸水平将患者分为正常尿酸组和高尿酸组,并测定血脂、血糖、血压、胰岛素、C反应蛋白,所有统计学资料采用SPSSIO.0软件处理。结果:高血尿酸组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41%)显著高于正常尿酸组(15%,P〈0.05),代谢综合征的各组分血脂、血糖、血压、胰岛素、C反应蛋白,在两组之间均有差异显著(均P〈0.05)。结论:血尿酸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有关联。  相似文献   

4.
武汉地区人群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对1278名健康体检者进行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各项指标患病率统计,缸尿酸(SUA)与代谢综合征各项指标的相关分析,SUA与HOMA-IR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1)高尿酸血症组中肥胖、高腰臀比、IFG、高TC、高TG、高血压病的发生率均比正常尿酸组显著增多(P〈0.05);(2)SUA与HOMA—IR呈正相关;(3)代谢综合征组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2z.76%,显著高于正常人群组的患病率11.34%(P〈0.001)。结论高尿酸血症可能是代谢综合征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在代谢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将365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血清尿酸水平分成两组:高尿酸水平组77例,尿酸水平正常组288例,观察血清尿酸水平与代谢综合征主要组分的相关性。结果血尿酸与血压、甘油三酯、体质指数呈正相关(P〈0.01),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P〈0.01);高尿酸组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77.92%,尿酸正常组为51.04%(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年龄,收缩压,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体质指数多因素相关,提示2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可能是代谢综合征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张妮娅  刘超 《山东医药》2014,(38):72-74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的影响及机制。方法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93例按血尿酸(UA)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HUA组)23例和正常UA组(NUA)70例,比较两组BMI、腰围(WC)、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胰岛素(INS)释放试验、C肽释放试验结果,对血UA水平与上述结果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HUA组WC、甘油三酯(TG)均高于NUA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NUA组(P均〈0.01)。HUA组葡萄糖刺激后30、60、120 min C肽均高于NUA组(P均〈0.05);空腹C肽及各时段INS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A水平与TG,WC,葡萄糖刺激后30、60、120 min C肽呈正相关(P均〈0.05),与HDL-C呈负相关,与空腹C肽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高尿酸血症与2型糖尿病患者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可加重代谢紊乱及增加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与颈总动脉内膜厚度的关系。方法:将2008年10月至2009年11月青岛内分泌糖尿病医院收治的267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按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组及正常尿酸组,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及颈总动脉内膜厚度,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与2型糖尿病正常尿酸血症组相比,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组的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舒张压(DBP)、三酰甘油(T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肌酐(cr)水平明显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BP、Cr、TG、HDL—C、FINS、HOMA—IR是2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中,随着尿酸水平的增加,IMT亦增加,高尿酸血症加重了2型糖尿病的代谢紊乱,尤其是对大血管并发症起促进和加重作用。  相似文献   

8.
马磊 《山东医药》2011,51(29):68-69
目的研究血尿酸水平在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将219例2型搪尿病患者按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组39例和正常尿酸(尿酸水平偏低或正常)组180例,观察血尿酸水平与代谢综合征主要参数的相关性。结果血尿酸与血压、TG、BMI正相关(P〈0.01),与HDL—C呈负相关(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多因素相关,2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可能是代谢综合征等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选择358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组和糖尿病血尿酸正常组,测定并比较两组的腰围(WC)、体质量指数(BMI)、血压、空腹及餐后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尿酸、血肌酐(Cr)、糖耐量试验和胰岛素释放试验。结果发现,高尿酸组与血尿酸正常组WC、BMI、甘油三酯(TG)、各时段胰岛素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血尿酸水平与WC、BMI、TG、胰岛素水平正相关,与HbA1c、HDL-C负相关。认为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与肥胖、脂代谢紊乱密切相关,高尿酸血症可能是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独立预测因子,高胰岛素血症及肾功能下降是其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新疆维吾尔族男性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 对791例维吾尔族男性体检者的体重、身高、腰围、臀围、舒张压(DBP)、收缩压(SBP)进行测量,并检测相关血液生化指标,包括血尿酸(SUA)、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 此次研究人群中代谢综合征的检出率为18.33%,高尿酸血症检出率为39.95%.高尿酸组患者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DBP、SBP、FBG、TC、TG、LDL-C与代谢综合征组的相关指标均高于尿酸正常组,并与血尿酸水平密切相关:高尿酸组与尿酸正常组比较,腹部脂肪堆积、肥胖、高血糖、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血压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尿酸组出现腹部脂肪堆积、肥胖、高血糖、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血压的风险分别为尿酸正常组的2.126、3.002、2.413、2.903和2.101倍(P<0.05).结论 腹部脂肪堆积、肥胖、高血糖、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相关危险因子是新疆维吾尔族男性发生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对高尿酸血症及代谢综合症患者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和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脂肪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240例受试者分为正常对照组47例(A组)、非酒精性脂肪肝组53例(B组)、2型糖尿病组79例(C组)、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组61例(D组),进行肝功、血脂、血糖、胰岛素水平、血尿酸、脂联素(APN)、肿瘤坏死因子(TNF-d)的测定以及腹部B超检查。结果B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腰围、血脂、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肝酶、血尿酸显著高于A组(P〈0.01);B细胞功能评估显著低于A组(P〈0.01);其空腹胰岛素水平、胆固醇、甘油三酯、血尿酸水平、丙氨酸转氨酶(ALT)、y-谷氨酰转移酶(GGT)高于C组(P〈0.01)。D组体质量、腰围、空腹胰岛素水平、甘油三酯、HOMA.IR、ALT、GGT显著高于C组(P〈0.01),其血压、HOMA.IR显著高于B组(P〈0.01)。B组,C组,D组与A组相比APN明显下降(P〈0.01),TNF-a明显升高(P〈0.01),D组与B组,C组相比ANP下降(P〈0.01),TNF-a上升(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甘油三酯、TNF.d为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ANP与HOMA.IR、甘油三酯、腰围、TNF-a呈负相关,TNF-a与空腹胰岛素及HOMA.IR呈正相关,与ANP呈负相关。结论脂肪细胞因子参与2型糖尿病、NAFLD病理生理过程,恢复脂肪细胞因子的水平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血糖、血脂、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根据相应的诊断标准,分别收集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49例,血脂异常患者39例,代谢综合征104例,以同期门诊体检人员49例作为对照组,测定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空腹血糖、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空腹血清三酰甘油、瘦素水平等,以稳态模型公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分析瘦素与各参数问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代谢综合征患者HOMA—IR、血清瘦素水平和FINS均显著增高(t分别为11.849、2.839、3.280,均P〈0.01)。与糖尿病组和血脂异常组相比.代谢综合征组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t=3.058,t=2.911,P〈0.01)、FINS(t=2.750,P〈0.01;t=2.482,P〈0.05)和HOMA—IR值(t=3.072,t=7.749,P〈0.01)亦显著增高。直线回归相关分析显示瘦素水平与BMI呈正相关(r=0.418,P〈0.01),校正BMI和性别后与WHR无相关性(r=0.042,P〉0.05),但与FINS、HOMA—IR呈正相关(r:0.257,P〈0.01;r=0.124,P〈0.05)。结论: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中普遍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瘦素水平与BMI、FINS及HOMA—IR的相关性提示瘦素是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发生的重要相关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选择15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肌酐、颈动脉斑块等检测,并进行随访。结果150例患者尿酸水平(468.34±69.34)μmol/L,高尿酸血症患者60例;高尿酸与尿酸正常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比较无差异(P〉0.05),高尿酸组斑块分级、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肌酐水平高于尿酸正常组(P〈0.05)。随访(2.09±0.54)年,高尿酸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脑卒中、死亡比例高(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尿酸水平较高,应积极降低血尿酸水平,减缓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尿酸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脏科门诊就诊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1例,根据患者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47例和尿酸正常组154例。男性血尿酸420μmol/L,女性血尿酸360μmol/L定义为高尿酸血症。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血尿酸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代谢综合征各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尿酸正常组比较,高尿酸血症组年龄、体质量指数、腰围、血肌酐、空腹血糖、TG、代谢综合征、腹型肥胖、高血糖及高TG血症比例明显升高,HDL-C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腰围、空腹血糖及TG与血尿酸呈正相关,而HDL-C与血尿酸呈负相关(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腰围(OR=1.080,95%CI:1.035~1.127,P=0.000)和TG(OR=1.472,95%CI:1.021~2.122,P=0.038)是血尿酸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与代谢综合征及各组分密切相关,其中腰围和TG是发生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代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因素。对 12 6 1例年龄在 2 0~ 6 2岁机关职员的调查资料进行分析 ,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参考NCEP ATPⅢ标准 ,修改腹部肥胖的指标 (腰围男 >90cm ,女 >80cm) ,用稳态模式评估法的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 IR)评价胰岛素抵抗。男女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分别为 11.4 %和 10 .3% ,男女患病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男女代谢综合征组的HOMA IR指数均高于非代谢综合征组 ;代谢综合征患者的逐步回归分析发现 ,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和腰围与HOMA IR呈独立相关。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和腰围是影响代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程度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单纯冠心病患者及冠心病合并高尿酸血症老年患者的胰岛素抵抗(IR)之差异。方法冠心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40例,不伴高尿酸血症的冠心病患者35例,正常对照组36例。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尿酸、血糖、血胰岛素水平,及糖负荷后30min、60min、120min、180min血糖,血胰岛素水平。并计算其糖负荷后胰岛素曲线下面积(RIAUC)和葡萄糖曲线下面积(CAUC)。结果冠心病合并高尿酸组及单纯冠心病组胰岛素抵抗指数较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冠心病合并高尿酸组IR指数高于非高尿酸血症冠心病组(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高尿酸血痹患者IR指数较不伴高尿酸血症组和对照组增高,表明冠心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存在吏为明显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7.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与高尿酸血症或痛风伴发比例高,甲状腺激素可直接作用于肾脏导致尿酸排泄减少,也可通过调节瘦素水平影响肾脏对尿酸排泄,同时高尿酸血症或痛风通过作用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及分泌,高尿酸血症也可刺激瘦素基因表达或减少其清除,从而影响甲状腺激素水平.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和血尿酸水平升高是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胰岛素抵抗是代谢综合征的核心,故胰岛素抵抗可能是联系高尿酸血症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广西贺州市中小学学生代谢综合征(MS)的发病率及其特征,寻求早期预防青少年MS的干预靶点。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5682名中小学生进行体检,随机抽取部分学生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脂及血尿酸,计算体重指数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MS的发病率为0.62%;于MS的不同构成组份中,高甘油三酯(TG)血症检出率最高达14.68%;其它血脂组份异常检出率6%以上;体重超重栓出率5.25%,肥胖2.03%;高血压与高尿酸血症的检出率分别为2.74%和2.07%。男生与女生的体重指数(BMI)、腰围(WC)、收缩压(SBP)、舒张压(DPB)及血尿酸水平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贺州市青少年MS发病率为0.62%,但MS构成的各组份中以肥胖、脂代谢异常及血压增高为主;高尿酸血症也有较高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代谢综合征(MS)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特征。方法将258例老年干部人群分为MS高尿酸血症组、MS正常血尿酸组和老年健康对照组,测定其腰围、体重指数(BMI)、血压(SBP,DBP)、血糖(FBG,PBG)、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血肌酐(Cr)、血尿酸(UA),游离脂肪酸(FFA),用最小稳态模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与老年MS正常血尿酸组相比,老年MS高尿酸血症组的BMI、DBP、TG、FINS、HOMA-IR、FFA、Cr水平明显升高,而HDL-C水平降低。血尿酸与FINS、FFA、TG、HOMA-IR、BMI、FBG正相关,与HDL-C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TG、HDL-C、HOMA-IR是老年MS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舒张压、血肌酐、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胰岛素抵抗与老年MS合并高尿酸血症密切相关,血尿酸水平的升高是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代谢综合征(MS)患者中血清游离脂肪酸(FFA)水平与胰岛素抵抗(I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科住院患者96例,年龄≥65岁。采用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提出的标准,分为MS组38例及非MS组58例,分别检测血清FFA、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同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用稳态模式(HOMAModel)公式计算HOMA—IR评估胰岛素抵抗。分别测各组体重、腰围、身高,计算体质指数(BMI)。结果1、MS组的身高、体重、腰围、BMI、FBG、FINS及HOMA—IR、TC、HDL—C、TG水平均高于非MS组(P〈0.01),MS组的FFA水平高于非MS组(P〈0.01);2、直线相关分析显示在MS组中FFA水平与FBG、FINS、HOMA-IR呈正相关(P〈0.05);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FA与HOMA—IR独立相关(P〈0.05)。结论老年MS患者FFA升高,FFA水平与m存在相关性,FFA是老年MS患者IR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