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通过实证研究探究应用“知信行”模式对社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进行综合管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某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知信行”模式进行护理干预。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疾病认知、健康信念及自我效能得分的差异。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疾病认知、健康信念及自我效能得分总分(86.98±8.01,172.20±24.82,73.05±6.36)均明显高于干预前(59.03±17.24,138.84±28.27,61.41±7.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1、2.353、2.021,P=0.031、0.022、0.041);也明显高于对照组(67.08±12.21,153.49±25.32,65.39±7.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2、2.008、2.242,P=0.027、0.044、0.033)。结论 应用“知信行”模式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社区综合管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健康信念及自我效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自我管理方法对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2011年11月至2012年2月,在北京市14个区县中各选择2个中等规模且依从性较好的社区,采用实验流行病学中的社区试验方法,将社区中自愿参加自我管理小组的高血压患者以社区为单位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干预组159例,对照组164例.干预组采用自我管理,对照组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采用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均接受基线和6周之后的2次问卷调查.对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调查结束后对干预组和对照组症状指标管理前后变化值及自我效能管理前后变化值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年龄分别为(61.9±9.1)岁和(61.8±9.0)岁,两组在平均年龄、年龄分组、性别和文化程度构成方面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64,x2=0.649、0.782、2.093;P >0.05).通过对管理前后症状指标的差值进行比较发现,干预组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疲劳程度、头疼程度、呼吸短促程度的分值有所下降,女性变化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198、-3.873、-2.781,P<0.05).干预组管理后比管理前自我效能得分有所增加,女性的症状管理自我效能和疾病共性管理自我效能增加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增加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58,-2.582; P<0.05).干预组自我管理前后与医生交往能力得分的增加值较对照组的增加值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高血压患者通过自我管理小组的活动和干预可以提高管理对象对疾病管理的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抑郁患者管理模式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杭州市上城区2个社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PHQ-9表进行抑郁筛查。对实验组进行社区老年抑郁管理模式干预,对照组实施现行的慢性病管理。在干预前、干预6个月和12个月后采用PHQ-9表对两组的抑郁症状进行评价,并对实验组的慢性病评级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干预前PHQ-9表中位数得分11.00分,QR=3.75;6个月后7.00分,QR=3.00;12个月后为9.00分,QR=4.00,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基线为参照组,干预6个月后抑郁症状较干预前缓解(P〈0.05),而干预12个月后抑郁症状有所缓解(P〈0.05);干预后慢性病患者的管理评级有所下降(P〈0.05)。而对照组干预前PHQ-9表中位数得分10.00分,QR=1.75;干预6个月后11.00分,QR=4.75;干预12个月后12.00分,QR=4.75;干预6个月及12个月后的抑郁症状较干预前反而有所加重(P〈0.05)。结论社区老年抑郁管理模式对抑郁症状缓解,并能降低慢性病评级。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健康自我管理对糖尿病患者知识、行为与自我效能的影响,为在社区推广应用健康自我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招募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在参加健康自我管理活动前后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干预前后知识与行为的改变采用χ2检验,比较干预前后自我效能的变化采用两配对样本Mc Nemar检验。结果 214名患者参加了自我管理,干预后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并发症(42.5%vs 76.7%)、防治措施(72.1%vs 95.7%)、合理膳食(3.2%vs 32.7%)、推荐运动量(7.2%vs 39.3%)、推荐每人每日盐(48.0%vs 83.6%)与食用油摄入量(22.2%vs 70.1%)的知晓率均较干预前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糖尿病患者与医生沟通交流的比例(52.9%vs 81.8%)、血糖监测(31.7%vs 47.2%)、自我足部检查(14.9%vs 56.1%)、达到推荐运动量的比例(38.9%vs 47.2%)均较干预前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患者自我效能较干预前明显上升(89.6±19.7 vs 102.9±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自我管理可以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认知水平、自我管理的能力与自我效能,该干预措施是有效的、可推广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认知重建联合自我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训练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8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联合应用认知重建与自我护理干预。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的康复自我效能、生活质量、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实际随访56例,对照组实际随访54例。干预前,两组各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后,观察组脑卒中偏瘫患者身体锻炼自我效能、应对自我效能、康复自我效能量表(SER)总分高于对照组(35.24±5.20vs.30.24±5.42,50.12±7.21vs.42.45±6.12,85.36±10.12vs.72.69±8.54)(t值分别为4.938、6.005、7.084,P值均<0.05,);活动能力、自理能力、患肢功能、社会角色、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总分高于对照组(16.12±3.24vs.13.54±2.42,12.45±2.15vs.9.32±1.24,8.45±1.12vs.6.35±0.85,14.35±2.33vs.12.32±1.45,102.45±14.36vs.76.12±9.36)(t值分别为4.718、9.308、11.047、5.463、11.348,P值均<0.01);满意度(96.43%)高于对照组(83.33%)(χ2=5.238,P<0.05)。结论认知重建联合自我护理有助于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训练自我效能的养成,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心理干预对复发性流产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妊娠成功率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10月—2013年2月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就诊的96例复发性流产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患者的抑郁、焦虑状态。结果干预前,干预组生理功能(75.36±10.63)、生理职能(64.17±9.21)、肌体疼痛(64.63±5.18)、总体健康(49.89±12.15)、活力(47.23±5.27)、社会功能(48.12±9.73)、情感功能(54.97±10.45)、心理卫生(44.76±6.58)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干预组患者SDS得分(51.23±9.85)与对照组SDS得分(50.77±9.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SAS得分(49.62±10.27)与对照组SAS得分(50.05±10.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均高于自身干预前得分及对照组得分(P〈0.01),干预组患者的SAS得分(38.64±8.47)、SDS得分(42.34±7.96)均低于干预前得分,也均低于对照组得分(P〈0.01),干预组患者的治愈率(81.25%)高于对照组的治愈率(60.42%)(P〈0.05)。结论对复发性流产患者采取系统心理干预后,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能减少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南京市社区高血压病患者参加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前后自我效能改变情况,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高血压病社区防治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5年4—6月,从南京市11区31个街道(乡镇)40个社区招募自愿参加高血压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的参与者;2015年9—10月,通过开展高血压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进行干预。分别在基线(活动前)和活动后6个月,以自身前后对照的问卷调查方法收集基本信息和自我效能得分情况,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干预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参加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后自我效能总得分为(46.69±8.95)分高于活动前(40.29±1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P0.05)。文化程度高和家庭人均月收入高的高血压病患者活动干预前后自我效能总分增加幅度较大(F=3.906,P0.05)、(F=3.273,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对小组活动总体评价、内容评价非常满意、社区医生经常/每次参加均是自我效能得分增加的正向影响因素。结论高血压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小组活动内容和社区医生的参与程度等是影响高血压病患者自我效能提高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开展患者自我管理活动和一般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知信行的影响。方法按照以社区为基础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设计,将210名自愿参加项目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自我管理组(n=106)和健康教育组(n=104),基线时和干预后开展问卷调查,对知信行指标得分进行组内和组间比较。结果①10项指标中,自我管理组干预后9项指标(糖尿病知识知晓情况、饮食管理、运动管理、血糖监测、足部护理和血糖异常处理自我效能、生活方式干预、血糖监测和足部护理行为)得分较干预前提高(P 〈0.05);健康教育组干预后5项指标(糖尿病知识知晓情况、饮食管理、足部护理和血糖异常处理自我效能、生活方式干预行为)得分较干预前提高(P 〈0.05);②2组患者相比,自我管理组5项指标(糖尿病知识知晓情况、饮食管理、血糖监测和足部护理自我效能,足部护理行为)得分的改善程度较大(P 〈0.05)。结论2种干预模式对糖尿病控制都有积极的影响,患者自我管理组的糖尿病知识知晓情况、部分自我效能和部分自我管理行为改善效果优于健康教育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由统一培训过的调查员开展面对面的问卷调查,采用t/F检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等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社区高血压患者总体自我效能得分为(44.2±9.2)分;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高血压服药史(t=-3.785,P0.001)、家族史(t=2.080,P=0.038)、服高血压药种类(t=4.147,P=0.016)及不同年龄(t=-2.532,P=0.013)患者自我效能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年龄(β=0.097,P=0.021)、高血压家族史(β=0.082,P=0.047)及服药史(β=0.147,P=0.001)是影响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的因素。结论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仍需进一步提高,应积极探索提高患者自我效能的因素及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以自我效能理论为框架的护理干预对血脂异常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 方法 将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177例体检血脂异常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90)和干预组(n=87),对照组在体检结束后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给予自我效能干预,共6个月。分别于干预前后评价患者的自我效能得分、体重指数和血脂生化指标。 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自我效能得分、体重指数和血脂生化4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的自我效能得分明显提高,体重指数显著下降,TC、TG、LDL-C水平下降,HDL-C水平升高(P<0.05)。 结论 自我效能干预可以改善血脂异常患者的血脂状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南京市糖尿病患者参加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前后自我效能的改变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糖尿病社区防治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5年招募自愿参与的糖尿病患者,通过开展自我管理小组活动进行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后6个月,收集基本信息和自我效能得分,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干预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糖尿病患者345例,完成6次小组活动的325例,应答率94.2%;干预后,症状管理及疾病共性管理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总分较活动前分别提高(0.89±1.81)、(0.92±1.75)、(5.51±10.2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55、9.06、9.39,P值均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以自费方式支出医疗费用、对小组活动总体评价、内容评价非常满意均是自我效能得分增加的正向影响因素(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可以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了解精神科药物治疗结合技能训练对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和社会功能方面的作用,探索有效的社区精神卫生管理模式。方法将全区符合入组标准的登记在册143名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每周开展2次技能训练,持续12周,后期每月一次团体心理健康讲座,全程结合个别心理治疗。在入组前、入组3个月、入组一年后分别采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康复状态量表(MRSS)、家庭负担量表(FIS)进行评估。结果干预一年后ITAQ总评分为(27.4±5.14)分,优于对照组(21.67±5.53)分(t=6.09,P〈0.05);干预3个月、1年后PANSS量表阴性症状分值分别为(11.67±3.92)和(11.46±5.16)分,均优于对照组的(9.75±3.68)和(8.98±3.07)分(t=2.95,P〈0.05;t=3.26,P〈0.05);干预3个月后、1年后MRSS量表中社交量表分值分别为(14.64±8.90)和(15.63±9.72)分,均优于对照组(10.07±9.28)和(9.9±10.45)分(t=2.95,P〈0.05;t=3.24,P〈0.05);干预3个月后、1年后FIS量表中对其他成员的躯体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分值分别为(0.41±1.01)和(0.11±0.55)分,均优于对照组的分值(1.22±1.45)和(0.92±1.19)分(t=3.86,P〈0.05;t=5.06,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开展技能训练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与治疗态度、精神症状以及家庭负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的经络操运动管理对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自我症状的影响.方法 于2012年2月至9月,将经过统一经络操运动培训的2个社区(各30例)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以社区为单位采取整组抽签的方式选取1个社区为试验组,采用经络操群组运动管理,另1个社区为对照组,采用经络操个体运动管理.以运动管理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自我症状评价得分为评价依据.结果 经过6个月的运动干预,两组的餐后血糖、自我症状评价得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54、-2.900;t=-4.214、-3.798,P<0.05),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88、-0.495;t=-1.149、-0.774,P>0.05);试验组运动管理后的自我症状评价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84,P<0.05),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91、-1.748、-0.180,P>0.05).结论 经络操运动能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餐后血糖和自我症状,且试验组自我症状的改善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运动处方对社区老年人心理疾病的干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社区老年心理疾病患者85例,随机分为干预组43例及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采用SCL-90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D)评分和SF-36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指标进行评价。结果:干预组干预前后各项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各项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各项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前后HAMD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前后SF-36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社区老年心理疾病患者进行运功处方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杨颖  邱景富 《现代预防医学》2022,(12):2206-2211
目的 分析移动医疗APP在基层慢病高危人群慢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移动医疗 APP模式应用于慢病管理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1— 12月在重庆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体检以及就诊的慢病高危人群。本研究总计纳入慢病高危人群120名。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人。干预组采取移动医疗APP慢病管理模式,对照组采取传统慢病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慢病高危人群在干预前和干预12个月后的生理指标控制、自我效能得分及自我管理等情况。结果 生理指标控制上,干预组与对照组末期数据比较,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水平,收缩压(t = 2.045,P = 0.043)、舒张压(t = 2.127,P = 0.036)、血清总胆固醇(t = 2.082,P = 0.04)、空腹血糖(t = 3.720,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自我效能上,干预组末期自我效能总分高于对照组水平(t = -2.923,P = 0.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我管理行为上,干预组前后比较吸烟情况(χ2 = 6.911,P = 0.032)、饮酒情况(χ2 = 6.112,P = 0.047)、明显超重或肥胖情况(χ2 = 0.697,P = 0.404)、体力活动情况(χ2 = 4.053,P = 0.044),干预组慢病高危人群干预末期吸烟、饮酒及缺乏运动或轻体力劳动情况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情况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移动医疗APP管理慢病模式有效改善慢病高危人群生理指标水平,提高慢病高危人群自我效能,修正慢病高危人群不良自我管理行为, 填补了传统管理模式的不足,是未来健康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回授(Teach-back)健康教育模式对围绝经期高血压女性血压昼夜节律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温州市中医院收治的围绝经期高血压女性8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Teach-back健康教育模式,两组患者均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心理状态、健康素养水平、自我效能水平、自我管理行为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收缩压(SBP)昼夜节律[(7.24±1.31)%vs.(7.32±1.28)%]、舒张压(DBP)昼夜节律[(5.75±1.60)%vs.(5.64±1.5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83、0.322,均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BP昼夜节律、DBP昼夜节律均较干预前上升,且观察组患者均高于对照组[(8.62±1.50)%vs.(7.93±1.41)%、(7.05±1.32)%vs.(6.43±1.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72、2.026,均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发生率[88.10%(37/42)vs.83.33%(35/4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89,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发生率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焦虑发生率(14.29%,6/42)低于对照组(35.71%,1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43,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健康素养评分[(14.35±3.51)分vs.(14.26±3.57)分]和自我效能评分[(27.11±5.44)分vs.(27.05±5.38)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17、0.051,均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健康素养评分和自我效能评分均较干预前提升,且观察组患者均高于对照组[(28.91±5.82)分vs.(19.46±4.63)分、(35.23±4.42)分vs.(29.72±4.8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235、5.442,均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评分[(64.92±8.95)分vs.(64.32±8.86)分]和生活质量测定简式量表(WHOQOL-BREF)评分[(54.93±6.79)分vs.(54.36±6.75)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09、0.386,均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和WHOQOL-BREF评分均较干预前提升,且观察组患者均高于对照组[(93.27±12.16)分vs.(77.21±10.04)分、(75.27±8.36)分vs.(63.17±7.4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600、7.011,均P<0.05)。结论围绝经期高血压女性应用Teach-back健康教育模式有助于改善血压昼夜节律,恢复正向心理状态,并提升健康素养水平,增强自我效能增强,强化自我管理行为,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骨科术后疼痛评估及不同的护理干预方法对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6月骨科收治的156例手术后疼痛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患者进行传统术后疼痛控制,研究组92例患者采用无痛病房规范化的疼痛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疼痛控制的效果,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术后第1天研究组患者疼痛评分(2.62±1.35)分,对照组(3.86±1.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85,P〈0.01);研究组患者术后夜间睡眠时间比对照组延长,研究组患者(4±1.5)h,对照组(2±1.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37,P〈0.01);患者对疼痛控制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90±7)%,对照组(5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75,P〈0.05);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95±5)%,对照组患者(7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25,P〈0.05)。结论:患者术后疼痛的正确评估,优质的护理干预,为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创伤的恢复及心理、生理状态的调整创造条件,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及生活质量,提高患者住院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基于提醒性药盒的社区综合干预对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化对照试验,将10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于2004年1—12月实施干预,均给予健康教育,并对实验组给予特制提醒性药盒。于2005年1—12月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实验组共有48例、对照组共有45例完成试验。干预结束时和干预后随访结束时,两阶段实验组和对照组间知识知晓得分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t=1.04和1.79,P〉0.05),但实验组信念态度得分和行为生活方式得分高于对照组(t=3.03~19.89,P〈0.01)。两阶段的遵医行为(包括合理膳食、不吸烟、适量运动、心理平衡、血压定时检测、规律服药)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χ^24.77~13.84,P〈0.05),实验组血压控制情况均优于对照组(χ^26.30和13.18,P〈0.05)。干预结束后和干预后随访结束时相比,实验组行为改变得分变化无统计学意义(t=1.56,P〉0.05),而对照组行为改变得分下降(t=5.75,P〈0.01)。结论 在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对社区高血压患者采用具有提醒功能的特制药盒,有利于“提醒”和“督促”患者建立并保持良好的遵医行为,从而有效控制高血压发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社区规范化管理方法及实施效果,为慢性疾病的社区管理提供实践支持。在桐乡市内选取4个相似的社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做好健康信息网络登记和随访工作,干预组对CHF患者及社区居民进行统一的规范性管理,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研究。比较两组CHF患者患病率住院率、死亡率及规范化服药率,在研究初始及结束后采用明尼苏达中文版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LiHFe)评定CHF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显示,干预组CHF患病率、住院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66、73.44,P=0.001),干预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3、P=0.064);规范性服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0,P=0.001)。研究初始,干预组、对照组LiHFe得分分别为(52.68±14.32)分、(53.25±12.4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1,P=0.06)。研究结束时,干预组LiHFe得分(32.06±8.40)低于对照组(61.27±10.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3,P=0.007 6);与研究初始比较,干预组LiHFe得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8,P0.01),对照组LiHFe得分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688,P=0.007 0)。通过实施规范化的社区CHF管理,提高社区及医院医生的理论水平和患者自我保护及健康意识,降低CHF的患病率、再住院率和死亡率,具有较高的治疗康复效果和卫生经济学效率,对CHF乃至其他慢性疾病的社区规范化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魏强 《中国学校卫生》2018,39(1):133-135
了解足球训练对河南大学学生身体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为高校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在河南大学所有班级中随机选取10个教学班级,班级内全体大学生346名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73名).干预组进行16周的足球公选课教学训练,实验前后采用身体自我效能量表(PSE)进行测试,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学生身体自我效能感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16周的足球公选课教学干预后,干预组身体自我效能感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干预组自我感受到的身体能力均分干预后比干预前高11.99分,身体自我表现信心均分干预后比干预前高10.01分.干预后,干预组自我感受到的身体能力自我效能均分为(175.12±0.71)分,对照组为(163.13±0.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5.595,P<0.01);身体自我表现信心自我效能均分干预后干预组得分为(174.12±0.62)分,对照组为(164.14±0.52)分,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162.218,P<0.01),其他各因子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得分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对照组干预前后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足球教学训练干预对提高河南某高校大学生身体自我效能感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