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8 毫秒
1.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异常变化。方法应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和46例正常人的cTnI。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组患者的血清cTnI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11例有不同程度的胸闷、心悸等症状;有症状患者血清cTnI显著高于无症状患者(P<0.05),无症状患者中仍有6例血清cTnI增高。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TnI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其中部分无临床症状,提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肌损伤较为普遍且部分为亚临床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检测心肌钙蛋白I及心电图(ECG),评定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心肌损伤程度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入院即刻血清cTnI、24h血清cTnI,根据检测结果分为cTnI正常组(61例)与cTnI升高组(19例),入院即刻及24h行18导心电图检查;入院时NIHSS评分和第14、60天改良Rank’s评分,记录60d内临床死亡终点事件。结果第60天两组改良Rank’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TnI升高组心电图异常率100%,cTnI正常组心电图异常率50.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心电图缺血样改变的比率cTnI升高组显著高于cTnI正常组(P〈0.05);第60d血清cTnI升高组的病死率(36.84%)高于cTnI正常组(8.20%)(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伴发cTnI升高的发生率较高,心肌钙蛋白I升高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急性脑梗死伴发心肌损伤是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的水平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50例HIE患儿(轻度14例,中度30例,重度6例),分别于住院第1天和第10天取静脉血和5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脐血用于检测cTnI水平。结果HIE患儿住院第1天时血清中cTnI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脐血(P〈0.01);轻度HIE组cTnI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重度HIE患儿与轻度患儿及对照组比较血清cTnI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HIE患儿越重,血清cTnI含量则越高;中、重度组HIE于住院治疗后10d时均比住院1d时显著下降(P〈0.05)。结论HIE组患儿血清cTnI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HIE患儿存在心肌损伤,其对治疗和预后的判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1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89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心绞痛患者,其中UAP患者68例,根据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分为低危组(〈1.0ng/mL)和高危组(≥1.0ng/mL)。21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设为对照组。检测血清Lp(a)和cTnI的水平,观察Lp(a)与cTnI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UAP组患者血清cTnI和Lp(a)均高于SAP组(P〈0.051,高危组UAP患者血清Lp(a)水平高于低危组(P〈0.001),Lp(a)与cTnI有显著的相关性(r2=0.4027,P〈O.0001)。结论Lp(a1水平升高是高危UAP的危险因素,与心肌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肌标志物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低氧血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96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同时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血清肌钙蛋白I(cTnI)、肌钙蛋白T(cTn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CK—MB mass)水平。结果COPD患者伴不同程度低氧血症,血清cTnI、cTnT和CK—MBmass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重度低氧血症组患者血清中3项心肌标志物浓度均明显高于中度低氧血症组和轻度低氧血症组,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患者组PaO2水平与相对应的血清cTnI、cTnT和CK-MBmass水平间呈负相关(分别为r=-0.814、P〈0.01;r=-0.792、P〈0.01和r=-0.707、P〈O.05);血清cTnI、cTnT和cK—MB mass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82.2%、62.5%、44.8%,以cTnI的阳性率最高,与cTnT和CK—MBmas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5、P〈0.01)。结论COPD患者低氧血症可导致血清中心肌标志物浓度增高,且与PaO2水平呈负相关,常规检测血清中心肌标志物浓度,尤其是cTnI,对及时了解COPD患者心肌损害程度、改善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中毒心肌损伤早期检测和肽素与缺血修饰白蛋白( IMA)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急性中毒3 h内患者255例,根据是否存在心肌损伤分为心肌损伤组160例(其中轻度30例、中度60例、重度70例)和非心肌损伤组95例,另选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心肌酶、心肌肌钙蛋白 I( cTnI)、和肽素、IMA 水平。结果心肌损伤组、非心肌损伤组患者和肽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心肌损伤组明显高于非心肌损伤组(P<0.05),重度组高于心肌损伤轻、中度组(P<0.05);心肌损伤组IM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非心肌损伤组(P<0.05),重度组低于心肌损伤轻、中度组(P<0.05)。心肌损伤组、非心肌损伤组、对照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cTnI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损伤重度组患者cTnI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度组(P<0.05),但轻、中度两组间cTnI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损伤轻、中、重度组患者CK、CK-M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损伤组患者和肽素与IMA水平呈负相关(r=-0.603,P<0.01)。结论和肽素、IMA水平可在早期反映急性中毒性心肌损伤程度并评估预后转归情况。  相似文献   

7.
郭婧  屠恩玲 《河北医学》2014,(12):2106-2108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皮肤瘙痒原因与有效护理模式。方法:选取2010年至2013年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皮肤瘙痒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常规护理与询证护理。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与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焦虑与抑郁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原因进行循证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皮肤瘙痒的症状,缓解患者焦虑与抑郁的不良情绪,对于血液透析皮肤瘙痒并发症的治疗与护理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增强免疫比浊法及酶速率法测定59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41例非心肌炎患儿和45例健康体检小儿的血清cTnI及CK—MB阳性率。结果3组间血清cTnI比较和CK—MB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Х^2=72.21,P〈0.05;Х^2=35.24,P〈0.05);病毒性心肌炎组CK—MB阳性率较cTnI阳性率低(Х^2=4.32,P〈0.05);非心肌炎组cTnI阳性率低于CK-MB阳性率(Х^2=21.09,P〈0.05);对照组血清cTnI和CK—MB阳性率均为0。血清CK—MB阳性率随病程延长下降,病程在1周内血清cTnI阳性率高于血清CK—MB阳性率(Х^2=4.50,P〈0.05)。结论测定cTnI对于诊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早期诊断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9.
刘富 《海南医学》2010,21(5):63-64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钙磷代谢及肾性骨病情况。方法5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均记录其临床症状表现,检测他们的血液透析前血白蛋白、碱性磷酸酶、尿素氮、肌酐、尿酸、二氧化氮结合力、钙、磷及血清iPTH。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56.6%,骨或关节疼痛(排除骨性关节炎)28.3%,软组织钙化28.3%,肌无力26.4%,骨折1.8%。无症状18.9%,存在一个症状24.5%,同时存在两个症状26.4%,同时存在三个症状20.8%,同时存在四个症状9.4%。每周两次血液透析患者血白蛋白(P〈0.05)、血钙(P〈0.01)低于每周2.5—3次血液透析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乘积大于4.43mmol^2/L^2 67.9%,高磷血症73.6%,低钙血症30.2%,血清iPTH〉300pg/ml43.4%,血清iPTH〈150pg/ml28.3%,低蛋白血症9.4%。血清iPTH〉300pg/ml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多于血清iPTH≤〈300pg/ml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PTH〉300pg/ml患者且钙磷乘积大于4.43mmol^2/L^2(55mg^2/dl^2)血液透析患者多于血清iPTH≤300pg/ml且钙磷乘积大于4.43mmol^2/L^2血液透析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肾性骨病是血液透析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如何有效治疗有待进一步解决。iPTH不宜抑制过低,以免导致非动力性骨病。  相似文献   

10.
王耀菊  黄从新 《广西医学》2005,27(11):1735-1736
目的通过检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变化,以了解先心病患儿心肌损伤程度,为术前心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定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cTnI,并与正常儿童对照组比较(A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分成非心衰组和心衰组(B组),非青紫组和青紫组(C组),比较各组血cTnI水平。结果先心组血cTnI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心衰组血cTnI显著高于非心衰组(P〈0.01),青紫组血cTnI值显著高于非青紫组(P〈0.05)。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惠儿血cTnI显著增高,可提示先心患儿存在心肌受损。其增高的程度可反映心肌受损程度及缺氧程度、心功能异常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期间引起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83例患者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比较不同年龄段(〈50岁、50~60岁、〉60岁)、不同超滤量(〈3kg≥3kg)及不同并发症患者(冠心病、高血压、心包积液、重度贫血)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并比较透析中有无心律失常患者透析前、后血压(收缩压、舒张压)、肾功能(血肌酐、尿素氮)、电解质(血清钾、钠、氯、钙离子)的差异。结果:83例患者共行血液透析2408例次,发生心律失常758例次(31.48%),发生于上机后2~4h者494例次(65.17%)。随着年龄增长,透析中心律失常发生率也随之增加,不同年龄段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滤量≥3k患者心律失常率明显高于超滤量〈3kg者(P〈0.05);并发冠心病、心包积液、重度贫血的患者透析中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未并发相应疾病者(P〈0.05);透析中出现心律失常患者的血压、肾功及血清离子在透析前与透析中未出现心律失常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透析后血压、血清钾离子明显低于透析中未出现心律失常患者(P〈0.05)。超滤量、并发症、血透相关性低血压、低血钾有关。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中心律失常的发生可能与年龄超滤量、并发症、血透相关性低血压、低血钾有关。  相似文献   

12.
肖岳 《实用全科医学》2008,6(9):935-936
目的探讨血清肌钙蛋白I(cTnI)和心肌酶谱在诊断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心肌损伤时的应用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连续测定56例AOPP患者血清cTnI,免疫抑制法检测心肌酶谱水平,观察患者心脏功能改变。结果AOPP患者的血清cTnI和心肌酶谱均较对照组显著性升高(P〈0.05),不同程度中毒患者血清cTnI和心肌酶谱值随病情加重而增加,但cTn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心肌酶谱。结论AOPP越重,血清cTnI值升高越显著,血清cTnI检测可以反映有机磷中毒患者的心肌损害,比心肌酶谱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3.
徐雁霞 《四川医学》2009,30(2):209-210
目的探讨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与心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抽取32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静脉血,检测血清中CRP、总胆回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回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根据CRP水平分为正常组(CRP≤8mg/L)和升高组(CRP〉8mg/L)。结果异常组总胆固醇(CHOL)高于正常组,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CRP与CHOL正相关(P〈0.05),与TG、HDL-C、LDL-C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CRP是炎症反应较好的预测指标,其对心血管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cTnI及BNP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B型钠尿肽(BNP)联合检测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诊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6月~2010年8月收治的CHF患者87例作为实验组,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提出的分级方案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心功能分级。健康体检者42例作为对照组,各组进行cTnI、BNP测定。结果CHF组患者的血浆cTnI和BNP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O.01)。Ⅱ、Ⅲ、Ⅳ级CHF3组的血浆cTnI和BNP浓度显著高于I组(P〈0.05),且BNP浓度随心肌损害加重而显著增高,各组间血浆BN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TnI水平随心肌损害加重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BNP水平是预测充血性心力衰竭存在与否很好的生化指标,BNP和cTnI的联合检测对于CHF患者心脏功能的评价与预后有很好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快速床旁定量测定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ACS患者,其中2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4例非心源性胸痛患者同时做dThI定量及CK-MB测定,进行各组间比较分析.结果:AMI组cTnI、CK-MB明显高于UAP组及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001).UAP组cTn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CK-MB无显著差异(P〉0.05);UAPⅢ级的cTnI阳性率明显高于Ⅰ、Ⅱ级(P〈0.001).结论:cTnI床旁快速定量测定方便、省时,对ACS患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盛玮 《实用全科医学》2006,4(6):657-658
目的 探讨血清心肌钙蛋白I(cTnI)在新生儿窒息后缺氧缺血性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放射发光免疫法测定窒息新生儿组40例及对照组24例血清cTnI水平。结果 窒息新生儿组血清cTnI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cTnI水平与窒息程度成正相关。结论 血清cTnI能较好反映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血浆Apelin水平并探讨其与cTnI关系。方法入选79例脓毒症患者经肘静脉途径采血,测定血浆Apelin、cTnI、NT-proBNP等指标;同期17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NC组)。结果①血浆Apelin水平,与NC组比较,A组有升高趋势(P〉0.05)、B及C组有明显升高(P〈0.01);与A组比较,B组有升高(P〈0.05),c组升高(P〈0.01);②血浆cTnI水平,与A组比较,B组有升高(P〈0.05),C组升高(P〈0.01);与B组比较,C组升高(P〈0.05);③血浆NT—proBNP水平,与NC组比较,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有升高(P〈0.01);与B组比较,C组升高(P〈0.05);④人院时APACHE1I评分,与NC组比较,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B组比较,C组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脓毒症相关心肌损伤患者血浆Apelin水平与cTnl水平有相关性(r=0.482,P〈0.05),与NT—ProBNP有正相关(r=0.517,P〈0.05),与入院时APACHEII得分有正相关(r=0.429,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浆Apelin水平升高,脓毒症相关心肌损伤患者血浆Apelin水平随病情加重而明显升高,与cTnI、NT.ProBNP水平及APACHE1I相关,提示血浆Apelin参与脓毒症心肌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丙二醛(MDA)评估窒息新生儿心肌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 新生儿窒息50例,其中重度窒息15例、轻度窒息35例,对照组10例,分别于1d(12-24h)、3d、5d时测定cTnI及MDA水平动态变化。结果 新生儿窒息后血清cTnI浓度明显增高,对照组与窒息轻度组、重度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窒息轻度组与重度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窒息组MD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血清中cTnI可敏感地反映心肌细胞的损害程度,MDA可反映脂质过氧化强弱。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硬膜外麻醉对术前辅助化疗癌症病人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的影响。方法:选择盆腔、下腹部癌症病人28例,其中观察组14例接受术前辅助化疗(全部为单次静脉化疗用药),对照组14例未行术前辅助化疗,两组病人均在硬膜外麻醉下手术,分别于麻醉前、手术开始后1h、手术结束时、术后1、3、7d采集外周静脉血4mL并分离血清,以检测血清cTnI水平、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结果:①观察组病人血清cTnI水平于手术结束时开始明显升高(P〈0.05),术后1d达峰值(P〈0.01),术后3、7d下降,但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显著(P〈0.01);②对照组病人血清cTnI水平于手术结束时轻度升高(P〉0.05),术后1d达峰值,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显著(P〈0.01),但峰值明显较观察组低(P〈0.01);③手术结束至术后1、3d,两组病人的血清CK、CKMB活性均较麻醉前明显增高(P〈0.05),但各个时点两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术前辅助化疗癌症病人在接受硬膜外麻醉和手术治疗时,发生心肌损伤的危险性明显增加,应注意心肌损伤的早期识别并及时采取有效的心肌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和血液灌流3种透析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和瘦素的清除率、透析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营养状况及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4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血液透析组、血液透析滤过组和血液灌流组,观察首次透析前后及透析6个月后β2-MG和瘦素的浓度与清除率、透析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体重指数的变化以及透析充分性质量评分。结果血液透析组首次透析前后血清β2-MG和瘦素浓度无变化;血液透析滤过组和血液灌流组首次透析后血清β2-MG和瘦素浓度较透析前降低(P〈0.05);透析6个月后,血液透析滤过组和血液灌流组血清β2-MG和瘦素浓度较血液透析组低(P〈0.05);血液透析滤过组和血液灌流组首次透析后血清β2-MG和瘦素清除率高于血液透析组(P〈0.05);血液透析滤过组和血液灌流组经6个月透析治疗后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体重指数高于血液透析组(P〈0.05)。透析过程中,血液透析滤过组和血液灌流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血液透析组(P〈0.05),透析充分性质量评分高于血液透析组(P〈0.05)。结论血液透析滤过和血液灌流两种血液净化方式比血液透析模式能较好地清除尿毒症患者体内中分子毒素,能明显减少透析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营养状况,提高透析充分性,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