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5 毫秒
1.
肝气虚一证,《内经》中即有论述,但后世医家多强调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肝阴肝血常不足,肝气肝阳常有余,以致肝气虚较少被论及。当代医家对肝气虚证的论述不乏其人,如秦伯未在《谦斋医学讲稿》中指出肝的虚证“应该包括气、血、阴、阳在内,即肝血虚、肝气虚、肝阴虚、肝阳虚四种”。张伯臾老中医指出:“临床中肝气虚、肝阳虚并不少见,在肝炎、肝硬化病例中尤多。”表明肝气虚正在日益受到重视。因此,对肝气虚证的诊治进行探讨,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笔者应用"肝脾腧穴"治疗胃肠疾病,是受到我院林基华副主任医师启发与指导."肝脾腧穴"为肝脾病变的反应点,是此类患者"结"之所在.定位当为前正中线脐下3寸,旁开6寸的肝脾两经交会之处.既为交会穴,则不仅能治疗本经脏腑的疾患,还可主治与之交会各经及其所属脏腑的病证.针刺手法当平补平泻,以疏调肝脾气机.  相似文献   

3.
对"肝为罢极之本"的现代医学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为罢极之本是肝的重要生理功能.正确认识它对于临床辨证治疗有重要意义.通过用现代医学相关知识诠释"肝为罢极之本"理论,说明肝主藏血在临床治疗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浅析从"痰瘀论治高脂血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痰、瘀互为因果,而二者与高脂血症的发病又呈病理相关性与渐进性,故高脂血症的治疗应从"痰浊""血瘀"立法,重在调理肝、脾、胃三脏.  相似文献   

5.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一语出自《素问·灵兰秘典论》.一般认为"将军"是指肝的生理特性,笔者认为"将军之官"与肺为"相傅之官"一样,是对肝脏生理功能的概括, 主要体现在护卫机体方面.  相似文献   

6.
周福生教授临床运用"心-肝-肾"三脏模式辨治更年期综合征.认为更年期综合征辨治应强调证、病、症三者结合,需从"心-肝-肾"模式着眼,注重"交通心肾,滋水清肝,三脏同治".以"滋阴降火、宁心安神、清肝补肾"为治疗大法,调畅气机、活血化瘀贯穿始终,使凝血化散,血脉流畅.同时重视调理七情、理气开郁并结合思想开导,体现了圆融活变、三脏同治,衷中参西、病证结合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7.
"肝生于左"语出《素问.刺禁论》:"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关于"肝生于左"的涵义,一般有两种解释:其一,"肝生于左"是对肝应东方的特殊表述。高士宗根据古代确定方位之法提  相似文献   

8.
沈涛 《江苏中医药》2008,40(11):108-109
<素问·藏气法时论>云:"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辛补之,酸泻之".此处肝之苦欲正是<内经>对肝体阴用阳的临床最佳体现.  相似文献   

9.
"春困"反应了机体内部存在着不能顺应自然变化,隐伏着阴阳失和、气血失调、脏腑虚弱等的亚健康状态,如不及时调整、纠正则会发展到疾病状态.所以,通过各种方法对"春困"加以及时调整纠正是必要的.通过各种保健方法不能得到改善时,可采用中医辨质治疗的方法使其及时恢复健康.通过数百例的临床观察,可分五个体质类型:即肝肾阴虚型、肝阳上亢型、痰湿内阻型、中气亏虚型、肝气郁滞型.分别使用:养阴宣困汤、潜阳除困汤、散湿祛困汤、益气发困汤、和肝解困汤治疗.  相似文献   

10.
展照双 《北京中医药》2008,27(3):188-189
"体阴而用阳"是肝脏的基本特性.所谓"体"是指肝的本体,所谓"用"是指肝脏的功能活动.肝为刚脏,以血为体,以气为用,体阴而用阳.  相似文献   

11.
刘宇馨 《河南中医》2021,41(2):166-168
肝虚者,失其温升也.对于肝虚的治疗,张仲景用了 3种方法,"补用酸"为直接补肝法;"助用焦苦"为肝虚补心之法,体现了五行相生的"子令母实"原则;"益用甘味之药调之"起到了补脾制水,纵火刑金之用,体现了五行相克的用药方法.由张仲景采用气味理论治疗肝虚可知,五脏虚实,源于五行气化,所谓肝气温升、心气热散、脾气湿重、肺气清肃...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慢性肝病"肝肾精虚"证的客观量化指标体系与诊疗标准,提高中医药防治慢性肝病的诊疗水平、临床疗效和服务能力。方法:采用肝损伤与肝再生的现代生物学指标作为考察"肝肾精虚"证的客观量化指标,使"肝肾精虚"的"隐性证候"成为可以准确把握的"显性证候"。结果:建立以肝脏组织学损伤、肝功能减退、再生障碍或紊乱等生物学指标为基础的"肝肾精虚"证的客观量化指标体系及诊疗标准,据此对慢性肝病"肝肾精虚"证的演变规律进行动态监测,判断预后和指导辨证论治。结论:慢性肝病"肝肾精虚"证的客观量化研究是提高中医药防治慢性肝病的诊疗水平、临床疗效和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纤维化(AF)的致病因子酒精与中医证候特点分布相关性。方法多中心收集酒精性肝纤维化患者的中医四诊资料和一般资料,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应用统计软件处理和分析AF的临床信息,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对AF的致病因子酒精与中医证候特点的相关性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探讨。结果对有限AF病例(92例)的研究结果初步表明,饮酒时间因素对AF患者中医证候特点的分布无影响;累计摄酒量是影响AF患者中医证候特点分布的重要因素,有极显著性差异。结论饮酒量与AF患者中医证候特点的分布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辨证分型及证候要素分布的文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现代文献系统评价,研究其中医证型及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为进行该病证候的规范化及客观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在设定的检索策略及标准下纳入合格文献,规范证名、提取证侯要素,利用Epidata2.0软件建立文献数据库,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其证型及证候要素频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常见证型为气阴两虚、阴阳两虚、阴虚内热、血瘀、气滞血瘀、阴虚火旺、肝气郁结、肝肾阴虚等;病位主要涉及肝、肾、脾;病性以阴虚、气虚、血瘀、火(热)、阳虚为主.结论 目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医证候名称及诊断标准不统一,不便于临床应用及学术交流,有必要引入"证侯要素"的概念,为实现证候要素量化诊断及证候要素应证组合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肝硬变失代偿期中医证型与血浆TNF-α和腹压的相关性。方法:将180例肝硬变失代偿期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检测血浆TNF-α和腹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肝硬变失代偿期常见的5个证型依次为气滞湿阻证、湿热蕴脾证、肝脾血瘀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TNF-α含量:气滞湿阻证湿热蕴脾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肝脾血瘀证,腹压:气滞湿阻证湿热蕴脾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肝脾血瘀证。血浆TNF-α和腹压分别进行统计学比较为:气滞湿阻证与湿热蕴脾证、肝肾阴虚证与脾肾阳虚证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滞湿阻证、湿热蕴脾证与肝肾阴虚证和脾肾阳虚证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NF-α:P0.05,腹压:P0.01);肝脾血瘀证与其余四证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TNF-α和腹压在肝硬变失代偿期各证型中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肝脾血瘀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三证型升高较明显,肝脾血瘀证最明显,并且血浆TNF-α和腹压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龙火”“龙雷之火”“雷火”是中医文献中三个重要词语,因其有渊源关系且名称相近,所以时而互称混称,时而有其特指含义,致使理解困难,不易辨别。本文通过文献考证的方法,将“龙火”“龙雷之火”“雷火”放在一起加以系统梳理,追溯起源,辨析异同,发现三者共性内涵均指人体内过亢之相火、虚火、反常之火等。“龙火”特指内涵有膀胱火、肾火、命门之火的眼科病证名,“龙雷之火”特指内涵有肝肾之火、肝胆之火,“雷火”特指内涵有肝火、欲火、肝肾之火。  相似文献   

17.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思想体现着肝脾之间气机相调、营血互养的密切关系,同时也蕴含着脏腑间的相互关系和疾病的传变规律,对指导“治未病”具有重要意义。抑郁症患者中医病位要素多责于肝、脾两脏,通过运用“见肝之病,知肝传脾”这一“治未病”思想,结合状态医学理论,从未病先防、欲病救萌、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四个方面探讨抑郁症的防治,为医者提供疾病防治的理论参考,进一步提高抑郁症的中医药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18.
梁晓淋  冯彤  李田田  王胜 《河南中医》2020,40(6):922-925
目的:观察"门十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ewl syndrome,IBS-D)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二医院中医科门诊IBS-D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观察组给予"门十针"治疗,对照组给予"老十针"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0.9%,对照组有效率为77.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抑郁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十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疗效高于"老十针"治疗,可明显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胃肠道功能。  相似文献   

19.
慢性肾功能衰竭常见证候与证候要素的现代文献分析比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通过对11年来有关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医文献资料的回顾性研究,分析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常见证候、证候要素以及它们的分布规律。方法:将符合选择标准的文献录入到EpiData数据库,转化为SPSS12.0数据库后,统计证候及证候要素出现的频次、百分比。结果: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脾肾气虚证、湿热证是文献中出现频次前6位的证候;肾、脾、肝是文献中出现频数前3位的病位类证候要素;湿、阴虚、阳虚是文献中出现频数前3位的病机、病性类证镁要素。结论:证候要素更能简洁、灵活地反应痰病本质。  相似文献   

20.
王明炯 《河南中医》2016,(6):939-941
由于张仲景所著《伤寒论》基本不涉及脏腑,且对于"短气"一症的解释较少,所以笔者从《脉经》对于"短气"的论述入手,对于《金匮要略》中"短气"一症做出了全面的考证,认为"短气"一症和五脏相关,且分虚实,原因分别有1心气不足,外邪侵袭。2肺气痿弱,水饮内停。3脾脏"虚寒"。4脾脏有"实",有"热"。5肝肾之气不足,阴寒乘袭。且王叔和对于短气症状本身的特点做出了重要的补充,王叔和认为:呼出障碍和吸入障碍都属于"短气"症状。总之,全面学习仲景对"短气"的病因病机的理解对于临床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