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维持性血液透析(血透)患者由于多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透析过程中抗凝剂的使用、血透患者血小板功能异常及血透患者多有血管脆性增加和通透性增高等因素,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成为维持性血透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本院自1998年以来,对27例血液透析并发脑血管意外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有效降低了其病死率,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终末期肾病患者需要依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这就使这些患者成了终身依赖血透来延续生命的特殊群体.本文提出了维持性血透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恐惧,焦虑,忧郁,怀疑等不良心理反应,旨在探讨血透室护士应实施的相应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3.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免疫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随着社会老龄化,老年维持性血透病人日渐增多,而老年透析起步晚,临床资料和经验不足,同时老年人具有病情复杂多变的生理特点,极易并发各类感染,严重威胁生命.应用黄芪注射液对30例老年血透患者进行治疗,旨在观察黄芪对老年血透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重复测量的统计方法研究黑地黄丸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纳入标准的60例MHD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予黑地黄丸口服,两组均在规律、充分血液透析基础上予常规降压、补钙、纠正酸中毒等治疗。分别调查患者血液透析前、血透1w、2w、3w、4w、5w、6w的QLSHPCRF评分。结果:60例患者中有58例CRF血透患者完成本次调查,脱落2例;血透前、血透1w时两组生存质量无明显差异,自血透后第2周开始试验组得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慢性肾功能衰竭血透患者生存质量量表得分出现差异(P0.05);自血透后第4周开始,试验组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受试者内因素与自变量的交互作用的多元分析结果显示"时间"因素以及"时间"与"分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有显著意义(P0.01);重复测量结果显示,两组生存质量显著不同(P0.01)。结论:黑地黄丸可以改善维持性血透患者生存质量,在血透后2w开始发挥作用,血透后4w开始作用明显增强,是维持性血透患者改善生存质量的可靠药物。  相似文献   

5.
老年血透患者心律失常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持性血液透析(血透)患者因贫血、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尿毒症心肌损害,容易出现心律失常。而老年维持性血透患者由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及高龄等因索较年轻血透患者更易合并心肌损害,故严重的心律失常更为常见。2004年1—12月,本院收治32例老年血透患者,现将透析中对心律失常的观察和护理对策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重要治疗方法之一,血液透析本身对心功能也有影响。笔者对比研究了20例军队中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血透前后心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压的变化,探讨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一般状况和心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高通量血透联合肾衰宁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02例维持性血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高通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透析方法透析,高通组采用高通量透析法透析,观察组采用高通量透析法联合肾衰宁片治疗。治疗周期3个月,3个月后观察炎症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炎症指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较对照组和高通组治疗后也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通量血透联合肾衰宁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保元排毒丸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43例维持性血透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22例,对照组21例,对照组予血透、降压、纠正贫血、补钙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保元排毒丸治疗。使用KDQOL-SFTM表进行问卷调查以及血红蛋白、白蛋白检测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保元排毒丸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保元排毒丸能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贫血是维持性血液透析(下称血透)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对于成人而言,贫血程度是预测维持性血透患者并发症和病死率的指标之一,临床观察显示,脾胃虚弱、饮食不佳及毒素刺激对人体造血系统的损害、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下降是导致贫血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在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重要的治疗手段,是各种肾替代治疗中发展最早,应用最普遍的方法,挽救了大量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生命。但是由于血液透析是一个非生理过程,在血透中或血透后可以引起多种并发症,它可能会加快残余肾功能的进一步丢失,有许多患者伴有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如何保护患者残余肾功能,如何改善患者营养不良、免疫低下的状况,如何防治血透相关并发症,无疑是改善维持性血透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的重要课题。大量研究已经表明中医药治疗介入血液透析后,对上述问题均取得较好的疗效,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我院自1994年开展血液透析以来,已为30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了近360例次前臂(桡动脉一头静脉,尺动脉一贵要静脉)动静脉内瘘吻合术,12例次永久性颈内静脉导管植人术建立血透永久性血管通路,绝大部分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但少部分患者因多次前臂动静脉内瘘失败或永久性颈内静脉导管反复感染抗感染治疗无效而不得不改行经肱动脉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血管通路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排除已改行肾移植术,腹膜透析,或因各种原因死亡,经济困难放弃治疗外目前我院正在做维持性血透患者135人,其中经肱动脉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术血管通路进行维持性血透患者11人,约占目前所有永久  相似文献   

12.
由于血液净化设备不断更新,技术水平的显著提高,医保制度的逐渐完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大大延长,血透患者的人数也急剧增加,如何使血液透析患者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已成为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笔者现就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原因和护理方面的一些相关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维持性透析患者在血液透析后出现急性心力衰竭的原因及防治办法.方法:收集1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析在透析后24小时内发生急性心力衰竭的情况及原因.结果:10例患者血透后发生急性心力衰竭与血透后血压增高有关,5例与有基础心脏病、重度贫血、严重肺部感染、透析过程不顺利、透析不充分有关.经过硝普钠维持静滴降压、强心、利尿、行持续性肾替代治疗,14例心衰缓解 1例死亡 1例心衰缓解的患者在以后的血透中又反复出现透析中低血压,透后心衰,转行腹膜透析后,无心衰出现.结论:血透后发生急性心力衰竭与血透后血压增高、有基础心脏病、重度贫血、严重肺部感染、心肌、心包炎、透析过程不顺利、透析不充分有关.若及时纠正诱发心衰的危险因素,或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患者可以耐受的血液净化方式,可以避免或减少血液透析后心力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营养不良是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的并发症和主要致死原因之一,评价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的营养状况,尽早发现营养不良并采取必要措施,对血透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牟琳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9):60-61
目的:探讨组合型人工肾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月我院维持性血透患者合并高脂血症30例,进行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6个月,观察灌流前后血脂变化。结果:维持性血透合并高脂血症患者30例,经血液灌流治疗6个月后,血脂显著下降,表现为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下降,尤TC、TG和LDL-C下降明显。结论:血液灌流可以降低维持性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TC、TG、HDL-C和LDL-C,改善脂代谢紊乱,降低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并发症防治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叶力 《吉林中医药》2007,27(1):27-28
目的: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及防治与护理措施。方法:对自2000年以来的321例老年维持性血透患者的常见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是失用的主要原因,心血管并发症是老年透析患者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结论:老年维持性血透患者早期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是显著改善患者长期预后的唯一方法。  相似文献   

17.
肌肉痉挛是血液透析中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约占透析患者的20%。特别容易发生于透析时脱水较多的患者和老年性患者。尤其多出现在透析过程的中后期,患者疼痛难忍,需要紧急处理。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血透中心对维持性血透患者进行预防宣教,并对预测可能发生肌肉痉挛的患者采取预防措施,使血透过程中肌肉痉挛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是死亡率增高的重要原因之一。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相当一部分人存在营养不良问题,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也是并发症和死亡率增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拟以膳食摄人、生化检查来分析维持性血透患者营养状况的重要性。1营养不良与死亡率增高的关系长期血透(HD)患者进低蛋白饮食,蛋白分解率减低。据资料报告,蛋白分解率低于0.659/(kg·d)的患者,比蛋白分解率高于1.Zg/(k·d)的患者住院时间可缩短3.5倍。且死亡率也增高。据我院长期血透患者统计约20%由于营养不良随访半年均已死亡。HD患…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同时对首次血液透析患者和家属进行心理干预对维持性血透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进行首次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只对患者进行宣教和心理干预,试验组则同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SAS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同时对首次血液透析患者和家属进行心理干预可显著降低维持性血透患者的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丛日杰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3):F0003-F0003
患者刘某,女,41岁,下岗职工。因“腰疫、乏力2年,心慌、心悸、四肢无力3小时”于2010年5月31日入院。该患者是我院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每周2次血液透析,病情尚稳定,2010年5月28日因患者家中有事,未来医院血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