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强化平衡功能训练对脑卒中下肢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纳入脑卒中下肢偏瘫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行早期康复护理配合强化平衡功能训练;对照组行早期康复护理及常规平衡功能训练,均干预8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LE)评分、6 min步行距离(6MWT)、姿态稳定度、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Barthel指数(BI)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BBS、FMA-LE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干预后观察组6MWT、姿态稳定度、FAC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高;干预后1个月、3个月观察组BI评分较对照组高;观察组干预后护理满意度81. 25%明显高于对照组75. 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强化平衡功能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下肢偏瘫患者平衡、运动功能,提高步行能力、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实践。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呼吸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呼吸功能训练。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简化Fugl-Meyer评定下肢部分(FMA-LE)、Berg平衡量表(BBS)、Tinetti步态量表、Holden步行功能分级量表(FAC)、10m行走时间测试(10MWT)、6min步行测试(6MWT)来进行疗效评定;同时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用力肺活量(FVC)、1s用力肺活量(FEV1)及呼气峰流速(PEF)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治疗8周后,2组患者FMA-LE、BBS、Tinetti、6MWT及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及改善(P0.01,0.05),观察组各项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0.05);治疗后2组10MWT明显降低(均P0.01),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8周后,观察组FVC、FEV1及PEF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明显提高(均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辅以呼吸训练,提高了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能力、步态、心肺功能等,从而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3.
王辉 《中国康复》2018,33(2):138-139
目的:观察下肢机器人应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和ADL的影响。方法:将40名步态异常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步态纠正训练,观察组除常规步态纠正训练外还进行下肢机器人训练。训练前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功能性步行能力量表(FAC)和Barthel指数对患者的平衡功能、步行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BBS、FAC、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下肢机器人的应用对于纠正脑卒中患者偏瘫步态,提高步行能力,改善ADL水平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Lokomat智能康复机器人训练治疗时长对不同步行功能水平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改变的效果,为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机器人康复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将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价为0、1级的患者纳入低水平步行功能组,FAC评价为2、3级的患者纳入高水平步行功能组,每组60例。每组再按照下肢机器人训练时长分为20min组、30min组和40min组,各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为期4周的常规康复训练+机器人训练,比较各组治疗前后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分。结果: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MA、BBS、FAC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低水平步行功能组中,下肢机器人训练时长为20min的患者FMA、BBS、FAC评分提高较训练30min和40min的患者更明显,而高水平步行功能组训练时长为40min的患者FMA、BBS、FAC结果提高更显著(P<0.05)。结论:Lokomat机器人不同步行训练时长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有所影响。当患者步行功能水平较低时...  相似文献   

5.
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观察减重步行训练(BWST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46例,分成治疗组23例及对照组2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BWSTT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功能性步行量表(FAC)、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AC、FMA、BB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AC、FMA、BBS评分均比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治疗组患者FAC、FMA、BBS评分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BWSTT训练能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及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6.
胡靖然  陈小飞 《中国康复》2020,35(12):633-636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技术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60例缺血性脑卒中下肢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和Lokomat下肢机器人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联合虚拟现实技术,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MA-LE)、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BBS和FMA-LE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1),且观察组以上评分均更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患者FAC分级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均P<0.01),且观察组分级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虚拟现实技术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能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下肢功能及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基于反复促通疗法(RFE)的步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2组均接受药物基础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基于RFE的步行训练,对照组进行常规步行训练,共4周。治疗前后分别比较2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量表下肢部分(FMA-LE)、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以及步频、步幅、步速、患足足底压力比(PPF)和包络椭圆面积(EEA)等步态参数。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FMA-LA、FAC、BBS评分及步频、步幅、步速、PPF值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P<0.05),且观察组FMA-LA、BBS评分及步频、步幅、步速、PPF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FAC评级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2组患者EEA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反复促通疗法的步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平衡及步行功能的重建有积极的影响,可以改善步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结合反复促通疗法对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2组均接受常规康复与rTMS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反复促通疗法;每周6次,持续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Fugl-Meyer量表下肢部分(FMA-LE)、功能性步行量表(FAC)、Berg平衡量表(BBS)及10m最大步行速度测试(10MWT)评定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FMA-LE、FAC、BBS评分及10MWT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及10MWT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反复促通疗法治疗脑卒中患者可有效改善下肢平衡能力及运动功能,促进步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平衡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61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Biodex平衡功能分析训练仪进行训练;训练前后进行功能性步行量表(FAC)、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及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结果:治疗5周后,2组FMA、BI、BBS及FAC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衡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能力的恢复较常规康复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G-EO System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亚急性期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G-EO组(2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的康复功能训练,每天100min,每周5d,共8周.G-EO组除了常规的功能训练外,增加G-EO System下肢机器人为主的步行训练,每天30min,每周5d,共8周.治疗4周后及治疗8周后,采用下肢Fugl-Meyer(FMA)运动功能量表、功能性步行量表(FAC)、Berg平衡量表(BBS)对下肢步行功能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在FMA运动功能量表,功能性步行量表FAC,Berg平衡量表的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MA,FAC,BBS的评估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8周后,G-EO组的FAC,BB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G-EO System下肢康复机器人对于脑卒中亚急性期偏瘫患者的步行功能和提高步行的稳定性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用Bobath球训练偏瘫患者躯干、骨盆及下肢,对其改善运动功能、平衡、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8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2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而观察组则在常规训练基础上增加Bobath球训练患者的躯干、骨盆及下肢。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简化Fugle mayer评定法(FMA)、Berg平衡量表(BBS)、10m步行时间(10MWT)、6min内步行距离测定(6MWT)、Holden步行功能评定(FAC),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FMA、BBS、MBI、FAC与6MWT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10MWT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Bobath球训练偏瘫患者,可以改善其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其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凝视稳定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将5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凝视稳定训练。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静态和动态平衡功能,动态步态指数(DGI)评定动态平衡功能,Balance-B平衡评定与训练系统评定静态平衡功能和跌倒风险,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中下肢部分(FMA-LE)评定下肢运动功能,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评定步行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结果:治疗6周后,2组患者BBS、DGI、FMA-LE、FAC和MBI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且观察组均更高于对照组(P<0.01,0.05);2组患者X轴和Y轴重心偏移、X轴和Y轴重心移动平均速度、重心移动总轨迹长和跌倒风险系数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观察组均更低于对照组(P<0.01,0.05)。结论:凝视稳定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静态和动态平衡功能,降低跌倒风险,提高下肢运动功能、步行功能和ADL能力。  相似文献   

13.
1.统计研究设计:应交代统计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或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交代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交代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应围绕4个基本原则(随机、对照、重复、均衡)概要说明,尤其要交代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卧位踏车训练在下肢重度烧伤患者功能康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下肢重度烧伤患者3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康复,观察组此基础上增加早期卧位踏车训练。入院时和住院治疗6周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疼痛数字评分法(NRS)、Berg平衡量表(BBS)和6分钟步行测试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SAS、SDS、NRS评分均明显降低(t>3.636,P<0.01),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2.319,P<0.05);观察组BBS评分和6分钟步行距离高于对照组(t>2.541,P<0.05)。结论早期卧位踏车训练对下肢重度烧伤患者功能恢复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基于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FES)控制下的踏车训练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12月来中风二科就诊的10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51例进行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观察组52例增加FES控制下的踏车训练,观察两组康复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双膝屈曲最大平均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用《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脑卒中核心分类组合评价轨道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 2021年4月至10月,太和医院武当山院区15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轨道减重步行训练,每次30 min,每天1次,每周5 d,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MA-LE)、Berg平衡量表(BBS)、6分钟步行试验(6MWT)、ICF脑卒中核心分类组合步态部分以及三维步态分析进行评定。结果 干预后,脑卒中患者在ICF脑卒中核心分类组合步态功能限定值、FMA-LE评分、BBS评分、6MWT距离、步速、步态对称性、髋膝关节最大活动角度均明显提高(|t|> 4.141, P <0.01)。结论 轨道减重步行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步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弹性绳带训练联合Frenkel体操对伴有共济失调的脑卒中患者平衡及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伴共济失调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绳带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康复训练和站立平衡步行训练。绳带组采用弹性绳带加压下进行站立位平衡和步行训练方案。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进行Berg平衡量表(BBS)、10m步行测试(10MWT)、3米起立-走测试(TUGT)及共济失调等级评定量表(SARA)的评估。结果:治疗6周后,2组BBS和10MWT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TUGT和SAR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绳带组的BBS评分和10MWT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TUGT和SAR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弹性绳带训练联合Frenkel体操能显著提高伴共济失调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及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