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二例急性白血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llo PBSCT)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疗效。方法 :预处理方案 :改良BUCY。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方案 :CsA +短程MTX ,用G CSF 5 μg/kg·d-1× 4~ 5d进行造血干细胞动员。分离单个核细胞 5 .5 3~ 6 .92× 10 8/kg。结果 :2例患者移植后均重建造血。粒细胞 >0 .5× 10 9/L ,+12d ;血小板 >2 0×10 9/L ,+13d。 1例发生慢性GVHD。结论 :allo PBSCT有造血重建快 ,采集干细胞方便 ,供者易接受之优点 ,是一种治疗急性白血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治疗晚期恶性淋巴瘤的疗效。方法:患者诊断为淋巴肉瘤白血病,预处理方案为大剂量环磷酰胺(CTX)加全身照射(TBI),供者为HLA相同的胞妹,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8ug·kg~(-1)·7.25~(-1)连续5.5天对供者进行外周血干细胞动员,于第5天及第6正(即相当于移植的一1及0天)用Cobespectra血液细胞分离机采集单个核细胞(MNC),两次采集的MNC悬液均于0天由静脉输给患者。移植后给予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等措施。结果:患者迅速恢复造血功能,于 13天WBC>1.0×10~9/L,TBC>20×10~9/L(不输血)以后逐渐恢复正常, 14天骨髓增生活跃,性染色体核型转变为供者型(46,XX),现已随访至90天,骨髓仍持续缓解。结论:allo—PBSCT是治疗晚期恶性淋巴瘤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造血干细胞移植 (HSCT)治疗儿童白血病的疗效及合并症。【方法】非血缘相关脐血移植 (UD UCBT)治疗儿童白血病 5例 (AML 4例 ,HR ALL 1例 ) ;同胞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 PBSCT)治疗CML及HR ALL各 1例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auto PBSCT)治疗AML 2例。UD UCBT中 4例为HLA 5 / 6相合 ,1例为全相合。输入的脐血 (UCB)平均有核细胞数 (NC)为 6 2 9× 10 7/kg ,CFU GM为 0 17× 10 5/kg ,CD34+ 细胞数为 4 6× 10 5/kg。预处理主要以马利兰 (Bu)、环磷酰胺 (CY)、氟达拉宾 (Flu)和马法兰 (Mel)等组成的方案。【结果】 4例可评价的UD UCBT患儿中 3例完全植入 ,1例未植入者自体造血恢复 ,2例allo PBSCT患儿均完全植入。UCBT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 (ANC)≥ 0 5× 10 9/L的中位时间为 +2 1d ,血小板 (PLT)≥ 2 0× 10 9/L的中位时间为 +40d。 2例allo PBSCT患儿外周血ANC≥ 0 5× 10 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 +10d和 +12d ,PLT≥ 2 0× 10 9/L的中位时间为 +11d和 +14d。 3例植入的UCBT者 2例分别发生Ⅰ度和Ⅲ度aGVHD。 2例allo PBSCT患儿分别发生Ⅱ度和Ⅲ度aGVHD。随访 2 5个月 ,2例auto PBSCT患儿均复发。allo HSCT 7例中 2例复发 ,2例死于移植合并症 ,3例无病存活至今。【结论】H  相似文献   

4.
SDF-1/CXCR-4系统与造血干细胞动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立  孔佩艳 《重庆医学》2003,32(8):1098-1100
造血干细胞移植 (HSCT)被认为是许多恶性肿瘤性疾病和遗传性疾病的根治手段。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PBSCT)因其移植相关死亡率低、植入效率高、副作用小、干细胞易于采集等特点而受到广泛重视 ,而造血干细胞动员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 ,是干细胞采集的首选来源[1 ] 。目前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 1(stromalcellderivedfactor 1 ,SDF 1 )及其受体CXCR 4与造血干细胞之间的相互关系日益成为造血微环境研究领域中的热点问题。近年来 ,国内外学者从大量关于SDF 1 /CXCR 4的体内外实验中发现 ,SDF 1 /CXCR 4系统与造血干细胞动员有着密切关系 ,…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llo- PBSCT)治疗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方法 :患者诊断为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 ,预处理方案为大剂量环磷酰胺 (CTX) 全身照射 (TBI) ,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连续 5 .5 d对供者进行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后分 2天采集单个核细胞 ,并于采集当日由静脉输给患者 ,移植后给予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措施。 结果 :患者迅速恢复造血功能 ,于 0 d血小板≥ 2 0× 10 9/ L, 14d白细胞 >1.0× 10 9/ L。 14d骨髓增生活跃 ,性染色体核型转变为供者型 (46 ,XY) ,随访至今不变。结论 :allo- PBSCT是治疗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动员对ABO血型不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HSCT)的影响。方法对51例供者( G-CSF+EPO联合组)应用G-CSF+EPO联合动员的ABO血型不合的allo-HSCT供者干细胞采集次数、受者红系恢复时间、血型转换时间、输血量、移植相关并发症等进行分析,并选用同期44例ABO血型不合单用G-CSF动员的受者( G-CSF组)作比较。结果 G-CSF+EPO联合组供者干细胞采集次数少于G-CSF组[1.86±0.35 vs 1.95±0.21,P<0.05];G-CSF+EPO联合组血红蛋白大于100 g/L的时间短于G-CSF组[(44.30±24.41) d vs(60.26±45.30) d,P<0.05];G-CSF+EPO联合组血型转换时间短于G-CSF组[(47.45±20.66)d vs(76.76±40.23)d,P<0.05];G-CSF+EPO联合组红细胞输注量少于G-CSF组[(5.37±5.67) U vs (8.35±9.38)U,P<0.05]。 G-CSF+EPO联合组与G-CSF组间移植相关并发症无明显差异。结论应用G-CSF+EPO联合动员后,能加快红系植入,减少输血量,不增加移植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血液肿瘤的初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PBSCT)治疗儿童血液肿瘤的初期疗效。方法  2 0 0 1年 5月至 2 0 0 2年 3月 ,以PB SCT治疗儿童血液肿瘤患者共 10例 ,其中 :ALL 5例 ;ANLL 1例 ;NHL3例 ;HD1例。除 1例同基因移植患儿采用G CSF(10 μg/kg ,1/d ,皮下注射 ,共 4d后开始采集 )对正常供体进行动员外 ,其他患儿均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动员方案为 :MOEP +G CSF。经 2~ 3次采集 ,获得MNC中位数为 5 4× 10 8/kg ,CD3 4+ 细胞为 6 1× 10 6/kg ,CFU M为 3 3× 10 5/kg。预处理方案 :Cy/TBI(8例 )或CEAC(2例 )。结果 所有患者移植后均重建造血。WBC >1 0× 10 9/L、中性粒细胞 >0 5× 10 9/L、PLT >2 0× 10 9/L ,分别为 (10± 3 )d、(11± 3 )d、(14± 5 )d。 1例患儿于移植后 3个月随访行常规化疗 ,因骨髓重度抑制继发感染死亡 ,1例患儿于移植后 4个月病情复发死亡。其余患者均无病存活 2~ 9个月 ,疗效仍在近一步随访中。结论 初期疗效显示 ,PBSCT是儿童血液肿瘤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及实体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PBSCT)治疗恶性血液病及实体瘤的初期疗效。方法 自 2 0 0 1年 3月至 2 0 0 2年 3月 ,用PBSCT治疗恶性血液病及实体瘤患者共 2 1例 (含儿童患者 10例 ) ,其中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8例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NLL) 1例 ;非霍奇金淋巴病 (NHL) 8例 ;霍奇金淋巴瘤 (HD) 2例 ;多发性骨髓瘤 (MM ) 1例 ;小细胞肿癌 (SCLC) 1例。除 1例异基因和 1例同基因移植患者采用G CSF对供者进行动员外 ,其他病例均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动员方案为化疗 +G CSF。经 2~ 4次采集 ,获得MNC中位数为 5 2× 10 8 kg ,CD3 4+ 细胞为 6 4× 10 6 kg ,CFU GM为 3 6× 10 5 kg。预处理方案 :17例患者采用Cy TBI,4例患者采用高剂量化疗方案。结果 所有患者移植后均重建造血。外周血WBC于移植后 4 4± 2 5d降至 0。PLT于 7 6±2 2d降至 10× 10 9 L以下。WBC >1 0× 10 9 L、中性粒细胞 >0 5× 10 9 L、PLT >2 0× 10 9 L ,分别为 10± 3d、11± 3d、15± 7d。 5例患者于移植后 1~ 6个月死于感染或病情复发 ,其余患者均无病存活 2~ 11个月 ,疗效仍在近一步随访中。结论 PBSCT对儿童及成人恶性血液病、实体肿瘤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Chen Y  Huang X  Xu L  Liu D  Zhang Y  Ren H  Guo N  Lu D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9):1306-1309
目的 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动员的异基因骨髓与外周血干细胞混合移植治疗血液系统疾病的可行性与疗效。方法 供者给予G CSF连续 4~ 6天皮下注射 ,注射后第 3天从髂后上嵴抽取G CSF动员的骨髓血 ,第 4天开始取外周血干细胞。并立即输给受者——— 14例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 (恶性肿瘤 10例 ,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 4例 )接受了G CSF动员的异基因骨髓与外周血干细胞混合移植 ,分析其植活率、植活速度以及急性、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aGVHD ,cGVHD)的发生率。结果  14例患者均获得异体植活 ,白细胞数恢复至≥ 1× 10 9/L ,血小板≥ 2 0× 10 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移植后的 14d(12~ 18d)和 13d (11~ 6 5d)。有 4例发生了Ⅰ度aGVHD ,3例发生了Ⅱ度aGVHD ,但无一例重度aGVHD发生。在可评估的 9例患者中有 3例出现了广泛的cGVHD。有 2例患者因白血病复发而死亡 ,另 1例因植活不良 ,再次输注供者外周血干细胞 (PBSC)后出现IV度aGVHD死亡 ,其余 11例中位随访时间 4 5 5d(84~ 715d) ,均无病生存。结论 G CSF动员的异基因骨髓与外周血干细胞混合移植可以用于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治疗 ,能保证持久、稳定的植活 ,植活速度快 ,急、慢性GVHD的发生率与异基因骨髓移植相比并没有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治疗白血病(Leukemia)的疗效与副作用。方法所选供者均为HLA-A、B、DR位点与患者完全相合的同胞兄弟姐妹。供者经250μg/kg rhG-CSF动员5 d后,单采外周血干细胞1~2次。5例白血病病人经过改良BU/CY预处理方案,输入单个核细胞6.77×108/Kg±1.63×108/kg(5×108/kg~8.67×108/kg),其中CD34+为13.88×106/kg±8.15×106/kg(5.3×106/kg~24.23×106/kg),用MTX+CSA+MMF预防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结果移植-2 d~+2 d WBC降至最低,+11 d~+20 d中性粒细胞>0.5×109/L,+11 d~+55 d血小板>50×109/L。+28 d复查骨髓显示造血恢复、STR位点的DNA检查显示供者细胞生长。随访1年~2年,其中2例出现aGVHD、3例出现cGVHD、2例出现感染、1例出现CNSL,最后骨髓复发死亡。结论采用改良Bu/Cy方案和用MTX+CSA+MMF预防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方案进行PBSCT治疗白血病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两种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uG-CSF)惠尔血和特尔津,对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的动员疗效.方法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52例,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全相合的同胞供者52例,随机采用两种rHuG-CSF特尔津和惠尔血分别进行供者造血干细胞动员,对供者千细胞动员参数及患者移植后造血重建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惠尔血组和特尔津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高峰时间均为第4天(38.9±3.0)×109/L和(37.8±2.9)×109/L(P>0.05).惠尔血和特尔津两种动员剂对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参数的影响,其结果分别为采集物MNC计数(4.8±0.7)×108/kg vs(5.1±0.4)×108/kg;CD34+(1.6±0.3)×106/kg vs(1.9±0.7)×106/kg;惠尔血和特尔津两种动员剂对供者骨髓血造血干细胞参数有诸多方面的影响,其结果分别为采集物MNC计数(3.8±0.5)/L vs(3.9±0.7)/L;CD34+(1.3±0.7)×106/kg vs (1.5±0.4)×106/kg(均P>0.05).特尔津和惠尔血两种动员剂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重建的影响,其结果分别为移植后中性粒细胞植活时间(14.6±0.9)d vs(15.2±1.6)d;血小板的植活时间(18.1±0.8)d vs(17.0±1.9)d(P>0.05);两种动员剂对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结论 惠尔血和特尔津两种动员剂分别对供者外周血及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动员动力学,以及对患者造血重建影响均无显著性差异.特尔津能可靠用于造血干细胞供者的动员及患者移植后造血重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测定粒系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前、后正常异基因供者外周血(PB)移植物中Ⅰ型树突状细胞(DC1)、Ⅱ型树突状细胞(DC2)的数量及DC2/DC1比例;探讨G—CSF对于PB中DC1、DC2数量及DC2/DC1比例的影响。方法:以流式细胞术(FCM)检测11例G—CSF动员的异基因PB造血干细胞移植物(G—PBSC)中的DC1、DC2数量与DC2/DC1比例;并与8例正常供者动员前PB进行比较。结果:正常异基因PB造血干细胞(PBSC)供者以G—CSF动员后,能选择性增加移植物中DC2数量(26.76×10^6/Lvs14.92×10^6/L;P=0.029)和DC2/DC1比例(2.02±1.43VS1.00±0.37;P=0.044),但DC1无显著变化。结论:移植前以G—CSF动员正常异基因PBSC供者,可选择性提高DC2的数量,而DC1数量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炎性细胞因子 (CK)在Alzheimer病 (AD)慢性炎性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ELISA法对AD病人 (11例 )、血管性痴呆 (VD)病人 (13例 )与正常对照组 (13例 )的血清与脑脊液 (CSF)、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的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 与VD(38.5 1± 14 .39)pg ml、正常对照组 (33.98± 16 .31)pg ml相比 ,AD病人血清IL 1β水平 (6 0 .13±17.81)pg ml明显升高 ,P <0 .0 1。AD病人血清TNF α水平 (81.2 0± 2 3.99)pg ml虽较VD(71.77± 2 8.86 )pg ml和正常对照组(73.91± 17.6 9)pg ml轻度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检测外周血造血干/祖细胞(HSC/HPC)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上的未成熟细胞信息(IMI)通道和流式细胞术(FCM)分别对10例健康新生儿脐血、20例白血病患者及1例异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供者经动员后不同时间外周血中造血干/祖细胞动态变化进行检测.结果在脐血和PBSCT供者的外周血中,IMI检测的HSC/HPC的百分率与FCM检测的CD34 细胞的百分率有良好的相关性,r=0.82(P<0.01).标本批内变异系数(CV)小于10%;对存在有幼稚细胞的白血病患者,两种方法的相关性差.供者经动员后,HPC与CD34 细胞同时上升,于第5天同时出现峰值.结论在同种异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时,选择健康人作供体,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能简捷、快速、费用经济地检测外周血造血干/祖细胞,为临床上判断外周血干细胞最佳采集时机提供了一种新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5.
我院进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时,以化疗联合粒系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回输移植物后24h内( 1d)使用G—CSF,动员效果确实,移植后造血重建满意。现总结如下,并与文献报道的G—CSF使用方法相比较,为移植时G—CSF的正确使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任跃忠  王巧宏  宋作珪 《浙江医学》2003,25(12):713-715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匹格列酮治疗前后血浆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 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54例 ,正常对照组35名 ,其中糖尿病患者又随机分为匹格列酮组 (30例 )和安慰剂组 (24例 ) ,分别给予磺酰脲类 +双胍类 +匹格列酮和磺酰脲类 +双胍类 +安慰剂治疗12周 ,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正常对照组以及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浆PAI-1、TNF-α水平的改变。 结果 糖尿病患者血浆PAI-1[(0.75±0.12)AU/ml]、TNF-α[(30.29±13.05) pg/ml]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0.56±0.08)AU/ml,(21.39±9.57)pg/ml,均P<0.05] ,经匹格列酮治疗后 ,患者血浆PAI-1水平从 (0.77±0.12 )AU/ml降到(0.69±0.07)AU/ml,TNF -α从 (29.13±2.14) pg/ml降到 (16.46±3.63) pg/ml(均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PAI-1、TNF -α表达增加 ,匹格列酮能够降低高水平的PAI-1、TNF-α ,并改善糖代谢、脂代谢紊乱 ,匹格列酮可能对延缓或阻止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有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采用S999方案中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llo PBSCT)治疗白血病 ,评价其疗效并观察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等并发症。方法  1999年 9月~ 2 0 0 2年 9月间 ,共完成allo PBSCT治疗成人白血病 5 0例 ,其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 2 8例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ML) 13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9例。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方案 :格拉诺赛特 (G CSF) 5 μg·kg- 1 ·d- 1 × 5d ;移植预处理主要采用环磷酰胺 (CTX) +足叶乙甙 (VP16) +全身照射 (TBI)方案 :CTX 5 0~ 60mg·kg- 1 ·d- 1 × 2d ;VP162 0mg·kg- 1 ·d- 1 × 2d或 5 0mg·kg- 1 ·d- 1 × 1d ,TBI 6.5~ 8.0Gy单次照射或l2 .0Gy分 3次照射 ;GVHD预防采用常规环孢素A(CsA)+短程氨甲喋呤 (MTX)和霉酚酸脂 (MMF)联合CsA +MTX两种方案。结果 本组患者除 1例移植早期因并发真菌感染而导致败血症死亡外 ,余 49例均获得完全供体型造血功能重建。中性粒细胞恢复至 0 .5× 10 9/L及血小板恢复至 2 0× 10 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移植后 14d( 10~ 2 2d)及 19d( 10~ 68d)。 49例移植成功者发生急性GVHD 16例 ( 3 2 .7% ) ,其中Ⅲ~Ⅳ度 5例 ( 10 .2 % )。 3 6例生存 6个月以上者发生慢性GVHD 2 4例( 66.7% ) ,其中广泛性 5例 ( 13 .9% )。MMF +CsA +M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偏头痛患者血浆内皮素 (ET)变化的意义 ,作者对 33例偏头痛患者血浆ET -1水平进行动态观察 ,发现在偏头痛发作期血浆ET -1含量为 (73 .6± 7.4)pg/ml,间隙期为 (6 4.3± 6 .9)pg/ml,二者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5 1.8± 7.3)pg/ml的水平 ,为寻找和应用ET拮抗剂药物治疗偏头痛探索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发病不同阶段血浆神经肽Y(NPY),神经降压素(NT)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ACS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方法(RIA)测定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80例血浆中NPY、NT的浓度变化,并选择60例健康者作对照组.结果ACS患者急性心肌缺血或胸痛发作期血浆NPY(279±69pg/ml)、NT(148±37pg/m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07±17pg/ml、62±19pg/ml,P<0.01,ACS患者急性心肌缺血或胸痛发作期治疗前血浆NPY275±72pg/ml、NT 152±41pg/ml,明显高于治疗后NPY113±15pg/ml、NT65±17pg/ml水平,P<0.01.结论ACS患者急性心肌缺血或胸痛发作期血浆NPY、NT水平明显升高,提示NPY、NP参与了ACS的发病过程,在ACS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应用人类白细胞抗原 (humanleukocyteantigen ,HLA)不相合供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方法 :总结我所于 2 0 0 0年 7月至 2 0 0 1年 12月进行的 7例HLA不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其中包括 3例慢性髓性白血病、3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干细胞来源 :6例为外周血干细胞 ,1例为骨髓干细胞。预处理方案为改良马利兰 (busulfan ,BU) /环磷酰胺 (cyclophosphamide,CY)或BU/CY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antithymocyteglobulin ,ATG)。预防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graftversushostdisease,GVHD)采用环孢霉素A及短疗程氨甲喋呤 ,5例患者加用霉酚酸酯 (骁悉 )。结果 :1例为骨髓造血干细胞 ,采集骨髓单个核细胞数 3 .4 1× 10 8kg-1,6例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ranlocytecolony stimulatingfactor,G CSF)动员后外周血干细胞 ,平均接受8.4 6× 10 8kg-1(4.3 0× 10 8~ 15 .3 5× 10 8kg-1)供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平均 + 13天 (+ 11~ + 16天 )中性粒细胞(absoluteneutrophilcount,ANC)大于 0 .5× 10 9L-1。平均 + 16天 (+ 11~ + 2 3天 )血小板大于 2 0 .0× 10 9L-1。发生急性Ⅰ~Ⅱ度GVHD 3例 (42 .9% ) ,无 1例严重的急性GVHD ,发生慢性广泛性GVHD 2例 (2 8.6% )。中位随访时间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