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蜜麸炒僵蚕的质量标准.方法:按照中国药典规定的相应方法进行显微鉴别、水分测定、灰分测定、浸出物测定和含量测定研究,以CIE-LAB色度值为指标,采用色彩色差计测量僵蚕炮制前后颜色的变化,薄层鉴别在已有方法基础之上适当改进,效果良好.结果:研究表明,僵蚕炮制前后显微鉴别特征变化不大.炮制后水分含量约为6.0%,总灰分含量均值为5.4%,酸不溶性灰分含量为0.12%,水溶性浸出物含量均值为21.4%,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为13.44%.薄层鉴别显示炮制品和生品甲醇提取物没有太大差别,但色彩差别较明显,蜜麸炒僵蚕的总色度值均值为47.269,而生品僵蚕的总色度值的均值为60.595.以L*,a*,b*值为指标,蜜麸炒僵蚕的L*值的数值范围为45.984±3.998,a*值的数值范围为8.315±2.149,b*的数值范围为8.949±3.322.蜜麸炒僵蚕中指标性成分草酸铵的含量初步定为不低于4.0%.结论:除色差鉴别外,本质量标准的各项要求及结果均在中国药典规定的生品僵蚕质量标准范围内,因此可作为蜜麸炒僵蚕质量标准研究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药材》2016,(10)
目的:对僵蚕麸炒发生的Maillard反应进行研究。方法:首先通过机器视觉技术对僵蚕麸炒前后颜色进行量化分析,并采用HPLC对5-羟甲基糠醛(5-HMF)进行检测,以确定麸炒过程是否发生了Maillard反应。然后,通过HPLC-ELSD和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分别检测僵蚕麸炒前后糖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变化,以探讨僵蚕麸炒过程发生Maillard反应可能的机理。结果:僵蚕麸炒后L*值减小,a*和b*值分别增大(即僵蚕麸炒后颜色加深),并且产生新的成分5-HMF;此外,还原糖(葡萄糖和果糖)与游离氨基酸(脯氨酸和赖氨酸)含量明显减少。结论:僵蚕麸炒过程中发生了Maillard反应,且反应机理可能是僵蚕中还原糖(葡萄糖和果糖)与游离氨基酸(脯氨酸和赖氨酸)发生反应。  相似文献   

3.
中药麸炒古今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莉  陈缤  贾天柱 《中成药》2006,28(9):1311-1313
麸炒又称“麸皮炒”或“麦麸炒”,是一种传统炮制工艺。麸炒是指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用一定量的麦麸加以拌炒的炮制方法。麸炒炮制方法渊源已久,散见于历代医方本草及其炮制专著中。本文就麸炒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作一初步探讨,希望能为进一步研究麸炒这一古老的炮制工艺,提供有益的帮助。1麸炒的炮制历史沿革麸炒的历史非常悠久,在多部中医药古籍中都有记载。早在汉·华佗的《华氏中藏经》中就有“枳实,麸炒去瓤[1]”的记载,始开麸炒之先河。在刘宋时期雷学攵的《雷公炮炙论》中对枳壳麸炒方法有了较详细的记载:“以麸炒过,待麸焦黑,遂出[2…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麸炒石菖蒲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以石菖蒲总生物碱含量为评价指标,以麦麸用量、炒制时间、炒制温度等为考察因素,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设计试验,确定麸炒石菖蒲饮片的最佳炮制工艺。结果:麸炒石菖蒲饮片的最佳炮制工艺为:10%麦麸用量,麸炒温度为140℃,麸炒时间为40 s。结论:该研究为麸炒石菖蒲饮片炮制工艺提供了更准确、科学的炮制参数,可为石菖蒲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麸炒山药炮制工艺,为其规模化生产提供实验数据.方法:采用正交设计对炒制温度(60,80,100℃)、炒制时间(10,20,30 min)、饮片与辅料比例(100:5,100:10,100:15)3因素3水平进行考察;采用HPLC测定麸炒山药中尿囊素的含量.结果:在本实验条件下,辅料用量对尿囊素含量的影响具有显著性意义,炒制温度和时间的影响均无显著性意义.经4个产地11批样品中试验证,炮制品质量稳定.结论:辅料用量对麸炒山药饮片质量的影响具有显著性.本方法简便,可操作性强,可用于麸炒山药的大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6.
目的:补充完善生山药及麸炒山药的质量标准,为提高2种饮片的现行标准提供实验数据。方法:收集4个产地9批次的生山药及麸炒山药,分别进行鉴别、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重金属、农药残留、微生物、浸出物、含量测定的实验研究。结果:生山药及麸炒山药的薄层鉴别特征明显,专属性强。增加了二者酸不溶灰分限度要求,分别不得过0.5%,0.3%。增加了5种重金属及有害元素、2种有机氯农药残留和3种微生物的限量要求;其中铅均不得过2×10-7,镉均不得过2×10-7,铜均不得过1×105,砷均不得过3×10-7,汞均不得过1×10-7;六氯化苯(BHC)均不得过1×10-7;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DDT)均不得过1×10-7;菌落总数分别不得低于2 000,600 cfu.mL-1;大肠菌数均不得过30 MPN.100 g-1;均不得检出霉菌。增加了含量测定项,尿囊素含量均不得低于0.15%。结论:本研究系统,数据准确,方法稳定简单,可作为提高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生山药、麸炒山药质量控制标准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麸炒和麸烘两种不同的炮制工艺对于枳壳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冷浸法"分别测定并比较枳壳饮片、麸炒和麸烘炮制品中的水溶性浸出物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并比较枳壳饮片、麸炒和麸烘炮制品中的总黄酮含量。结果:水溶性浸出物含量,麸炒枳壳[(27.67±2.47)%]及麸烘枳壳[(26.69±1.68)%]均高于枳壳饮片[(22.85±1.63)%]的水溶性浸出物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麸炒枳壳及麸烘枳壳两种炮制方法的水溶性浸出物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总黄酮含量,麸炒枳壳[(6.49±2.03)%]及麸烘枳壳[(6.14±1.97)%]两种炮制方法与枳壳饮片的[(6.83±1.91)%]比较略有降低,但缺乏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炮制可使枳壳的有效成分溶出量增加,而对总黄酮含量的影响极小;麸炒和麸烘法两种炮制工艺对枳壳质量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麸炒北苍术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霞  孟大利  李铣  王金辉 《中草药》2004,35(5):500-501
北苍术Atractylodes chinensis(DC.)Koidz.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所载的苍术项下二种基源植物之一,即菊科植物茅苍术A.lancea (Thunb.)DC.或北苍术的干燥根茎。苍术性味为辛、苦、温,专人脾胃,具有燥湿健脾、辟秽化浊、祛风湿、解表、明目等诸功效。通常经炮制成麸炒苍术药用。为探索麸  相似文献   

9.
僵蚕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僵蚕是一味常用中药,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临床上多用于治疗风热头痛,目赤,咽痛,风疹瘙痒,惊痫抽搐。僵蚕生品不宜入药,炮制方法多采用麸炒,包括蜜炙麸炒,姜炙麸炒等。僵蚕主要活性成分包括蛋白质,脂肪,草酸铵,少量微量元素。僵蚕具有抗凝、抗血栓、抑菌、抗惊厥、抗癌、催眠等药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麸炒天麻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对性状,检查、浸出物测定法,薄层色谱法及HPLC色谱法进行研究。结果:修订麸炒天麻的成品性状、鉴别及含量测定,增订了水分、总灰分、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检查及浸出物测定,15批麸炒天麻的水分在7.13%~11.27%之间、总灰分在2.29%~3.00%之间、二氧化硫残留量在1~210 mg/kg之间、浸出物在42.35%~66.32%之间、天麻素与对羟基苯甲醇总量在0.26%~0.58%之间。结论:建立了麸炒天麻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Maillard反应从消化功能的角度探讨麦芽炒香醒脾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炭末推进、q RT-PCR、DPPH等方法,研究炒香对肠运动、水通道蛋白、自由基的影响,阐释麦芽炒香醒脾作用机制。结果:炒麦芽主要通过促进肠道蠕动,增加平滑肌张力及收缩频率,上调肠道水通道蛋白2、3的表达,中和自由基,发挥炒香醒脾作用;同时,炒麦芽具有的促进肠道蠕动-调节水通道蛋白表达-中和自由基等作用与麦芽炒香过程中形成的MRPs密切相关,而增加平滑肌张力及收缩频率作用与MRPs并无必然联系。结论:本项目从Maillard反应的角度,在一定程度上阐明了麦芽炒香醒脾的作用机制,同时也为其他炒香类中药作用机制的阐释,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2.
冯永辉  谭汗青 《世界中医药》2014,9(10):1358-1360
目的:考察盘龙七麸炒前后岩白菜素的含量变化。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盘龙七麸炒前后岩白菜素的含量,色谱柱:UltisilTMXB-C18柱(150 mm×1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32∶68);流速1.0 mL/min;柱温为室温;检测波长275 nm。进样量:20μL。结果:盘龙七麸炒前所测岩白菜素平均含量为16.82 mg/g;盘龙七麸炒后所测岩白菜素的平均含量为22.15 mg/g。结论:麸炒后盘龙七中岩白菜素的含量高于麸炒前的盘龙七,麸炒盘龙七可以提高其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马莉  王玄  马琳  王满元  仇峰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23):4629-4633
该研究旨在通过比较僵蚕麸炒前后总蛋白含量的差异及炒制后黄曲霉素限量的变化,探究动物药僵蚕高温炮制的科学合理性。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水溶性蛋白质含量;SDS-PAGE法比较僵蚕生品及麸炒僵蚕的蛋白质差异性;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进行限量检查。结果显示生僵蚕的水溶性蛋白质质量分数为(47.065±0.249) mg·g-1,麸炒僵蚕的水溶性蛋白质质量分数为(29.756±1.961) mg·g-1;生僵蚕的蛋白质电泳条带和麸炒僵蚕的电泳条带皆约为6条。在 31.90,26.80,18.71,15.00 kDa左右分别有一个蛋白片段,生品丰度大于麸炒品;而在10.18,8.929 kDa处条带麸炒品明显深于生品,即麸炒品蛋白丰度大于生品,推测可能是部分蛋白质降解为小分子多肽所致。生品中黄曲霉毒素G1,B1,G2,B2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382,0.207,0.223,0.073 μg·kg-1,而麸炒僵蚕中未检出。以上结果表明动物药僵蚕经过高温麸炒,蛋白质含量下降。这与炮制缓和药性的目的相吻合,而且僵蚕在麸炒过程中,通过炮制辅料的作用,毒性成分黄曲霉毒素完全被吸附,未检出毒性成分,增加了药材的安全性。麸炒僵蚕作为一种传统的炮制方法,具有科学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苍术麸炒前后正己烷提取物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了麸炒苍术的GC特征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并以炒制时间为区别,对麸炒苍术与生苍术样品进行了化学成分的分析比较,揭示麸炒苍术的炮制原理。方法采用正己烷超声提取苍术中的化学成分,以毛细管GC法进行分析。结果所建立的GC特征图谱分析方法的重复性、精密度和稳定性良好。GC-MS法指认3个色谱峰;在苍术炮制过程中,各组分的相对含量降低;各组分的变化趋势趋于一致。结论为优化苍术的炮制工艺,揭示苍术的麸炒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麸炒泽泻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以泽泻醇-B进行含量测定,采用正交试验设计L9(34)研究麸炒泽泻工艺的三个关键因素对成品质量的影响,优选出最佳炮制工艺。结果:麸炒泽泻的最佳炮制工艺为每100 kg药材用麦麸皮12.5 kg,温度160~170℃,炒制3 min,取出,筛去焦麦麸,晾凉。结论:最佳炮制工艺参数为A2B2C2。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并建立麸炒枳壳的指纹图谱。方法:色谱柱waters sunfire^TM C18(4.6mm×250mm,5μm),甲醇-0.5%醋酸水流动相系统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310nm,温度30℃。结果:对10批麸炒枳壳进行了测定,建立了麸炒枳壳的指纹图谱,共有12个共有峰。结论:HPLC指纹图谱分析技术可用于麸炒枳壳质量的控制和枳壳麸炒品的鉴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苍术中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比较不同來源的生苍术和麸炒苍术中多糖的含量,考察麸炒对苍术多糖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水回流提取,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的含量.结果:测定了从17个地区收集来的生苍术片和麸炒苍术片中多糖的含量,在0.004 08 ~0.012 24 mg·L-1葡萄糖浓度C与吸光度A线性关系良好(r =0.999 4),平均回收率为101.92%,RSD 2.58%.不同产地的生品苍术多糖含量在3.45% ~ 24.6%,麸炒苍术多糖含量在3.34%~17.45%.结论:不同产地的苍术中多糖含量存在差异,苍术麸炒后多数样品中多糖的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18.
不同产地枳壳麸炒品HPLC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枳壳麸炒品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方法:用HPLC测定,以醋酸乙酯超声法提取样品,梯度洗脱,紫外检测波长320 nm,柱温30℃,流速1 mL.min-1。以柚皮苷为参照物分析了10批不同产地的枳壳麸炒品,采用药典委员会颁布的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 A进行评价,建立了共有模式,并以10批枳壳麸炒品相关系数评价指纹的相似性。结果:枳壳麸炒品液相色谱指纹图由11个特征峰构成指纹图谱的特征。所建立的指纹图谱具有稳定、重复的特点。结论:该方法准确、简单,适用于枳壳麸炒品分析,色谱指纹图谱可用于枳壳麸炒品的鉴别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不同粒径的麦麸对麸炒山药外观性状的影响,为制定中药炮制辅料麦麸的质量标准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借助过不同细目的规格筛将不同粒径的麦麸分开,在保持平行对照的前提下,考察不同粒径的麦麸以及商品麦麸过筛与否对麸炒山药外观性状的影响。结果麦麸粒径越小,其在铁锅中冒浓烟的时间越短,越容易出现糊化、粘片和焦化,造成麸炒山药炮制品出现颜色均匀度差、焦片糊片所占份量增加,在麸炒山药饮片的表面粘附的黑色焦化麦麸增加,影响了麸炒山药的外观性状。还发现过50目筛麦麸的麸炒山药的外观性状明显好于未过筛的麦麸。结论不同粒径的麦麸对麸炒山药的外观性状有明显影响,中药饮片在麸炒时,所用的麦麸应过50目筛除去微屑以控制灰屑含量;在制定炮制辅料麦麸的质量标准时,应将其粒径和灰屑含量作为重要的质量指标。  相似文献   

20.
麸炒北苍术挥发油成分的分析和镇痛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霞  杨静玉  孟大利  李铣  王金辉 《中草药》2003,34(10):886-887
北苍术 Atractylodes chinensis ( DC.) Koidz.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所载的苍术项下 2种基源植物之一。苍术为菊科植物茅苍术 A.lancea( Thunb.) DC.或北苍术的干燥根茎 [1]。性味辛、苦、温 ,专入脾、胃 ,具有燥湿健脾、辟秽化浊、祛风湿、解表、明目等诸功效。对北苍术挥发油的主要成分 ,早期一些文献[2 ] 有过较详细的报道 ,但关于麸炒北苍术的组份及相对含量并没有详细报道。本文采用气相色谱 -质谱 -计算机技术分析了工业生产所得的麸炒北苍术挥发油 ,以了解其组成 ,为苍术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 ,并采用扭体法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